
1656年/穿白衣的瑪格麗特公主/委拉斯蓋茲/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巴洛克時期的開端的創始者應該是卡拉瓦喬,大部分是在室內有一個光源特性,來表現畫中幾個人物各自內心所外顯的表情,利用構圖的位置來突顯一個故事的衝突與誇張,這點跟文藝復興時期的宗教畫風有很大的差異,而威尼斯畫派正好就是文藝復興到巴洛克時期中間的轉淚點。
委拉斯蓋茲(1599-1660),1623年變成為西班牙的宮廷畫家,他一輩子就是服務菲利浦四世。1629年聽從魯本斯的建議,前往義大利研究丁托列多和提香的作品,1631年才回西班牙。他早期的作品有模仿卡拉瓦喬的痕跡,但是進入宮廷後的作品大部分就是王室的肖像畫,但是這類的畫作並非沒有創新,無論是這些王宮貴族的姿勢、角度、眼神,甚至是所在的位置,再再都可以說一大堆的故事,尤其是利用鏡子來表現畫中畫。
上面這幅小公主的畫作是這次來展最有名的作品,近看可以看到衣服的蕾絲,遠看可以看到這些衣服所表現出來的光澤,小公主這時只有五歲,眼神中還透露出無憂無慮的童真,可是大家看到最底下那幅畫,八歲的公主沒有表情的眼神,可見王室生活與從小就決定好的婚姻是多麼的無奈。

1656年/宮女/委拉斯蓋茲/馬德里普拉多美術館
上面這幅宮女最左邊就是委拉斯蓋茲在作畫的情況,他畫的人就是在中央鏡子內的國王與王后,鏡子下方的瑪格麗特公主與這些宮女反而是在觀賞國王與王后,與畫家是同樣欣賞的角色,這樣把畫者與被畫者的角色對調,而我們的觀賞者反而變成主角的感覺。畢卡索在 1957年利用抽象畫的特性有重新描述過這幅作品。

1659年/八歲的小公主瑪格莉特肖像/委拉斯蓋茲/維也納藝術史博物館
委拉斯蓋茲在繪畫的成就不只是單純的畫家而已,在他平面畫中表現出的空間都是立體的,不只是三維的空間,畫中人物的表情還會帶人進入古老的思緒中。在他平凡的生活中的作品來看,算是一個不平凡的藝術家。
【台北】華麗巴洛克@故宮博物院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1/blog-post_18.html
【倫敦】委拉斯蓋茲與維納斯@國家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0/blog-post_10.html
曾經在普拉多美術館看過"宮女"那幅,印象很是深刻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