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4年6-7月/紡織機與工人
工業革命後,農業也走大量生產快速收割的模式,辛苦的農民生活越來越不容易。梵谷曾經在礦區擔任牧師,還親自下去礦坑工作,因全身髒兮兮的被開除神職工作。梵谷畫作內呈現的多是社會底層的現狀,這幅紡織機與工人描繪著利用機器,一個工人就可以獨立的織布,去除了以往需要大量的人工協助才能做的工作,這樣家庭式的工廠,敵不過大型人力密集工廠的競爭,工人的收入很微薄。

逆著光,窗外亮麗的景象,還有工人臉部表情的靜訥,顯露出一種認命的沒落,這可能也反映了當時梵谷的心情。
梵谷在此認識了比他大12歲的鄰居瑪歌,她經常陪伴梵谷寫生,但瑪歌家人反對這門婚事而告吹(傳聞是怕梵谷來分瑪歌的家產),後來瑪歌服毒自殺被梵谷所救。1953年梵谷的家族回頭買了瑪歌的房子,命運總是會繞了一大圈!而這樣以死來求婚姻的過程,對於梵谷來說真的十分的沉重,或許也是埋下他之後在麥田內自殺的因子。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