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4.6 老國家美術館內的小朋友教學
在這博物館最大的印象不是印象派的畫作,而是一個老師帶著一群小朋友看莫內的畫,那老師很會引導(當然我聽不懂德文),問很多問題,底下小朋友都很熱烈的舉手回答,其中有個小朋友很有自信心的一直舉手,但是老師可能覺得要讓其他小朋友表達,所以一直忽略他。我就想到小水瓶應該不是這樣個性吧!我小時候即使知道答案,也不會猛舉手。可是對那個小朋友來說,會不會扼殺掉他想急切表達的自信心?
百年後的莫內,會不會知道這群小朋友在他的畫前爭先恐後的回答甚麼是"印象派"的畫風;1870年開始的普法戰爭,莫內到英國避難,後來又回到巴黎,在夏天蟬聲鳴叫的巴黎西堤島聖母院外提筆的莫內,會不會知道他的畫被移到敵對國家的城市中博物館島。在博物館的展場中,展出的並不是畫家的畫作,而是這個畫作與畫展帶給人怎樣的啟發與影響。

1874年/莫內/夏天/畫巴黎聖母院
印象派的莫內,給我的感覺是有蟬鳴的聲音,也有夏日風吹樹葉所反設的午後陽光,在樹下的巴黎人,如今是觀光客一群群的來去,人生在世,終究是一瞬之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