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2

《高更:愛在他鄉》



如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的故事,高更企圖說服在巴黎的朋友與家人,沒想到沒有一個人願意與他一起前往他夢中的伊甸園,他只好獨自前往大溪地。

這部電影的時間點從 1891年,高更離開萬惡的巴黎開始,他到達大溪地想要到瑪泰亞的農村開始作畫,43歲的高更在此遇到了14歲的原住民蒂呼拉(Tehura),《死亡的幽靈在注視》就是她心中的害怕,電影中暗示她與當地年輕男子有一腿,所以高更把她關在房子裡。這幅畫跟傳統學院派女神維納斯裸露上半身胸部朝前是反過來的。

1893年高更或許缺錢,也或許要去繼承伯父的遺產回到歐洲,就這樣結束兩年的冒險,他克服萬難,這期間的創作應該是他轉變最大的時光,充滿了鮮豔的色彩。

這部電影並沒有多著墨他對原住民關愛的思想,或是他投身原住民人權運動等等,只是靜靜的演出這段過程。高更在現今社會的負評不少,他在大溪地有三個大概都是十四歲的妻子,回到巴黎的時候又認識來自爪哇的安娜(實際血統是斯里蘭卡+馬來西亞)。可能在里約就染上了性病,導致後來心臟病發死亡。

《月亮與六便士》著重男主角為了理想的追求,但後世有人更吐槽高更,不是因為理想把金融業高薪辭去,是因為當時就是不景氣。但電影與《諾亞.諾亞Noa Noa》參考了高更的這本書,尋找了大溪地的香味,在夜空中看滿天繁星,幽靈是誰?或許是殖民當權者,也或許只是心中的恐懼,對高更來說,理想與現實,現實中的窮困病痛是他走不過的難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