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凡尼‧貝利尼(Giovanni Bellini)於西元1487年替教堂製作的《神聖對話》,是早期文藝復興的代表作,呈現詩意和諧感。這作品是從祭壇牆上挖下來的,所以四周還有挖下來的痕跡,平面的畫作看起來卻感覺像是祭壇下立體的圓弧狀,可見已經有文藝復興時期透視法的功力。
喬凡尼‧貝利尼/1487年/聖喬貝教堂祭壇裝飾/神聖對話/威尼斯學院美術館
這幅畫中的構圖明顯地可以分為幾組,上面的聖母子,已經沒有以往的高高在上的感覺,聖母坐在寶座上並沒有高這些聖徒多少,而且寶座在神龕下方,兩邊的柱子是教堂實體柱子的樣子,上方的馬賽克有威尼斯型態的鍍金。左右兩邊的六個聖徒,左邊起是聖弗朗西斯(St. Francis)、施洗者約翰、Job。右邊是聖多米尼克(St.Dominic), Sebastian, Louis of Toulouse。被弓箭刺的Sebastian據說當年鼠疫橫行,設立了這個祭壇因而鼠疫受到控制,在威尼斯的宗教繪畫中Sebastian出現非常頻繁。而下方三個則是音樂天使。
喬凡尼的作品精長讓人感到靜止的氣氛,似乎所有的人物都在無言的思索,而每個人之間確像在作某些對話的感覺,暗地裡透露出某些憂鬱。
文藝復興在佛羅倫斯發跡,羅馬發揚光大後,15世紀中期才傳到威尼斯。而威尼斯畫派的崛起在16世紀初,也就是由喬凡尼奠定下的風格。貝利尼家族父親雅克伯(Jacopo),二個兒子簡提列(Gentile)及喬凡尼(Giovanni)在威尼斯佔有重要的地位。
學院美術館在後面的一些展覽室有不少共和國出資的述事畫,不同於宗教作品,多顯示當代市政功績,人物排排站,在威尼斯似乎特別多,喬凡尼的哥哥簡提列就畫了不少這類畫作,當時雖然簡提列比較有名,可是現在來看喬凡尼的作品似乎比較有靈魂。
大哥→【威尼斯】簡提列貝利尼@學院美術館7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7/blog-post_115410190915338868.html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06/07/12
2006/07/11
【威尼斯】學院美術館1
2006/2/21 8:50 聖母加冕圖
早在要去義大利的前幾個星期,我就在網路訂好了學院美術館的入門票,到了威尼斯才發現,大家都沉浸在嘉年華會的快樂,一早去參觀博物館的人少之又少。
因為參觀的人很少,預約入門時間的我簡直就像傻瓜一樣多付了ㄧ歐元,不過多獲得了很多,我並不知道這裡不能拍照,在管理員睜隻眼閉隻眼下,拍了一些畫作回來。學院美術館的收藏品橫跨了五個世紀,從中世紀拜占庭時期,一直到文藝復興,巴洛克及洛可可風格,呈現了完整的威尼斯畫派面貌。
這裡的展覽館是依照時間的排列,所以第一展覽館是最早在教堂內的裝飾,不但表面全都是鍍金,這幅畫的人物表情呆版,動作死板,是哥德式的基本元素,但中央上方的天父,是唯一有比較豐富的表情,這個1350年左右完成的作品是威尼斯頂尖藝術家保羅‧韋內其亞諾的作品,描繪聖母及耶穌的生平。這幅作品有很多說法,雖然線條基本元素是哥德式,但整體效果和背景則屬拜占庭的,所以被認為是東西方畫風的揉合。
第一展覽館同時還有姜波諾的聖母加冕圖,約是1448年的作品,已經有些跳脫哥德式的樣板,比較寫實的表現手法出現。
2006/07/10
【威尼斯】卡瓦利府@大運河
2006/2/21 卡瓦利‧法蘭克提府
在學院藝術木橋旁,這個府邸旁有個美麗花園,1836年奧地利的腓特列大公過世於此。
這座建於15世紀的府邸是造型宏偉的哥德式建築,跟隔壁棟的巴巴羅府一樣。這府邸後來改建成銀行,內部裝潢也改成新哥德式風格。
威尼斯於1797年被拿破崙佔領,終結了共和國時代,可是自稱是法國人的拿破崙把威尼斯跟奧地利換了倫巴底省,所以奧地利人在威尼斯有了一些歷史,威尼斯比較古的建築是拜占庭式的,但綜合日耳曼地區盛行的浪漫主義,又可以看到很多威尼斯的新哥德式建築。
府邸網站:http://www.istitutoveneto.it
這個府邸在19世紀重建的時候,窗戶上強烈的哥德裝飾風格變成為大運河旁"浪漫"的裝飾品。
2006/07/09
【威尼斯】學院木橋@大運河
2006/2/21
踏在學院木橋上,讓我想起了巴黎奧賽美術館前的藝術橋,跨在塞納河上與羅浮宮相望。
從聖馬可區跨過有氣質的木橋,就進入威尼斯最有藝術氣息的區域,幾次走在霧濛濛的橋上遠眺教堂的圓頂,幻想自己就是個畫家,很想畫下這一片夢幻美景,來來往往的船隻很多,水上巴士、水上計程車、工程船與貢多拉。
在學院美術館附近是有名的藝術學院,看到很多學生坐在河邊聊天,附近也有不少畫家自己開店,在裡面作畫,也兼賣畫作與明信片。威尼斯畫作的特色是色彩鮮豔,感官上華麗的裝飾,加上感性的詩意,我在一家店買下了一個色彩鮮豔的抽象明信片,也在小巷弄看到老師傅用傳統古法作著標價不便宜的面具,這一切為了只是"藝術"。
搭建於1932年,原來只是要暫代一座19世紀奧地利人蓋的鐵橋,後來依大眾的要求保留了下來,1980年整修過。
2006/07/08
【威尼斯】魚市場@大運河
2006/2/21 8:10
一早起床就趕搭水上巴士去學院美術館,經過這個魚市場,人聲鼎沸,海鷗尖細的叫聲吸引了我。
據說這市集從1097年就存在了,從里奧托橋一直延伸到這個哥德式的魚市場,是威尼斯的商業與歷史中心,為了避免水患之苦,還特別鞏固加高的地基。1514年此地發生大火,大部分的建築在16世紀後重建,而這個魚市場是1907年建,為了防止海鳥進入,還經過特別的設計。
這裡的地名很奇怪,用金匠、魚販、蔬菜來命名,是因為同類型的商店會聚集在一起,可能是賣這三種東西的店家都在一起吧!每次走到這個區域,讓我的感覺是非常的混亂,往往錯過一個轉角就漏看了一段歷史,例如財政宮的宮殿、1157年的銀行匯兌商場、聖賈科莫教堂,都在這小小的區域。
位於黃金屋的對面,似乎只有上午熱鬧,到了晚上,魚市場十分的安靜,似乎不曾有賣魚的痕跡。
2006/07/07
【新加坡】天際線
2006/7/1 木馬於新加坡寄出
木馬是個很會利用假期出遊的人,上星期利用短暫的四天假期,又買到便宜的機票就飛去新加坡了。
181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的史丹福‧萊佛士與柔佛蘇丹簽訂條約,被獲准在新加坡建立交易站和殖民地。在二次戰前是大英帝國在東南亞地區最重要的據點,逐漸發展成為一個繁榮的轉口港。1965年獨立後,在總理李光耀的領導之下,新加坡在短期內從一個第三世界國家轉變為一個富裕的已開發國家。新加坡以廉潔的政府、清潔的市容、高效率和完善的法制聞名於世,但同時也以政府嚴格的管制著稱。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新加坡
我印象中的新加坡是乾淨的城市,極權與威權的領導方式、馬來半島南端的城市國家、中國式英文、動物園、纜車、李光耀、新加坡交易所等等。除此之外,我對新加坡的印象並不深刻,木馬說:新加坡這裡蠻符合我水瓶子城市旅行的風格!或許也該找個連假去探訪回味一次。
回想上星期假日我在做什麼呢?病厭厭的我在家裡躺了三天,而他卻在另一座城市探險。
木馬部落格:http://red-pony.blogspot.com
2006/07/06
【威尼斯】夜街景
2006/2/20 20:30
威尼斯的夜街在這裡特別的熱鬧,人們從聖馬可廣場步行回車站,走到這裡兩邊都是商店,餐飲、面具、超商、99Cent、攤子等,應有盡有。
街上的燈飾在威尼斯的六個區都有不同的形狀,我喜歡這裡一閃一閃的六角符號,走到這裡就知道住宿的旅店快到了。照片中這家店晚上才開張,即使飄著雨,還是有不少人坐在外面,晚上八點似乎沒有什麼客人光顧,可是到了晚上十一點來看,真是一位難求,悠揚的音樂聲中,讓人忍不住想來杯啤酒。
在旅店同房遇上一個來自挪威南部小國的女人,她很少回房睡覺,不知道她晚上跑去哪裡,有天當我晃回旅店的時候,看他正好在店裡跟男人搭訕聊天。另外有天好巧不巧也遇上她挽著一中年俊男人的手在路上走。我當然不敢問她晚上都去哪裡,但問她下個旅程到哪裡?她自己也不知道,我說我是要到佛羅倫斯的時候,她說她搞不好也會去那邊。真的跟台灣年輕人的想法很不同,由於歐陸的交通發達,年輕人背個背包就到處去流浪,在她的行李箱內,最重要的就是漂亮的衣服及長靴。相較之下,台灣人比較沒有安全感,畢業後就一定要投入工作賺錢,工作穩定後就要結婚生子,然後一輩子變成金錢的奴隸。
這讓我忍不住想起了電影《燦爛時光》的劇情,男主角漫無目的到北歐去旅行,沒錢來就在當地打工,然後在1966年義大利發生大洪水時回來投入救災。這些年輕人是不是就心存這樣的性格?
2006/07/05
【威尼斯】貢多拉
2006/2/20 11:30
貢多拉與船夫,是威尼斯的象徵,也是神話的一部份,它的起源是土耳其,而船夫的工作是父傳子的。
仔細觀察貢多拉,船身是不對稱的用來平衡划槳的力量。船夫通常都穿著條紋上衣,黑色長褲,比較帥氣的還會帶黑色墨鏡,年輕的船夫身材瘦長短綣髮,吃力的划著槳,有時還會在大運河對撞,險象環生。但是年長有經驗的船夫就一付清鬆模樣,但身材比較矮肥。
1562年以前,本來貢多拉的裝飾及顏色千奇百怪,因為比較財富的作風不好,共和議會決定船身一律塗成黑色,這樣的決定,到如今來看卻是威尼斯的一大特色。托瑪斯曼說:看著貢多拉的船,心頭就浮現死亡的影像,棺材與肅穆的儀式,這是航行時最安靜的船......
貢多拉的造價昂貴,也只有位於威尼斯本島的造船廠製造,所有的尺寸是制式的規定,長36呎,寬5呎,我認為最有特色的是船尾的金黃色裝飾,有人說是海豚尾巴的變形體,有人說這個造型來自羅馬帝國時代的大帆船,有人認為是象徵司法的斧頭,有人認為是埃及靈柩船上的鑰匙圖案,也有人說那六道叉狀代表威尼斯的六個區域。
日本人是最喜歡乘坐貢多拉的一群,看著一堆日本小女生湊錢要坐一遭,然後在小小河道上不斷地驚呼著威尼斯小河道美景,不斷地拿相機猛拍,讓同是觀光客的我內心微笑了起來。
2006/07/04
【威尼斯】巴巴里哥府及巴爾巴洛府@大運河
2006/2/20 15:30 Palazzo Barbarigo 巴巴里哥府
倒S型的大運河,行經學院木橋後不久,就會看到這個鍍金的鑲嵌畫作,就在古根漢博物館的旁邊。
巴巴里哥府,1887年的時候增加了這個鑲嵌畫作,讓這裡格外的耀眼,記得看過一部電影《威尼斯早晨》一個很窮的工人去拜訪位在威尼斯的遠房親戚,那親戚是貴族後代,房裡面值錢的藝術品都已經變賣光了,但是那遠房親戚還要裝闊,這樣的"假裝"真是辛苦。在大運河看到這些光鮮亮麗的門面,真不知道建築物裡面是怎樣的情形。
在巴巴里哥府(Palazzo Barabrigo)的斜對面有座巴爾巴洛府(Palazoo Barbaro),表面上並沒有上面這前者漂亮,可是有段輝煌的歷史。1885年來自波士頓的貴族寇蒂斯購入,並邀請知名人士來此作客,來這裡的客人有美國作曲家波特、舞蹈家狄亞基列夫、畫家莫內、文學作家亨利詹姆斯等,留下了不少文學及藝術作品。
威尼斯的大運河的故事真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完的,要維護這些門面,也要花不少費用。
2006/07/02
【印度】恆河邊的馬殺雞
來到印度的恆河邊,所有靠這條河吃飯的人都會到你面前推銷自己的服務或產品,按摩就是隨處可見的一項服務。
我剛在恆河邊站定,這位仁兄的手就搭上我的肩。與其說是我心甘情願的讓他按摩,不如說他是霸王硬上弓來得更恰當。其實在多天所累積的疲勞後,按摩真的是具有有吸引力的,再加上馬一節只要10盧比(約台幣8元),實在便宜,因此也只有無條件投降了。
說實在話,一分價錢一分貨,這位師傅的手勁不錯,可惜似乎沒按對位置,無法讓人通體舒暢,但就這麼在印度教聖地的恆河邊露天按摩,倒也是開天闢地頭一遭,是個全新的體驗。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