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二十年前抽中金門當兵的籤的那一刻,失神落魄了十幾天,到了金門後一個多月,很快的適應了這個環境,就開始利用假期遊金門,現在回想起來還真的感謝當初上天的安排,讓我認識這個小島。除了台北這個住過最久的地方,金門住了一年半的時光,讓我有更多的見聞。
約1995年/翻拍自『金門人文采豐金門國家公園人文史蹟調查』一書/酉堂有完整的型態
金門水頭有很多民宿,水頭聚落會那麼特別,除了有閩南古厝、各式洋樓、防禦的銃樓之外,從元代就開始有人居住,多姓氏多血緣的聚落,在小小的巷弄中可以一覽歷史的痕跡。
水頭閩洋聚落緩慢的民宿生活體驗
當兵時初次到水頭碼頭,遙望著小金門,也遙望著對岸,起初沒甚麼感覺。但是到了水頭聚落,看到各式各樣的建築,有的屋頂古厝雖已經頹廢傾倒,但是門口的西洋磁磚花紋吸引著我,仍跟我們招著手,當年我在這裡拍了很多照片,沒想到回來一比較,拍的還是同樣的那些建築的美景。
在金門水頭,可以在這裡住幾個晚上,晚上可聽窗外的蟲鳴,有時若下雨,可聽窗外的風雨聲,民宿或許有提供腳踏車出租的服務,或是在金城、山外都可以租到機車,騎在水泥的戰備道路,去探訪軍事景點坑道,可以體驗到從兩岸軍事敵對緊張的那段歷史,但更多的是可以體驗寧靜的聚落生活。
得月樓詩意提字與銃眼偽裝
「得月樓」狀似觀景的高塔,最上方有詩意的題字,火焰造型的窗楣與梅花、很像國徽的銃眼是偽裝。四面外壁有槍架,並有瞻孔可瞭望,屋頂女兒牆有火槍射擊口,是一堅固的防禦性衛塔。高十一公尺,建於西元1931年,得月樓以料敵、預警、防禦功能為主,建築融合中西。站在這個得月樓的草地,突然覺得腳濕濕的,以前這裡好像到處是爛泥巴,以前這裡有潭水,都是有地下水層會自然出水,但是近年來為了避免雜草叢生好整理,把路面都鋪上石頭或是水泥。
金門人到東南亞經商有成,返鄉修築祖厝、洋樓,當年富裕景象成為海盜覬覦的對象。「銃樓」或「碉樓」成為聚落防禦工事,得月樓是早期出洋印尼的僑商黃輝煌建,內部含地下層共分為四層,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加磚,樓板為木樑,上下樓用木梯,地下通道連接洋樓,可作彈藥、物資補給以及逃難的緊急通道。樓旁有棟古厝是三開間中西合璧的「番仔厝」,是欺敵假屋,但外部彩繪裝飾好像是真的有住人。
黃氏酉堂別業如世外桃源
濱海村落的水頭,有閩南古厝群與西式洋樓建築,村落居民全都姓黃,其中一戶是清嘉慶年間興建的酉堂別業(別墅),主人為黃百萬(黃俊)建於1766年,清嘉慶年間人,因經商致富回鄉置宅,由於門樓前有橫額題「酉堂」,所以稱酉堂別業。
酉堂別業前有曲橋與泮池,稱為日月池,該池是水頭地區七個天然潭池之一,當兵的時候曾經多次前來,吸引我的不是屋內的黃百萬雕像,而是這片天然的池塘,長出很多的植物,蓮花浮萍等等,雖然沒人整理,可是頗有世外桃源的感覺,我想能夠住在這裡應該是退休頤養天年的好地方。
風獅爺保佑平安
風大的金門,每一個聚落的出入口,都會有風獅爺,最高的三公尺多,矮小的可能只是五十公分,但是共同的特色都是前面有焚香,或穿著風衣威嚴的站立著,或塗有鮮豔的色彩可愛的表情,不同的風獅爺有著同樣的任務,就是保佑金門鄉親能夠度過風大的日子,無論是收成、出海捕魚或是出國做生意都能平平安安。
成功坑道聽風的歌,陳景蘭洋樓歷史
在成功坑道內,看出去的海天景色,就會想到村上大叔的《聽風的歌》裡面的場景,藍藍的天白雲浮在山頭海面上,綠樹蔭下有個清涼的午後時光。當兵最多的勤務應該就是站崗,也是最無聊的時候,年輕的心讀著村上春樹的小說,同時伴隨著夏日的氣候,簡直就是融入了小說的情節,聽著樹林內蟬鳴的聲音,徐徐涼風拂面,那真是一段自己與小說相處的快樂時光。
進入成功坑道後到陳景蘭洋樓,宛如出了時光隧道回到百年前,1917年,陳景蘭先生蓋了這座全金規模最大的洋樓,雖然在海邊,可是洋樓居高臨下,不但視野良好,夏日的景致特別有南洋風。1921年蓋好後還在洋樓的一樓附設尚卿國小。二次戰後,在新加坡經商的陳景蘭,沒有回過家鄉,1937年,日本人佔領金門8年,這裡充當日本的警察局,1945年,國民黨就派員進駐,後來有當過指揮所、醫院、師生宿舍、餐廳等用途,前面的花園還蓋了官兵休假中心,到了1991年後所有軍營系統才休業,周遭的房舍才變成廢墟的。
陳景蘭洋樓位於成功,如今這座洋樓做為展覽館的用途,周邊的設施有成功坑道、尚卿雕樓、筋湯公園、金門日報舊址、擎天山莊隘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