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我們經營青田七六已經過了四年,從介紹台灣地質多樣性出發,一直到動、植物多樣性的島嶼,各國曾經在台灣留下的建築足跡,各族群因歷史種種的因素在這裡共同生活,呈現一種多元文化的風貌,這是我們的資產而不是負債。
台灣島本來就不大,能收納各國文化,根本上除了地理環境外,靠的一定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們有太多建築,隨著不同時期的統治者的宗教信仰與意識形態不同而摧毀,但消失的不只是一棟房子那麼簡單,而是相關的生活記憶與生活型態的改變。有人說重新蓋回來就好了,但搬移或重建的古蹟,不但風水改變,錯置的以前的生活樣貌,都是不正確的歷史觀。
從西門街與石坊街交匯處(今衡陽路、重慶南路口)的急功好義牌坊被遷移到新公園(今二二八公園),欽差行台被遷移到植物園,植物園旁建功神社的改建,到林安泰古厝搶救保留與異地重建,明石元二郎的鳥居的移位等例子來看,台灣從日本時代就一路上有古蹟保護的議題,因為城市的發展,土地的重新利用價值的評估,往往都忽略了文化價值,今天來看,我們的價值觀仍沒有改變。
所以,我們規劃了台北市十二條的導覽路線,每個月帶大家在這樣多樣性的台北慢步,透過導覽老師的解說,並讓大家親自體驗不同的台北,當你以為你已經是非常熟悉的在地人,了解台北的大街小巷,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些巷弄裡背後被開發所發生過的故事。
如今,青田街周邊還有很多台大、師大或公部門所管理的日式建築房舍,我們探究源頭發現原來在這裡除了日本學者的足跡外,更多台灣的學者與第二代的研究更是五花八門,雖然中間歷經了一次戰爭後更換了主人,意外的讓更多學者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研究,但,我們仍鮮少了解這些學者研究的內容。
透過青田街區這些房子的整理,感謝台大持續的支持我們,並找尋更多不同的經營者,保存原外觀的房子,呈現不同的經營樣貌,這也是文化多樣性的具體實踐,跳脫只是賣商品的文創園區,財團投資大量資本的營運模式。
青田七六除了透過文化導覽活動,也設計一些創意料理,將這些學者生活與研究的故事融入飲品與餐點中,希望大家慢慢的體會這棟房子在設計上的奇妙之處,也了解這八十幾年來的社會變遷,讓我們更理解與尊重不同族群的人,共創文化多樣性的美好生活。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15/06/05
【上海】20150605:消失的2666圖書館、Bovo Moddo 書店咖啡館,與小鮮肉作家的餐會
2015/06/04
【上海】20150604:外灘、1933、半層書店、洋樓
左一:沙遜大廈(英語:Sassoon House)曾經為華懋飯店,今為和平飯店。中山東一路20號,1929年9月5日,英資公和洋行
左二:中國銀行,據說當年要蓋34層,後來打官司到英國去,後來還是比旁邊的沙遜大廈要矮一點,不過這個方頂的設計,看起來好像還是比較高。拋開帝國主義比高的思考來看,我覺得今日這樣的天際線是比較好看的。中山東一路23號 ,1937年
左三:中國工商銀行,中山東一路24號,1924年,原橫濱正金銀行大樓,新古典主義
左四:中國農業銀行,中山東一路26號,1918年,折衷主義
右一:怡和洋行,中山東一路27號,1922年,文藝復興式
第二代的滙豐銀行,中山東一路10-12號,1923年6月23日,今上海浦東發展銀行,古典主義。
本來是要在外灘散步,看到渡輪,不經意的突然就在浦東這邊的河岸散步了,發現這樣散步可以眺望黃浦江的左岸,以河流的走向地理環境來看,黃浦江到上海這個港口,左岸比較不會河砂淤積,應該是建立企業總部的好地方,所以英國租借外灘這塊地,蓋起來豪華的企業總部。
如今,這二十年的浦東,從東方明珠塔落成,更多的企業總部在這裡蓋了更高的樓,大企業的永續經營,或者只是一時的淘金夢,原來從來不曾停止過。
有點像紐約的克萊斯勒大樓
*地鐵站的行李
在地鐵的爺爺把孫女當成貨品一般的拉動,這二十年來,一胎化把小孩慣壞了,到處可以看到搶位置、喝飲料亂丟的年輕人,反而老人家比較有禮。
*上海半層書店
一進去老闆就說,這裡是一家書店。我心裡想:擺那麼多書,我會不知道嗎?或許太多人把這裡當成圖書館或是咖啡館了吧?
有點數大便是美,以書店來說,書並不是很多,但在一個老建築裡面,以文史建築相關的,算是多了。把二樓空間做書店,跨越數個店面,是不錯的創意。
之所以命名為半層,應該是除了一樓入口只有一半的空間是書店,而另外的半層是跟一樓店面垂直的應用二樓的空間,這二樓又不太高,所以被命名為半層,頗有哈利波特的九月四分之三的月台之感,但在上半層陽光極好,眺望外面客人的活動,也頗有趣味。
上半層走到底有一個大電視機,並且放置了座位區,在這裡可以點一杯飲料看看書,我想或許可以舉辦小型的讀書會或分享會、討論會之類的活動,同時也不影響來買書的客人。
一樓小吧檯的上方夾層閣樓放著老闆的收藏舊書,可以在這裡翻看,應該是老闆分享給大家的秘密基地,不但視野良好可以觀察客人,還可以靜下來看看舊書。
聽到老闆接聽電話,顯然是有應徵年輕服務員的電話,或許是對方年紀大或者經驗豐富,老闆非常恭敬的回絕了他。我也順便了網上百度了一下,真的這家書店在徵人。
我在書店看了三本有關介紹書店的書,喝了一杯薄荷茶,買了一本《上海鄔達克建築地圖》開本很小很適合旅行者在城市散步的書,結帳時老闆說朋友支持送的藏書章可以選,我選了一個『不上不下』,蓋好了章老闆仔細的吹乾包好書,我想他應該是非常愛書的愛書人。
買書有打折,買書再買飲料,飲料打折,這個概念我喜歡,但結帳流程有點不順,五月二日才開幕,平日沒什麼人煙!無論在台北還是上海,非假日都可以享受到品質極佳的咖啡館或書店,一家開張一個月的年輕老闆又親自在現場,誠懇又熱情的態度,讓我度過美好的閱讀時光。
*1933老場坊
當年是全亞洲最大的屠宰場,裏頭錯綜複雜好像迷宮,光是建築的外觀與樣式線條,讀起來就很驚人了,只是不知道當年屠宰的過程中是何等的腥風血雨。
如今,是年輕人拍婚紗的好去處
*
*宋家故居
陝西北路369號,竹籬笆超高,樹木枝葉茂密,本想借對面美髮院二三樓拍照,但我想上去了也拍不到甚麼東西,周邊大多是美容美妝美甲業者,這樣的大門深鎖,比起對面的洋樓花枝招展,顯得刻意的低調。
這裡是倪太夫人的安養之地,宋慶齡在帶了百民難童暫居此地,解放軍進來,他妹妹宋美齡則有不同的路。
2015/06/03
【上海】20150603:田子坊、渡口書店,還有好多洋樓
*丹咖啡 田子坊
因為 Kenneth Ip 跟我推薦,走進這家店,發現居然有榻榻米,想說已經非常習慣坐在地上,而且一定不會有別的客人跟我共用這個空間,狹小的石庫門式建築,內部雖然空間狹小,可是座位數可非常多,所有可以應用的空間都用上了。
進來的人大都是中國人,可是很多中英夾雜,或許帶外國朋友來,但覺得中國的年輕人都很疲倦,只要在咖啡館,就會趴在桌面上睡覺。
我點了鰻魚飯、巴拿馬藝妓咖啡,就連附上的味增湯都非常好吃,另外發現筷子、碗盤都還蠻講究的。心裡在想就連台灣人都難以那麼講究細節的地方,這家店都注意到了,而且,價格實在不斐。
最後,出去的時候發現老闆的名片,原來是日本人。
*喧囂中的寧靜,渡口書店
不過來上海兩天,已經開始厭煩汽車的喇叭聲,以前是法租界,飄著細雨撐傘不方便,收起來又得淋雨,人行道上橫衝直撞的腳踏車、機車,幾許落葉梧桐樹中,又讓人紛亂。
不過,進入了渡口書店,常在台灣見到的書本雜誌出現了,不過當然是簡體字居多,哲學、社會、政治、經濟的書,加上日本人文小說,還有一小櫃香港、台灣來的正體書。這些書看起來直覺非常混搭,既嚴肅又休閒,但竟也意外的搭調。
渡口書店的門只要關好,外頭的喧擾馬上就消失,尤其又有美麗如模特兒的店員,我直接坐下來閱讀,大約翻完了林徽因集裡面的照片,偶有幾個客人進來翻書,但是從沒有人購買。比較驚訝的是撞針式的印表機從我進來到離開的一個小時,從沒有停過,最好是生意有那麼好?!— 在渡口书店,上海
*蔡元培故居
進入展覽館,看不出洋樓的優點,著重的還是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至於跟這個地方的關係,我還是不知道。
1928年,不滿老蔣,辭去所有職務,保留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然後從南京跑到上海住了10年,這個地方只是他眾多住所之一,是他在上海最後的居所,住的時間不長(不知道多長?),但是保存大量遺物,重要的是很多書,看到孑民圖書館的木牌,知道蔡元培是要成立一所圖書館的。— 在蔡元培故居
*白宮
汾陽路79號,白宮,法租界公董局官邸,工藝美術館
*漢源書店
一走進漢源書店裡面,發現全部是一位位獨自在那邊讀書的女人。
靠窗的位置可以觀察外面的世界,但同時也是被觀察的對象。這是導演爾冬陞的堂弟爾冬強開的店,他的專長是攝影,所以有些攝影的書籍,加上書法、畫作與人文相關的暢銷書。
其實很想坐下來靜看窗外人生,有警察趕車子趕不走開紅單,也有停車收費員,也有做小生意的庶民大眾,更有排隊要搭長乘巴士的鄉民,爺爺奶奶揹著孫子的書包,牽著小孩的手回家,或是騎車載著,坐著高級轎車的也有,法租界內的人各有命,看著賣竹椅的小攤子可以拉長到十公尺,老闆很放鬆的打屯,這一幕幕人生在梧桐樹蔭下上演。
看著紹興街上的洋樓隱藏在樹下爭奇鬥艷,線條簡單大方,弧線一筆畫過顯露那個弧度之美,我看的如痴如醉,有時候想著強權透過這些建築要表達甚麼?而我們除了用殖民與被殖民的角度觀察外,還能夠學到些甚麼?
一家在歷史中法租界所開設的漢源書店。
*Ambrosia 仙炙軒
汾陽路150號,仙炙軒原先是白崇禧(白先勇的爸爸)故居
1920年,法冒險家司比爾門(M. Speelman)
1941年,日軍進入,梁鴻志入住
1945年,國民黨接收,白崇禧
1949年,共產黨接收,上海畫院,上海越劇院等
2002年,仙炙軒
*俄國詩人普希金
俄國詩人普希金
*上海音樂學院
東平路9號,宋美齡的愛盧。1932年當時財政部長宋子文買來送給妹妹宋美齡。現為上海音樂學院。
*美國領事館、日本領事館
淮海中路1469號,榮鴻元最後的豪宅,現為美國領事館,圍牆太高,甚麼都看不到。
淮海中路1517號,是盛宣懷住宅,現為日本領事館,也看不到
*1984 書店
會取這樣的名字,很快就能理解是反極權的理念,書中名言:「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但我只會說出:書店即咖啡館,書店即茶館,書店即餐館。
老房子的庭院種了一顆橘子樹,橘子好大顆卻不會掉下來。樹旁放著貓食,兩隻肥的不能再肥的貓慢慢的吃著。大部分是一位或兩位客人來,有人帶著筆電來上班,有人窩著划手機,更有一群人在室內討論,總會看到外國人,而我獨自坐在老沙發上,看著今天去了哪一個洋樓,走遍了梧桐樹的小路,照片中全部是樹。
算是很假文青的店,戶外的雜誌斑駁發霉的打不開,也沒有人發現,在古董木櫃裡面被我看到鍾理和的原鄉人,卻無法打開,在這裡書應該只是裝飾品。室內書架上的書還算可讀,但久無人整理,顯得有點亂,翻閱了聶永貞的日和手帖,美國人拍攝的中國老照片,一切好像都那麼不真實,但的確也發生在上海這個地方,我與 1984 書店有了第一次的虛無接觸。
書店裏頭的客人跟台灣一樣,還是女性居多,而年輕人討論的議題也是一樣的,無關痛癢的男女交往生活,或是工作上的困難,永遠不會討論政治。— 在 1984 Bookstore
*逸邨
淮海中路1610弄2號,逸邨,蔣經國上海打虎住處
因為 Kenneth Ip 跟我推薦,走進這家店,發現居然有榻榻米,想說已經非常習慣坐在地上,而且一定不會有別的客人跟我共用這個空間,狹小的石庫門式建築,內部雖然空間狹小,可是座位數可非常多,所有可以應用的空間都用上了。
進來的人大都是中國人,可是很多中英夾雜,或許帶外國朋友來,但覺得中國的年輕人都很疲倦,只要在咖啡館,就會趴在桌面上睡覺。
我點了鰻魚飯、巴拿馬藝妓咖啡,就連附上的味增湯都非常好吃,另外發現筷子、碗盤都還蠻講究的。心裡在想就連台灣人都難以那麼講究細節的地方,這家店都注意到了,而且,價格實在不斐。
最後,出去的時候發現老闆的名片,原來是日本人。
*喧囂中的寧靜,渡口書店
不過來上海兩天,已經開始厭煩汽車的喇叭聲,以前是法租界,飄著細雨撐傘不方便,收起來又得淋雨,人行道上橫衝直撞的腳踏車、機車,幾許落葉梧桐樹中,又讓人紛亂。
不過,進入了渡口書店,常在台灣見到的書本雜誌出現了,不過當然是簡體字居多,哲學、社會、政治、經濟的書,加上日本人文小說,還有一小櫃香港、台灣來的正體書。這些書看起來直覺非常混搭,既嚴肅又休閒,但竟也意外的搭調。
渡口書店的門只要關好,外頭的喧擾馬上就消失,尤其又有美麗如模特兒的店員,我直接坐下來閱讀,大約翻完了林徽因集裡面的照片,偶有幾個客人進來翻書,但是從沒有人購買。比較驚訝的是撞針式的印表機從我進來到離開的一個小時,從沒有停過,最好是生意有那麼好?!— 在渡口书店,上海
*蔡元培故居
進入展覽館,看不出洋樓的優點,著重的還是蔡元培先生的生平。至於跟這個地方的關係,我還是不知道。
1928年,不滿老蔣,辭去所有職務,保留中央研究院院長一職,然後從南京跑到上海住了10年,這個地方只是他眾多住所之一,是他在上海最後的居所,住的時間不長(不知道多長?),但是保存大量遺物,重要的是很多書,看到孑民圖書館的木牌,知道蔡元培是要成立一所圖書館的。— 在蔡元培故居
*白宮
汾陽路79號,白宮,法租界公董局官邸,工藝美術館
*漢源書店
一走進漢源書店裡面,發現全部是一位位獨自在那邊讀書的女人。
靠窗的位置可以觀察外面的世界,但同時也是被觀察的對象。這是導演爾冬陞的堂弟爾冬強開的店,他的專長是攝影,所以有些攝影的書籍,加上書法、畫作與人文相關的暢銷書。
其實很想坐下來靜看窗外人生,有警察趕車子趕不走開紅單,也有停車收費員,也有做小生意的庶民大眾,更有排隊要搭長乘巴士的鄉民,爺爺奶奶揹著孫子的書包,牽著小孩的手回家,或是騎車載著,坐著高級轎車的也有,法租界內的人各有命,看著賣竹椅的小攤子可以拉長到十公尺,老闆很放鬆的打屯,這一幕幕人生在梧桐樹蔭下上演。
看著紹興街上的洋樓隱藏在樹下爭奇鬥艷,線條簡單大方,弧線一筆畫過顯露那個弧度之美,我看的如痴如醉,有時候想著強權透過這些建築要表達甚麼?而我們除了用殖民與被殖民的角度觀察外,還能夠學到些甚麼?
一家在歷史中法租界所開設的漢源書店。
*Ambrosia 仙炙軒
汾陽路150號,仙炙軒原先是白崇禧(白先勇的爸爸)故居
1920年,法冒險家司比爾門(M. Speelman)
1941年,日軍進入,梁鴻志入住
1945年,國民黨接收,白崇禧
1949年,共產黨接收,上海畫院,上海越劇院等
2002年,仙炙軒
*俄國詩人普希金
俄國詩人普希金
*上海音樂學院
東平路9號,宋美齡的愛盧。1932年當時財政部長宋子文買來送給妹妹宋美齡。現為上海音樂學院。
*美國領事館、日本領事館
淮海中路1469號,榮鴻元最後的豪宅,現為美國領事館,圍牆太高,甚麼都看不到。
淮海中路1517號,是盛宣懷住宅,現為日本領事館,也看不到
*1984 書店
會取這樣的名字,很快就能理解是反極權的理念,書中名言:「戰爭即和平;自由即奴役;無知即力量。」,但我只會說出:書店即咖啡館,書店即茶館,書店即餐館。
老房子的庭院種了一顆橘子樹,橘子好大顆卻不會掉下來。樹旁放著貓食,兩隻肥的不能再肥的貓慢慢的吃著。大部分是一位或兩位客人來,有人帶著筆電來上班,有人窩著划手機,更有一群人在室內討論,總會看到外國人,而我獨自坐在老沙發上,看著今天去了哪一個洋樓,走遍了梧桐樹的小路,照片中全部是樹。
算是很假文青的店,戶外的雜誌斑駁發霉的打不開,也沒有人發現,在古董木櫃裡面被我看到鍾理和的原鄉人,卻無法打開,在這裡書應該只是裝飾品。室內書架上的書還算可讀,但久無人整理,顯得有點亂,翻閱了聶永貞的日和手帖,美國人拍攝的中國老照片,一切好像都那麼不真實,但的確也發生在上海這個地方,我與 1984 書店有了第一次的虛無接觸。
書店裏頭的客人跟台灣一樣,還是女性居多,而年輕人討論的議題也是一樣的,無關痛癢的男女交往生活,或是工作上的困難,永遠不會討論政治。— 在 1984 Bookstore
*逸邨
淮海中路1610弄2號,逸邨,蔣經國上海打虎住處
2015/06/02
【上海】20150602:張愛玲的愛丁堡公寓
*張愛玲的愛丁堡公寓
距離上一回去愛丁堡公寓(今為常德公寓),已經是九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樓下還沒有一家咖啡館,周邊也只有一家百貨公司,目前好多家百貨公司把愛丁堡公寓包圍起來,甚至是靜安寺也算是一家百貨公司吧!
今天進去咖啡館,打算悠閒的喝茶吃飯,沒想到巧遇了老闆,洽談了一下,了解他為何那麼熱血的開這一家咖啡館,每個月還辦了不少的活動,老闆馬文小姐說也是為了小孩。我們在青田七六遇過一回,對答那麼流暢機靈與條理,這是我永遠學不來的。
我會想像那年張愛玲在這棟公寓六樓雖與她姑媽住一起,但是又與胡蘭成結婚,胡蘭成的家人來要錢墮胎,後來又在這棟公寓與胡蘭成離婚。所有對張愛玲這個似乎所有事情不在乎的人,這個選擇是不是非常的不智。只能用落入情網的人,會做出甚麼事情也不奇怪吧!— 在常德公寓、張愛玲故居
*UBer
第一次嘗試用 UBer 叫車,雖然塞車讓我等了一下子,但是比要搶叫計程車好得多。又可以跟各地的師傅聊天,還不賴。
*盛七小姐的百樂門
盛宣懷的第七個女兒,女性地位提高,盛氏姐妹打官司爭遺產,訴訟多年後終於得到一筆遺產,拿了一部分來蓋百樂門,1932年完工。雖然整棟大樓在整修,但是有些店還是在營業。
這次整修不知道結果如何,就來拭目以待吧?(偷偷看了一下,其實還蠻慘的)— 在上海百樂門
*漢冶萍公司的俱樂部
這是中國鋼鐵工業公司的俱樂部,應該就是所謂的招待所吧!1931年,孫寶琦的靈堂就設置在這裡,因為辭官退休後沒錢,也沒地方住,於是全家老小,共五房24個兒女,全部就住這邊了。
紅磚砌出來的洋樓,細節不容忽視,沒有開放,只能在門口遠眺。
距離上一回去愛丁堡公寓(今為常德公寓),已經是九年前的事情了,當時樓下還沒有一家咖啡館,周邊也只有一家百貨公司,目前好多家百貨公司把愛丁堡公寓包圍起來,甚至是靜安寺也算是一家百貨公司吧!
今天進去咖啡館,打算悠閒的喝茶吃飯,沒想到巧遇了老闆,洽談了一下,了解他為何那麼熱血的開這一家咖啡館,每個月還辦了不少的活動,老闆馬文小姐說也是為了小孩。我們在青田七六遇過一回,對答那麼流暢機靈與條理,這是我永遠學不來的。
我會想像那年張愛玲在這棟公寓六樓雖與她姑媽住一起,但是又與胡蘭成結婚,胡蘭成的家人來要錢墮胎,後來又在這棟公寓與胡蘭成離婚。所有對張愛玲這個似乎所有事情不在乎的人,這個選擇是不是非常的不智。只能用落入情網的人,會做出甚麼事情也不奇怪吧!— 在常德公寓、張愛玲故居
*UBer
第一次嘗試用 UBer 叫車,雖然塞車讓我等了一下子,但是比要搶叫計程車好得多。又可以跟各地的師傅聊天,還不賴。
*盛七小姐的百樂門
盛宣懷的第七個女兒,女性地位提高,盛氏姐妹打官司爭遺產,訴訟多年後終於得到一筆遺產,拿了一部分來蓋百樂門,1932年完工。雖然整棟大樓在整修,但是有些店還是在營業。
這次整修不知道結果如何,就來拭目以待吧?(偷偷看了一下,其實還蠻慘的)— 在上海百樂門
*漢冶萍公司的俱樂部
這是中國鋼鐵工業公司的俱樂部,應該就是所謂的招待所吧!1931年,孫寶琦的靈堂就設置在這裡,因為辭官退休後沒錢,也沒地方住,於是全家老小,共五房24個兒女,全部就住這邊了。
紅磚砌出來的洋樓,細節不容忽視,沒有開放,只能在門口遠眺。
2015/06/01
【台北】台灣一直是非常多元多樣的文化所在地
每年我都要到台灣的內地南投去掃墓,也經常到日本內地去旅行,終於今年要到中國內地去玩了,但上海、北京基本上還是沿海城市,算內地嗎?內地在各時代各族群代表的意義還是大不相同的。
搭捷運到松山機場的時候,雖然不少人拿著大行李,可是並非所有人都是去機場搭機。一位年約六十幾歲的婦女,可能是第一次搭捷運去松山機場,以往她都是靠子女接送,很緊張的詢問大家,是不是都要去機場,然後說她要去浦東機場。
有位台灣人很熱心的跟她說,然後就聊了起來,雖然這位台灣人北京語字正腔圓,但我聽口音就知道是台灣人,但那位婦女還以為對方是中國人,還問對方是哪一省人,的確,我看了車廂內的女性,還真的有不少貌似中國女人,那位台灣人愣了一下,只好回答:『我是台灣人,在上海也有住家』,並且很熱心的教這位婦女等下要在機場下捷運之類的。
下車後,果然她又不知所措,我只好帶她到松山機場的國際線,電梯轉來轉去果然不是很方便,但還算好走,這一路上我刻意的完全用台語跟她對談,但顯然台語也不是她的母語。
對談的過程,她把來上海幫女兒坐月子,還有住哪邊全盤托出。後來她在地攤買的鞋子居然壞掉,她還真的不知所措,一直到要到櫃台辦理的時候,我發現她提早來了,然後跟她講了等下要如何找櫃台之類的。
難怪,剛剛那個台灣人跟她說:活到老學到老!我想了想,搭機都還會不知所措的人,各族群在兩岸的生活,交流之後的社會,還有各個族群生活關係,雖然複雜但也沒有複雜到難以理解。
台灣一直是非常多元多樣的文化所在地。
搭捷運到松山機場的時候,雖然不少人拿著大行李,可是並非所有人都是去機場搭機。一位年約六十幾歲的婦女,可能是第一次搭捷運去松山機場,以往她都是靠子女接送,很緊張的詢問大家,是不是都要去機場,然後說她要去浦東機場。
有位台灣人很熱心的跟她說,然後就聊了起來,雖然這位台灣人北京語字正腔圓,但我聽口音就知道是台灣人,但那位婦女還以為對方是中國人,還問對方是哪一省人,的確,我看了車廂內的女性,還真的有不少貌似中國女人,那位台灣人愣了一下,只好回答:『我是台灣人,在上海也有住家』,並且很熱心的教這位婦女等下要在機場下捷運之類的。
下車後,果然她又不知所措,我只好帶她到松山機場的國際線,電梯轉來轉去果然不是很方便,但還算好走,這一路上我刻意的完全用台語跟她對談,但顯然台語也不是她的母語。
對談的過程,她把來上海幫女兒坐月子,還有住哪邊全盤托出。後來她在地攤買的鞋子居然壞掉,她還真的不知所措,一直到要到櫃台辦理的時候,我發現她提早來了,然後跟她講了等下要如何找櫃台之類的。
難怪,剛剛那個台灣人跟她說:活到老學到老!我想了想,搭機都還會不知所措的人,各族群在兩岸的生活,交流之後的社會,還有各個族群生活關係,雖然複雜但也沒有複雜到難以理解。
台灣一直是非常多元多樣的文化所在地。
2015/05/31
【台北】一場沒有討論的讀書吃飯會
以往的讀書會,總是很熱烈的討論,並且很用力的吃,邊吃邊討論對胃腸都不是很好,於是,今天的讀書會行程,是完全分開的。
14:00-16:00 坐在紀州庵的緣側,自己看自己帶來的書
16:00-18:00 走文學故居之路到梁實秋故居,經過一些店可以採買,最後到青田七六用餐
18:00-20:00 大家都很用心吃飯,希望可以體會到了走看閱讀的內容,在今天走過的這些地方。
希望,大家真正有吸收進去,每個人閱讀收穫不同,體會也會不同,好像不用刻意的拿出來討論,這是我覺得文學美妙的地方,有吸收就好了。
謝謝讀書會成員的配合,終於有一場,我覺得是一場安靜的讀書會了。
PS. 很感謝大家,都有帶我的書來閱讀啊!
14:00-16:00 坐在紀州庵的緣側,自己看自己帶來的書
16:00-18:00 走文學故居之路到梁實秋故居,經過一些店可以採買,最後到青田七六用餐
18:00-20:00 大家都很用心吃飯,希望可以體會到了走看閱讀的內容,在今天走過的這些地方。
希望,大家真正有吸收進去,每個人閱讀收穫不同,體會也會不同,好像不用刻意的拿出來討論,這是我覺得文學美妙的地方,有吸收就好了。
謝謝讀書會成員的配合,終於有一場,我覺得是一場安靜的讀書會了。
PS. 很感謝大家,都有帶我的書來閱讀啊!
【淡水】紅樓
前一陣子去淡水紅樓,問了目前紅樓的主人他們家購買紅樓的始末,九十歲的阿嬤耳聰目明,目前還在福佑宮旁的德裕魚酥坐檯。
洪許俸阿嬤從三芝嫁到淡水來,夫家從事豆腐店生意,公婆本來希望他們夫婦可以在家做豆腐,但阿嬤覺得做豆腐的工作時間太長,實在太辛苦,於是自己出來做魚貨小買賣,後來改賣魚丸。
剛做魚丸店的時候,租了一小間店面的一小部分,請到一個廈門籍的師傅,非常會做魚丸,小魚丸店一夕爆紅,每天店面前都排長龍。當時以為租一小部分做生意不划算,沒想到可以把一間店面都租下來。
到了 1963年,阿嬤聽說荒廢的紅樓要賣,立馬去打聽,並且買了下來,花了很多時間整理,阿嬤的頭家(老公)洪炳堅整理房子的時候,用了黃色沙漿,也因此有段時間,紅樓有段時間被稱為黃樓。
當時一樓出租給淡江大學生,隔了很多小房間,裏頭還有桌球桌,二樓是阿嬤一家人居住,是木頭地板,走路時還會發出不小的聲響,根據目前主人洪偉賓表示,小時候家裡就沒有關過門,學生自由進出,還經常看到畫家就直接進入他們家二樓三樓,因為前面就是淡水河景,可遠眺八里觀音山,就直接在此作畫。
洪偉賓印象中屋旁有一座淡水螺,也就是防空警報塔,小時候經常爬上爬下遊戲,魚丸店的師傅工作一天回來,還可以聞到魚丸的味道,由於阿嬤在工作上比較強勢,也經常看到阿公在花園整理,很多人來找老闆,經常把他當成園丁或佣人。
洪偉賓的記憶中,從小到大他家就是大家可自由來去的地方,台灣經濟起飛、股市蓬勃發展的年代,洪家人搬出,紅樓又荒廢了。這段時間曾經有建商來洽談改建十二樓的大廈,但被阿嬤堅持下婉拒,這幾年一直有建商來談,阿嬤認為這裡的風水好,是他們家的起家厝,而前手屋主洪以南家族產出了多位博士,堅持要留住這棟紅樓。
1998年,洪家人整理老屋,將黃色的沙漿敲下,露出本來紅磚與石頭,展露出原來的唭哩岸石,紅磚牆面還有彈孔的痕跡,木頭地板改以目前較常使用的輕型鋼,三樓也架設了地板,整修了三樓的屋頂。目前一二樓是洪偉賓與姐姐經營的餐廳,三樓是哥哥經營的咖啡館。
假日在廣場持續舉辦著市集活動,餐廳強調淡水八景、在地食材,非常有特色,三樓的景觀咖啡館可欣賞淡水河景,1899年起矗立在此的紅樓,看盡多少商賈起落、文人吟詩、畫家來去,除了遊客外,紅樓也是淡水求學的學子難忘的回憶。
PS. 第三手屋主洪家與第二手屋主的洪以南並不是同一家族,只是剛好都姓洪。
洪許俸阿嬤從三芝嫁到淡水來,夫家從事豆腐店生意,公婆本來希望他們夫婦可以在家做豆腐,但阿嬤覺得做豆腐的工作時間太長,實在太辛苦,於是自己出來做魚貨小買賣,後來改賣魚丸。
剛做魚丸店的時候,租了一小間店面的一小部分,請到一個廈門籍的師傅,非常會做魚丸,小魚丸店一夕爆紅,每天店面前都排長龍。當時以為租一小部分做生意不划算,沒想到可以把一間店面都租下來。
到了 1963年,阿嬤聽說荒廢的紅樓要賣,立馬去打聽,並且買了下來,花了很多時間整理,阿嬤的頭家(老公)洪炳堅整理房子的時候,用了黃色沙漿,也因此有段時間,紅樓有段時間被稱為黃樓。
當時一樓出租給淡江大學生,隔了很多小房間,裏頭還有桌球桌,二樓是阿嬤一家人居住,是木頭地板,走路時還會發出不小的聲響,根據目前主人洪偉賓表示,小時候家裡就沒有關過門,學生自由進出,還經常看到畫家就直接進入他們家二樓三樓,因為前面就是淡水河景,可遠眺八里觀音山,就直接在此作畫。
洪偉賓印象中屋旁有一座淡水螺,也就是防空警報塔,小時候經常爬上爬下遊戲,魚丸店的師傅工作一天回來,還可以聞到魚丸的味道,由於阿嬤在工作上比較強勢,也經常看到阿公在花園整理,很多人來找老闆,經常把他當成園丁或佣人。
洪偉賓的記憶中,從小到大他家就是大家可自由來去的地方,台灣經濟起飛、股市蓬勃發展的年代,洪家人搬出,紅樓又荒廢了。這段時間曾經有建商來洽談改建十二樓的大廈,但被阿嬤堅持下婉拒,這幾年一直有建商來談,阿嬤認為這裡的風水好,是他們家的起家厝,而前手屋主洪以南家族產出了多位博士,堅持要留住這棟紅樓。
1998年,洪家人整理老屋,將黃色的沙漿敲下,露出本來紅磚與石頭,展露出原來的唭哩岸石,紅磚牆面還有彈孔的痕跡,木頭地板改以目前較常使用的輕型鋼,三樓也架設了地板,整修了三樓的屋頂。目前一二樓是洪偉賓與姐姐經營的餐廳,三樓是哥哥經營的咖啡館。
假日在廣場持續舉辦著市集活動,餐廳強調淡水八景、在地食材,非常有特色,三樓的景觀咖啡館可欣賞淡水河景,1899年起矗立在此的紅樓,看盡多少商賈起落、文人吟詩、畫家來去,除了遊客外,紅樓也是淡水求學的學子難忘的回憶。
PS. 第三手屋主洪家與第二手屋主的洪以南並不是同一家族,只是剛好都姓洪。
2015/05/30
【台北】天母書廬【桃園】南崁1567,很感謝書店的老闆們,一直願意找我去講座!
*天母書廬
每次在書店看到小朋友願意坐在書櫃旁窩著看書,就很感恩有這樣的環境,現在的年輕人或許划手機的時間比閱讀書本的時間要短(註:電子書算書本),一家書店,到底要賦予甚麼樣的任務,沒人說的精準。
到書廬分享《台北捷運散步手帖》,本來老闆要求要講《台北閱讀空間》,但是我只提到了一點點,然後就帶到整個台北市主題散步,大概有30條的路線,無論用主題,用地點去串,每天路線其實都不無聊,都可以看得到歷史的足跡。
來了一位書店的常客,羅嵐先生,他說他很喜歡在咖啡館讀我的書,我們用彰藝坊的布袋戲偶來問羅嵐先生,到底你會買怎樣的布袋戲偶,他說他都不喜歡,若真的要選一個,會買一副畫回家,也難怪彰藝坊有把布袋戲偶服,裱在畫框裡面了。
一些歷史老師來聽,我都覺得好像是在這群老師前面揮大刀,心理擔心的很,都不知道有沒有講錯。除了常客,還有金妮老師夫婦,也認識了一些新朋友,也有基隆來的公務人員,還好我今天沒有罵太多公務人員。
*南崁1567
講的是青田七六的經營分享,小書店這一系列的課程,主要鎖定的目標是在附近要開店的,雖然不一定是以營利為目標,但或許能夠知道怎樣導覽,講歷史,實踐我心中認知的"文創",這樣就夠了。
人生是一場無止境的學習,主講講座,學到最多還是我,感恩!!!
每次在書店看到小朋友願意坐在書櫃旁窩著看書,就很感恩有這樣的環境,現在的年輕人或許划手機的時間比閱讀書本的時間要短(註:電子書算書本),一家書店,到底要賦予甚麼樣的任務,沒人說的精準。
到書廬分享《台北捷運散步手帖》,本來老闆要求要講《台北閱讀空間》,但是我只提到了一點點,然後就帶到整個台北市主題散步,大概有30條的路線,無論用主題,用地點去串,每天路線其實都不無聊,都可以看得到歷史的足跡。
來了一位書店的常客,羅嵐先生,他說他很喜歡在咖啡館讀我的書,我們用彰藝坊的布袋戲偶來問羅嵐先生,到底你會買怎樣的布袋戲偶,他說他都不喜歡,若真的要選一個,會買一副畫回家,也難怪彰藝坊有把布袋戲偶服,裱在畫框裡面了。
一些歷史老師來聽,我都覺得好像是在這群老師前面揮大刀,心理擔心的很,都不知道有沒有講錯。除了常客,還有金妮老師夫婦,也認識了一些新朋友,也有基隆來的公務人員,還好我今天沒有罵太多公務人員。
*南崁1567
講的是青田七六的經營分享,小書店這一系列的課程,主要鎖定的目標是在附近要開店的,雖然不一定是以營利為目標,但或許能夠知道怎樣導覽,講歷史,實踐我心中認知的"文創",這樣就夠了。
人生是一場無止境的學習,主講講座,學到最多還是我,感恩!!!
2015/05/29
《南風如歌》、《到美麗島》
《南風如歌》
作者1935年在台灣出生,她述說著童年美好的記憶,在田野間玩耍,跟玩伴互啃甘蔗,與蟋蟀對話等。也描述了1945年前後的台北生活,用票卷到菊元百貨換取食物,比起其他的灣生,該作者的生活條件相對其他灣生優渥,但也歷經了一無所有的困頓。年老後這幾年也多次來台灣,人生經歷來來去去,在她眼中又是另一種了無牽掛的體會。
《到美麗島》
從沖繩回台北來找外祖父、祖母的足跡,意外的在台北的南風原醫院還在,作者進入屋中看著儲藏室,想像著少女時期的外祖母在屋中的日子,外祖母曾說與後母相處並不融洽,有時自己躲在儲藏室引起父親的注意,躲久了會在裏頭睡著,原來外祖母的少女時代是苦澀的。而沖繩在台灣、日本的中間,沖繩人歷史地位的尷尬我們也難以理解。
這兩本書都是從小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稱為灣生,1945年之後引揚回日本,然後再回來台灣找尋自己長輩或者自己的家鄉的真實故事。
作者1935年在台灣出生,她述說著童年美好的記憶,在田野間玩耍,跟玩伴互啃甘蔗,與蟋蟀對話等。也描述了1945年前後的台北生活,用票卷到菊元百貨換取食物,比起其他的灣生,該作者的生活條件相對其他灣生優渥,但也歷經了一無所有的困頓。年老後這幾年也多次來台灣,人生經歷來來去去,在她眼中又是另一種了無牽掛的體會。
《到美麗島》
從沖繩回台北來找外祖父、祖母的足跡,意外的在台北的南風原醫院還在,作者進入屋中看著儲藏室,想像著少女時期的外祖母在屋中的日子,外祖母曾說與後母相處並不融洽,有時自己躲在儲藏室引起父親的注意,躲久了會在裏頭睡著,原來外祖母的少女時代是苦澀的。而沖繩在台灣、日本的中間,沖繩人歷史地位的尷尬我們也難以理解。
這兩本書都是從小在台灣出生的日本人,稱為灣生,1945年之後引揚回日本,然後再回來台灣找尋自己長輩或者自己的家鄉的真實故事。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