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15/06/11
【北京】20150611:鼴書,一個隱匿的時空;旁觀書社,七九八藝術區內自在的角落
一年難得北京會有這樣的晴空,天氣爆好,出門散步去。沒有霧霾了,天氣也不熱。路上已經很多電動車了,但車子很多,聲音太吵了!
798的韓國大嬸
*鼴書,一個隱匿的時空,將台路麗都飯店對面的高家園小區三區一號樓
(底下保留普通話用詞,不習慣請見諒)
這家小書店的主人意達與皮高,兩人都是職業插畫師,第一次見面,意外的投緣,不知道是不是口音的關係?意達是漳州人,喜歡到處去淘書,無論是舊書市集,或是網路上,幾乎整個店的藏書,都是這幾年慢慢收集的成果,像個淘氣又任性的傻子。皮高留著西瓜皮般的短頭髮,削瘦小巧的身體,卻裝著清晰理智的頭腦,兩人一起創立這空間,算是十分恰當的組合。
在高家園小區內找尋的這家書店的蹤跡,因為沒有詳細的地址,只知道在這個行動網路訊號不太好的地方,信步的走著走著,經過了這老小區諾大的閱覽室,空無一人大門深鎖,小區內多是老人家散步、下棋、聊天。
進入書店不久,意達很高興的拿出自己手工製作的果醬出來,一邊吃著一邊說著她們決定要開書店的過程,本來想要去找老胡同,但是後來還是選擇了較為現代的小區,太高端的小區也租不起,於是就選擇了開放式的小區,不舊也不新,地點離市中心不進,但也不遠,附近有地鐵站,也算是交通方便朋友過來。
就在聊天吃喝的過程中,隔壁有一些大嬸的鼓譟聲讓我十分好奇,原來是證卷公司在小區舉辦包水餃比賽,今年來全民股市運動已經深入了這些小區的老人。 皮高語重心長的說:這些老人家好不容易晚年有棟樓可以含飴弄孫,一旦進入股市,資訊不足的情況下,有可能退休金都賠上,未來的生活都成問題。
兩人在此開業,附近的老人家當然會好奇的來串門子,但是仔細細算之後,最後都還是選擇了去包餃子,晚上在公園跳跳舞,偶有一些大叔大伯會抱定著死命支持的態度,或者拿書過來,或者經常買些書。
我發現這裡特多以漫畫為主的獨立出版品,皮高拿給我一些,我隨手翻閱了一下,居然有這家書店的蹤影,原來是在這邊舉辦插畫師的十二小時畫漫畫活動,這些人當場就畫了下來編了一些故事由鼴書出版。小書店本來就是非主流,這樣的獨立出版品的作者,十分有態度,也十分有持續性的一本本的出版,讓有創作力的作者得以發聲。
問了房租,也估算了這邊的藏書量,然後再看看座位數,怎樣計算都不敷成本。很隨興擺放的玩具收藏品,一切都有美感,修補過的書皮,或者骨董書櫃,是老物件的光輝吧?
書店老闆兩人都是插畫師,我想這裏或許是個工作室,藉由書店的開放性,探尋與外界接觸可以獲取更多的靈感,這才是做自己的生活方式,有了當下,才有生存的意義。— 在鼴書
*旁觀書社,七九八藝術區內自在的角落
(原諒我以下會出現普通話的常用詞,我覺得這樣比較傳神)
陽曆六月中旬還未到夏至,北京的天空意外的藍,片片浮雲輕巧的飄過頭頂,旁觀書社的老闆吳敏指著天空說,各式各樣的雲朵長相不同,而且雲層也不同,這是很難得的景象。
曾經待過科學研究的單位,看著天空時顯露出小女生的眼神,在此經營書店倏忽已經過了六年,從七九八藝術區還有工人穿著制服在此上班,空蕩蕩的園區有家小小的書店,到了現在假日擠滿了遊客,旁觀書社還是小小的站在一個角落賣書。
吳敏說她最喜歡早上七九八所有的店還沒有開,沒有遊客的時候,或者是傍晚店也已經關閉,坐在書店外的角落,獨自享受整個天地上下,靜靜閱讀,進入另一個世界。
我一直以為夢想與實際間像個天平的兩端,總要找一個平衡點,但吳敏認為夢想與實際像是踩在土地上的兩隻腳,要互相為伴交替的前進,這樣的比方打動了我。夏日時,書社一旁有賣冰淇淋、飲品,冬日時肯定吃冰的項目不好營收,但堅持以"書"為主體的旁觀書社,我看著裡頭有哲學思考的專櫃,也有文學、建築,甚至是港台主題的書,在中國的書店賣書必須是有中國發行的書號,雖然是個限制,但是旁觀書社把"主題"做活了,到處有小小的標籤,除了分類之外,還有推薦、註腳、心得,從自己出發的角度來思考提醒讀者,不要漏掉了一本本的好書,但不由自主的就多拿了好多書結帳。
在七九八藝術區內,這幾年周邊變化極大,很多店家承受不了租金而搬移,但旁觀書社依然屹立在此。逛了周邊的幾家有書店,多是與藝術相關大部頭的書籍,或者是與藝術經紀相關介紹性的書籍,這種書的單價高市場小,搞藝術的人買這些書算是一種投資,但是讀藝術的窮學生買不起這樣的書,於是就有了一些賣盜版的書車,今天停在旁觀書社的對面,旁邊還配上東北大餅的餐車,書車老闆一邊吃著大餅,一邊顧著書車,詢問有關書裡頭的事情,書車老闆肯定是不知道的。但吳敏說她賣的書,一定是她喜歡的書,這世界要配合所有客人的喜好實在太辛苦了,所以她要了解書的內容,自由自在的做她喜歡做的事情。
自在,一直是我在吳敏身上看到的特質。有餘力會做更多想做的事情,譬如說為小朋友募書,自己開著大車到處載著書到鄉村去。有時候會想一些點子把書送到對的人手上,提高閱讀人口。做這些事情必須行有餘力才去做。這樣的自在,是我學不來的,我們總是在乎別人的眼光,吳敏說開書店這幾年,她也沒有去太在乎別家書店怎麼做,也不需要模仿別人,學別人是學不來的,每個人有自己的想法,只要把自己做好就行了。
面對網路無止境的砍價,最近三聯書店在北京也開了二十四小時的書店。在七九八藝術區裡頭,我看到了所有的變與不變,不變的俄羅斯特色具有優美弧線向陽的工業廠房,還有不變的書店經營理念,周邊一直變化的藝術品,藝術家要在市場上嶄露頭角都是隨時在變,但書店不會變,我想也應該會永遠存在。
當時偶然也意外又任性的開了一家小書店,六年後重新檢視,吳敏更清楚堅定的走自己自在的路,小女孩的眼神雖露出天真的一面,但也有著以科學解決問題的基本態度。
2015/06/10
【北京】20150610:圓明園,中國人的覺醒?萬聖書園與醒客咖啡
*圓明園
看了維基百科:圓明園集中了中國園林藝術的精粹,融會了東西各種建築風格,大量運用對景、障景、借景、透景等空間處理技巧,匯聚各種造園手法,堪稱是中國園林藝術之集大成者和頂峰傑作。
整個讓我神往,於是想說花一整天來看園林,也租了導覽器,但是可悲的是,一直不斷重複:1860年圓明園被八國聯軍燒毀,大火燃燒了三天。
如今事隔155年,即使房子沒有復原,園林也都沒有,看板的說明少有繪圖,只有文字,光靠想像一堆亂石,如何能說服我對景、障景、借景、透景等,於是只好面對荷花、湖光、楊柳拍照。
進入展示館看到一些3D實境,多少彌補些參觀的不足,但是走到全景模型展覽廳的時候,滿是灰塵的模型,無法聚焦看到所謂的『中國園林藝術的精粹』,模型不少被人為損毀,在在都是負面的教材。
而令人諷刺的是,1873年,外國的攝影師重新進入圓明園紀錄,很多西洋樓還完好,只是庭園荒煙漫草,如今來看這些精美雕刻的石頭大量讓遊客進入踩踏,悠長的歷史只是諷刺而已。
聽了導覽器中描述,圓明園大量擴建,在清乾隆時期,又說滿清是外族。滿清統治漢人,政權能夠這樣的穩固,我想依靠的也是吸收了漢人的文化,並且加以發揚光大。所有的外族統治,其實都要有兩把刷子才行。
*清華大學校門口
清大門口比台大要小,進出有嚴密的管理,本想進出找一家標示有林徽因與梁思成故居的咖啡館,只好作罷。雖然有嚴密的管理,但是門口就有不少大嬸大叔一直喊著:帶你進去參觀!中國,真的甚麼生意都能做,而且明目張膽!
*江南書屋
在清華大學周邊信步走著,突然喵到一家書店,進來看大部分是文史居多,其實是一個住家,家裡的牆壁都是書架,每一間房間都擺滿了書,小孩子在門口的書桌上寫功課、吃飯。裏頭放置了幾張床。
找到一本遠景出版社的繁體字書,民國六十四年出版,不知到為何流落至此呢?
我在裏頭搜尋了五分鐘,有點不好意思一直在看人家裡面的生活機能,非常的簡陋,於是早早道謝退出。
*萬聖書園與醒客咖啡
到了北京三日,才開始逛書店,又在這邊泡了很久。算是第二次在這邊逛,我還記得那個店員當年被店長罵,這回已經非常老練,來這邊逛書店看書的,都是有點年紀的長者,很專注的站著看書,年輕的學生選擇在隔壁的咖啡館聊天,可能是普通話腔調的關係,為何我都只聽到女生講話的聲音,男生的聲音都聽不清楚。
除了以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分類的歷史書之外,另一區是藝術、童書、小說,那邊有比較多台灣作家的書,在那一區的價格也經常讓我嘴巴合不起來,不是太貴就是太便宜,非常兩極化。
很克制的只買了《以色列史》《世界:半個世紀的行走與書寫》,翻完了一本有關台灣的歷史照片書,雖然內容有點選擇性,但還算中肯。
結束後到醒客咖啡用餐,晚上八點夜色剛降,而且該店開到晚上十二點,周邊有清大、北大,看來是學生是咖啡館的消費主力,而大叔大伯阿公級的是書店的大戶。— 在萬聖書園
看了維基百科:圓明園集中了中國園林藝術的精粹,融會了東西各種建築風格,大量運用對景、障景、借景、透景等空間處理技巧,匯聚各種造園手法,堪稱是中國園林藝術之集大成者和頂峰傑作。
整個讓我神往,於是想說花一整天來看園林,也租了導覽器,但是可悲的是,一直不斷重複:1860年圓明園被八國聯軍燒毀,大火燃燒了三天。
如今事隔155年,即使房子沒有復原,園林也都沒有,看板的說明少有繪圖,只有文字,光靠想像一堆亂石,如何能說服我對景、障景、借景、透景等,於是只好面對荷花、湖光、楊柳拍照。
進入展示館看到一些3D實境,多少彌補些參觀的不足,但是走到全景模型展覽廳的時候,滿是灰塵的模型,無法聚焦看到所謂的『中國園林藝術的精粹』,模型不少被人為損毀,在在都是負面的教材。
而令人諷刺的是,1873年,外國的攝影師重新進入圓明園紀錄,很多西洋樓還完好,只是庭園荒煙漫草,如今來看這些精美雕刻的石頭大量讓遊客進入踩踏,悠長的歷史只是諷刺而已。
聽了導覽器中描述,圓明園大量擴建,在清乾隆時期,又說滿清是外族。滿清統治漢人,政權能夠這樣的穩固,我想依靠的也是吸收了漢人的文化,並且加以發揚光大。所有的外族統治,其實都要有兩把刷子才行。
*清華大學校門口
清大門口比台大要小,進出有嚴密的管理,本想進出找一家標示有林徽因與梁思成故居的咖啡館,只好作罷。雖然有嚴密的管理,但是門口就有不少大嬸大叔一直喊著:帶你進去參觀!中國,真的甚麼生意都能做,而且明目張膽!
*江南書屋
在清華大學周邊信步走著,突然喵到一家書店,進來看大部分是文史居多,其實是一個住家,家裡的牆壁都是書架,每一間房間都擺滿了書,小孩子在門口的書桌上寫功課、吃飯。裏頭放置了幾張床。
找到一本遠景出版社的繁體字書,民國六十四年出版,不知到為何流落至此呢?
我在裏頭搜尋了五分鐘,有點不好意思一直在看人家裡面的生活機能,非常的簡陋,於是早早道謝退出。
*萬聖書園與醒客咖啡
到了北京三日,才開始逛書店,又在這邊泡了很久。算是第二次在這邊逛,我還記得那個店員當年被店長罵,這回已經非常老練,來這邊逛書店看書的,都是有點年紀的長者,很專注的站著看書,年輕的學生選擇在隔壁的咖啡館聊天,可能是普通話腔調的關係,為何我都只聽到女生講話的聲音,男生的聲音都聽不清楚。
除了以各國各地區各民族分類的歷史書之外,另一區是藝術、童書、小說,那邊有比較多台灣作家的書,在那一區的價格也經常讓我嘴巴合不起來,不是太貴就是太便宜,非常兩極化。
很克制的只買了《以色列史》《世界:半個世紀的行走與書寫》,翻完了一本有關台灣的歷史照片書,雖然內容有點選擇性,但還算中肯。
結束後到醒客咖啡用餐,晚上八點夜色剛降,而且該店開到晚上十二點,周邊有清大、北大,看來是學生是咖啡館的消費主力,而大叔大伯阿公級的是書店的大戶。— 在萬聖書園
2015/06/09
【北京】20150609:天壇、原麥山丘、雕爺牛楠
*天壇
會想要來這裡,主要還是因為林徽因,1935年,因為天壇整修,她跟梁思成出現在屋頂上,留下難得可貴的照片,不然,很少有可能以這樣的角度被拍照,而且還踩在祈年殿的屋頂。
以天壇公園的中軸線這樣的規劃,融入了天圓地方,還有人間與神的中間人是皇帝的概念,其實,個人覺得跟印度教的神殿有些概念是一樣的,人類用建築美學,來達成敬天畏地的種種儀式。
另,中正紀念堂還真的有點像天壇,除了格局之外,用了藍色的屋頂,這可是連皇帝都不趕使用的顏色,蔣介石真的非常不配。比例跟這裡差異太大,整個失去了美感,這也是非常大的諷刺吧!
既然看了天壇,就來看看中國祭拜的神殿建築,在全世界古文明同時代,大概是怎樣的樣式吧!
埃及的金字塔 vs 黃帝明堂的茅草屋
伊朗的喬高桑比爾vs 西周明堂
羅馬萬神殿 vs 東漢明堂
武則天時期 AD.690 左右,唐萬象神宮,要找甚麼來對比呢?
林徽因故居現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91239.html
*原麥山丘
這兩年的熱門話題,就是阿里巴巴、手機支付、打車大戰等另一波網路+手機營運革命,本以為從上海離開後,這樣的感受會少一些,沒想到北京有另一個夢,就是從金融支付的虛擬性具體實踐之後,下一波是餐飲業的革命。
原麥山丘目前已經開了四家實體店面,每一家一進去比星巴克還要星巴克,窗明几淨,簡單的營運模式,其實確實不簡單的。
買了兩個大麵包,我把這裡當成咖啡館,一個人啃了老半天,口味百百種,吃不完還可以繼續帶到公園慢慢吃,完全不含香精,吃再多也不傷身體,也不會吃膩。
很多旅客在此休憩,又有試吃,簡直是免費的天堂,排隊結帳經驗也不錯,但是要等一些切麵包的時間。
觀察了一些行銷活動,在微信上甚至公開製作方式,的確創意十足,是我朋友參與開設的,細節不能講太多,只能說在上海感覺甚麼投資都會發生,但是來了北京,怎樣的營運模式都不奇怪了。
事在人為,不需要怨天尤人,是我們必須適應這個環境,而不是環境來適應我們。— 在原麥山丘
*雕爺牛楠
晚上到了雕爺牛楠,據說去年還要排隊才能進來,這是3D創意餐廳的最佳典範,但是到了今日,就連假日也坐不滿,若一群朋友要好好找個地方聊天,這裡非常適當。
照片中是玉女心經,噱頭十足,所有的餐具擺盤道道有故事,上菜後就是一連串的表演,有時在你前面噴火,有時是乾冰煙霧繚繞,我看了眼花撩亂,簡直是文創業的奇蹟。
但,吃完後感覺東西並不好吃,最實在的是服務人員會一直來倒不同的茶葉,以我對茶葉的敏感程度,這邊的茶雖稱不上好吃,但是還蠻健康的,喝多了也沒關係。
噱頭歸噱頭,故事若不夠真實深刻或是親自的體驗,我想客人下次應該在也不會來了吧!世上有幾個人能夠練成玉女心經呢?— 在雕爺牛腩
會想要來這裡,主要還是因為林徽因,1935年,因為天壇整修,她跟梁思成出現在屋頂上,留下難得可貴的照片,不然,很少有可能以這樣的角度被拍照,而且還踩在祈年殿的屋頂。
以天壇公園的中軸線這樣的規劃,融入了天圓地方,還有人間與神的中間人是皇帝的概念,其實,個人覺得跟印度教的神殿有些概念是一樣的,人類用建築美學,來達成敬天畏地的種種儀式。
另,中正紀念堂還真的有點像天壇,除了格局之外,用了藍色的屋頂,這可是連皇帝都不趕使用的顏色,蔣介石真的非常不配。比例跟這裡差異太大,整個失去了美感,這也是非常大的諷刺吧!
既然看了天壇,就來看看中國祭拜的神殿建築,在全世界古文明同時代,大概是怎樣的樣式吧!
埃及的金字塔 vs 黃帝明堂的茅草屋
伊朗的喬高桑比爾vs 西周明堂
羅馬萬神殿 vs 東漢明堂
武則天時期 AD.690 左右,唐萬象神宮,要找甚麼來對比呢?
林徽因故居現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15-891239.html
*原麥山丘
這兩年的熱門話題,就是阿里巴巴、手機支付、打車大戰等另一波網路+手機營運革命,本以為從上海離開後,這樣的感受會少一些,沒想到北京有另一個夢,就是從金融支付的虛擬性具體實踐之後,下一波是餐飲業的革命。
原麥山丘目前已經開了四家實體店面,每一家一進去比星巴克還要星巴克,窗明几淨,簡單的營運模式,其實確實不簡單的。
買了兩個大麵包,我把這裡當成咖啡館,一個人啃了老半天,口味百百種,吃不完還可以繼續帶到公園慢慢吃,完全不含香精,吃再多也不傷身體,也不會吃膩。
很多旅客在此休憩,又有試吃,簡直是免費的天堂,排隊結帳經驗也不錯,但是要等一些切麵包的時間。
觀察了一些行銷活動,在微信上甚至公開製作方式,的確創意十足,是我朋友參與開設的,細節不能講太多,只能說在上海感覺甚麼投資都會發生,但是來了北京,怎樣的營運模式都不奇怪了。
事在人為,不需要怨天尤人,是我們必須適應這個環境,而不是環境來適應我們。— 在原麥山丘
*雕爺牛楠
晚上到了雕爺牛楠,據說去年還要排隊才能進來,這是3D創意餐廳的最佳典範,但是到了今日,就連假日也坐不滿,若一群朋友要好好找個地方聊天,這裡非常適當。
照片中是玉女心經,噱頭十足,所有的餐具擺盤道道有故事,上菜後就是一連串的表演,有時在你前面噴火,有時是乾冰煙霧繚繞,我看了眼花撩亂,簡直是文創業的奇蹟。
但,吃完後感覺東西並不好吃,最實在的是服務人員會一直來倒不同的茶葉,以我對茶葉的敏感程度,這邊的茶雖稱不上好吃,但是還蠻健康的,喝多了也沒關係。
噱頭歸噱頭,故事若不夠真實深刻或是親自的體驗,我想客人下次應該在也不會來了吧!世上有幾個人能夠練成玉女心經呢?— 在雕爺牛腩
2015/06/08
2015/06/07
《上海》掏金夢
要來說說在上海生活工作,各式各樣的人,用這個靜安寺的照片應該在洽當也不過,有人可能會用上海灘來比喻,也有人用冒險者的天堂來形容。
蘇州河舊稱吳淞江,從一條大河變成小河,明永樂初年(約1403年)因為河砂淤積,黃浦江上游引水,因此所有海運全部改由黃浦江,呈現一種支流變成主流的現象。
從 1842年上海開港以來,蘇州河被整治,也因為工業革命興起,在蘇州河可以通行燒煤的小輪船直通蘇州,所以也改稱為蘇州河。蘇州河兩岸有許多紡織工廠、食品廠、輕工業、也有不少倉庫,跨入現代的大型公寓建築等,到了下游還有跨入現代化的公共事業,若從蘇州河兩岸來看上海的發展,其實就是一頁中國掏金夢的歷史。
看著倫敦與巴黎早先的歷史,工業革命後城市的樣貌是一片灰黑,工廠林立,衛生環境不佳,以海權為主的國家紛紛把這樣的生產模式轉移到世界各地,讓殖民地來負責生產的工作,當然也把新一代的城市規劃帶進來。這些規劃,可以很清楚的在當年的租借區觀察到。
而當時不少的中國人,在清末之時,也利用了洋人的資本主義遊戲,結合了各方勢力,道出了上海灘的各種傳奇故事,而今日的上海,藉由網路的普及、手機設備擴及每一個人,加上世界各地的人都要來此掏金,中國各省分的人都想來混一口飯,各式各樣的服務,在手機上興起,我想最明顯的是金錢支付的模式,而這個模式的實現,也具體實現了每個人都可以服務每個人的概念。
1849年,華工大量到太平洋對岸的舊金山淘金來看,當年的淘金、工業革命與各國租界的時代幾乎同時。1990年代,舊金山吸引了另一波的網路創業熱潮,但這個熱潮泡沫化後,居然在手機普及、網路快速、金融發達的上海,引發了世界投資人來此的淘金熱。
無論是菜場的婦女、公園運動的老太太、或是街頭下棋的老先生,甚至是小區的活動中心,到處可以看到拿著手機看股市的現象,甚至是利用打滴賺錢的自用車司機,口中也是討論著股票,這一波全民股市的現象,大家都莫名其妙的投入,這不正是 1850年代的翻版,中國當時還沒有鐵路,而如今高鐵密布各大城市間的交通,手機更是每個人地鐵內不可或缺的工具,除了網路通訊、金融支付、看影片等,生活大小事無不利用手機完成。
多年前進入靜安寺還不用收錢,我很驚訝和尚是上下班制度,如今進去要門票,靜安寺的周圍布滿了賣店,就如同周邊的百貨公司一般,上海這地方學的比全世界各地都還要快,金碧輝煌的寺廟,也正如同上海的一個夢,祈求往生後可以進入天堂。
目前看起來這個婆娑世界的夢已經到達了某一個境界,何時會泡沫還不知道,但還沒有泡沫前,大家正在利用這些工具享受方便的生活。
蘇州河舊稱吳淞江,從一條大河變成小河,明永樂初年(約1403年)因為河砂淤積,黃浦江上游引水,因此所有海運全部改由黃浦江,呈現一種支流變成主流的現象。
從 1842年上海開港以來,蘇州河被整治,也因為工業革命興起,在蘇州河可以通行燒煤的小輪船直通蘇州,所以也改稱為蘇州河。蘇州河兩岸有許多紡織工廠、食品廠、輕工業、也有不少倉庫,跨入現代的大型公寓建築等,到了下游還有跨入現代化的公共事業,若從蘇州河兩岸來看上海的發展,其實就是一頁中國掏金夢的歷史。
看著倫敦與巴黎早先的歷史,工業革命後城市的樣貌是一片灰黑,工廠林立,衛生環境不佳,以海權為主的國家紛紛把這樣的生產模式轉移到世界各地,讓殖民地來負責生產的工作,當然也把新一代的城市規劃帶進來。這些規劃,可以很清楚的在當年的租借區觀察到。
而當時不少的中國人,在清末之時,也利用了洋人的資本主義遊戲,結合了各方勢力,道出了上海灘的各種傳奇故事,而今日的上海,藉由網路的普及、手機設備擴及每一個人,加上世界各地的人都要來此掏金,中國各省分的人都想來混一口飯,各式各樣的服務,在手機上興起,我想最明顯的是金錢支付的模式,而這個模式的實現,也具體實現了每個人都可以服務每個人的概念。
1849年,華工大量到太平洋對岸的舊金山淘金來看,當年的淘金、工業革命與各國租界的時代幾乎同時。1990年代,舊金山吸引了另一波的網路創業熱潮,但這個熱潮泡沫化後,居然在手機普及、網路快速、金融發達的上海,引發了世界投資人來此的淘金熱。
無論是菜場的婦女、公園運動的老太太、或是街頭下棋的老先生,甚至是小區的活動中心,到處可以看到拿著手機看股市的現象,甚至是利用打滴賺錢的自用車司機,口中也是討論著股票,這一波全民股市的現象,大家都莫名其妙的投入,這不正是 1850年代的翻版,中國當時還沒有鐵路,而如今高鐵密布各大城市間的交通,手機更是每個人地鐵內不可或缺的工具,除了網路通訊、金融支付、看影片等,生活大小事無不利用手機完成。
多年前進入靜安寺還不用收錢,我很驚訝和尚是上下班制度,如今進去要門票,靜安寺的周圍布滿了賣店,就如同周邊的百貨公司一般,上海這地方學的比全世界各地都還要快,金碧輝煌的寺廟,也正如同上海的一個夢,祈求往生後可以進入天堂。
目前看起來這個婆娑世界的夢已經到達了某一個境界,何時會泡沫還不知道,但還沒有泡沫前,大家正在利用這些工具享受方便的生活。
2015/06/06
【上海】20150606:蘇州河散步、永康路的老外街、遇閩南人過上海生活
在台北一直陸續有在帶文化導覽的活動,來上海一定也要來參加一場,看了豆瓣的活動,挑了一場蘇州河的導覽,9:30-15:30 結束,沿著蘇州河,步行大概 5.5公里,民國時代的上海,還真不少故事。
1. 蘇州河是上海的母河,因為黃浦江上游引水自蘇州河,所以蘇州河才淤積沒落。
2. 蘇州河的汙水處理處
3. 張愛玲的出身地,放眼看過去都是李鴻章家裡的房子,講了張愛玲與胡蘭成
4. 邊走邊講四大美女,四人才女,四大家族,林徽因,徐志摩,陸小曼等等
5. 九子公園,體驗兒時的遊戲
6. 杜月笙的倉庫
7. 四行倉庫
這是山寨版
8. 午餐
9. 五族共和的凱旋門(只剩立面)
10. 猶太人設計蓋的建築,北蘇州路340號,講何鳳山
11. 外白渡橋,及其宋家八卦
12. 大清郵政局
13. 鄔達克的建築
14. 微熱山丘
*
永康路的年輕老外,滿坑滿谷是怎樣?小小的咖啡館桌面都延伸到人行道,據說晚上是佔據了整條馬路,這是老外在上海生活的交流中心。
在永嘉路上聽到閩南語,腔調類似金門,於是坐下來聊聊喝杯茶,聊到我在金門當兵,一個廈門人,一個漳州人,還有我一個台灣人,在上海用閩南語對談,很奇妙的遇見。
永康路38號,太晚到
1. 蘇州河是上海的母河,因為黃浦江上游引水自蘇州河,所以蘇州河才淤積沒落。
2. 蘇州河的汙水處理處
3. 張愛玲的出身地,放眼看過去都是李鴻章家裡的房子,講了張愛玲與胡蘭成
4. 邊走邊講四大美女,四人才女,四大家族,林徽因,徐志摩,陸小曼等等
5. 九子公園,體驗兒時的遊戲
6. 杜月笙的倉庫
7. 四行倉庫
這是山寨版
8. 午餐
9. 五族共和的凱旋門(只剩立面)
10. 猶太人設計蓋的建築,北蘇州路340號,講何鳳山
11. 外白渡橋,及其宋家八卦
12. 大清郵政局
13. 鄔達克的建築
14. 微熱山丘
*
永康路的年輕老外,滿坑滿谷是怎樣?小小的咖啡館桌面都延伸到人行道,據說晚上是佔據了整條馬路,這是老外在上海生活的交流中心。
在永嘉路上聽到閩南語,腔調類似金門,於是坐下來聊聊喝杯茶,聊到我在金門當兵,一個廈門人,一個漳州人,還有我一個台灣人,在上海用閩南語對談,很奇妙的遇見。
永康路38號,太晚到
2015/06/05
【台北】文化多樣性的重要
轉眼我們經營青田七六已經過了四年,從介紹台灣地質多樣性出發,一直到動、植物多樣性的島嶼,各國曾經在台灣留下的建築足跡,各族群因歷史種種的因素在這裡共同生活,呈現一種多元文化的風貌,這是我們的資產而不是負債。
台灣島本來就不大,能收納各國文化,根本上除了地理環境外,靠的一定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們有太多建築,隨著不同時期的統治者的宗教信仰與意識形態不同而摧毀,但消失的不只是一棟房子那麼簡單,而是相關的生活記憶與生活型態的改變。有人說重新蓋回來就好了,但搬移或重建的古蹟,不但風水改變,錯置的以前的生活樣貌,都是不正確的歷史觀。
從西門街與石坊街交匯處(今衡陽路、重慶南路口)的急功好義牌坊被遷移到新公園(今二二八公園),欽差行台被遷移到植物園,植物園旁建功神社的改建,到林安泰古厝搶救保留與異地重建,明石元二郎的鳥居的移位等例子來看,台灣從日本時代就一路上有古蹟保護的議題,因為城市的發展,土地的重新利用價值的評估,往往都忽略了文化價值,今天來看,我們的價值觀仍沒有改變。
所以,我們規劃了台北市十二條的導覽路線,每個月帶大家在這樣多樣性的台北慢步,透過導覽老師的解說,並讓大家親自體驗不同的台北,當你以為你已經是非常熟悉的在地人,了解台北的大街小巷,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些巷弄裡背後被開發所發生過的故事。
如今,青田街周邊還有很多台大、師大或公部門所管理的日式建築房舍,我們探究源頭發現原來在這裡除了日本學者的足跡外,更多台灣的學者與第二代的研究更是五花八門,雖然中間歷經了一次戰爭後更換了主人,意外的讓更多學者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研究,但,我們仍鮮少了解這些學者研究的內容。
透過青田街區這些房子的整理,感謝台大持續的支持我們,並找尋更多不同的經營者,保存原外觀的房子,呈現不同的經營樣貌,這也是文化多樣性的具體實踐,跳脫只是賣商品的文創園區,財團投資大量資本的營運模式。
青田七六除了透過文化導覽活動,也設計一些創意料理,將這些學者生活與研究的故事融入飲品與餐點中,希望大家慢慢的體會這棟房子在設計上的奇妙之處,也了解這八十幾年來的社會變遷,讓我們更理解與尊重不同族群的人,共創文化多樣性的美好生活。
台灣島本來就不大,能收納各國文化,根本上除了地理環境外,靠的一定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我們有太多建築,隨著不同時期的統治者的宗教信仰與意識形態不同而摧毀,但消失的不只是一棟房子那麼簡單,而是相關的生活記憶與生活型態的改變。有人說重新蓋回來就好了,但搬移或重建的古蹟,不但風水改變,錯置的以前的生活樣貌,都是不正確的歷史觀。
從西門街與石坊街交匯處(今衡陽路、重慶南路口)的急功好義牌坊被遷移到新公園(今二二八公園),欽差行台被遷移到植物園,植物園旁建功神社的改建,到林安泰古厝搶救保留與異地重建,明石元二郎的鳥居的移位等例子來看,台灣從日本時代就一路上有古蹟保護的議題,因為城市的發展,土地的重新利用價值的評估,往往都忽略了文化價值,今天來看,我們的價值觀仍沒有改變。
所以,我們規劃了台北市十二條的導覽路線,每個月帶大家在這樣多樣性的台北慢步,透過導覽老師的解說,並讓大家親自體驗不同的台北,當你以為你已經是非常熟悉的在地人,了解台北的大街小巷,但你可能不知道這些巷弄裡背後被開發所發生過的故事。
如今,青田街周邊還有很多台大、師大或公部門所管理的日式建築房舍,我們探究源頭發現原來在這裡除了日本學者的足跡外,更多台灣的學者與第二代的研究更是五花八門,雖然中間歷經了一次戰爭後更換了主人,意外的讓更多學者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研究,但,我們仍鮮少了解這些學者研究的內容。
透過青田街區這些房子的整理,感謝台大持續的支持我們,並找尋更多不同的經營者,保存原外觀的房子,呈現不同的經營樣貌,這也是文化多樣性的具體實踐,跳脫只是賣商品的文創園區,財團投資大量資本的營運模式。
青田七六除了透過文化導覽活動,也設計一些創意料理,將這些學者生活與研究的故事融入飲品與餐點中,希望大家慢慢的體會這棟房子在設計上的奇妙之處,也了解這八十幾年來的社會變遷,讓我們更理解與尊重不同族群的人,共創文化多樣性的美好生活。
【上海】20150605:消失的2666圖書館、Bovo Moddo 書店咖啡館,與小鮮肉作家的餐會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