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15

為什麼要有那麼多招標的預算呢?


【社會】再造歷史現場的四十七億元預算戰爭
http://www.new7.com.tw/NewsView.aspx?t=03&i=TXT20170106103300PFG

每次有這樣的新聞出現,我們就被限制在一個框架內思考:
1. 角色設定:公部門、文史團體、公關公司三方對峙
2. 公部門沒錢沒人
3. 文史團體沒有錢沒有經營能力
4. 公關公司不瞭解地方,只是要接案搶錢

真的是如此嗎?

每一個案子不同,一概而論可能有失公允,很多企業不想碰這類的事情,其實就是怕麻煩,怕牽扯地方勢力,大企業設置的基金會,是不是應該再多一個設定一個角色呢?

是不是取消一些補助案,錢省下來,公部門自營,或者是真正的不要使用招標的方式,直接委託給目前正在執行的基金會、企業、廠商、文史團體。

把去年招標的前三名請來議價,延續辦理去年的計畫,做的事情一樣,是否可以節省更多的經費呢?

是否我們要跳脫只是一直防弊的招標補助,浪費了更多的資源,執行成果也不一定好的框架呢?

文化資產開發的迷思

彰化「杜錫圭故居」遭拆!文化局無奈:公權力不足
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947744

最近很多『暫定』文化資產被火速拆除,這點可能跟去年修訂的文資法有直接的關係,台灣人習慣鑽漏洞,原本良善的法令,變成地主不願意守護文化資產的最後一根稻草。

所以,我們只能期望蓋大樓的時候,把原來的立面蓋回來,然後再期望這個假古蹟,能夠自己說故事!

從傳統資本主義社會的開發角度來看,的確很多荒廢已久的街屋,若有經費重修更新是最好的雙贏策略,但是公部門財政無法給予補助,蓋高樓的樓板利益更為巨大,因此有古蹟容積率的交換,或者是古蹟遷移的怪辦法,這幾招都不管用的時候,也就變成目前產生的建物自燃或地主自拆的現象了。

人類學博物館參觀,殖民時期自原住民部落取得的重要文化資產,透過舉辦一些結婚、結拜兄弟的儀式,事後補正一些正當性,甚至進一步以複製品交換信物的模式,是否給這些文化資產一些另類的想法?而這樣把原住民文化延伸到博物館的連結,反而更讓大家了解了部落傳統文化,這樣是不是更好。

每一棟文化資產面臨的困境大不相同,是否公部門可以用別種方式作為交換,或許沒有錢可以價購,但是可以用交換的模式,或是用租賃的模式延長該建物存活時間,我們只在名與利之間思索,而文化是要擴散才能讓大眾了解是門好生意,透過大量的交換,才真的的是生意吧?

期待大家想出更多的方法,而不再只是各方角力,在同溫層中指責對方的不是了。

2017/01/14

【台北】帝國大學散步x農業研究


今日的
1. 傅園:帝大沿革, 改制為台大的初期,傅斯年與四六事件
2. 洞洞館:椰林大道的建築形態
3. 人類學博物館
4. 地質系展覽館
5. 磯永吉紀念

關鍵字:

羅宗洛、陸志鴻、馬廷英、杜聰明、許壽裳、馬場菌、衝破原子核、磯永吉、末永仁、許文龍、洞洞館、陳文成

其他:
1. 幣原坦:台北帝國大學1928年發展沿革,卻忘了講幣原坦當年被報社記者寫出帝大有可能設在台南的新聞,因為坐船都要好久的時間,所以也問不到本人,這件事情等他下了船到達基隆,才發現大家討論帝大選址鬧的沸沸揚揚。
幣原坦的事情可以講得還很多,扶輪社、基隆上山有他的筆跡石刻、草山上有別莊等等。

2. 從傅斯年的墓園小中軸線的水池,可以對到自來水博物館的中軸線,真是一個神奇的轉換,有人說從殖民回溯到希臘時代的神殿,是一種跳脫被殖民統治的昇華,而我覺得應該是一個轉換,再把大門旁的洞洞館三合院,一起來看,應該也是一種延續吧?但可惜的是自來水博物館那個中軸線上已經蓋了一些房子、設施,這樣的中軸線已經看不到了。— 在台灣大學。

【台北】紀州庵辦的新店支線踏查,台鐵志工

從辛亥路、羅斯福路的台電研究所集合,走汀州路到紀州庵


這是水源地站,拍照點是個煤的堆集區(上/攝影:洪祖仁)

2017/01/12

【台北】城市散步的尾牙,不老文青獎



我也不知道為何獲得這個獎?

是非常難得的是各行各業、年齡層分布非常廣泛的聚會。

美學教育從整理房間開始



美學,除了是從小接觸培養之外,我認為有自我『意識』的察覺自己需要甚麼,或者不需要甚麼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我們從小到大沒有教這個,等我進入大學的第一句話:獨立思考的能力!

其實,這句話讓我非常的無助,我根本不知道怎樣開始!

那麼怎樣進入美學第一步呢?不妨從整理房間、規劃設計個人房間的使用方法開始,然後判斷不需要的東西就斷捨離吧!

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真的十分不容易,完!

【台北】市立圖書館的稿:終身微學習資訊站第6期,推廣城市閱讀空間











終身微學習資訊站第6期
http://www.tpml.edu.tw/ct.asp?xItem=252355002&ctNode=61847&mp=104021#1


這裡有PDF
http://www.tpml.edu.tw/public/Attachment/7198494359.pdf

《2017》年度計畫

1. 至少出版一本書
2. 慢步合計 500 km
3. 介紹五十個在台灣努力的先人
4. 陌生與熟悉的城市慢步

2017/01/11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63-臺北古蹟的遷移



台北城建城歷史一百多年,卻有相當多的古蹟的遷移案,水瓶子從日治時代談起,日本遷移了哪些清代的建物,古蹟牌坊、宗祠、古厝等,以及他們的故事。

細數二二八公園內的牌坊,植物園裡原是台灣布政使司衙門的「欽差行臺」,寧夏夜市中的「陳德星堂」,還有當時日本人拆除台北城牆做三線道路,人們在沿線的林蔭下約會,所以才有好聽老歌「月夜愁」的詞—月色照在三線路,風吹微微~

台北城門的故事,日治時期拆了西門,東門、南門、小南門在民國五十年代改建,北門因為有高架橋,所以維持清代建築原樣。北門旁的三井倉庫,敦化南路開發林安泰古厝,聽水瓶子談保存古蹟留有原始場域的精神,都在這集節目!(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台北】彰藝坊老闆的朋友聚餐


因為每次導覽都帶去彰藝坊,感覺好像帶一群人去打擾,所以請彰藝坊老闆吃飯!

http://www.cyf-bodehi.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