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4

《大叔之愛2》



先撇開劇情,這部日劇的剪接配樂配音與運鏡,已經出神入化,值得多學習。

2019/11/23

【台北】小學同學會



可憐的副班長,被逼迫不能躲到後面,班長最奸詐,躲在最後方— 和Ann Hung 、Eileen Hung 、張皓安、許勝永、 Cheng Sheng Huang、黃德種、鄭小蕙和 Jen Yi。

2019/11/22

《牛津解密》



牛津字典編輯過程,貢獻最大的居然是殺人的精神病患,看完了還不知道男主角居然是梅爾吉勃遜,有愛情也有親情,但最大的熱情,居然是找尋每一個英文字的緣起。

與日本電影《啟航吧!編舟計畫》相仿,是個很長期的出版計畫,會取名"解密",應該是因為"維基"解密吧?不過,這個"維基"跟維基百科沒有關係喔!但牛津字典跟大眾徵集的方法,倒是跟維基百科很類似啊!

2019/11/21

《盧安達飯店》



這是真人真事,當年感覺不可思議,就僅是國內的種族衝突,還會有一百萬人犧牲的大屠殺,而且,這兩個種族在外國人眼中根本分不出來。

人類似乎永遠無法從歷史得到教訓!

有人會歸咎西方殖民統治後,當政權回歸在地人,社會反智的後殖民現象,或者社會心理學中「群眾運動之集體行為」,甚至是媒體的影響,但近年網路社群媒體隨著手機普及影響力也很大,這點不得不納入考量。

我悲觀地認為,人類其實沒有甚麼反不反智,或者是倒退的現象,而是一種螺旋狀的重複發生我們觀察到的結果。

2019/11/20

【桃園】大溪老街的簡阿牛建成商行



在 天井逅書 Meet Books 買了一張大溪動物園的地圖,老闆說和平街的立面有很多動物,這條中山路則是很多植物。我希望未來可以出一張大溪植物園的地圖。

多年來經過這裡,隨著武德殿、警察宿舍修建完成,還有許多人來老房子修繕,似乎美學有點改善,只是我看了許多工藝展,好像並沒有把日常生活的用品展出販賣的想法!感覺有點可惜,多年來一直都玩木頭的卡榫啊!

在新南12的閣樓又是我一個人待了兩個鐘頭看書。

【台北】蘭室,青田七六經營分享



幾年前在不同的場合認識蘭室的經營者"們",今天很開心去分享青田七六這幾年的經營,來了在地的經營者、導覽老師、老房子愛好者等等。

這幾年去了幾次,每次都讓我驚豔,第一次去發現榻榻米的樣式被應用在窗花上。然後牆邊地板上特殊的瓦片,還有地板下特殊的材料為了防潮,又兼具百年前的建材使用。

這次去看到了淺雕,中庭天井的木雕涼亭,上面已經有鐵皮屋頂保護起來,在這漳泉、閩客的交會處,木雕上的細節還有這樣的對照與足跡。歐式建築的立面,裏頭卻是傳統閩南建築的樣式,又混入了一些日式文化,這樣經常得老房子,處處都是時代的軌跡,拆了就沒有了。

因為蘭室購買維修後機緣,本來隔壁的屋主"們"是不想要賣,但是看到目前整修後的樣貌,隔壁屋主也賣了,今天也有機會參觀,看到了現代材質與傳統材料的混搭,也看到建築師玩空間的創意,讓我們更容易看到歷史的軌跡,這非常的不容易,非常期待蘭室隔壁開放介紹給大眾。

有了這樣的典範,希望大家更有信心把老屋整理好,把負債真正轉化為資產。— 在蘭室。

2019/11/18

《日本瞥見記:異文化的觀察與愛戀》《名畫紀行:回到1929的公會堂》《路上觀察學入門》《那霸散步紀行》《川本三郎的日本小鎮紀行》《台北慢步》《看見南萬華》



我接受好友 Bella O'Bella 的邀請, 我想在1天內,貼出7本喜歡的書本封面照.

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接棒, 請在7天內, 每天貼出喜歡的書本封面照, 不要有任何的評論或解釋, 並且每天提名一位他們的臉書好友, 以持續這個連結, 一起推廣閲讀.

#蒲公英閲讀分享計畫

日本瞥見記:異文化的觀察與愛戀
名畫紀行:回到1929的公會堂
路上觀察學入門
那霸散步紀行
川本三郎的日本小鎮紀行
台北慢步
看見南萬華

【台北】胡思二手書店南西店



三層樓+一個閣樓的書店,看照片大家會以為是展覽空間與咖啡館吧?

的確書架的數量,比起傳統的二手書店少了很多,以藝術、文學、歷史、英文、日文類居多的二手書,其實已經相當不容易,分類若再細下去,有可能會變成一家專門書店了,還是要兼顧大眾口味,這也是一家二手書店困難經營的原因吧?

這是一個小眾的世界,無遠弗界的網路讓小眾興趣得以實現,反過來看一家實體的書店,無論空間有多大,都有不足之處,我期待二手書店可以開發一些數位的系統,讓讀者在家裡或是店裡,就可以閱覽古董書、珍藏本,那麼很快的送貨到家、到店,就可以具體的實現了。

或許,未來已經沒有書店,但是仍然有這些空間,作為知識的討論與交流。— 在胡思二手書店。

2019/11/17

【新北】淡水紅樓,分享淡水古蹟慢步



這幾年淡水的古蹟修復非常緩慢,很多古蹟長年圍起來,沙洲與白鷺鷥消失的速度隨著我們與淡水河爭地,每次來淡水都覺得大不相同。

我很厚臉皮的請寶寧老師安排我的分享,我就淡水目前修復的多田榮吉與警察宿舍分析一下格局,還有1920-30年代的日式建築演變,來觀察淡水也在這樣的潮流中,而不只是官方的宿舍這樣的概念而已。

我拿淡水與伊斯坦堡、廣島的尾道相比,反而這區漢人街區更為多元多樣化。

尾道上上下下的階梯,像是一個大廣場,連結了社區居民,甚至是神社每年神轎從山下衝上去,變成了一個重要的文化資產,吸引眾多的觀光客前來朝聖。

伊斯坦堡舊稱新羅馬,與羅馬一樣擁有七個山丘,不同時代的伊斯坦堡有著不同的政權,不同的宗教,淡水不也是如此的更替嗎?我最喜歡伊斯坦堡山丘上的皮耶羅迪咖啡館,殖民與被殖民時代的文學故事,木下靜涯、鹽月桃甫、高更、陳澄波,這些故事,或者原達觀樓主人洪以南的故事,也可媲美伊斯坦堡啊!

從大漢溪、新店溪、景美溪、基隆河匯集的淡水河,最後到用觀音山總結,淡水區可是集大成啊!— 與 Paoning Yin 在淡水紅樓中餐廳 Red Castle 1899

【台北】阿伯!母湯啦!



這位阿伯把 uBike 當成健身房使用,露天,可以看著街景運動,用手機看連續劇,還免費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