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0

《市場歲月》

目前這個市場內有咖啡館、料理教室、展覽廳、會議室,還有保留一小間原來的製冰攤位,阿嬤以前就是睡在店面上面。

進來時剛好遇到教皇值班,看完展覽觀察進來參觀的人們,十分多樣化,年齡層分布很廣。— 與教皇張在新富町文化市場U-mkt

2020/09/19

【宜蘭】羅東moku 旅人書店

宜蘭羅東成功國小校長宿舍,2007年修建後由原社福團體進駐,今年七月,在宜蘭市區的旅人書店進駐,我一踏入門,看到了熟悉的樣子。

雖然在兩個不同地方,但是旅人書店的選書,有著新一代在地文史工作者的感覺,我形容不出何謂新一代,不過很明顯的跟老一輩的文史工作者很大不同,我覺得就是低調做自己。

今天沒有遇到林四九,買了四十九元的宜蘭書店旅行地圖,雖然少了旅二手書店,但是多了幾家書店咖啡館。

離開時看到隔壁的舊禮堂,裏頭有陳列一些物品,似乎假日會舉辦一些活動,可惜今天沒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YgXIj1x3I8

https://www.kamalan-news.com/local/4/8619

2020/09/18

【宜蘭】好森咖啡 x 註書店

好森咖啡 x 註書店

時光,好像停滯一般!

車開過蔣渭水高速公路,光線從隧道射進來,看到寬闊的蘭陽平原,到宜蘭每次的氣候變化都很大,有時大太陽,有時下大雨,下了交流道時間流動突然變慢,到了羅東的咖啡館。

六年前,我的書店時光出版,當時安排了全台灣走透透,只要書店願意給我講,我就出動過去!

很開心好森咖啡到現在客人還很多,穩定的經營著,這六年彷彿沒有甚麼改變。

http://trip.writers.idv.tw/2014/08/20140810x23.html

2020/09/16

【台北】走讀溫羅汀書店,了解台北書街@中正社大

走讀溫羅汀書店,了解台北書街

這是中正社大的課程,本來中正社大找我要開導覽課,但是我實在自由自在習慣了,於是坑推學妹 Joy Hung 來開,她這幾年在女性地標與女性在大稻埕、艋舺的導覽很有成果,導覽內容十分札實,而且她的行政效率很棒,我覺得社大應該賺到了這位老師。

這一期有幾堂是我帶,這次走溫羅汀的書店,其實多半講是從我大學時代很混的大學生活,在書店與書店之間晃蕩的經驗談,每次都會想辦法邊走邊談本町(重慶南路)書街的兩個前世與今生,今天多提了太平町(延平北路)早已經不存在的幾家書店。

很高興路人經過覺得我講得不錯,所以立馬打電話去社大報名這堂課,又拉了一位學生。我本來覺得若人數不足開不成課,我們就可以省點力氣,壓力也沒那麼大,既然已經開成了,就努力的做好這件事情吧!

很感謝台灣ㄟ店、唐山書店、欒樹下書房,每次都讓很多人進去逛書店,有時候我還會無預警的訪問老闆或是店員,今天經過古今書廊,老闆跟我說下次不要在外面介紹,直接把客人帶進去。

我每次帶導覽都很怕人太多影響店家營運,有時在庭院或門外,希望以後大家有興趣自行前往。私人經營的書店老闆,還真的十分大方與大器啊!感恩!

2020/09/15

【台北】這是參加張崑振老師主講的導覽,主題是:返校

在師大集合,經過龍安國小(不開放),教育大學附小(不開放),台大。

說明了日本時代創立學校的學制與變遷,這些建築是最能說明這段歷史的。

最後到了台大,張崑振老師說了一點與台大指定一些文化資產交手的秘辛,才知道原來是在那個時候結下的樑子,其實張崑振老師在導覽敘述過程,我覺得發現立場十分客觀,而且用詞不像我那麼激烈,這不知道是被年紀磨得比較圓滑,導覽中要維持平衡報導,兩方的意見多要陳述,這是我在導覽中最基本的原則,張崑振老師身在其中,還可以有這樣的修養非常難得。

最近看了日劇:名建築中的餐點,介紹少女系建築,老師帶我們到這棟現代主義式的有機體建築,有些像公會堂,我覺得裝置也都像少女一般,下次應該來找找我心目中的少女建築啊!

【台北】1932年就有的派出所

#古今對照

地點:台北市長安西路、延平北路口

上圖來源: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da-tao-cheng/
下圖來源: google 街景

【台北】欒樹下的磅蛋糕

這是欒樹下書房的香蕉磅蛋糕,已經很難得讓我吃下後,胃沒有抗議的蛋糕了,我想應該是沒有亂加不應該加入的成分。 — 在欒樹下書房。

2020/09/13

【台北】很感謝這棟老房子,在星期日上午,有三個團體同時在不同的房間聽到不同的故事

20201115

1.2. 何醫師導覽
3. 亮軒老師在應接室導覽
4. 苑默文老師伊斯蘭教講座

很感謝這棟老房子,在星期日上午,有三個團體同時在不同的房間聽到不同的故事。

20200913

對於伊斯蘭,我們真的知道了太少,今天上午在青田七六,我先導覽,然後苑老師接著描述他在北京的身分證上就有標註回族的經驗。

其中有提到白崇禧將軍,成立中國回教協會,是1938年由白崇禧號召全國回民抗日而成立於漢口市,1958年在臺灣復會。而新生南路上的台北清真寺落成於1960年4月13日,由中華民國與沙烏地阿拉伯共同籌募興建,設計建築師楊卓成。

講座中有提到朱元璋的《百字贊》,白崇禧在台灣留下了眾多的匾額就是取其中。

上次跟隨鄭勝吉老師走上六張犁的墓園,我相信更仔細的研究墓碑文字,應該也可以看到更多的收穫。

隨後在清真寺黃老師補充了一些內容,這樣多元的小旅行+講座,算是很輕鬆。

穆斯林占了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了,信仰與生活的結合,是很值得認識的宗教。

2020/09/09

【台北】順益行

順益行 #博物館

20200909

在特別的日子(愛你愛你久久)進入台灣美術史的小藏館,意外的感受,比對面的撫台街洋樓的展出還具有意義。

石川欽一郎、郭雪湖、陳進、陳澄波、李梅樹的作品一攤開,台灣美術的起源隱誨的躍出畫框,民間的美術館可以那麼有明確的收藏方向,十分感動。

不只是這些台灣美術史的前輩,還有這些老師的學生們承襲了老師的特長,持續的在台灣各地創作,在貴德街、長安東路、台北城中留下了不少的作品,如今也都拆除了,留下的作品讓我回到童年的記憶!

為何台灣的美術館收藏那麼多台灣前輩畫作,都不會拿出來展呢?或者出國展出或各地巡迴都十分有意義,為何不會做呢?阿Q的想是要給民間機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