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台北】《拓樸下的虛實之城:導覽 × 創作》講座

《拓樸下的虛實之城:導覽 × 創作》講座

應該算是第一次在這個古蹟演講,很開心!

這次的活動是一位研究生的研究題目,也非常實驗性質,剛好我把我這十五年舉辦過的活動做一些回顧。

其實,我做完簡報的時候,我自己開始產生了懷疑,到底我導覽的內容是真實的嗎?雖然我盡量多角度並陳,但我的觀點佔了大部分的比例,

聽了藝術家對於藝術創作的想法,我想對於參與者,重點在心裡的感受,而且對於新聞事件與發生地的表演,與傳統的導覽模式,有很大的差異。

2021/04/08

【台北】加羅林魚木,溫州街

加羅林魚木,溫州街

每年這個季節都有很多人來此拍照打卡,短短幾天就如此盛開,每一個人都嘖嘖稱奇。

那麼,這棵樹木到底是甚麼時候種下的呢?為什麼南洋的樹種會長在台灣呢?

1. 1983年種下,當時誤以為是菩提樹
2. 1930年代,台北苗圃移入種植了眾多的南洋樹種

https://theme.udn.com/theme/story/6774/2531138
圖示
1 2
3 4

1. 2021/4
2. google map 衛星圖
3. 中研院 1974
4. 中研院 1945

2021/04/07

【台北】南港社大同學來訪

這次 Desiree Lu 接了南港社大的課程,通常以世界文化遺產的課程,會以旅遊的角度,一個國家或一個文化圈來介紹一個地點的歷史文化。

所以,每次社大同學帶來青田七六的時候,我每次總會想到課程主題與這邊的關聯性。在行天宮社大帶了世界文化遺產古文明的課程大概兩年多的時間,我總是會放入台北的文化空間,有些人可能非常不解這個只有一百多年,而且大部分的建設是在日本時代的台北市,到底有甚麼好講的呢?

於是,我不斷的分享這十年來的自己的遇見,以前參加導覽活動,或是看文史資料,都覺得跟自己無關,就是別人家的歷史,或是都是看神主牌,或是寺廟的一些雕飾,看了一些破舊的房子,有甚麼好講的呢?

我們對於自己的土地,真的了解太少了。

所有的歷史都是堆疊起來的,於是把從小到大的生活體驗,或者所遇到的人事物連結起來,就是我的導覽內容了,很開心大家有所收穫。

很感謝老師幫我賣書。

【台北】台灣老家族來訪青田七六,與後續的導覽

台灣老家族來訪青田七六

很感謝 劉會長邀請大家過來,而且還請大家吃飯,老家族的聯誼社團是由同安樂老闆 陳玠甫 召集,我被 高傳棋 老師拉去參加,每一次到台灣各地的老家族旅行觀光,回來後都覺得十分驚訝,豐富多元的家族歷史,就是部活生生有連結性的臺灣史。

這次介紹到馬場惟二的馬場菌,剛好幾年前接待過他的兒子與孫子,說出了那一天的過程。後來才知道,台灣在戰爭期間從農業臺灣轉型為工業臺灣,許許多多的燃料工廠背負了戰爭時期的後勤補給,剛好前新竹市長在場,他說目前竹科的台積電是我們的護國神山;那麼當年新竹的六燃,是不是當時的護國神山呢?

這讓我想到了北白川宮妃子寫了一首詩送給兒玉源太郎,用摩里遜山來形容兒玉將軍,原本乃木要把台灣賣給法國,兒玉認為臺灣戰略位置重要,努力建設,從這歷史來看,台灣這百年的戰略位置,從來沒有改變過。

大家吃飽後 Katy Hui-Wen Hung 帶大家在附近走走,她是延平學院創辦人朱昭陽的外孫女,同時也是詩人洪以南的後代。她認為新生南路這個"新生",因為當年的外交政策讓這周邊有很多的教堂、清真寺、學校,都跟蔣宋美齡有緊密的關係,所以這個路名的來源,到底是誰取的呢?

在朱昭陽校長他家周邊,與基隆顏家的煤礦公司有點關係之外,戰後還居住了許多行政院長,還有一位物理系的教授沃爾夫岡·克洛爾,躲避德國納粹到日本,後派來臺北帝大,在台大物理系任教期間也居住在此地,目前是沾美藝術庭苑,雖然是 1941年就來台北帝國大學任教,可是並不清楚是不是一來台灣就住在這裡?

總之,這個區域有太多的秘辛,拼湊這些人居住在此的過往,會有恍然大悟之感。— 與鄭勝吉。

A. 總督府
B. 101大樓
C. 延平中學,目前建物從空中看是一隻螢火蟲
D. 開南商工,延平學院剛剛成立的時候,跟開南商工借教室,只能晚上上課,朱昭陽在開業式說::「我們學校在此時開辦,要給這混亂、昏昧的社會提供一線光明,我們要當荒野暗夜中的螢光」
E. 幸安國小,當年延平復校,跟幸安國小借教室。

2021/04/06

【台北】孵咖啡洋館

孵咖啡洋館

點了抹茶,也喝了手沖咖啡,老闆的手非常穩定,收藏也很多,只要一問,立馬就從三樓倉庫挖出來。

詢問一下冰箱的甜點都是真的嗎?答案很有趣,是真的也是假的,有興趣知道製作方法,請來問問老闆

2021/04/03

《旅行台灣368》食尚玩家

隨手翻閱一本舊雜誌,發現裏頭的老屋都已經換了好幾個經營者了。

老屋隨時在找新主人,聽起來很悲哀!

《一個人的無謀小旅行》

《一個人的無謀小旅行》

米果大會堂

去日本旅行多半一個人,所行的路多半是日劇、電影中的場景,這本書是米果一個人去日本的散記。

其中一篇東京鐵塔,與他外公的弟弟張錫祺連結上,1915年,他去日本求學,是高雄第一位開業的眼科醫師,他的學校,就在東京鐵塔附近。

不過,當時還沒有興建東京鐵塔!

(東京鐵塔對我來說,就是黑木瞳無誤)

對於地景地貌的珍惜是我輩看日劇長大的共同記憶,沒想到幻化到日本旅行的風景,居然活生生的"穿越"到阿公的年代,透過電影的場景記憶起家族往事。

我可否學習電影《似曾相識》中的"超人"回到臺北百年前,拍下歷史建築剛剛興建好的模樣,再回來告訴大家前人在此空間的使用經驗。

剛好又翻閱到松陰復仇之旅,這位吉田松陰老師,跟台灣芝山岩國語學校也有些關係,我不由得想到了1895年12月31日發生的事情,今日我們到此地,會想起這樣的連結嗎?

感謝米果的一個人旅行,給我們莫大穿越的力量。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世界到處穿越做些連結。

《老屋顏與鐵窗花》與摩洛哥的鐵窗花

《老屋顏與鐵窗花》與摩洛哥的鐵窗花

老屋顏

買了好一陣子的書,今天才有空翻閱,曾幾何時我們對於自家的窗不太講究,一回首才發現為什麼以前的東西都比較美好?

是因為價格與材質決定了這一切嗎?

我到了摩洛哥,有了另外的想法,伊斯蘭宗教,鐵窗花提供了另類的出口,歐洲與中東的美學應該也是在這樣的交疊下互相影響著。

鐵窗的大量使用,或許治安不好,或許鑄鐵用於建築最早的需求產生後,歐洲有了一波的新藝術風格,在工業革命後的標準化與客製化,二十世紀初早已經有了一股論戰,台灣剛好坐收了漁翁之利,無論三合院、公寓的鐵窗,都有了美麗的身影。

這些鐵窗花圖騰不太會再度使用在我們的窗外,那麼我們可以應用這些地方呢?

坑推兩位作者,或許可以做個世界各地的鐵窗花介紹喔!

《Taipei Walker》2018.08 舊雜誌

喜歡翻閱舊雜誌,除了了解當年的流行之外,還會有意外的收穫,看到出版品被當成小禮物的足跡。

2021/04/01

《歡呼撤離基隆》

《歡呼撤離基隆》

我們知道有清法戰爭,發生地是淡水與基隆,當時清政府的主帥是劉銘傳,但到底是哪一個軍隊把法國人打跑的呢?

這本書主要以法國人的觀點,還有法國阿兵哥的見聞改編的繪本故事。

這讓我想到了電影《1917》,我們到底了不了解我們這塊土地發生過甚麼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