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3/20

【台北】凌宗魁老師的導覽



台北城市散步Taipei Walking Tour 北門、忠孝西路、重慶南路,凌宗魁老師的導覽充滿了時代的諷刺。

導覽開始在北門集合,由於上次 青田七六 辦的導覽前半段內容差不多,所以我開始觀察北門周邊的交通狀況,這次也把三井倉庫拍的比較清楚點,而北門圓環的周邊,可能是要蓋甕城的意象,所以擴大了很多,連帶著周邊的交通受到很大的影響,很多車子卡在三井倉庫那個轉彎處。

在我的記憶中,大約是 1980 年代,北門高架橋旁邊還有停車場,現在這個停車場已經消失變成了馬路,以前的北門被高架橋圍繞,如今所有高架道路與馬路都離開了它,百多年來的待遇,真有天壤之別。

為了這個北門的圓環,我們甚至還要把更多的文化資產移開!未來來看這件事情,是不是時代的荒謬呢?

今天走到了重慶南路與忠孝西路口的消防塔,我的印象是有一個學生票亭,很多學生都在這邊排隊買月票。重慶南路一路過去,因為 1911 年的一次颱風,把很多房屋吹壞了,總督府趁著這次機會實施街道與房子的改造,但這些房子不到百年,我們因為商業利益,都拆掉蓋了高樓,犧牲到美麗的道路規劃。

二二八事件的主要衝突場域,公賣局公署,就是今日的彰化銀行,如今也要拆掉改建了,到底,我們可以留給後代甚麼樣的歷史記憶呢?

2016/03/19

【台北】辦導覽抱得美人歸



轉貼葉倫會老師婚禮當天的致詞稿。

各位親戚、長官和朋友們,大家好:

很高興和大家一起在這裏祝福季五先生和瑩禎小姐的喜宴,您的出席是對這兩位新人最大的祝福,這份祝福也將讓兩位新人感謝一輩子,謝謝。

有機會站在這兒和大家說話,我感到無比的光榮。2012年7月我應邀到台北市立圖書館景美分館演講台北城的故事,認識了周季五,在眾多聽眾中他是最認真的一位,我在這位中原大學物理系,東吳大學企研所高材生的臉上看到積極向上的正氣。

在演講中,他知道我每個月在台北市有五場免費的公益導覽。這個活動迄今天早上,是我個人第870次導覽,在台灣非職業導覽中,大概很少人有這份紀錄。周季五和我一起幾乎走遍了台北、淡水等較具知名度的史蹟,他不但用眼睛看,耳朵聽,也到圖書館尋找相關史料,這份認真,讓他精通四百年來的台灣史,因而創辦了品旅遊交流平台,擔任品旅文化公司執行長,在台灣的旅遊平台揚名立萬。

一般人的刻板印象,認為導覽的門檻很低,好像每個人都可以說得頭頭是道。事實上,介紹一個地方或對一個地方的導覽要講得好,講到讓旅行者感動,甚至領悟參訪的地方,不只是簡單的地名或浮誇的笑料,而是老祖先傳下來有血有淚的優質文化和傳統,值得我們維護和傳述下去,這種層次的導覽需要高人一等的功力,而周季五就具備這項長才。假以時日,台灣的林衡道非周季五莫屬。

季五和瑩禎曾經一起參加我導覽的史蹟巡禮,當時我鼓勵季五,瑩禎是溫柔、端莊的好女孩,不但是賢妻,也會是良母,應詃儘快取回家做妻子。今年年初,我為華中扶輪社寶眷導覽大稻埕,有機會認識陳媽媽,我發現瑩禎有媽媽的美麗、溫柔、認真和堅持,這份優秀特質一定會帶到周家。謹請大家舉起您的雙手,用我們最熱烈的掌聲,祝福這對才子、佳人百年好合,永世其昌。

祝福大家身體健康、平安、大賺錢。(台語)

葉倫會老師的部落格:
http://ylh515.pixnet.net/blog

2016/03/16

笑看金馬獎電影史《那時此刻》



原來金馬獎的日期是為了祝壽,而起因居然是八二三炮戰,在金門當兵的我,現在才知道,原來金馬奔騰有這個荒謬的開始。

既然有這麼荒謬的開始,那麼之後的得獎電影也就不需要那麼正式來看待了,或許是有點年紀了,看了這部片一直不斷的歡笑,然後想著這部片在哪裡拍的,當時的社會環境氛圍是如何,想著跟誰在哪個場域看了這部電影,所有的事情恍如昨日。

悲哀的是有一屆金馬獎幾乎全部給了香港人,而後來香港電影沒落了,劉德華的一句話,也值得我們省思,電影反應的社會的思維,也給我們生命中注入了一股新思潮,何時才是台灣新浪潮的階段呢?

或許是《悲情城市》吧?

《悲情城市》隱晦的描述二二八事件,得到了第二十六屆金馬獎最佳導演獎(侯孝賢)與最佳男主角獎(陳松勇),或許是個轉戾點。無論之後中國、日本、韓國、泰國或是印度電影來得獎,應該都可以用更寬闊的心胸看待。

我們總是覺得看電影可以了解這個社會 80% 的生活方式,但最終都只能了解 20%而已。

【台北】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Astar



許久沒有來這家咖啡館,今日重新踏入,看到了老闆忙碌的身影,還有滿座的人客,一樣的熱情跟客人哈拉聊天,一樣的沖煮咖啡的方式,一樣的在吧檯內手搖調酒,讓我深受感動。

唯一有點變化的,是吧檯內的麵包多了很多,可見用餐的生意有變好,難得的是喝咖啡的人並沒有減少。

開了幾年的咖啡館,會面臨老闆熱情消失的問題,要不就把工作標準化,但是缺乏了人味,要不就犧牲掉一些餐點,讓客人少一點,工作會比較輕鬆。但這幾點似乎都沒有影響到這家咖啡館,實在非常不容易。

看著來此的紅男綠女,我一個人窩在吧檯邊,卻是整個咖啡館的中央,可以聽到所有客人熱烈聊天的聲音,也可以看到吧檯內忙碌的員工與老闆,究竟是怎樣的心情,來服務這麼多樣的客人呢?

老闆輕描淡寫的說了一句:做自己有興趣的事情!

或許這就是答案。— 在 Astar coffee house 。

我是文具控,看《家族的形式》



從國小開始逛書局內的文具用品,一直到大學逛金石堂的文具部,然後開始當上班族逛誠品文具部門,每一次一走入就要一小時以上才能走出來。一個粗壯的大叔,蹲在地上仔細的看著這些文具用品,我想應該是很奇怪的畫面。

文具店通常架子都要擺滿東西,架子間的距離,也都只適合少女學生,這是我大學時代逛文具店極為困擾的一件事情,也只能把包包先寄放在櫃台。幸好,網路購物解決了這個問題,但也經常買回了不適用,或是品質不好的文具。

今天傍晚走入了三民書局的地下室,正在想傳統的便利貼很沒有創意,就是黃色而已,沒想到已經有圖案便利貼,只是樣式還是偏向小女生的可愛圖案,沒有適合我這種大叔的圖案。

最近,我喜愛的上野樹里演出一個挑剔的女性,一直不斷的跟文具公司抱怨,或許是她工作壓力大的舒壓模式,但她不自知,而她真正的希望是這家文具用品能夠更好。

以前,我在軟體公司的研發部門,也經常遇到這樣的客戶,有時候為了1%的需求,而要付出極高的代價,有時候問一下客戶是否願意付出研發成本,大部分都龜縮回去。

當然,一個品牌的經營,需要長時間持續的進行改良,在每一個行業都是一樣的。同理,男女主角在工作中都很強勢,但是與家人相處,這方面就十分薄弱。

文具控是否都有甚麼樣的堅持呢?看完《家族的形式》再來比對《不結婚的男人》、《倒數第二次戀愛》來看看劇作家的功力。

【台北】小玩子玩笑成真,五十次葛森午餐之六《救命聖經》



今天來的朋友念的是教育心理,長年當講師,所以字正腔圓,每一句話都無贅言,字字珠璣,都是重點。

害我覺得我廢話與贅言超多der!

而且我又很害怕心理科系的同學,看透我的內心。

感謝!

2016/03/15

【台北】特有種商行



久未進行的咖啡館日誌,今天來到了魏德聖的美術團隊所開設的特有種商行,書架上的書,跟我家的書相似度高達九成,不過這裡更為豐富,因為有許多大部頭的書,是我買不起的。

翻開了立石鐵臣從 1939年之後在台灣的所見所聞,戰後回到日本的時候回憶所紀錄的圖文,有很多事情保存至今,也很細膩的紀錄了一些民俗,說明了台灣與日本的不同。這部分我們很難說得出生活習慣是源自於哪?但透過立石鐵臣的紀錄,還原了當年的近況,甚至 1945 年美國、中國來接收台灣的時候,所發生的事情。

此外,書架上的大檔案夾,有海角七號、賽德克巴萊、KANO等電影的場景圖,看了有如真實的回到當年的感覺,一部電影需要那麼多的前置作業與人員的努力,但我們好像一直不太重視這一部分,無論是歷史的考據、史實的論述,這種類型的電影都是台灣很難拍出的片子,透過這家咖啡館的書架,我覺得除了來工作、聊天,也灌輸了電影工作者應有的態度。

來此的女性客人居多,年輕、短髮,或是有日本人來練習中文,是我今天的遇見。— 在特有種商行 Realguts Cafe 。

2016/03/13

【台北】青田七六導覽



許久沒有在青田七六導覽,今天來了大約二十幾個客人,轉眼開幕已經快五年了,想說來參加導覽的人應該會少了點,很感恩的還是很多人來。怕大家聽一次就不想再來,所以我每次都會說不同的導覽老師述說的角度不同,或許用不同的角度來看歷史、建築,或是相同的故事,都會有更多的想法。

今天又多講了一些日本時代居住在附近的教授所做的研究,遇到了戰爭與戰爭之後的所做所為,還真的大不相同,足立仁、馬場惟二、磯永吉,處境是三個不同的典型,但是相同的都是堅強的研究精神。

另,有一個朋友事後查了一些資料跟我討論,是有關馬廷英教授的古珊瑚研究,真的非常感謝,可能在短短的導覽中無法描述的清楚所致,以下是錢憲和老師的描述,或許多少還原當年的研究。

http://scitechvista.most.gov.tw/zh-tw/articles/c/0/9/10/1/341.hth— 在青田七六。

2016/03/12

【台北】行冊,大稻埕散步,延平北路的車聲




隨時到大稻埕來,都有不少人車,假日台灣人喜歡來逛街買東西,平日則是各國的觀光客,充滿了活力,很多人對於打著文創名號的店家進駐迪化街各處,則顯得憂心忡忡。

剛去了一家新開幕的 岡達造物-迪化會館門市 ,除了香道香品之外,還有香皂、醋飲、苦茶油等產品,對於味道這件事情,從小在迪化街周邊聞到的中藥味,南北乾貨等,如今有這樣的店進駐,也算新奇。

遇到了隔壁的 天山行 的老闆,也走入了 Simple Pleasure 簡單喜悅 看一下有孔蟲的照片,意外的看到了 一青妙 的書《我的箱子》,一直要買卻都忘了,一青妙的父親顏惠民,出身基隆顏家,經營基隆九份金礦,而地質系的老師顏滄波也是她的親戚。

來大稻埕會有習慣走一樣的路,吃一樣的小吃,經過了慈聖宮前面的小吃攤,想想應該走不一樣的路,於是在小巷子內穿梭,延平北路上許多銀樓仍在此服務,跟四五十年前相比,應該是少了燈紅酒綠的酒店!

來到了很多朋友來吃過的地中海餐廳 行冊 walkingbook ,來到了三樓可以閱讀的空間,一小時八十元的收費,可想而知一個人都沒有,就我一個人在這裡奢侈的享受這樣的空間,我喜歡在木作的封閉空間內,現在播放著 an Evening in Caroline ,雖然延平北路的公車聲音很大,但是聽著歌劇等各式歌曲,彷彿回到 1930 年代的大稻埕咖啡館,或許有些年輕的台灣人,懷抱著想要去東京留學的夢想。

而蔣渭水在這裡開了大安醫院,也創立了台灣民報,為了突破報紙被警察查禁,在東京登記發行印刷後,再運送來台灣,我懷想著這群人,是不是在我現在的位置,討論著發行的策略呢?(蔣渭水過世,這棟樓有重新蓋過,目前是四層樓的老公寓)

很希望這樣的空間能夠持續的存在。— 在行冊 walkingbook 。

2016/03/11

【台北】城市交通,散步的規劃



最近在台北市開車實在讓我非常的驚嚇,不是左邊蹦出一台自行車,就是右邊飛出一台機車,以前轉彎的時候只要注意行人,現在無論是右轉或左轉,還要加上注意自行車與機車了。

我並非歧視自行車與機車用路人,但是到底這城市的規劃出了甚麼的問題,請大家先看一下我七年前去維也納的心得,就知道我們到底缺少了甚麼。

http://trip.writers.idv.tw/2009/04/blog-post_16.html

不過,既然自行車道木已成舟,我想要討論的是散步的規劃,台北市比歐洲各大城市,甚至是比日本,更有條件成為全世界第一的事情。

首先,我們知道會塞車就是尖峰時間,京都的塞車問題也很嚴重,但是政府卻把塞車路段縮減車道,讓用路人用走的來解決問題。

那麼一個簡單的思考,除了用運輸工具(汽車、公車、捷運、自行車、機車等)來解決之外,如何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呢?

答案就是靠我們的雙腳。

營造一個適合走路的城市,才是最進步的城市,以前有騎樓可以走,現在的大樓已經沒有騎樓的設計。台北市那麼多小公園可以串連走路的空間。還有那麼多學校、公部門機關可以營造走路的環境。以前的市場有遮雨棚,現在的市場也因為建築法規與容易失火等問題而寧願拆除遮雨棚而不改善。

這麼好的條件,我們卻一直不知道改善使用,反而又花了大錢製造更多的問題。

若使用大數據來分析,我相信在台北市的市中心,公車站兩站或是捷運站一站的距離,步行是最快速的方式,若能夠改善更多行人空間,我相信效率會更好。

小時候,我喜歡逛仁愛路圓環的遠東百貨地下室,除了可以逛街之外,不用淋雨與汽機車交會。後來喜歡在台北火車站到西門那區走地下道與天橋,雖然上上下下很辛苦,但是也不用等紅綠燈。現在,在中山到雙連站的地下街走,無論天熱天冷或下雨,都不用擔心太多問題。

觀察巴黎、倫敦、東京人鮮少帶雨傘,除了下雨只下一下子之外,大家應該沒有想到是公共空間的規劃,很適合行人吧?

我知道營造行人的空間有很多產權、法規、各單位權責的問題,但是 eTag 都可以用來收停車費了,那麼汽機車要進入某些巷道要收費不是更容易一些。

若把台北市所有的馬路巷道、橋梁都當成身體血管來看,疏通微血管應該是目前最重要的方向,而不是疏通動脈,或是清理靜脈。

做好台北市各個捷運站的步行空間,這是公共用途,而不是用捷運站的共構來炒房價,既然所有大樓都有公共空間使用的法規,為何不好好的來利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