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7

【台北】敦南藝術講堂:作家的終極典型,歌德




明天是歌德的生日,出生於法蘭克福
萊比錫大學
啟蒙運動
萊布尼茲
笛卡爾
斯賓諾沙
微積分
文藝復興
新教 vs 天主教
哥白尼
伽利略
牛頓
理性,科學
每一個人都可以取得知識
科學脫離神學院
數學出發
西方企業的邏輯思維
年輕人對理性主義的反動


看看電子情書

經驗主義
藝術家太太買花的故事
普世價值
赫爾德
歌德,詩的位階
定義,散文
小說

書信體,自傳體
荷馬,歐香
史詩
少年維特的煩惱引述這些人的作品
莪相(奧西安)https://zh.m.wikipedia.org/zh-tw/%E8%8E%AA%E7%9B%B8
謙卑,對聖經的理解
1772,夏綠蒂
耶路撒冷

狂飆突進
威瑪!
1777,狂飆與突進
戲劇
反理性運動

伊里亞德
奧德賽
小說開頭都很吸引人

【台北】美少女的美術史展覽、青田七六上午的導覽



青田七六上午的導覽

很意外上午的導覽居然客滿,看到熟悉的面孔,幾個國中生可能是要寫暑假作業而來,還有公司剛來的弟弟妹妹。

幾個月前去尾道演講,遇到不少去日本的台灣人,頓時感到十分的親切,今日又看到媽媽帶著小孩來聽導覽,讓小朋友縱貫這九十年來日本與台灣的關係,非常難得,我覺得每天打開電視,或是划手機,總是行車紀錄器,不然就是政治口水,為何沒有這種跨地區歷史連結的報導,我在網路上搜尋,大部分都是幾年前的資料、影片。

其實也很感謝中學、大學老師,暑假作業要同學到各地參訪寫心得,雖不知道有沒有作用,期待長大後會有更多的體會。

*

美少女的美術史展覽

收到這個展覽的邀請函,立馬跑去看,原本以為跟上一檔依樣是免費的,這次是有收費的,而且還有販賣紀念品、書籍。看完後還好沒有少女心大爆發,"只"買了兩本書回家。

這個展我印象最深刻的是B1的影片,改編自太宰治的女生徒,把那個時代女性解放後參與社會的心情描寫的淋漓盡致,一方面擔心害怕成長的路是否受挫,怕長大變成母雞只會胡亂咕魯咕魯叫,到底是要縮回房子內,還是要勇敢的踏出社會,這種矛盾,充滿了每天電車往返家裡、學校的內心世界。

從浮世繪到現代的動漫,少女成長的世界給我們許多啟發,女學生在這百年來的世界中,從無到有,應該是最急遽變化的角色。

2019/08/26

【淡水】木下靜涯與郭雪湖



看過了眾多郭雪湖的作品,早期充滿了中國傳統山水畫的特色,又看了木下靜涯的作品,有許多的相同之處。

大正年間,日本畫家有許多大正浪漫風格,把傳統長軸畫作加入了西洋元素,包含女性穿著洋服,或有頹廢的美感,當時是非常流行的,可是,在木下靜涯的畫作中,完全沒有這樣的元素,在台灣留下的作品,盡是台灣常見的植物、動物與風景,非常具有台灣色。

節錄維基百科
*************************
木下靜涯1918年,他與畫友相偕前往觀摩印度石窟壁畫途中,順道來臺拜訪同胞,不料某畫友罹患傷寒,他因此自願留下看護,以至盤纏用盡無法返日。滯留臺灣的他愛上淡水郡的風景,遂於1923年落籍淡水街三層厝26番地(今淡水區三民街2巷2號),並將妻兒接來同住。他的房子為兩層磚造瓦蓋樓房,可眺望淡水河。他取名此樓為「世外莊」。

********************
上圖:木下靜涯,江際一景
下圖:1969,郭雪湖,淡水群舟

鄉原古統曾跟郭雪湖說:「一定要堅持成為專業畫家的理想」,而木下靜涯無論在台灣、日本,無論生活多麼困苦,都是堅持持續創作。

當然,郭雪湖在戰後去日本,後來定居美國,持續的創作後,有了自己的風格,細看後期的畫作,尤其是有雪景的作品,似乎有點木下靜涯風。

2019/08/24

《玩美女人》



整齣戲幾乎只有女人演出,每一個人背負著不同的情感壓力,是基督教的"原罪"嗎?

最後每個女人原諒與包容了其他的女人。那我有一個疑問,原本的愛恨情仇,都是為何產生的呢?

阿莫多瓦的片子後座力很強,經常觀影後兩三天還在想每一個人的關係,片中除了鬼魂之說,出軌與亂倫,母女之間的關係,世代對照,永遠是無解的輪迴。

2019/08/23

2019/08/22

【台北】蒙藏委員會辦的活動:聖家堂、清真寺



20180821-22

蒙藏文化館所主辦的活動,有兩個小時給我帶大家繞昭和町一小個部分,再去清真寺、聖家堂兩個宗教的聖殿,這兩天的天氣大不相同,一天是中學生,走到青田七六後就下了大雷雨,一天是大學生,今天卻是極端的炎熱。

當今中學生與大學生都很乖,文化館裡的老師都好像跟小朋友講話一樣,而我就不一樣了,我完全把這些同學當大人一般,我覺得現在的小朋友學習吸收資料、資訊與知識的方法跟我那個年代大不相同,手機一滑就可以找到答案,大人們講的不一定是對的,而這個街區的多元宗教與蓋這些日式家屋的教授,在怎樣的歷史背景蓋出了這些房子,我們如何看待不同宗教信仰,還有哪一些不可以跨越的文化界線,都是從小就要了解,在我還是大學時代,似乎沒有這一類的課程。

今日結束前,還有一點點時間,繞了一下地質系教授林朝棨教授曾經住過的地方,講了一些早坂一郎發現犀牛角的故事,我反省了一下,犯了一個錯誤,我又把太多東西塞給同學了,但是看到大學生可愛的笑容,或許有人未來成為考古學家也說不定呢?

清真寺的總幹事說阿拉造物主沒有具體的形象,而我還是都在"像"內追尋真理,真是不應該。

法醫朝顏



這部日劇的節奏、起伏、時間序,跟傳統的日劇有很大的不同,不時的回到311發生那時的情況,女主角野田妹外表表現的異常平靜,內心雖有起伏,但也是延遲了幾分鐘淡淡的呈現出來。

第五集居然一跳飛越了五年,野田妹結婚生了女兒,然後,所有的演員在原來的工作崗位繼續演下去,沒有人升官、離職,真是十分穩定的工作啊!

不過,我覺得這樣的嘗試,去描述一種淡淡的親情,是否結婚就應該要離家的傳統,少子化之後,過多的老人孤獨終老,日本社會也正在反思因應之道。

2019/08/20

【台北】古一與亂世佳人


今天帶小水瓶(其實已經是大水瓶)去古一小舖吃飯,一進門杜先生就說是兒子嗎?我已經多年沒貼小水瓶照片,而且也很少貼,沒想到被人一看就知道是父子。

來古一就是要來測試舌頭的味覺,表面上是重口味,都要仔細推敲這些香料、食物是怎麼調出來的?

杜先生用一刀流沖了一杯中烘焙的咖啡,喝起來卻只有酸甜感,手沖咖啡果然十分多變,看著老電視機殼內的液晶螢幕放著色彩豐富的亂世佳人,不知道古人喝的咖啡味道是怎樣呢?

2019/08/18

【台北】蔣渭水文化之路



這是 建國電影院舉辦的蔣渭水文化之路的導覽由我主講,夏日太熱,可能走沒幾步路就中暑,於是晚上開走,沒想到晚上七點到九點,台北市區內幾乎家家戶戶都開冷氣,騎樓下簡直是燜燒鍋,本想模仿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去找尋1920年代的黃金年代,但第一站就看到蔣渭水紀念公園的多樣生態。

有人在此辦流水席,在銅像前唱卡拉OK。

我小時候念雙蓮國小,這座公園原本有眾多違建,裏頭有各式商店,當時不知道為何這邊有這麼高的圍牆,違建剷除後變成了公園,然後改名為蔣渭水紀念公園,公園內多了一組建築立面,原來是蔣渭水租下了太平町街屋三開間,作為大安醫院、台灣民報與文化書局用途。

而公園內蔣渭水先生的雕像,由蒲浩明老師2011年完成,主要取材於1931年台灣民眾黨被解散,清晨,大家從看守所被放出來,都還沒有回家就帶著棉被在黨部前面合照,而雕像多出了當年醫師出診的公事包,表現蔣渭水醫人之心。

行經靜修女中,台灣文化協會的成立之處,經過保安街順天外科醫院,春風得意樓,然後經過了文化書局(目前為行冊),大安醫院(義美門市)、亞細亞旅館、維特咖啡、光食堂、國際書局、菊元販賣店、天馬茶房,最後經過蓬萊閣到達了台灣民眾黨部舊址與真人廟。

1920年代這一路繁華的太平町,今日我們解散的天水路,晚上九點,我們可曾這樣走過,回到那個時代追求自由。

2019/08/17

【台北】八月的閱讀



20190804

上午在青田七六導覽,順手把小書房架上的書整理一下,我的概念放在日本時代的研究與發展,除了農業之外,博物、建築等,發現好像還不齊全,這幾天回家找一找補全一點。



20190813

《臺灣營造業百年史》《聆聽時代的變奏:跨越兩個時代的臺灣人》

同樣跨越兩個時代,許多創始與續存的故事,中間的重點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


20190817

《台北城中故事》《台北歷史‧空間‧建築》

補上台灣人的記憶之書,看來這個系列可以出很久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