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午後大雷雨後,走到青年育樂中心旁的這個鐘樓,與周邊的大樓,顯得格格不入。
1908日治時期,日本禪宗來台佈教,在此地興建台北別院與觀音禪寺,跟臨濟護國禪寺興建的時代相仿,這個鐘樓是1930年才完成的。戰後,觀音禪寺改名為東和禪寺,由於受軍隊及民眾長期佔住遭到破壞毀損,也被違章建築所包圍,2000年時興建青少年育樂中心,把僅剩下的觀音禪房拆掉,只剩下這個鐘樓。
不知道這個鐘樓是不是就是用混擬土或是水泥興建起來,雖然外觀保留了日式屋頂的風格,只是不解為何要把木頭油漆成白色?還好屋頂還是保留黑色瓦。從底下從天井往上望可以看到大鐘,但是要走上去卻大門深鎖,無法看到屋頂的細部木頭架構,我最佩服日本的寺廟用木造,但至今居然可以保存那麼完整,想要欣賞卻不得其門而入。
看了告示牌多少可以略知這裡過往,如今已經看不到閩南建築與日式建築的混合體了。告示牌有一句"雖屬鋼筋混擬土結構,但細部皆採循章法製作"。

東和禪寺鐘樓
http://zh.wikipedia.org/wiki/東和禪寺鐘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