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4/10

【苗栗】味道@苑裡的藺草生活用品

一踏入藺草展示館前,就看到一盆三角形藺草,拔了一根嚼嚼看,多汁但是草嚼不斷,是很堅硬的草科植物。一進入聞了草蓆的味道,竟然掉入了兒時的回憶。


我在苑裡買了一本筆記書,裡面的文字讓人追尋失落的生活與味道

因為小時候回到鄉下多一個人度過,夏日午後的大太陽把草椅搬到屋簷下,草椅墊著小草蓆,清風徐來陣陣涼爽的伴著我的就是藺草的味道,有時候讀小說,累了會躺在椅子上睡覺,醒來有時候已經在床上,聞到的也是這種氣味。

到了展示館內,藺草的生活用品大多用在帽子、草蓆、提包、抱枕,看到一本用藺草作的書衣讓我眼睛為之一亮,請服務人員幫我找,他到了倉庫東翻西翻終於找到了,我想大概銷量不好,其實也有點貴,但是想想這書衣可以用一輩子,那種氣味隨著書,會讓人深刻的記憶。

筆記書如此寫著:
如果你問草蓆的香味能持續多久?苑裡人會告訴你:一輩子...。

藺草文化鄉土教學

藺草會吸收空氣的潮濕,若有點霉味,可以用濕毛巾擦拭,然後在太陽下曬乾,然後又回復原來的味道。小時候不知道這樣的保養的道理,總以為枕頭壞了想要丟掉。阿嬤說補一補就好了,想到那枕頭不知道消失在何處?如今連想起來的只是藺草的味道。

老實說,小時候不覺得這個味道好聞,有點嗆鼻,但是卻讓我想起了躺在稻草堆的愜意,還有一朵朵白雲與一大片的藍天。

From 中中苗水保農村再生


台灣好的出版品,介紹苑裡的藺草生活用品

2010/04/08

【柏林】令人暈眩的猶太博物館

猶太人在二次大戰被德國迫害屠殺,因此在各國都有猶太博物館來記錄那段歷史,在柏林這個希特勒最後自殺的地方,逛這博物館特別感到哀傷。

From 德國‧柏林

一進博物館就覺得暈眩,我想原因是建築物的設計不是垂直與水平的,整個建築物就不規則,進去長廊就是斜斜的,入口是個傳統的建築物,不過進入主建物後就很容易迷路,加上許多大型的裝置藝術呈現出來的意象,呈現出當年猶太人的恐懼。有一個空間很黑很黑,人只要被關進這個高牆內,生命就似乎絕望,關了幾天很快就會發瘋。

我在博物館內逛的很快,大抵上就是迫害的記錄,親情的支持讓猶太人得以活下去。當我想走出外面透透氣的時候,在一個狀似代表猶太墓園的裝置藝術內散步,很多小朋友在此跑來跑去,也有許多年輕人在此玩躲貓貓。在這個傾斜的墓園中,我只要努力想要平衡,就會暈眩,只要閉上眼睛就好了。

在世界各地的猶太人,不斷地透過小說、戲劇、電影來告訴世人他們的身世,從亞伯拉罕到摩西出埃及帶領猶太民族到迦南地,這樣被磨難的歷史經過了四千多年,以色列終於在二次戰後建國,至今也六十幾年了,未來這些歷史會不會再重演,其實還是要靠世界上所有的人有沒有智慧能夠一起共處吧?





這博物館的空間設計很特別,但我不是很喜歡逛這個令人悲傷的過往,非常佩服德國人可以面對這段歷史,把博物館放在自己的首都,但台灣呢?我們有沒有這樣的政府與人民呢?

2010/04/07

【突尼西亞】地圖神遊

突尼西亞在北非,算不算是中東地區呢?

From 突尼西亞

今天打算來偷懶一次,就請 Frances 的明信片來帶大家去一趟突尼西亞吧!過農曆年期間出國去玩,可以不用請年假。


在較大的地圖上查看突尼西亞



2010/04/06

【黎巴嫩】哈里薩(Harissa)聖母像與禮拜堂

哈里薩是守護的意思,當初在建造這個聖母像與禮拜堂的時候,還把象徵黎巴嫩的雪松生長在海拔一千至兩千公尺,在哈里薩的雪松是從山上移植過來的。

From 黎巴嫩

我們到達哈里薩的時候,剛好是復活節的前幾個星期,又剛好是周五晚上,所以有眾多的人潮在禮拜趟內集會,禮拜堂內坐的滿滿的,也就是說大約有4000人在裡面。

以下網址有段影片,可以大概知道聖母像與禮拜堂的規模:
http://www.h2onews.org/chinese/167-mary-of-nazareth/224443044-our-lady-of-lebanon-shrine-of-the-east.html

由於我們到達天色已經暗,對面的山頭還有耶穌像對望,但我並沒有看到。望著貝魯特的夜景,跟北海道涵館山有拼。

2010/04/05

【台北】青田街與麗水街散步到 COZY咖啡館(已歇業)

每次到青田街來,就好想住在這裡,清幽的巷子在大樹下更顯得優雅,麵包樹在春天開了花,還沒有到落葉時節,早上的陽光斜射下來騎著單車的全家人背影,還有不少躲在圍牆內的日本式建築宿舍,好想讓我探尋一下過往時光。

From 台灣‧台北
地址:台北市麗水街33巷23號
電話:02-23974754

在台北街頭,我最喜歡的是溫州街與青田街,當然牯嶺街也不賴。原因不只是咖啡館多,而是那種氣氛,這兩區本來都是台師大老師的宿舍區,不知道國民政府來剛接手時候的這些日本建築有沒有圍牆呢?

繞到青康藏書店還沒開,走過很多人抽雪茄的咖啡黑潮也沒開,經過聽兔子聽音樂餐坊,感覺是餐廳不是咖啡館,所以不想進入,幾座小小的停車場,一家高級的骨董賣店,那麼多年,我還沒有搞懂這些店的經營模式,高價的地段,假日的人潮雖很多,但是也不一定會客滿,平常日不知道會有哪些人來光顧,會是學生嗎?還是上班族?或是貴婦?

星期日的上午,這街道似乎還在沉睡,我走入了 COZY 咖啡館,曾經在幾年前跟五年級訓導處的網友來此一聚,翻翻朱銘美術館的季刊,剛好看到米果的文,我已經忘了那天的聚會談了甚麼,初見果子離背著書包過來,昆布回台送大家好多書,漂浪的兒子很活潑,是不是還有阿潑、關魚也有出現。這樣模糊的記憶,在這家咖啡館有了少許的連結。

是不是還有跟阿餅、萬金油、走走、打雜妹有了少許的交會片段在這家咖啡館?還是另一家?似乎不那麼重要。後來有次一場品酒會,公關公司包下了場地,來了一些認識與不認識的部落客,請了導演來講拍片所遇到的事情,我第一次了解威士忌怎樣品嘗,這咖啡館又有不同的面貌。

現在,星期日的上午,咖啡館內的落地窗外不多的人來人往,店裡沒有甚麼客人,放著輕鋼琴演奏音樂,相對之前我來店的喧鬧氣氛,有著180度的大轉變,後院的小白花貓依然做著例行性的探險,而我在此又在追尋甚麼?我連我自己都不清楚!



最後,我走到大安森林公園旁的清真寺,剛從中東旅行回來的我,開始懷念中東的食物與所見所聞。

2010/04/04

【巴黎】Alice 愛慕在巴黎,心型郵票與羅浮宮郵戳,還有給《四月望雨》女主角洪瑞襄的祝福

很久沒有收到來自巴黎的明信片,哈拉媽咪 Alice 說她寄來的明信片有羅浮宮的郵戳,我的眼睛就亮起來,沒想到寄來的明信片還有心型郵票,整個賺到的感覺。

From 法國‧巴黎

Alice 是帶團的領隊,最專長的是帶法國團,今年也有英國、希臘、義大利團的規劃,詳細可以看她的部落格。

哈拉媽咪的部落格

她有報名圓環文化工作室第26次導覽,《四月望雨》的活動,可是她又接到任務要去英國工作,所以發了一封信來,說要我轉告女主角洪瑞襄她不能來捧場的原因。

我真的要去英國工作了,所以不能參加四月望雨的活動,實在很可惜,因為洪's 是在XX念書時我一個很好的夥伴,我常常都在遠方祝福她。

失聯很久,有機會都會去看他演出音樂劇,有時不能前往會送花請人拿給他,只是當一個默默的觀眾,也擔心她太忙也不方便打擾.......

以前在打工的時候,節目製作老歌詞曲作者介紹也接觸過《四月望雨》這方面的話題,總覺得這次的活動很適合我參加哩!但是我的工作性質就是飄泊而無定,請水瓶子代為轉達我對她的祝福,祝節目成功。

Alice

真情襄詠


台灣經典音樂劇《四月望雨》‧精采花絮

2010/04/03

《大大》創刊第一期:達人‧玩家‧部落客雜誌

今年的四月一日愚人節,出版了好多雜誌,一些朋友晉升為發行人、社長或總編輯,希望多多找我寫稿,而且希望這些雜誌都能活的很好很暢銷。



大大雜誌社長讓我任性的拖稿兩個星期,我本來是想在中東旅行的時候寫些博物館與世界遺產的文化概念,但是這個題目真的不好寫,我整理了一下德國的博物館旅記,拿到雜誌我重看了一下,還真佩服我自己,寫的真好啊!(臉皮厚)

2010/04/02

【柏林】娜芙蒂蒂@老博物館或新博物館

我去柏林散步的時候,新博物館正在整修沒有開放,這些埃及的古物重要的是放在老博物館內展覽,現在回想起來,老博物館的展覽除了娜芙蒂蒂這個埃及女王像之外,其他完全沒有甚麼印象。

From 德國‧柏林

維基百科:娜芙蒂蒂

娜芙蒂蒂是阿蒙霍特普四世的妻子,約在西元前十三世紀,有學者懷疑在她丈夫過世前娜芙蒂蒂就有過共治的階段,法老王死後,她曾經攝政過一陣子。

阿蒙霍特普四世最重要的政績就是宗教改革,揚棄太陽神的崇拜,從阿頓信仰的一神教,可見當時宮廷內會有許多的鬥爭。弗洛伊德推論摩西這個名字跟法老王有關係,懷疑猶太教就是從這邊開始的。


西元前十三世紀的女王像與西元前二世紀的兵馬俑(彩色是目前考據推斷塗上去的)

老博物館一樓展出一些雕塑、首飾還有武器,有些希臘羅馬的古文明收藏,多媒體做的非常好,不會搞噱頭,很容易讓人了解。而新博物館在二次大戰時全毀,目前是按照原樣重建,未來計畫是放埃及或更早的文物。

2010/04/01

【黎巴嫩】古文明的犬河與埃及法老王的留名岩

進入黎巴嫩市區貝魯特,我第一次進入這個尚未跨入的國度,感到十分的新鮮,第一個景點是一條不過十公尺寬的小溪,就是著名的犬河,然後看到羅馬時期的引水道,本來以為也就只有這樣而已。


照片左下的石橋是二百年前,但是右側的引水道是羅馬時期有千年以上的年齡

這條河為什麼叫做犬河?據說是跟埃及的阿奴比斯(Anubis)有極大的關係,他是冥神奧賽里斯(Osiris)的使者,把死人帶領過冥河到達冥界。從這條河的名字與歷史來看,這裡曾經被埃及統治過。

維基百科:阿奴比斯

不只如此,在河的另一岸有很多名人的簽名,是各個王國的國王來統治的紀錄,最遠的是埃及十九王朝拉美西斯二世在西元前十三世紀到此一遊,後來還有亞述、巴比倫、羅馬皇帝亞歷山大、拿破崙等等,近代1946年黎巴嫩獨立建國,還有2000年以色列撤軍,都有各式各樣的紀念碑。(不過呢?我們因為飛機誤點而趕時間,只在車上看這些石碑而已)



我在旅遊時想到荷馬史詩奧德賽有提到石灰岩洞的洞穴就在犬河附近,整個就興奮了起來,不過現在回想起來,好像不過是條河而已啊!

2010/03/31

【黎巴嫩】畢波羅士,各年代混雜的考古遺址

來到了這趟中東行的第一個景點,其實有點震撼。心裡想著:難道這趟旅行就要看著這些遺跡,拼湊出當年的繁華,這跟當年念地質系跟老師出野外一般,要想像哪塊岩石當年在海底,哪些又在潮澗帶,哪些又是被板塊推擠或是火山爆發所導致的結果嗎?


中間的是古城牆,往下挖,城內城外都有遺跡

畢波羅士在黎巴嫩貝魯特北邊的一個小港口,考古的遺跡可以找到七千年前人類生活的過往,距今五千年前,這裡就是貿易港口,當地的雪松木就是透過這個港口出口,雪松木與莎草紙以物易物原料,也因此聖經(Bibble)的名稱就是由畢波羅士(Byblos)而來的。

這裡的遺跡可以看到埃及的方尖碑、希臘羅馬的小劇場、拜占庭的馬賽克、墓園區、城牆、羅馬的三溫暖、十字軍建立的城堡等等,跨越了所有古文明的樣式都可以找的到,一直到近代的東方快車的鐵軌也可以看的到。這座海邊的貿易城市之所以那麼興盛,有一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源源不斷的地下水源,還可以看到那水源的井洞口。

而這座城市最大的發現,還是在於腓尼基文字,在這邊發現了一座石棺,目前是放在貝魯特的國家博物館,石棺的故事容後面在說明。腓尼基文字被認為從埃及文字演變而來,然後變成希臘字母、拉丁字母而成為今日的英文字母,從象形轉變為讀音的一種文字。腓尼基天生就是經商,透過簡單的文字來記錄與交易,雖然在別處也有發現更早的腓尼基文字,但畢波羅士已經被約定俗成為腓尼基文字的發源地。

夕陽餘暉,我們看著海港外的十字軍城堡,不知道那是不是當年敘守的要塞。看完層層疊疊的遺址,或是為了考古把遺跡遷移後再往下挖的現象,何謂歷史文化,來中東的第一天,就上了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