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1/29

【台北】水牛書店,視障按摩、閱讀空間、農產品以及好多理想

書店地址:台北市大安街瑞安街222巷2號1樓
開店時間:10:00~22:00

服務項目:書籍銷售(現有水牛文化出版品,並精選其他出版社各類好書)

閱讀空間:飲料一份、座位使用、電源使用、無線Wi-Fi網路,230元/每人

視障按摩服務:
全身按摩 1100元/60分鐘
半身按摩  550元/30分鐘
腳底按摩  550元/30分鐘



在水牛書店與羅文嘉聊天後,在門口看到一小方綠意種著小麥,一路訪談看到熱情專注的眼神,感覺到理想性格與踏實地態度。

水牛書店提供視障按摩服務,也可以坐下來閱讀,附送飲品(咖啡、茶)、賣書、自家農產品、農村換書加盟、出版、紀錄片等等,好多好多的事情同時在進行中。開幕前就已經有很多附近的居民跑進來詢問,也有人就來借場地開會使用了。

羅文嘉在兩年前親自下田種米,生產的米義賣支持新屋的水牛書店運作,除了協助偏鄉學生的閱讀之外,還與朱宗慶打擊樂的老師合作,在新屋開班讓學生學習打擊樂。農產品可以讓農民維持基本的生計,並且能夠讓學生閱讀、接觸音樂,一塊土地可以做的事如此多,只要我們跳脫被綁架的資本社會思維,一切好像都可以行得通。

水牛書店很快的開設了分店,在台南後壁土溝的分店已經開幕,在土溝的這塊土地,是陳永興買下來的土地,跟事務所年輕人一起合作把一些舊木料再利用,與新木料組合起來,在大樹旁的小木屋,我想是所有人小時候圖畫紙內的夢想之地,如今這個有盪鞦韆庭院的小木屋,成為附近小朋友的閱讀場所,一群熱心的說故事志工傻傻地做著這些事情,如同台灣水牛的精神。

接手水牛出版社後的羅文嘉,很快的把舊書重新出版,除了殷海光的『思想與方法』之外,還有孟東籬(孟祥森)的精選全集。羅文嘉在大學時代跟孟東籬素昧平生,在台大當年有五四行動劇「圖騰與禁忌」案,孟東籬在校門口靜坐支持,或許從那個時候,就埋下了這套書的出版種子,而這一切的發生也都是因緣際會。

有次去按摩,與視障按摩師傅吳正安大哥聊到稻米培養秧苗的這件事,他很仔細的說明培育的過程,泥巴怎樣保持適當的溼度,農曆春節後踏入泥土那樣的冰冷,這點要有親自種田經驗的人來說明,更讓人印象深刻。水牛書店的門口那一小塊地,目前是泥巴狀,過幾天就會舉辦小朋友插秧的活動,我小時候也插過幾根秧苗,但不小心割傷了腳,家裡還有頭水牛,那樣的童年光景,現代人很難體會。安仔師傅雖然眼睛失明,對農村種稻的印象比我深刻的許多,跟他聊天時除了按摩力道很到位之外,他種種面對人生的哲學,也讓我收穫很多,真是身心雙重的療癒。

走過世界各大城市,我發現一個進步的城市,一定有很多的書店,例如東京、京都、紐約、馬德里、里斯本、倫敦、巴黎等大城市,台北也新開很多特色書店,期望能夠追上世界各大城市。而台灣教育的城鄉差距,若能多利用書店、圖書館,讓每個地方可以有不同特色,這樣年輕人也就都願意回鄉就業。台灣有幸能夠有這些理想性格的人開書店,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透過各種方式經營,讓理想與現實沒有距離。

*桃園新屋的水牛書店



跑了趟新屋的水牛書店,真的如學長羅文嘉描述的,一半當作陳列水牛出版社歷年出版的書籍,有些書在市場上不容易找到,到這裡應該可以滿足老客人的需要。另一半則是二手書,可以帶書來換書,或者看到喜歡想要帶回去,也可以用捐款模式作為基金會的運作。

我們長期以來購買物品、服務,第一件事就是問價格,在資本主義的市場機制下,價格決定了一切,但是價格不等於價值,有時候一本書中的一句話,可能影響一個人一輩子的發展,關於『書』這件事情,我們長期以來也被價格所制約了,我承認知識的傳遞是有價的,但是是否被這個價格,侷限了我們對書店消費的可能性?

目前網路媒體的發達,我們也很少好好的從頭到尾讀完一本書,到了桃園新屋鄉的水牛書店,利用換書的機制,可以跳脫價格的限制,讓有心閱讀的人可以有機會讀到更多好書。

*台南後壁的水牛書店



陳永興老師非常客氣低調的帶我們參觀這個他設計的小房子,未來將成為水牛書店在台南後壁土溝村的分店。

陳永興與羅文嘉並不是多年的好友,但是在羅文嘉接任水牛出版社,在新屋開立水牛書店後,同樣是以台灣水牛精神的水牛建築師事務所,就有進一步的交集與合作。

台北瑞安街222巷2號的水牛書店,也是陳老師的另一個作品。在土溝的這塊土地,是陳老師買下來的土地,跟事務所年輕人一起合作把一些木料再利用,與新木料組合起來,在大樹旁的小木屋,我想是所有人小時候圖畫紙內的夢想之地,如今這個有盪鞦韆庭院的小木屋,將要成為附近小朋友的閱讀場所,在剛入秋的季節,我羨慕起擁有這樣環境的小朋友。

陳老師又帶我們到永安國小,也是他所設計的校舍,一排屋頂像極了菸樓的造型,是為了要抵擋夏日的高溫,讓這個房子通風,一個個穿廊透通過去,農田好像一幅畫,小小的學校與大自然合而為一,透過建築設計,建築不再只是遮風避雨,每個教室有榻榻米、還有樓下即將成為一個圖書閱覽室的落地窗,我們熟知的各國的建築元素,竟然可以自然融合的為我們服務。

當我還帶著我的『想法』聊著閱讀的想像,話不太多的陳老師透過自己的親身設計,已經讓我體會,並進入他的世界。

2013/11/28

《東京珈琲時光》咖啡館的祕密通道

曾經跟一個小孩講一個有趣的故事,我認為所有的咖啡館之間,都有一個秘密通道,彼此互相連結。這個通道可能是廁所的馬桶,或者是倉庫的門,甚至是一個不起眼的抽屜。不知道這個構想是不是來自於兜啦A夢的任意門或時光機,仔細觀察每一間咖啡館老闆沖煮咖啡的眼神,然後仔細分析每家咖啡館的陳列,不覺得咖啡館之間都有某種說不出的關聯度嗎?



看完了《東京珈琲時光》這本書,我恍然大悟,原來這個祕密通道就是書架上的書,閱讀這些書,我們的思緒就會隨著這些書帶我們到世界各地去,也可以連結到不同的世界、不同的時代,甚至是不同的咖啡館。

無論是在咖啡館的書,還是在書中的咖啡館,一樣都給人留下美好的時光。

川口葉子寫了篇『書香咖啡館的溫度』,店員好奇的問了客人正在閱讀的書,原來兩人是同一個作家的共同粉絲,於是也連結了這兩個人的心。我們經常可以在浩大的網路世界找到理想的虛擬社群,但是卻不容易在實體世界找到這樣一個環境,擁有很多書香的咖啡館,正好可以達到這個理想,看著咖啡館內書的類型,大概就可以猜出是否與主人心靈契合。

日本與台灣的咖啡館在傳統上用黑膠、真空管、名貴喇叭堆砌出來的音樂世界,南洋棕梠樹小島風情、歐式華麗古典、上海高尚奢華、廢木料頹廢、新藝術鐵器情懷、台式懷舊風格等等咖啡館都已經過時了。現在,只有書架上的書可以看出一家咖啡館的深度。

進一步的想,你不覺得咖啡館的主人或許都是外星人的化身,他們對人類的演進已經沒有耐心等待,只有透過一本本的書,把我們的靈魂帶走,不看書的人,就只好在地球上等待滅亡。

2013/11/27

【台北】金時良房新菜單



有新的菜,好像點太多。

今天被我未來的經紀人請客,十分不好意思— 在金時良房。

【台北】師大附中的導覽



這是今天上午來聽導覽的師大附中高中部的學生,我最害怕團體導覽,難度最高的是 1.三代同堂團, 2. 國中生, 3.高中生。今天讓我體驗到了原來高中生也沒那麼難搞,大家的配合、參與度都很高。

結果,這些高中生是有作業的,原來老師出的作業是要高中生導覽給國中生,哈哈!原來就是一物剋一物。那我想若要國中生很專心聽導覽,就請他們來導覽給三代同堂團吧!

今天為了讓這些高中生專心聽講,我用了很多不文雅、很通俗的髒話來吸引他們的注意,沒想到效果奇佳,我很怕我每場導覽都會變成這樣,藥下的太重了,對我自己是有傷的,以後還是平實一點點好。

小學生只要講三句話無法有吸引力的,馬上魂就飄走了。高中生比較好一點,平均是五句話,我只要看到有一些人魂飄走了,就要馬上下重藥,其實頗為辛苦,還要記得把重點拉回來,真的不容易。導覽結束後真的要對國、高中老師深深地鞠躬,尊敬。— 在青田七六。

2013/11/26

伍迪艾倫《午夜巴黎》海明威@12

停了好一陣子,一直寫不出對海明威的感覺,看了好幾次《戀上海明威》,也翻了一下《流動的饗宴》、《一個乾淨明亮的地方》、《再見,海明威》。



海明威(Ernest Miller Hemingway,1899年7月21日-1961年7月2日),在這部電影裡,還是剛剛發跡的作家,劇中所描述的戰爭,我想應該是1929年的作品《戰地春夢》(A Farewell to Arms),當時海明威在巴黎,應該是人生變化最劇烈的時代。

海明威在巴黎認識了費茲傑羅,但與費茲傑羅的太太不和,被他太太指為同性戀。在丁香園咖啡館用六個星期完成了《妾似朝陽又照君》,與第一任太太離婚,並娶了第二任太太。很多短篇小說也是在1920年代完成,另外,海明威的父親用手槍自殺,《戰地春夢》中有描述剖宮取嬰兒,跟他第三個兒子的出生也有相關。從一個默默無名的記者,轉變成一個大作家,1920年代,在國際思想爆發的年代,海明威歷經戰爭當兵後的人生,應該有很大的影響。

他酷愛拳擊,劇中的西班牙鬥牛士,還有不斷地與作家朋友競爭,是海明威一輩子的寫照。後來又到了西班牙報導內戰的情況,又到中國、古巴、威尼斯等地。海明威的作品不但可以跟戰爭畫上等號,其實跟旅行也大有相關,有些人更說其實海明威就是一個酒鬼,一個賭徒而已。

電影中的海明威,已經有點自信,而且非常堅持的走自己的路,也提醒費茲傑羅不要為了太太而只寫短篇小說,也扯到了西班牙鬥牛士,短短幾句話,就把海明威的一生濃縮在這個年輕的海明威的眼中,這也是我最佩服伍迪艾倫的地方。

【台北】兩場導覽



今天又是馬拉松導覽,上午三小時,下午三小時,接了這個導覽今天是最後一次,到了下午場我有點鬆了一口氣的感覺,這樣好像對我的工作很不能交代的樣子,但我還是很努力的把所有該講的講完。

很感謝上午喉嚨講不出話來,有一些大哥把喉糖塞過來給我,我吃了各式各樣的喉糖,有八仙果,但後來第二顆效果最好,但是我想應該是最貴的一款,居然下午可以恢復講得很大聲。

不過今天講完後,我整個不想講話,只想用打字的跟朋友對話。

晚上在梁實秋故居的時候,由於天色已經暗了,講的有點快,還沒有介紹完 1974.11.3 當日凌晨梁實秋所做的散步,我就已經帶到梁實秋故居,大家還沒有對麵包樹有感情,就看到了麵包樹,也對程季淑一輩子的付出還沒有基本認識,我想我可能太急了,這個節奏今天算是沒有拿捏好。

作為一個名人故居的文化導覽,我其實有責任介紹這些名人的過往更勝於建築的介紹,梁實秋的文字特色,還有1945 年以前在中國的文風與內容,這也是目前大家比較不瞭解的,希望讓大家走這條路,有更不相同的體會。

不過,縱貫線新店支線(萬新鐵路),我想下次要走,還是考量一下,現場的交通狀況真的太不容易介紹。— 在寶藏巖 OpenLab.Taipei 。

【台北】原來還在,一吃獨秀臭豆腐



原來在師大夜市的路邊攤,然後搬到旁邊的店面內,本來以為是兩年前師大夜市事件這家店就消失了。

結果,老闆說不是,是因為房東漲了房租他不得不離開,離開後才發生師大夜市事件,反而是他非常慶幸沒有捲入那個風波,因禍得福。

老闆說老客人回來大約只有三成,而我居然是兩年後在小巷弄散步找到的老滋味,時光流逝,建築可能會消失,但是希望這些老味道,永遠都在— 在一吃獨秀食品行。(羅斯福路四段136巷1弄11號)

2013/11/23

【苗栗】華陶窯,在山上美景下演講



我講得太快,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聽得懂,已經很習慣兩倍速撥放。

居然漏講了昭和年代的空間與家庭之關係。

午餐時收穫是認識了一些在地文化館的人,還有台灣旅遊強人,這是各地都有很深的了解。

最大的收穫是聽到了窯主的分享,我想厲害的是可以把台灣的歷史串聯起來,雖然我都知道這些細節,可是倒是第一次聽到串連起來的說明方式,我想我背也背不起來,而且從我嘴巴講出來應該頗為無聊吧! 還是要經過歷練的人來說比較洽當。

《離席》看電影

有人看電影是想要多窺探別人的生活,增加自己的常識或知識,有人看電影是一種放鬆,一種休閒。



有人看影評是要更了解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觀點,而有人看影評是要知道那些導演、演員背後還做過甚麼事情?演過哪些電影?而我看影評,是想要看更多的片子,了解更多人的想法。

但是我看了這本影評書,好想再把這些片子再重看一遍,為什麼有人可以把電影的各種元素抽象化到這樣的地步,這些抽象化的元素,套回去這部電影,又那麼恰如其分的,而這些抽象化的字眼,彷彿是一個個關鍵字,在網路時代搜尋引擎下學習成長的人,這輩子將永遠離不開網路,也離不開關鍵字。

當我重看這些電影的同時,我會用停格,我會用網路搜尋,我也會試著用關鍵字的角度,來看這部電影,甚至延伸到我的生活。

我的臉書、部落格,就是一場永不間段的電影,猛然驚覺,我不曾離席!

2013/11/22

【台南】20131122:三家咖啡館與一家二手書店的悠閒漫步

今天的散步又走到台灣文學館這棟建築附近的巷弄,又遇到以前覺得很棒的老房子,如今還在那邊低調地跟我招手,經過了帆布店,又忍不住駐足看了阿嬤們工作的專心模樣。



第一站:道南館



來到台南的道南館,我應該是開門的第一個客人,準時的老闆已經在門口挑生豆,熱心的介紹我國華街的小吃店,喝了虱目魚肚湯回來,吧檯已經有一個常客吳先生。

我想到的是我外公,連我母親都沒有看過的父親。因為我外婆是在台南開雜貨店,剛剛一路走過來看到傳統的中藥舖、雜貨店,勾起了我的回憶,但因為我從來沒有看過我外公的照片,所以有無限地想像。

吳先生雖然沒有一頭白髮,年紀也沒有大到很老,整理乾乾淨淨的外表,帶著細邊眼鏡,談不上帥氣漂泊,但是講起話來溫文儒雅,台語非常的乾淨柔軟,輕啜著咖啡,眼睛稍閉起來,一點點的滄傷感好像歷經了商場的起落,也是一種人生的滋味。

其實跟吳先生也沒有談上兩句,這一切都是我在台南道南館最角落位置的想像。聽著二樓的真空管擴大機喇叭放出來的音樂,在二樓共鳴迴盪著,台南的道南館座位數不多,兩個客人與一個小鬍子老闆,奢侈的享受這樣的空間,架上一包包的咖啡生豆,落地窗外來來往往的車輛,偶有時尚風華的女士高跟鞋扭腰而過,也有貨車駛入老巷,賽鳳壺煮出的淺焙咖啡油質浮在咖啡上,這音樂隨著地球儀 menu 共同的旋轉著,譜出一棟幾十年老屋的圓舞曲。

第二站:甘單咖啡



還沒有進門,就可以感受拍照對這家店是非常困擾的事,於是我就不要多拍了,點了一杯坦尚尼亞嚐嚐黏黏的中藥味。

從道南館信步走過來,一路上騎樓很適合散步,反而覺得在寺廟的旁邊,這家咖啡館裡面顯得有點喧鬧不安,那是人與人交流的聲音,外面就是人與神交流的空間,交界處是機車在巷道內交流的聲音。

我喜歡店內的光線,陽光老窗戶宣洩進來,我坐在吧檯看著吧檯內的老燈罩,各式各樣的混搭裝飾,還有一隻黑狗阿牛很乖巧的到處窩著。日本語、台語、中國語、英文,台灣人、日本人、美國人在此坐下來,喝杯來自世界各地的咖啡。



剛剛出去散步了一下,瞬間就花掉了三百九十元,隔壁的古都文教基金會一樓販賣著一些手工藝品,薛先生很熱心的跟我介紹他的手工木製品,可是我買了兩套明信片,還有台南公會堂的繪圖。

隔壁還有寮國咖啡,路邊坐著乘涼聊天的老人家,這小巷子讓觀光客立即擁有溶入一般常民生活的假象。

第三站:爐鍋咖啡



今天喝太多咖啡了,秋天,散步,紅豆餅,巷弄,老房子,從205巷走進來,老狗趴在椅子上,美術館,塗鴉牆一進來看居然點了檸檬冰沙,酸酸沁涼入腦的滋味。

剛剛走了一組客人,我變成唯一的一個客人,星期五的下午,不知道晚上會不會是熱鬧的快樂夜。

其實走進來就覺得服務美眉很熟悉,請我喝了一杯冰滴咖啡,發酵的很是滋味,原來是以前在台北小議埕的爐鍋有見過,一直覺得寶米恰恰深深地影響這家咖啡館的所有人。

又翻閱了一次米果的書(如果那是一種鄉愁叫台南),原來,我前一陣子的書寫方式是仿照她的寫法,我自己都不自覺,而今天我竟然也隨著她的腳步,從童年走到現在,自己在這樣的時光走廊來回的穿梭。她用幾十年的時光寫出這本書,而我用短短一天的時光就可以輕易的獲得。

不知道除了王浩一老師之外,台南的假日是否也如同迪化街大稻埕一樣,有拿著大聲公大呼小叫的老師,帶著很多人穿梭在巷弄間?



台南爐鍋咖啡的所在位置,叫做絕對空間的一個藝術展演地,上面還有民宿可以住,離開的時候在一樓玩的還蠻開心的。

有個藝術家用觸碰畫作來跟看展者互動,我覺得概念很好,可以碰觸到作品,會發出高頻的聲音,若可以有不同的明顯的音調,我覺得會更棒,不知道小朋友來玩的話,會不會一下就整個被玩爛啦?!

很有趣的地方,台南好像越來越多這種空間出現,走回去道南館開車,遇到兩個藝術家,在 么八二空間 -182artspace 展出城市幽冥,潛伏,雖然心裡很想去,但是時間畢竟不夠的。

第四站:林檎二手書室



我是關門前十五分鐘走進來,很怕影響到人家休息的時間,一樓二樓逛了一下,我竟然沒有買書,或許小說類的書比較多,也沒甚麼時間仔細搜尋,小小的空間,我想收的書也很驚人,書櫃不高,所以不會有甚麼壓迫感,書也整理得很乾淨,開業快兩年,選擇這邊離市中心有點距離,房租壓力不會那麼大,但感覺一直都有客人進來,而且客人都會與老闆聊聊天。

我好想坐在地上看書,或許再找一天來,會遇到更多的鄰居來聊天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