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閱了從清末到最近這百年來的地圖,台北城的東北角,本來是洪騰雲在 1880年所捐出的考棚,在考棚的南邊,也就是今日的青島西路,原先也是洪騰雲的住宅。為此,清廷還因此送了一個急功好義坊表揚洪騰雲,目前存於二二八公園內。
位於台北城的角落,從考棚變成了兵營,旁邊本來有書院,也有衙門、監獄,今日的台大醫院舊館那一大塊土地,曾經是練兵場。這裡為了紀念台灣總督明石元二郎,命名為明石町,興建了台北醫院,1938年併入台北帝國大學,戰後變成了台大醫院。原來考棚的位置,到了戰後變成了台北市議會,現在則是眾多社會運動大批警力的駐點之一,不同時代同一個地點有著大不相同的用途。
1984年,我臉部燒傷,在台大醫院接受整形手術,也因此對那個地方有著特別的情感。人來人往的門廳,地板是黑白交錯的磁磚,挑高的大廳,還有像是迷宮般的地下樓層,當時不知為何會有椰子樹,還有庭院造景,每周定期到台大醫院看診,有 IBM 光筆觸碰螢幕的掛號系統,還有先進的公文、病例的傳輸系統,或許是小時候在此接受了電腦、網路的科技洗禮,加上先進的醫療技術,讓我這個燒傷的小孩,能夠再度迎向陽光。
在臺大醫院,喝下第一杯咖啡的記憶透別的清晰,哥哥陪我來看診,不但解說了電腦螢幕觸控光筆的原理,帶我到西餐廳去吃牛排,吃完後點了一杯咖啡,我想應該是即溶咖啡粉沖泡的,苦澀的有如蟑螂藥的氣味,整個喝完後,當晚就失眠了,或許是這輩子第一次失眠,所以印象特別深刻。那時每周去看診,也是我最快樂的時光,跑到重慶南路去逛書店,中華商場去買電腦遊戲,然後在等公車觀察城市百態,緩慢地回家。在填鴨式的教育背後,每周五下午是我最快樂可以喘息的時光。
高中時,約莫是1985年左右,因為同學都有在補習,於是也很好奇心的報名,英文名師賴世雄,理化名師陳建宏,聽說可以很容易的在聯考取得高分。下課時坐公車到了台北火車站,然後進入一棟棟冷氣教室,關了幾個小時出來,頭昏腦脹的,後來才知道很多同學經常在樓梯間抽菸,也經常在附近找不同的餐館。或許真的不習慣這樣的讀書環境,經常繳了一期的學費,上了幾堂課就不想再此補習。但是意外地,如今我回到台北火車站那個令人迷路的地下轉運站,回想起來的竟然都是少時在天橋人行道等公車、過平交道的過往。
上了大學後,經常選修法學院的課程,上課的位置在今天徐州路台大社會學院。下課時經過青島東路,有時會遇到社會運動,大多是和平靜坐、背後掛著布條的人,少有像電視新聞中對峙的畫面,但有一次遇到了激烈的抗爭,有一台停在路邊的車子被翻了九十度,但突然嘎然而止,社運人、警察、記者好像參加快閃活動一樣消失不見,只剩下路上一台站著的車子,還有路邊的我,我想那台車子也只要躺平,又可以繼續使用,我們在新聞上看到的往往是衝突事件的幾秒鐘。
《青島東路三號》這本書,描述著白色恐怖年代,許多精英知識分子逮捕,在看守所等待軍法判決,有人被送往綠島監禁,有人送往馬場町處決。1949~1968年,這裡是軍法處看守所,後來搬遷到景美,如今變成了喜來登飯店。走過青島東路,兩旁是立法院開會之處,也是很多社會運動要表達意見的場所。
從南陽街走道青島東路,兩側的騎樓、人行道是適合散步的,不過空氣中隱藏著神祕的嚴肅氣息,有時是紛亂不安,但更多時候,我會想著古人為何要進京考試進入官場,如今從小到大不斷地考試、選舉,所謂何事?
推薦景點、店家:
1. 臺大醫院舊館:一定要進去大廳看看
地址:台北市常德街1號
2. 二二八公園內:急功好義坊、大天后宮舊址、台灣博物館
地址:台北市襄陽路2號
3. 阿維的書店:
地址:台北市懷寧街36號8樓
電話:02-2375-4388
http://www.a-wei.com.tw/
4. NOTCH 咖啡館:
地址:台北市信陽街6號
電話:02-2361-3223
https://www.facebook.com/NOTCHfrontstation
5. 蜜蜂咖啡:簡餐很棒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3號之2
電話:02-2394-1363
6. 電影資料館: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青島東路7號4樓
電話:02-2392-4243
7. Beccafico 咖啡館:甜點味道濃郁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杭州南路一段11巷4號
電話:02-2341-5218
8. 曬太陽洋食館:新鮮的義大利麵醬
地址:台北市中正區齊東街86號
電話:02-2322-5977
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14/05/26
2014/05/16
【台北】馬廷英教授的自費出版品
感謝王執明老師,前陣子,給我一批馬廷英教授自費出版的論文集,前幾天有高中老師想要給她的死學生更多的啟發,所以想做一下馬廷英教授的研究,與地球科學學說間,有哪些重大的關聯性,並設計相關的教材。
有這樣認真的老師,真是太感人了,跟我乾妹車妹實在太像了,不過一個是地科老師,一個是英文老師,這兩點還是大不相同。
於是,把王老師約來青田七六一起談,老師詳細了說明了馬廷英教授的古珊瑚研究,勾起了我的回憶,也給了我們一些線索,才想起來之前就有所聞,可是並沒有繼續去找,改天真的要跑一趟台中的科博館,找找馬廷英教授的古珊瑚標本。
我前一陣子轉貼的李渝寫過溫州街的故事。原來是王老師的姻親,無怪乎老師感受特別深刻,我再重新讀過幾段相關的文章,讀的越多,就覺得那樣複雜我想我很難了解。聽了王老師小學時質疑校長的行為,然後發動罷課的過往。以及母親獨力撫養好幾個小孩,還從北京帶小孩一路撤退重慶,其中炒了辣椒鹽巴飯的味覺記憶。對應到台灣人窮苦時的吃地瓜籤,不同地方不同味道,但最後居然在這座島嶼相遇而交會。
我想地球若是一個人,他自己也無法知道為什麼板塊會分開、會飄移,甚至是碰撞再一起吧?
*********************
李渝說,少年時,她把溫州街「看作是失意官僚、過氣文人、打敗了的將軍、半調子新女性的窩居地,痛恨著,一心想要離開它」,多年後才了解,「這些失敗了的生命,卻都以它們巨大的身影照耀著、導引著我往前走在生活的路上」。
*********************
逝去的,消失的,其實還是會有痕跡的,人或許死去,記憶卻可以在不同世代咀嚼。— 在青田七六。
【台北】貓與狗,荷索的陸上行舟
2014/05/14
【台北】南海學園,真正的城南散步
小時候,約莫是 1980年,班上的女同學邀同學去科學教育館看 360 度的天文行星影片,同學的父親開著轎車載我們去,小時可以去郊外遊玩的機會不多。以前全家大小等公車擠公車,往往要花上一整天的時光,所以非常羨慕別人家有轎車,隨時就可以出門玩。現在人坐捷運、開車、散步很容易可以到達任何地方,出了捷運站,在南海路散步,最後進入植物園,在城市中聽大自然的聲音,是一大享受。
*南海學園
日本時代,南海路植物園原來是「台北苗圃」一部分,旁邊有建功神社、台灣工商品陳列館、台灣教育會館等,植物園裡面還有欽差行臺。從清末的台北城內,日本人把城牆打掉,這座都市像四面開展,在城南建了有農業研究、宗教神社、教育機構、商品展覽館等許多中、小型公共建築,到了1950年代後期,逐步規劃為「南海學園」,也就是植物園、歷史博物館、科學教育館、公務機關的所在地,後來周邊衍生出的郵政博物館、楊英風美術館等。
原來的布政使司衙門在今中山堂的位置,日本人到台灣後的辦公室台灣總督府,就使用清朝的官府,一直到 1919年的總督府(今總統府)建好,才搬離開。布政使司衙門的其中一部份欽差行臺,建於1892年,因為興建公會堂(今中山堂),1933年被日本人遷移到植物園內,目前作為文物館,說明這一段歷史。1895年,短短的150天,作為台灣民主國的「籌防局」。
以前的建功神社,目前是教育資料館,本來是拜占庭圓頂的設計,鳥居、參道、石橋與庭院,充滿了漢、和、洋的混搭型態,建築設計者是井手薰。現在的水池與石欄桿是原物,最底端的建築物內的圓頂,也是原來的結構,但是已經重新彩繪,只是外頭看到是中國式的圓頂,與原本的拜占庭式大不相同。
*舊貨地攤
牯嶺街,曾經是台北最熱鬧的二手書籍市場,因為當年日本人返回,大型的家具與書本帶不走,此地成為舊貨的交易市集,而後成為一種常態,目前牯嶺街還有兩三家二手書店仍在營業,不少集郵社、錢幣紙鈔的古董店還在附近的巷弄間開著。後來牯嶺街道路拓寬,政府將這些地攤安排在光華橋地下室,鐵路地下化後光華橋拆除,台北的二手書店逐漸收起來,有陣子這些骨董舊貨市場有些遷移到建國南路、大安森林公園附近,如今二手書店較多的地方是台大周邊的溫州街、汀州路附近。走在牯嶺街,目前絲毫感受不到這樣的過往,唯一被記錄下來的,只有楊德昌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散步路線
捷運站中正紀念堂出口,約兩個小時
第一站:牯嶺街小劇場
100牯嶺街5巷2號
第二站:郵政博物館
100重慶南路二段45號
第三站:楊英風美術館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31號
第四站: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10066南海路54號
第五站:建中黑砂糖刨冰
100泉州街35號
第六站:建國中學紅樓
100南海路56號
第七站:國立歷史博物館
100南海路49號
第八站:台北植物園(內有布政使司文物館)
100南海路53號
第九站:沛洛瑟自家焙煎咖啡店
100中華路二段75巷40號
*南海學園
日本時代,南海路植物園原來是「台北苗圃」一部分,旁邊有建功神社、台灣工商品陳列館、台灣教育會館等,植物園裡面還有欽差行臺。從清末的台北城內,日本人把城牆打掉,這座都市像四面開展,在城南建了有農業研究、宗教神社、教育機構、商品展覽館等許多中、小型公共建築,到了1950年代後期,逐步規劃為「南海學園」,也就是植物園、歷史博物館、科學教育館、公務機關的所在地,後來周邊衍生出的郵政博物館、楊英風美術館等。
原來的布政使司衙門在今中山堂的位置,日本人到台灣後的辦公室台灣總督府,就使用清朝的官府,一直到 1919年的總督府(今總統府)建好,才搬離開。布政使司衙門的其中一部份欽差行臺,建於1892年,因為興建公會堂(今中山堂),1933年被日本人遷移到植物園內,目前作為文物館,說明這一段歷史。1895年,短短的150天,作為台灣民主國的「籌防局」。
以前的建功神社,目前是教育資料館,本來是拜占庭圓頂的設計,鳥居、參道、石橋與庭院,充滿了漢、和、洋的混搭型態,建築設計者是井手薰。現在的水池與石欄桿是原物,最底端的建築物內的圓頂,也是原來的結構,但是已經重新彩繪,只是外頭看到是中國式的圓頂,與原本的拜占庭式大不相同。
*舊貨地攤
牯嶺街,曾經是台北最熱鬧的二手書籍市場,因為當年日本人返回,大型的家具與書本帶不走,此地成為舊貨的交易市集,而後成為一種常態,目前牯嶺街還有兩三家二手書店仍在營業,不少集郵社、錢幣紙鈔的古董店還在附近的巷弄間開著。後來牯嶺街道路拓寬,政府將這些地攤安排在光華橋地下室,鐵路地下化後光華橋拆除,台北的二手書店逐漸收起來,有陣子這些骨董舊貨市場有些遷移到建國南路、大安森林公園附近,如今二手書店較多的地方是台大周邊的溫州街、汀州路附近。走在牯嶺街,目前絲毫感受不到這樣的過往,唯一被記錄下來的,只有楊德昌的電影《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散步路線
捷運站中正紀念堂出口,約兩個小時
第一站:牯嶺街小劇場
100牯嶺街5巷2號
第二站:郵政博物館
100重慶南路二段45號
第三站:楊英風美術館
台北市重慶南路二段31號
第四站:二二八國家紀念館
10066南海路54號
第五站:建中黑砂糖刨冰
100泉州街35號
第六站:建國中學紅樓
100南海路56號
第七站:國立歷史博物館
100南海路49號
第八站:台北植物園(內有布政使司文物館)
100南海路53號
第九站:沛洛瑟自家焙煎咖啡店
100中華路二段75巷40號
2014/05/06
【台北】金石堂城中店,瑪德蓮書店咖啡
從國中學生時代,就經常來重慶南路一段逛書街,除了電腦、藝術專門書店之外,印象比較深刻的就是金石堂,總是可以找到需要的書籍,長久以來金石堂給我的感覺就是樸實,不隨便退回賣不出去的書,有別於其他書店所定義的暢銷書,金石堂不會譁眾取寵,依照銷售量公布排行榜。
位於重慶南路一段、衡陽路口的金石堂,是政治、經濟的樞紐路口,日本時期原本是西尾商會,販賣照相器材,對面有新高堂書店,是當時很大的書店,販賣教科書,還出版圖書與明信片,一九四五年後,變成了東方出版社,戰後周邊出版社、書店逐漸聚集,而成為書店街,熱門時期多達一百多家書店在此,但是目前僅剩下約二十家。
重慶南路是我這一輩人學生時代的記憶,舉凡學校的教科書,從小學、國中到大學、研究所,各式各樣的參考書、考試用書都有,書店甚至是各式各樣的文具、書法用品。後來,各類主題的書店也雨後春筍的出現,電腦程式設計專業的原文書、藝術圖書、官方出版品等等,這十年來,重慶南路快速的沒落,出版社一個個縮編、倒閉,甚至是合併、出售,就連紅極一時的六十九元書店,也都生存不下去。
記憶中的年輕學子,穿著制服穿梭在重慶南路上,或許買個泡沫紅茶、木瓜牛奶,學期開始去書店採買參考書,或者是要參加國家考試,選擇官方出版品,下課了去南陽街找名師補習,放學時刻到晚間九、十點,重慶南路仍是學生來來往往的地方,而今天到了晚上七點,重慶南路已經冷冷清清,這樣的對比十分明顯,有人說是網路書店的崛起,但我覺得是一種閱讀時代的結束。現今在日本的地鐵站出入口,仍會出現往年重慶南路的樣貌,我認為只是閱讀方式的改變,或用手機、平板電腦等不同工具。但重慶南路書店街,則是一個無法挽回的閱讀廢墟,在騎樓柱子旁擺著書攤販賣的長者,也不可能回來擺攤了。
二O一三年整修好重新開放的金石堂,目前二樓還是木頭地板,原本窗戶全部是封起來的,早年汽機車排放廢氣汙染嚴重,大樓窗戶經常是封死的,內部用空調,如今打開後採光很好,應該可以節省很多電費。看著以前的照片,與現在的樣貌仍有差異,但是金石堂有心重修,看了三樓看到保存良好的木造露台,在此喝午茶、咖啡或輕食,同時可以看書。
『瑪德蓮』這個名詞代表一種懷舊、感動與幸福感,在台灣就是媽媽的味道,法國名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他作品中的描述而引申出來。瑪德蓮蛋糕也就是長得很像貝殼的海綿蛋糕,我在這個打著一堆法文的牆邊,查出了這樣的典故,頓時把這樣懷舊空間與幸福感連結起來。
金石堂三樓,目前規劃為台灣專櫃書籍,窗明几淨又不壅擠的書櫃擺飾,不少文創產品一起並列,旁邊是金石生活學堂,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看著作家的簽名牆簽滿了各類的作者,還有外露的磚牆,見證這棟建築的歷史,看著窗戶外依然熱鬧來往的車輛,不遠處的總統府與台灣銀行等古蹟,馬路旁堆放著一些拒馬,博愛特區內社會運動特別多,若建築會說話的話,不知道這棟建築對這百年來周邊過往繁華會下怎樣的註解?雖然建築不會說話,但是書櫃內一些有關社運思潮、不服從運動的理論闡釋,最近特別多人駐足。
立式的書架,每一櫃有每一櫃專屬的主題,不會用很誇張文字來形容選書,這就是金石堂給人樸實的感覺。
西洋料理餐廳→賣攝影器材的西尾商行→?→金石堂書店
往右看一點點,右邊是新高堂書店
新高堂書店→東方出版社
在往右轉一點點是大倉本店(鄉原古統的台北名所圖繪十二景)→正中書局
載往右轉一點點,是辻利茶鋪,原來以前是圓拱立面
辻利茶鋪拉皮成為現代主義簡單的線條,屋頂很漂亮
辻利茶鋪→?→星巴克咖啡
位於重慶南路一段、衡陽路口的金石堂,是政治、經濟的樞紐路口,日本時期原本是西尾商會,販賣照相器材,對面有新高堂書店,是當時很大的書店,販賣教科書,還出版圖書與明信片,一九四五年後,變成了東方出版社,戰後周邊出版社、書店逐漸聚集,而成為書店街,熱門時期多達一百多家書店在此,但是目前僅剩下約二十家。
重慶南路是我這一輩人學生時代的記憶,舉凡學校的教科書,從小學、國中到大學、研究所,各式各樣的參考書、考試用書都有,書店甚至是各式各樣的文具、書法用品。後來,各類主題的書店也雨後春筍的出現,電腦程式設計專業的原文書、藝術圖書、官方出版品等等,這十年來,重慶南路快速的沒落,出版社一個個縮編、倒閉,甚至是合併、出售,就連紅極一時的六十九元書店,也都生存不下去。
記憶中的年輕學子,穿著制服穿梭在重慶南路上,或許買個泡沫紅茶、木瓜牛奶,學期開始去書店採買參考書,或者是要參加國家考試,選擇官方出版品,下課了去南陽街找名師補習,放學時刻到晚間九、十點,重慶南路仍是學生來來往往的地方,而今天到了晚上七點,重慶南路已經冷冷清清,這樣的對比十分明顯,有人說是網路書店的崛起,但我覺得是一種閱讀時代的結束。現今在日本的地鐵站出入口,仍會出現往年重慶南路的樣貌,我認為只是閱讀方式的改變,或用手機、平板電腦等不同工具。但重慶南路書店街,則是一個無法挽回的閱讀廢墟,在騎樓柱子旁擺著書攤販賣的長者,也不可能回來擺攤了。
二O一三年整修好重新開放的金石堂,目前二樓還是木頭地板,原本窗戶全部是封起來的,早年汽機車排放廢氣汙染嚴重,大樓窗戶經常是封死的,內部用空調,如今打開後採光很好,應該可以節省很多電費。看著以前的照片,與現在的樣貌仍有差異,但是金石堂有心重修,看了三樓看到保存良好的木造露台,在此喝午茶、咖啡或輕食,同時可以看書。
『瑪德蓮』這個名詞代表一種懷舊、感動與幸福感,在台灣就是媽媽的味道,法國名作家普魯斯特(Marcel Proust)在他作品中的描述而引申出來。瑪德蓮蛋糕也就是長得很像貝殼的海綿蛋糕,我在這個打著一堆法文的牆邊,查出了這樣的典故,頓時把這樣懷舊空間與幸福感連結起來。
金石堂三樓,目前規劃為台灣專櫃書籍,窗明几淨又不壅擠的書櫃擺飾,不少文創產品一起並列,旁邊是金石生活學堂,舉辦各式各樣的活動,看著作家的簽名牆簽滿了各類的作者,還有外露的磚牆,見證這棟建築的歷史,看著窗戶外依然熱鬧來往的車輛,不遠處的總統府與台灣銀行等古蹟,馬路旁堆放著一些拒馬,博愛特區內社會運動特別多,若建築會說話的話,不知道這棟建築對這百年來周邊過往繁華會下怎樣的註解?雖然建築不會說話,但是書櫃內一些有關社運思潮、不服從運動的理論闡釋,最近特別多人駐足。
立式的書架,每一櫃有每一櫃專屬的主題,不會用很誇張文字來形容選書,這就是金石堂給人樸實的感覺。
西洋料理餐廳→賣攝影器材的西尾商行→?→金石堂書店
往右看一點點,右邊是新高堂書店
新高堂書店→東方出版社
在往右轉一點點是大倉本店(鄉原古統的台北名所圖繪十二景)→正中書局
載往右轉一點點,是辻利茶鋪,原來以前是圓拱立面
辻利茶鋪拉皮成為現代主義簡單的線條,屋頂很漂亮
辻利茶鋪→?→星巴克咖啡
2014/05/03
【桃園】南崁 1567
來到南崁1567小書店,這回終於把《台灣書店地圖》這本書又買了一次回來,十年前出版的書,翻閱了一下,這十年來消失了不少的書店,但也新增了不少書店,新一代的書店,雖比以前的書店來的辛苦,但我想經營者應該會獲得更多在地小故事,爆發出來的能量應該更為驚人。
而這些歇業的書店老闆,即使不在業界了,我相信一樣關心台灣的出版生態,這也是我觀察臉書上一些朋友做出的不精準的計量,很多人出場不玩這個遊戲,但更多人把開書店當成是一輩子的生活方式,不可否認的這樣的態度值得佩服,書中的世界比真實世界迷人,而開書店到底影響多少人?得以在書中世界翱翔,真的也無法計算,許許多多的無法計量,讓文化部做出了許多無法計量的補助方式,這場賭注,在還沒有任何成效前,也只能持續地走下去了。
我都忘了我來書店做甚麼?今天是分享台北小散步,還有舉辦導覽活動的經驗分享,希望,學員們有收穫。— 在南崁1567小書店。
2014/05/01
【台北】瑞安街散步
從大安捷運站出口後方,就是瑞安街的起點,原本稱為安東街的街道,為何會改名瑞安街?是因為復興南路的開發,原本的安東街一部分拓寬拉直變成了復興南北路,被截成兩段的安東街南段,改名為瑞安街。今日走在瑞安街,其實在早年有個如夢似幻的名字,霧裡薛圳,比瑠公圳還要早的水圳道,日本時期水權收歸公有才合併為瑠公圳的支流之一。古早以前台北市的道路,都沿著水圳道開闢,也因此瑞安街如此的隨興貫穿在這座城市中。
1970年代,散步在瑞安街上,首先會看到較矮的公寓,庭院會有綠樹,甚至有時會有楊柳,應該長在川邊的垂柳,想像水圳道邊的夏日清晨,霧還沒有散去,潺潺的水流聲伴著微風,天才剛亮就有小販搖著鈴鐺,或者叫賣著饅頭從遠方漸進的聲響,天突然亮起,街上小朋友出來買早餐回家,這城市開始甦醒,學生在公車站牌等著,大人騎著腳踏車、摩托車上班,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黑頭車、吉普軍車出入瑞安街附近的平房,有些將軍、公務人員居住在此,如今瑞安街還保留了這樣的老房子、老樹、庭院。
了解了這樣的過往,就不難理解這條路上甚麼都有的足跡,高樓大廈、老公寓、平房、木屋,許多畸零空地、公園,各類的樹木,有些小巷道甚至走一走沒路,有時好像進入桃花源出現一座小公園。
1959年一月,梁實秋夫婦從雲和街的師大宿舍搬到瑞安街23巷,因為雲和街那邊下雨過於潮濕,夫人程紀淑因為患有風濕,日式房舍較高,有時也不方便行動,於是梁實秋自行設計了這棟房子,夫婦兩人所需空間不大,於是保留了很大的庭院。梁實秋夫婦居住十三年後賣掉移居西雅圖,不久後又改建為公寓。梁實秋書寫『吃』相關的文章頗多,當時的安東市場,應該是位於和平東路二段62巷內的安東攤販市場。
瑞安街周邊曾經住著許多將軍,筧橋英烈傳中擊落最多敵機的柳哲生,1961年2月發生在台北新生南路上瑠公圳(應該是新生大排)的分屍案,被誣陷家裡的司機、廚子等人涉案,後來破案還了柳哲生清白,但他已經被迫辭去軍職改經營百樂冰品。當年台灣省主席、國防部長陳大慶住在這裡,1992年有一負面新聞傳出,孫子在街上當街被砍,血濺瑞安街巷弄內。
在復興南路、信義路口,有個水晶大廈......。
行走在瑞安街160號之後的巷弄街道中,有時不經意的會發現幾棟木屋,或有骨董店、咖啡館、賣茶店、理髮店、越南料理等,整個呈現非常多元的店家,也因為這裡有文化大學城區部、國宅、市立圖書館公共建築,瑞安街很隨興的走向,搭配著這樣的歷史過往,反而呈現出一種不規則的有機城市樣貌,很值得大家一起去探險。
推薦景點、店家:
1. 窩著咖啡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0巷20號
電話:02-27027635
2. 梁實秋故居(1959-1972)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3巷11號
3. 雅痞書店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54巷7號1樓
電話:02-27846219
4. 林安泰古厝原址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
(因敦化南路開發,整座四合院拆除,現已經重建於台北市中山區濱江街5號)
5. 信義書局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173號
6. 開平餐飲學校主廚之家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148巷15-1號
電話:02-27849755
7.天湛樂音樂藝文咖啡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5號
電話:02-27555278
8. 水牛書店
地址:台北市瑞安街222巷2號
電話:02-27077003
9. 龍安坡黃宅濂讓居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及建國南路二段交叉口附近(龍門國中校區內)
1970年代,散步在瑞安街上,首先會看到較矮的公寓,庭院會有綠樹,甚至有時會有楊柳,應該長在川邊的垂柳,想像水圳道邊的夏日清晨,霧還沒有散去,潺潺的水流聲伴著微風,天才剛亮就有小販搖著鈴鐺,或者叫賣著饅頭從遠方漸進的聲響,天突然亮起,街上小朋友出來買早餐回家,這城市開始甦醒,學生在公車站牌等著,大人騎著腳踏車、摩托車上班,準備開始一天的工作。黑頭車、吉普軍車出入瑞安街附近的平房,有些將軍、公務人員居住在此,如今瑞安街還保留了這樣的老房子、老樹、庭院。
了解了這樣的過往,就不難理解這條路上甚麼都有的足跡,高樓大廈、老公寓、平房、木屋,許多畸零空地、公園,各類的樹木,有些小巷道甚至走一走沒路,有時好像進入桃花源出現一座小公園。
1959年一月,梁實秋夫婦從雲和街的師大宿舍搬到瑞安街23巷,因為雲和街那邊下雨過於潮濕,夫人程紀淑因為患有風濕,日式房舍較高,有時也不方便行動,於是梁實秋自行設計了這棟房子,夫婦兩人所需空間不大,於是保留了很大的庭院。梁實秋夫婦居住十三年後賣掉移居西雅圖,不久後又改建為公寓。梁實秋書寫『吃』相關的文章頗多,當時的安東市場,應該是位於和平東路二段62巷內的安東攤販市場。
瑞安街周邊曾經住著許多將軍,筧橋英烈傳中擊落最多敵機的柳哲生,1961年2月發生在台北新生南路上瑠公圳(應該是新生大排)的分屍案,被誣陷家裡的司機、廚子等人涉案,後來破案還了柳哲生清白,但他已經被迫辭去軍職改經營百樂冰品。當年台灣省主席、國防部長陳大慶住在這裡,1992年有一負面新聞傳出,孫子在街上當街被砍,血濺瑞安街巷弄內。
在復興南路、信義路口,有個水晶大廈......。
行走在瑞安街160號之後的巷弄街道中,有時不經意的會發現幾棟木屋,或有骨董店、咖啡館、賣茶店、理髮店、越南料理等,整個呈現非常多元的店家,也因為這裡有文化大學城區部、國宅、市立圖書館公共建築,瑞安街很隨興的走向,搭配著這樣的歷史過往,反而呈現出一種不規則的有機城市樣貌,很值得大家一起去探險。
推薦景點、店家:
1. 窩著咖啡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信義路四段30巷20號
電話:02-27027635
2. 梁實秋故居(1959-1972)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3巷11號
3. 雅痞書店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54巷7號1樓
電話:02-27846219
4. 林安泰古厝原址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四維路141號
(因敦化南路開發,整座四合院拆除,現已經重建於台北市中山區濱江街5號)
5. 信義書局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173號
6. 開平餐飲學校主廚之家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復興南路二段148巷15-1號
電話:02-27849755
7.天湛樂音樂藝文咖啡館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208巷5號
電話:02-27555278
8. 水牛書店
地址:台北市瑞安街222巷2號
電話:02-27077003
9. 龍安坡黃宅濂讓居
地址: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二段及建國南路二段交叉口附近(龍門國中校區內)
2014/04/29
【台北】台北一0一與巴別塔
台北的信義計畫區,在我小時候只是兵工廠、農田、軍眷區,記憶中是我們抓蚱蜢、放風箏、控地瓜、玩水抓魚的地方。不到三十年,這裡變成購物中心與看電影的休閒場域。
*信義計畫區的巴別塔
從台北一0一世貿捷運站出口,看到一個『LoVE』的公共藝術品,是普普藝術大師羅伯特.印第安那(Robert Indiana)的作品,大家若有出國到各國大城市,應該也有看到一樣的公共藝術品矗立在城市的重要地標旁,或是馬路的中央。紐約、費城、亞利桑那、賓州、佛蒙特州、波士頓、台北、上海、新宿、新加坡、溫哥華、尼斯、馬德里、畢爾包、里斯本、德比郡、耶路撒冷等大城市都會放置的公共藝術品。
這些公共藝術品所橫跨的軸線很重要,費城,是美術館與獨立紀念碑的中間;紐約,在第六大道上台北;在101大樓旁,從信義路望過去,經過世貿國際會議中心,一路過去是大安森林公園、中正紀念堂,終點是總統府。
其實這個地方我再熟悉也不過,三十年前,就住在莊敬路,這裡還是農田,信義計畫區剛規劃,信義路四段馬路一路開到這裡,可是到了莊敬路就封起來不開放,當年沒開放的馬路被劃上了S符號,要考駕照的人就來這裡練習,假日的黃昏有不少遙控飛機迷來這裡會友,很大聲的引擎聲吸引了好奇的小朋友,奇怪的是還有魚塭可以釣魚,或者是可以在這裡挖到子彈殼,因為四四兵工廠與靶場才剛剛搬走不久。這塊土地荒廢了很久,一0一拔地而起,變成一片熱鬧的景象。
從1930年代紐約的帝國大廈的興建完成,出現經濟泡沫,從那時開始,全世界各大城市的摩天大樓興建完成後幾乎面臨了經濟蕭條。紐約的雙子星大樓、吉隆坡的皮特納大樓、台北的一0一,還有目前世界最高大樓杜拜塔,也都發生了同樣的景況。這不斷地讓我想到了舊約聖經中的故事:『人類蓋了巴別塔,祂們說就讓人類瘋狂吧!』,人類為了追求與神同樣的高度,眾神討論之後就讓人類分成各個種族,語言、文字不同而不能溝通,觀察一下目前台灣社會,即使使用著同樣的語言、文字,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彼此不能溝通的。
世貿中心的國際會議廳,像極了伊朗喬高桑比爾的塔廟建築,是埃蘭時期(西元前1250年)的巨大宮殿,類似巴比倫空中花園四四方方的建築形態。這是台灣第一座作為國際商業展覽的大型展覽館,在建築設計上也有許多創新之處,擺脫了傳統中國的宮廷式建築,也擺脫了美援時期官方一致的公共建築模式。
*信義路四段的交通開發
信義路與基隆路口,這邊曾經是台北市標售價最高的土地,也有幾條消失的道路與水圳道,但這邊現在也是城市夜景拍攝最迷人的景點之一,基隆路蓋了十年的地下化的道路,公車專用道與信義路單行道的交通政策,當年對吳興街、莊敬路的居民造成很大的影響,只要交通尖峰時間,所有車子都塞在這個要道上。
信義路與延吉街旁也是一條水圳道,這也是從城市最東邊往西北邊的大稻埕最快速的捷徑,如今還可以看到一個斜坡,這周邊的大樓,也因應著當時的水圳道有著不同的外貌,三角形、圓弧形的公寓大樓,畸零的空間,如今看起來會覺得很奇怪,但是套上了以前的地圖,就會了解這樣的原由。
以前還沒有信義路四段時,文昌街就是信義路四段,一路延伸的今日的松勤街。如今文昌街是家具街,走在這條街道上,還有水圳道還外露著,也可以看到一些紅磚舊屋還在,突然高起的道路,或是一樓比較低矮的公寓,高高低低的騎樓,都說明了這座城市的身世,只是不知道這些大樓重建後,還有誰知道這樣的過往。
*家庭即工廠
這段區域的舊公寓,也是1970年代後台灣家庭即工廠的最佳代表,從四四南村每個家庭手工纏繞著變壓器,到棉襖、項鍊加工、玩具工廠、桌球拍、運動鞋、紡織、印刷等行業藏在這些公寓內。
對造以前的地圖,原來嘉興街也是水圳道,這樣有點弧度的馬路,如今來看不是舊鐵道,就是水圳道。此處原本是一個大的菜市場,每日上午人聲鼎沸,尤其是星期日的上午,但不知道何時菜市場消失了,如今還有一些老房子在現場,見證當年的繁華。曾經有個僑聲戲院也在此地,很難想像在吵雜多味的豬肉攤、菜攤樓上看電影是怎樣的過往,不過當年的確就是這樣。
臨江街夜市是從小我們要去打牙祭、買衣服、書包、鞋子的夜市,價格便宜又可以殺價。小時候看到一些可憐地失明老人家拉著胡琴,不少人都會丟零錢,有次經過,有個婦人塞了很多錢在那老人家的口袋,於是那個老人家突然起身,一陣騷動之後,轉頭看原來是警察來取締,再回頭看那老人家已經快速離開。如今的臨江街夜市,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寵物店,從台灣小吃到盜版圖書、影片、服飾,夜市的生態也經過很大的轉變,唯一不變的應該是人潮眾多。
*信義計畫區的巴別塔
從台北一0一世貿捷運站出口,看到一個『LoVE』的公共藝術品,是普普藝術大師羅伯特.印第安那(Robert Indiana)的作品,大家若有出國到各國大城市,應該也有看到一樣的公共藝術品矗立在城市的重要地標旁,或是馬路的中央。紐約、費城、亞利桑那、賓州、佛蒙特州、波士頓、台北、上海、新宿、新加坡、溫哥華、尼斯、馬德里、畢爾包、里斯本、德比郡、耶路撒冷等大城市都會放置的公共藝術品。
這些公共藝術品所橫跨的軸線很重要,費城,是美術館與獨立紀念碑的中間;紐約,在第六大道上台北;在101大樓旁,從信義路望過去,經過世貿國際會議中心,一路過去是大安森林公園、中正紀念堂,終點是總統府。
其實這個地方我再熟悉也不過,三十年前,就住在莊敬路,這裡還是農田,信義計畫區剛規劃,信義路四段馬路一路開到這裡,可是到了莊敬路就封起來不開放,當年沒開放的馬路被劃上了S符號,要考駕照的人就來這裡練習,假日的黃昏有不少遙控飛機迷來這裡會友,很大聲的引擎聲吸引了好奇的小朋友,奇怪的是還有魚塭可以釣魚,或者是可以在這裡挖到子彈殼,因為四四兵工廠與靶場才剛剛搬走不久。這塊土地荒廢了很久,一0一拔地而起,變成一片熱鬧的景象。
從1930年代紐約的帝國大廈的興建完成,出現經濟泡沫,從那時開始,全世界各大城市的摩天大樓興建完成後幾乎面臨了經濟蕭條。紐約的雙子星大樓、吉隆坡的皮特納大樓、台北的一0一,還有目前世界最高大樓杜拜塔,也都發生了同樣的景況。這不斷地讓我想到了舊約聖經中的故事:『人類蓋了巴別塔,祂們說就讓人類瘋狂吧!』,人類為了追求與神同樣的高度,眾神討論之後就讓人類分成各個種族,語言、文字不同而不能溝通,觀察一下目前台灣社會,即使使用著同樣的語言、文字,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彼此不能溝通的。
世貿中心的國際會議廳,像極了伊朗喬高桑比爾的塔廟建築,是埃蘭時期(西元前1250年)的巨大宮殿,類似巴比倫空中花園四四方方的建築形態。這是台灣第一座作為國際商業展覽的大型展覽館,在建築設計上也有許多創新之處,擺脫了傳統中國的宮廷式建築,也擺脫了美援時期官方一致的公共建築模式。
*信義路四段的交通開發
信義路與基隆路口,這邊曾經是台北市標售價最高的土地,也有幾條消失的道路與水圳道,但這邊現在也是城市夜景拍攝最迷人的景點之一,基隆路蓋了十年的地下化的道路,公車專用道與信義路單行道的交通政策,當年對吳興街、莊敬路的居民造成很大的影響,只要交通尖峰時間,所有車子都塞在這個要道上。
信義路與延吉街旁也是一條水圳道,這也是從城市最東邊往西北邊的大稻埕最快速的捷徑,如今還可以看到一個斜坡,這周邊的大樓,也因應著當時的水圳道有著不同的外貌,三角形、圓弧形的公寓大樓,畸零的空間,如今看起來會覺得很奇怪,但是套上了以前的地圖,就會了解這樣的原由。
以前還沒有信義路四段時,文昌街就是信義路四段,一路延伸的今日的松勤街。如今文昌街是家具街,走在這條街道上,還有水圳道還外露著,也可以看到一些紅磚舊屋還在,突然高起的道路,或是一樓比較低矮的公寓,高高低低的騎樓,都說明了這座城市的身世,只是不知道這些大樓重建後,還有誰知道這樣的過往。
*家庭即工廠
這段區域的舊公寓,也是1970年代後台灣家庭即工廠的最佳代表,從四四南村每個家庭手工纏繞著變壓器,到棉襖、項鍊加工、玩具工廠、桌球拍、運動鞋、紡織、印刷等行業藏在這些公寓內。
對造以前的地圖,原來嘉興街也是水圳道,這樣有點弧度的馬路,如今來看不是舊鐵道,就是水圳道。此處原本是一個大的菜市場,每日上午人聲鼎沸,尤其是星期日的上午,但不知道何時菜市場消失了,如今還有一些老房子在現場,見證當年的繁華。曾經有個僑聲戲院也在此地,很難想像在吵雜多味的豬肉攤、菜攤樓上看電影是怎樣的過往,不過當年的確就是這樣。
臨江街夜市是從小我們要去打牙祭、買衣服、書包、鞋子的夜市,價格便宜又可以殺價。小時候看到一些可憐地失明老人家拉著胡琴,不少人都會丟零錢,有次經過,有個婦人塞了很多錢在那老人家的口袋,於是那個老人家突然起身,一陣騷動之後,轉頭看原來是警察來取締,再回頭看那老人家已經快速離開。如今的臨江街夜市,充滿了各式各樣的寵物店,從台灣小吃到盜版圖書、影片、服飾,夜市的生態也經過很大的轉變,唯一不變的應該是人潮眾多。
【台北】RUFOUS COFFEE、德佈Debut Cafe
點了熟悉的耶加雪菲,偷拍了很帥氣的老闆手沖咖啡認真的模樣,這是大多數來這家咖啡館的主要原因吧?但,我則是很欣賞那個身高也頗高的店員,雖然有點駝背,帶著黑框眼鏡,留著稍長的學生頭,講話總是有點靦腆,輕聲細語,簡直是夢幻中的療癒系少女,我又再度買了半磅咖啡回家,喜歡這樣酸甜的滋味。
感謝在這繁忙的城市中,總會有這樣的微光,滿盈我心靈的某個角落。
*
久違了咖啡館日記,從東京回來,有點懶洋洋的,通常是出國一個月才會有這樣的景況,但這次只出去了一個星期就發生這樣的生理狀況,看來應該需要加倍努力,欠稿很多,就在咖啡館趕工吧!
久違了德佈咖啡館,還沒有在晚上來過,不知道在八德路光華商場附近,歷史來看從二手書店的的光華橋,轉變為3C賣場,這邊的咖啡館使用人是那些族群,我好像一直沒有深究過,這個渭水路、松江路、新生南北路的交會處,在台北人的眼中應該都是一個神祕的結界,建國啤酒廠,交通流量很大的一區,到底是那些人會在這邊活動呢?
或許,等下就會有答案了!
【東京】有關 311
這幾天,我完全不知道我在東京鬱悶甚麼事情?看完了吳叡人當年311在東京的紀錄,才豁然開朗,他用這二十年觀察、參與反核四的行動,才能有這樣深厚的體會。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80/article/1325
而我在看過太宰治經常去看得火車經過的人行天橋、最後投水自殺處,最後來到了禪林寺的墓園。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好像是他自己的故事,死前還要奮力的實踐。以前總以為他就是一個花花公子,但是到了那個環境,才有點了解那種曇花一現的美,加上當年戰爭前後人性的扭曲,搭配起來才會有太宰治這樣的人物出現,我被傳染了小說中無奈地氣息。
我參加過核四的遊行,嚴格的噤語、服裝、秩序的規定,社會運動的組織分工,跟媒體上所說的暴民,這是沒有參加過運動的人無法體會的,唯一有堅定的信念,正確的價值不會因為時光而有所改變。
http://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80/article/1325
而我在看過太宰治經常去看得火車經過的人行天橋、最後投水自殺處,最後來到了禪林寺的墓園。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好像是他自己的故事,死前還要奮力的實踐。以前總以為他就是一個花花公子,但是到了那個環境,才有點了解那種曇花一現的美,加上當年戰爭前後人性的扭曲,搭配起來才會有太宰治這樣的人物出現,我被傳染了小說中無奈地氣息。
我參加過核四的遊行,嚴格的噤語、服裝、秩序的規定,社會運動的組織分工,跟媒體上所說的暴民,這是沒有參加過運動的人無法體會的,唯一有堅定的信念,正確的價值不會因為時光而有所改變。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