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04

【台北】52Hz Coffee Bar,寂寞的大海裡,其實不是寂寞的



我又在人家剛開店的第一刻走進來,這一年來鮮少這樣的晃蕩,中午十二點,我已經吃得飽飽的,步行在人來人往的大街小巷,馬路上的車水馬龍,天空直落的雨,呈現一種互相垂直的忙碌感,雖然如此,雨傘內的心是孤獨的,與馬路、雨滴互相垂直的方向,我看到一條大鯨魚彷彿在深海中向我招手。

看了咖啡館內的書架,我想起了資本主義式大量生產的黑心食品,牆上的幾幅創作,一種孤寂又傷心的插畫,給了別人一顆熱心來填補缺少的一顆心,卻引起來更多的傷痛,我們對於大海洋中的大鯨魚,是否也是這樣的對待?

看著窗外的車來車往,隔壁桌的兩位科技人討論著 chip 大廠的紅海政策,為何我離開這個行業那麼久了,感嘆的還是同樣的問題呢?

希望這些科技人多看那面牆,想想如何由紅海轉藍海吧!— 在 52Hz Coffee Bar 。

【台北】誠品行旅咖啡大廳



現在各個場域,咖啡館 inside 已經是全面的趨勢。書店、飯店、旅館、會議、產品發表、課程、按摩SPA、運動中心,到處都要有咖啡館。

既然咖啡鋪天蓋地的崁入了各式各樣的場域,那麼大家對於正確飲用咖啡的常識,或是了解咖啡的起源、歷史,應該更認識才是,在咖啡館裡面的小書櫃,多少會有一點點這樣的書籍。

在誠品行旅的大廳,幾個月前還是中國觀光客居多,但目前我觀察到的是日本觀光客,這一大面書牆,經常讓剛進來的客人大聲的驚呼,只是上半部非常可惜,放著眾多的原文書很難取閱。

不知道為何?有了一大片書牆,咖啡館客人的音量就自動的降低下來了。— 在誠品行旅 eslite hotel 。

2016/11/03

亂丟菸蒂不應該鼓勵檢舉



亂丟菸蒂不應該鼓勵檢舉,應該是由警察開單,直接做勞動服務,撿菸蒂

《密探》

這部片討論朝鮮的獨立運動,朝鮮在日本統治期間,民族大義與日本警察互相爾虞我詐的過程,人性的考驗與矛盾,心情的轉折,有深刻的描繪。 不過,看得心情很沉重! 被拆除的朝鮮總督府,還有不存在的豪華火車,此外還有上海的電車、外白渡橋,韓國人非常豪氣的在電影中如實的復原了出來,似乎要跟世界說:雖然日本人當年建設了那麼現代化的建築、火車,但是我們韓國人現在可以蓋出更厲害也更傳統的建築。

《名畫的密碼》一本書輕鬆帶你進入西洋藝術世界



  從第一次到法國旅行,在羅浮宮、凡爾賽宮聽導遊介紹西洋繪畫、雕刻、歷史等故事,至今我已經去過歐洲好幾回了,也上過無數西洋藝術史的課程,翻閱過許多希臘神話、聖經、建築史等相關書籍。然而,每次到了博物館、藝術廣場、教堂的現場,心中仍然有很大的無奈感,不知這些藝術家在創作這些作品時,是懷著怎樣的心情?

  所有的藝術史老師都告訴我們,要真正看懂一幅畫作背後的意義,必須先熟悉希臘神話、聖經與相關的歷史故事,但是即使將這些故事全部熟記以後,到了博物館,看到米開朗基羅所雕刻的肌肉男大衛,以及不同藝術家所雕刻出的有點「娘」、又有著少女酥胸的大衛雕刻銅像,不知情的人還以為藝術家雕刻的是不同的人、不同的故事。

  再看看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修復後顏色鮮豔的《創世紀》中暗藏著什麼樣的密碼?我們在現場抬著頭,死命的想要看懂畫中的聖經故事,但那畢竟不是我們熟悉的宗教信仰,等到終於分辨出哪一個是亞當、哪一個是夏娃時,脖子早就抽筋了。另外,《創世紀》畫中有許多位先知,他們分別有著什麼樣的故事?而米開朗基羅為了暗諷教皇,又在畫中哪些地方動了手腳呢?

  本書前半段帶你很快的了解文藝復興三傑:達文西、拉斐爾、米開朗基羅,與他們作品中的密碼;當然,這只是個開端,後來的卡拉瓦喬、魯本斯、布雪等大師也都創造了各自的密碼。這些密碼圍繞著歐洲歷史、文化與當時的社會氛圍,影響了後代許多位藝術家。

  在書中,作者為我們介紹了許多國外教堂中的藝術作品,例如米蘭聖母感恩修道院裡的《最後的晚餐》。反觀臺灣的寺廟,如三川殿,也有著不少佛教、神話、忠孝節義的故事,或許只要我們以藝術的眼光去欣賞與了解,也能有許多收穫。

  姜松所寫的這本導覽書非常詳盡,用淺顯易懂、活潑生動的語言,以及許多精美圖片和細節描述,來介紹博物館裡的藝術名作,並告訴我們藝術家創作的背景,讓讀者彷彿親臨現場一般,跟隨作者一一探查名畫背後的密碼。閱畢這本書後,使我非常想再度出發去旅行,重遊那些博物館。

  話不多說,我們馬上進入西洋藝術世界吧!

旅遊作家、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

2016/11/02

《咖啡的科學》推薦序 一杯咖啡的背後,曲折縈紆的故事(青田七六文化長 水瓶子)



一杯咖啡從產地到身體裡的故事,沒有一個人可以說得清楚,但這本書《咖啡的科學》點出了這些歷史文化的轉折。

今天,不過是這二十年間,台灣咖啡的進步,從烘焙到各式各樣的沖煮方式,已經融入到了一般辦公室、家庭之中。即使家裡沒有像樣的器材,到便利商店或連鎖咖啡館,不需要店員多做介紹,每個人都可以無礙地點一杯咖啡來品嘗,無論是單品、拿鐵、卡布基諾、濃縮或是美式咖啡。

的確,咖啡樹是航海殖民時代才帶到世界各地栽種,咖啡製程的演進也花了好幾百年,到目前為止還在創新變化。阿曼的咖啡,帶有咖啡殼的味道,有著與土耳其咖啡相同的味道,但土耳其咖啡喝到底下會有咖啡渣沉澱,還可以用來算命。維也納創出了咖啡與鮮奶不同比例的咖啡,若研究了維也納咖啡館林立的起源,又與土耳其人相關。原來,各地的人都用一包包的咖啡豆與相關貿易行為來創造財富,細查歷史故事,鎖國、禁運、戰爭、甜菜根、茶葉,竟都與咖啡貿易習習相關。

刺激我們味蕾的咖啡、引發日常身體變化的咖啡因,其實是「果實籽」而不是「豆科」!因為這樣的誤解,我們經常把一杯「咖啡」當成提神的飲品,而不是養身的「水果」。

二次戰後,去殖民風潮盛行,但咖啡的種植範圍,卻越來越大,至於農民的生活,是否有獲得改善?公平貿易咖啡豆的推行,企望改善資本主義的缺點,還有蔭下栽種的農法,咖啡都考驗著你我的「人性」!無論是烘豆師、咖啡館的服務生或是喝咖啡的人,啜飲一杯咖啡的同時,是否懷著感恩之心呢?

或許人們進入咖啡館的理由大不相同,大部分是與朋友聊天敘舊,有人是為了工作,有人聽音樂,有人貪圖一杯咖啡的美味,甚至是到咖啡館欣賞帥哥、正妹,能夠聊上幾句就心滿意足。

若回頭了解一下台灣咖啡館發展的過程,放在咖啡館門口的南洋椰子樹盆摘,強調百萬裝潢,高級留聲機音響播放爵士樂,台灣這樣的一九二○年代,進入一家咖啡館就好像進入了現代化社會。用酒精燈讓水煮沸,溫度計量著水溫,賽鳳壺翻滾的咖啡粉,好像在做化學實驗一般的黑色飲料就出現了。大家談論著是西方的科學、人權的進步,也或者談論著西方印象派畫家的有趣軼事,大家聽著爵士樂,有人更大放厥辭的訴說著西洋古典樂的歷史。

以上就是台灣咖啡館的起點,一個思想爆發的年代,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世界無不剷除傳統、倫理等舊思想,咖啡館成為台灣的人文、邏輯、科學思想散布的介質,也讓台灣人藉由咖啡,有了自己獨一無二的思想。

當年的咖啡館甚麼都賣,甚麼都不奇怪,除了賣咖啡、賣藝術品之外,有的甚至讓男性客人有點談小戀愛的感覺──「女給」,這種不支薪卻能在咖啡館陪聊天賺小費的特殊行業,有點類似現在熱炒店賣啤酒的小姐;不少「女給」甚至已婚,錢賺得比丈夫還要多,形成男女工作不平等的社會衝擊。

二次戰後那個苦悶的年代,咖啡館、酒樓被政府強迫改名為「公共食堂」,進一步為了杜絕情色,端正社會風氣,政府更規定咖啡館的椅背要低於肩膀,燈光在多大的空間必須要有多少燭光的亮度,窗戶不准張貼不透光的貼紙,必須讓警員能夠在戶外就看清楚室內是否真正的在喝咖啡。

從戰後政府的管制,一是物資的貧瘠,二是政治白色恐怖,三是咖啡館與情色的關係,個人認為是台灣咖啡館的黑暗時期,看了《咖啡的科學》這本書有趣的描述,原來在世界各地,咖啡館都曾有過這樣的歷史情節,是咖啡因觸動著自由人權的意識,還是國際化的思想影響著所有的人類……看完這本書,自己沖煮一杯咖啡,每個人又會有不同的答案吧?

為何不立法強制大客車加裝全景攝影機

如題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47-日本北九州門司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四十七集,到日本北九州的門司港,坐落關門海峽與山口縣下關市中間,是本州進入九州的入口,招牌地標有二尊逗趣的香蕉人一黑一黃,從前台灣香蕉產銷日本多是運到門司港,再轉運其他地方,不難想像當時是港口邊熱絡叫賣的景象,可惜現在較為沒落。水瓶子遇到一位小時候住在台南的灣生,現在門司港的酒吧工作,灣生老人家的故事都在這一集YouTube,來認識門司港跟二戰美軍投擲原子彈擦肩而過的故事,越戰的時候門司港擔任什麼樣的角色,以及一棟像迪士尼般的建築物,原來是1902年跟中國大連市紀念結為友好城市時修建的圖書館,薄熙來做大連市長時候,要跟北九州建立友好關係,在圖書館落款一個門牌,現在看來饒富意味,精彩的門司來聽水瓶子說。(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11/01

2016.11 《Taipei Walker》No.235,水瓶子城市漫步02:瑠公圳在哪裡?



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

一座有歷史的城市,經常會有一條河川穿越城市中,舒緩市民工作壓力,與公園連結的綠廊,適當調節城市的溫度,功能非常多樣。我們習慣旅行到巴黎,出了教堂、博物館、商店,可以在塞納河畔散步,或者搭船遊河,兩岸景致盡收眼底,深深的感受到這就是文化。

台灣大學內部位於農場旁的生態池,是瑠公圳復原計畫的第一期工程,觀察1939年的瑠公水利組合地圖,有今日的醉月湖,紅色的路線是灌溉用水,藍色的路線是河川排水。日本時代的都市計畫規劃了堀川(日語:ほりかわ)這條人工運河,整理了水路,戰後稱為特一號排水溝,或稱為新生大排。

在台大校門口不遠處的新生南路旁有一個石碑,上面述說瑠公圳的歷史脈絡,其實台北原有三大水圳:霧裡薛圳、大坪林圳、瑠公圳,日本時代水權被政府收回,官方整治了這些水圳道,統稱為瑠公圳。戰後,只要看到水路,無論是不是排水溝,通稱為瑠公圳。汽車栽到大排水溝、小朋友戲水淹死、棄屍命案、違章建築、惡臭,種種不好的事全部怪罪到瑠公圳頭上,台北人逐漸失去了城市中有一條河川的機會,自私的只為了多爭取一些公共的空間。

郭錫瑠1736年從彰化北上台北,居住在興雅莊,當年台北西半部已有霧裡薛圳,於是他在東半部利用陂塘灌溉農田,興建水圳道連通各個陂塘,並連結四獸山山上流下來的水,因水流不穩定,打算到新店溪上游開發,但與原住民衝突不斷,好不容易接通了新店溪的水圳道在一次颱風過後被毀,郭錫瑠抑鬱成疾病逝。這一段開發的故事,若拍成電影,不只是台灣漢人農墾歷史,甚至與原住民生活也息息相關。


兒時,住在四四南村旁,暑假的午後雷陣雨後,小朋友就拿著旁邊蓋大樓工地的木板,把木板當成船在水圳道玩水,這樣的童年已經不在了,隨之而來的水泥叢林建設,讓台北盆地的夏天變成不透氣的大烤箱,在世界各大城市執行綠化已經都有成果了,台北已經慢了很多步,我們還只是在討論是否能打開新生南路的一部分而已,先打開一條水圳道,慢慢整治山邊、巷弄間的水圳道。未來的台北,不但與世界各大城市一樣有大河川,也能與京都、鎌倉一般,有親山親水的步道,才是真正的綠化生態城市。

以下是刪除的段落
*************************************
台北盆地從一萬八千年前是座鹹水湖,後來海水退去,變成森林沼澤地,原住民在山邊農耕、捕魚為生,到了後來漢人來台北開墾水田,原住民採樟腦、木材與漢人交易換米,滄海桑田轉變為高樓林立,這座年輕的城市,無論大自然、人文都有豐富的歷史痕跡。


2016.11《食尚玩家》No.349 大稻埕再發現,住帆船 Airbnb 遊瀨戶內海



這篇是我寫的,當初寫流水帳寫了五千多字,一般的雜誌是不會刊登那麼多字,而且當時編輯給我的任務要求十分清楚,但我太隨興了無法依照那樣的規格完成,由於又要馬上去祕魯探訪古文明,於是草草的交稿之後,就飛走了。

我自己看我寫的流水帳,有時都想睡著,回頭想想,這樣的文章真的可以吸引人想要去旅行嗎?今天看到雜誌刊登的實在太讓我驚訝了,不但編排簡潔,而且下標精準,感謝食尚玩家強大的編輯能力,真的想讓我再去住一次帆船ㄌ!

該篇除了介紹住帆船之外,還有去武雄、福岡,大家要去買雜誌喔!

PS1. 總編輯是幾年前是在 PChome 雜誌擔任主編,跟我邀稿印度的文章,也是如神一樣編出引人注目的旅遊文章,感恩!
PS2. 我一直不敢出版旅遊書,就是因為好的編輯實在太難找了,即使有好的編輯,也難以花這麼多時間來邊旅遊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