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7

【新北】林口書房味道,陳老闆的 Outlet 賣書概念



又走了一趟林口,看到了遠流出版的偵探小說,精裝本燙金,價格超便宜,忍不住就挑了一本回家,只是我不知道何時才有時間可以看完這一本。

陳老闆每次都提好多賣書賣東西的創意,然後一直有說不完的小說題材,然後可以互相結合,每次我都覺得應該拿錄音筆把他的創意錄音下來。

Outlet 的概念雖然是去找出版社來談長年放在倉庫賣不掉的回頭書之外,還希望透過某些特地的主題來重新包裝。當我看到陳老闆的選書,不隨著時光而有所變化的書籍內容,讓我很想每一本都買回家。希望陳老闆的創意能趕快實現,讓這些永在倉庫,甚至是要銷毀掉的書能夠重見天日,台灣目前的問題是書太多了,可是無法好好的流通。

除了 Outlet,還有策展,或是復刻公版的老器具,甚至是自創茶葉的品牌,特殊的製程與發想,陳老闆獨來獨往的過動個性,每一趟來都喝蜜香紅茶,外頭總是下著細雨,雖然潮濕,但味道還是十分的濃郁的,這一次終於好好的買了一包回家,等我好好品嘗後,再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在書房味道 /abookroom 。

【台北】牯嶺街書香市集與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第十六年的牯嶺街市集,我逛的第一家舊書店,蹲下來隨意翻出一本書,是足立仁教授的論文,是青田街七巷六號的第一任屋主,實在太巧合。

小小的市集隨便就遇到四五個認識的朋友,還看到來擺攤的方寸文化,擺出了 施昇輝 在有鹿文化的作品,實在讓我好奇。因為趕時間, 櫻桃園文化出版社 有類似福袋的書,是俄文包裝起來,一本才100元,第一句話寫著:『作夢成了他的生活重心......』於是我就決定買了回去了。

牯嶺街的周邊,是一個可以從日本時代就開發成為長官住宅的地方,目前也有一些集郵、錢幣的古董商店,目前大型建築都是公部門辦公室,除了市集之外,應該還有更多的可能性,或許是小型博物館展覽館區,或是骨董舊書街區,或者是小劇場表演區,也或者就只是一年大家熱鬧一下就過了呢?

我們,好像失去了對一座城市的作夢能力?

前幾天重看了一次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因為有同學在裡面有露臉,大學時翹課,我們兩個同一組,所以經常互相掩護,看到熟悉又不熟悉的場景、劇情,那真的是我們經過的歲月嗎?

楊德昌幫我們保留了那段荒謬的時光,雖然好像電影中的一些事情今天不會再發生了,但是很多事情本質依然不變,只是換了一些包裝。— ──和許赫和陳晏華,在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 - Guling Street Books & Creative Bazaar 。


取自櫻桃園文化出版社

2016/11/26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54-臺大醫院1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五十四集,導讀歷史悠久的台大醫院,從清朝末年規劃台北城中開始談起,這塊區域本是官府、文武廟、孔廟、天后宮以及學堂書院,日治時期規劃成醫院,台大醫院前身隸屬於台灣總督府,建築物本身相當精緻,可從常德街的立面一窺。

1980年代,水瓶子國中時被火紋身住在台大醫院,看到美麗的歐式建築、牛眼窗、鐘樓等深刻印在腦海。再來,談日治時期的知名人物,首先,1895年甲午戰爭後接收台灣的「北白川宮能久親王」,來台後不久便過世,官方說法是在台南感染疾病,因此台灣總督府非常重視醫療、衛生傳染病,還有與夏目漱石齊名的「森鷗外」,他同時是軍醫、小說家、評論家,最近歷史學家挖掘到一件軼事,日俄戰爭時日軍得腳氣病,很重視營養均衡軍人飲食,但森鷗外相當堅持是細菌感染,所以發給軍人征露丸,「露」意指「俄羅斯」。

然後,走到台大醫學人文博物館,館裡多位影響醫界的人士,「堀內次雄」、「山口秀高」、「高木有枝」,可以從陳凱劭先生的文章《探訪台灣總督府醫學學校校長》了解詳細的故事。

水瓶子預告,下回來分曉「堀內次雄」校長胸像的故事。(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台北】文學故居導覽,時空錯置的問題?



照片為鹿野神社,能夠恢復很好,但與目前民間信仰並不相同,恢復之後也沒有神明在裡面,鳥居前也經常變成民眾停車的地方,那麼恢復的意義在哪裡?

很感謝當地民眾努力,鳥居前面是道教的廟宇,廟宇前也經常有布袋戲演出給神明看,正可以說明我們對於多元化的宗教信仰的包容,但恢復後若可以多方思考,是否也可以成為我們平日生活的一部分呢?這點就需要靠大家多多努力了。

昨天走文學之路,我念了許多作家的散文與詩,我鼓勵大家多多寫作,把自己生活的場域描述出來,無論好或不好,而不是一直緬懷前人的作品,然後對照消失的場域,或者是修復後,戰前戰後不同的樣貌,怎樣都對照不起來,一種時空錯置的感傷。

以下是昨天有念過的作家與作品的對照,有些可能描述的不清楚或有錯誤補正,有興趣的人可去搜尋找來閱讀:

1. 劉墉,小小又大大的一條河,地點:野草居食屋,長慶廟前
2. 楊照,最初的永恆記憶,地點:南昌街與雙城街
3. 王文興,家變的第一頁,地點:紀州庵
4. 余光中,月光曲,地點:廈門街的巷弄
5. 余光中,聽聽那冷雨,地點:廈門街113巷
6. 楊佳嫻,雲和,地點:雲和街 53號
7. 李渝,朵雲,地點:溫州街
8. 林文月,溫州街到溫州街,地點:溫州街
9. 梁實秋,槐園夢憶的舊憶篇,地點:雲和街11號
10. 梁實秋,雅舍小品的台北家居,地點:德惠街1號(已經消失)
11. 亮軒,青田街七巷六號的夏屋,地點:青田街七巷六號的後面陽光室
12. 與那原惠,到美麗島,地點:南昌街的1段31巷
13. 果子離,搜尋:廈門街

今天剛開始有點趕,因為梁實秋故居三點有活動,要趕快進入,也很感謝青田七六剛好在午餐與下午茶時段中間,進去坐了陽光室念了夏屋,本來想在紀州庵「離屋」裡面念作家的作品,但剛好在舉辦活動,下次若有時間的話,其實應該走廈門街的,或許可以在挖掘更多前人的作品出來,尤其是日本時代的作品,讓土這塊土地的斷代連結起來。

【台東】鹿野的野生茶



朋友知道我有在喝茶,拿來這個野生茶樹的茶葉,讓我對花東縱谷的茶葉再次改觀,第一次改觀是紅烏龍,這些茶農十分感謝茶改場的廠長改良製程,創造鹿野在地特色的茶葉。

新峰茶園算是在鹿野在地老茶園之一,最近幾年去把野生的茶樹找出來,沒有做品種改良,也就是說我們喝到的味道,是百年前的味道。

茶葉品種改良、發酵、烘焙等製程有標準的程序,甚至泡茶的時候還有用水品質、溫度、時間等變因。可是,好的茶葉,即使泡得久,溫度不適宜,入口還是好喝不澀,也難怪古人喝茶重視情境人情味了。

新峰茶園的茶業在里仁也可以買的到,至於這款野生茶是否可以買的到,我就不知道了。— 在新峰茶莊(鹿野鄉紅烏龍形象館) 。

2016/11/25

【新北】寂寞瑪奇朵



久違了劇場,我還是酷愛看綵排!現在的演藝人員,不但要長得帥,會唱歌,還要真的會表演,好辛苦!

今天是今年的第一場,還有票快買。

【台北】今日導覽雜記(青田七六與梁實秋故居)



很感謝今天報名參加青田七六導覽的團體,非常準時到達,準時開始,準時結束。本來我對團體導覽的印象就是大家姍姍來遲,很多人很喜歡敘舊聊天,對於導覽這回事沒有很當一回事,反正就是免費的。

很感謝今天的團體,能如此尊重我們的導覽服務,接下來要引發大家的興趣,就要靠我的努力了,經過了幾個話題之後,果然還是講我大學時代成績不好,帶著贖罪的心情來講這邊的故事,然後偷偷的被我塞入了日本時代的教授研究與許多灣生的不同際遇,這一類的小故事,我沒有太多的引申(講古),只是讓大家知道有這樣的事情而已。

接下來,到了梁實秋故居,聽說有一個建中(結果是附中)的學生要來學習導覽(今天不是假日ㄟ?),後來附中的同學由老師帶著大家出現了,原來是校外教學,總共有三十幾位同學,我講了一些梁實秋與徐志摩的八卦情事,也說明了梁實秋的文風,負責帶領大家的同學是高一,跟我兒子一樣年紀,卻十分健談,我講的重點好像都有反應,希望我有給這些同學一點點的幫助。

我坐在故居後方的和式榻榻米,1952-1959年期間,梁實秋夫婦與小女兒是居住在這裡,女孩長大了,所以梁實秋把前面洋式的房間讓給了女兒,搬到這間和式當成書房,隔壁巷子當時是廖繼春的畫室,梁先生想必經常聞到作畫顏料的味道吧?

PS. 遇到一位女士,當時住在忠孝東路,是韓菁清小姐隔壁巷子的鄰居,算是意外的收穫。

【台北】台灣藍鵲茶的十個鳥問題,味覺小宇宙




澎風,烏龍,包種,文山地區,鳥茶
流域收復,生態村
品牌
石碇,尚德村
巢邊幫手制
吵、凶、漂亮
王有里
PPGIS
商讓利,農還地給大自然
記憶地景,品牌,活動,炒茶
里山倡議
保護區的轉換

然後

我們就開始吃復活節火雞大餐,還有喝藝妓咖啡

2016/11/24

【台北】藝風巷,大龍峒好慢步



在這樣的老街區慢步,停車並不容易,但捷運倒是很方便,許多老舊公寓,或許未來會蓋更多新大樓。

走在小巷弄,感受百年前是水田的小路,突然有一"老闆娘好"的聲音把我拉回現實,一個約莫六十歲的婦人,牽著一個約莫三十歲的大男孩,大男孩看到人一定要停下來微笑大聲的打招呼,並且手還要揮一揮。

看到自閉兒的麵包小型工廠,原來母子是從這個地方走出來,看到這一幕非常感動,應該是老闆的夫婦還站在門口目送母子離開。

走到這家咖啡館前,我還吃了豬血湯等小吃攤,已經從攤子升級的小吃還是一樣的價位,但顯然老闆員工都有標準的攬客方式,但還未升級的攤子,歐巴桑還是一臉愁容的下著麵,等著熟客上門。老街區錯落著多樣的景致,這或許是台灣包容文化的樣貌,但這樣的時代又能維持多久?

我其實期待能在這樣的咖啡館吃到小攤子的風味,但它是健康飲食,也能兼顧弱勢族群,至於價格,雖說高一點無妨,但資本主義社會下,還有甚麼更多的服務可以提供給大家呢?— 在藝風巷。

【台北】版本2.0的地址牌



右邊的木門牌,換上 2.0 版本,加上了足立仁教授、馬廷英教授居住的時間,我們屋內還有幾張足立仁兒孫回來探訪的照片、說明,也歡迎來聽不同的導覽老師解說,應該會有更多的收穫。

感恩!— 在青田七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