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覽:關於本站、水瓶子、外稿、演講、導覽、媒體、流水帳、年度計畫、綠逗冰|地圖|青田七六|野草|星球旅行|臉書專頁|首頁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水瓶子的書: 臺北老屋三生事|台北慢步|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阿曼|敘利亞|黎巴嫩|伊朗|高加索:亞美尼亞|印度|不丹|斯洛伐克|摩洛哥|北海道|祕魯|智利
北京|上海|東京|京都|奈良|神戶|吳哥|伊斯坦堡|巴黎|羅馬|威尼斯|佛羅倫斯|倫敦:國家畫廊|維也納|布拉格|柏林|德勒斯登|法蘭克福|馬德里|巴塞隆納|里斯本|紐約|波士頓
台北: 大稻埕、 大同區、 大安區、平溪線、金瓜石、九份|台南|台東|金門|馬祖:食
台北咖啡館| 老咖啡館| 名曲喫茶| 日本咖啡館| 台北散步| 鐵道|庭園|坑道|老街|古厝|懷舊|墓|書|書店|品牌|街頭藝人|旅人|公共藝術|宗教|明信片|秀|電影:伍迪艾倫|連續劇|觀光工廠|博物館|畫|威尼斯畫派|達文西、米開朗基羅、拉斐爾、卡拉瓦喬、魯本斯、米勒、馬奈、莫內、高更、梵谷、慕夏、夏卡爾、畢卡索、郭雪湖、陳澄波、龍瑛宗
2018/02/18
【台北】產地直送米棒鍋,扭蛋公仔大會
每年都到保羅書房吃火鍋,源自於幾年前保羅在住家附近發現了日本秋田老闆所開設的餐廳,有好吃的米棒鍋,但日本老闆退休後幾年,那家餐廳也結束,於是保羅這幾年到日本旅行回來都會特地帶米棒回來。
今年更猛的是上午才搭機回台北,我們中午就享受到新鮮的米棒火鍋,搭配日本的甜點、各地清酒,我第一個使用日本帶回來的磨豆機、手沖壺,更幸福的是跟多年網路時代骨灰級的老人家一起享用,真的十分感謝保羅一家人,聊聊以前的趣聞,恍如隔世。
每次遇上老朋友都問我今年要做甚麼五十次,我說今年實在沒有想法,於是加入了海豚晚上十點上床,早上五點要起床的活動吧!
ps. 保羅書房我覺得最有趣的是很多有趣的扭蛋公仔,書房與廚房融合在一起。
【台北】素晴屋 subarashiiya
2018/02/17
【新北市】台灣觀光地的平行時空
我喜歡到平溪線的小車站,不但平日沒人,假日人潮也不會到這邊來。
那麼假日人潮都怎麼出現的呢?
搭乘擠死人的平溪線火車,大家都在大站十分、平溪站下車,雖然菁桐站是終點站,人潮也只在車站附近,其實若能多走幾步路,到菁桐站一旁的皇宮茶坊,或是山上的石底大斜坑,嶺腳站一旁有蔡家古厝,望古站山上有滴水觀音,大華站旁還有瀑布,三貂嶺站旁有夢幻寺。
過年很多人去寺廟參拜,大家都直接把車開到廟前,下車走進去拜拜完就離開,可是一座大廟周邊還有小廟,或是其他的景點,非常可惜的全家大小都沒有去走走,也沒有登高望遠,對一個地方產生感情。
每次到日本都覺得去神社很有趣,參拜路線兩側有逛不完的商店,每個轉角都會有小神社,或是石碑,看板提示這個地方的故事,或是美景。停車場與車站到神社大殿都有相當的距離, 一座山又是一個神社的概念,自古從印度的宗教而來,但我們都習慣太"方便"的生活,而失去了更多"體會"。
看到一個節目請了一個俄羅斯人上節目,她嫁給了台灣人,可以說是台灣媳婦,當主持人問她台灣的特色,她講了很多句:非常很方便的話,尤其是開車、騎車都很方便的時候,真的覺得太"方便",遺忘了我們所擁有的小地方。
若是你覺得過年沒處去,到處都是人潮,其實只要想想許多小車站,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
2018/02/16
《真愛旅程》
《大佛普拉斯》與《無米樂》
2018/02/15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11-台北新富町文化市場
時逢農曆年,你也在傳統市場採買嗎?本集介紹萬華區的舊市場再生,祝各位讀者除舊佈新,迎向嶄新的狗年!
康定路走入位於三水街的新富市場,門面是紅色鐵皮瓦,要說是日式大門入口又不太像,進入後上面掛著『親子市場』的布條,想起了兒時媽媽牽著我的手,進入擁擠的市場,還可以聽到雞的叫聲,血水在地上流動,魚、豬、雞的腥味在四處瀰漫的氣味,無論是當場去鱗片、處理掉內臟,或者要進入絞肉機等等,這是全都是童年的記憶,市場販賣的是新鮮的食物與多樣的味道。
目前的傳統市場,衛生環境已經比以前好很多,而且現代小家庭也吃不了那麼多的食物,店家販賣的食品也已初步加工過,甚至是料理好的食物,走晃這條市場,可以看到正在壓水餃皮、包水餃的店家,這樣的景象,跟小時候看到正在放血殺雞拔雞毛,其實一樣都是強調食物的新鮮度。
長型的市場,走到中央有一個最近修復好的古蹟市場,新富町文化市場,由空中鳥瞰這棟建築呈現馬蹄形圓弧的造型,挑高的屋頂,中央有天井、長型窗戶採光很好,有許多通風口,中央還有排水溝,符合了市場衛生環境的規範。
1930年代,當時的台北州政府基於衛生考量,對市場的建築做了更多嚴格的規範,這時期所建的市場:太平町、幸町(幸安市場)、入船町(直興市場),如今都已經改建或拆除,只剩下1935年興建的新富町市場還存在。
市場成立之初,攤商與客人台灣人與日本人皆有,台灣人習慣早上去市場,日本婦人則是傍晚採買,這樣多元的市場,想必在飲食文化產生更多的交流。
但後來戰爭爆發,民生物資改採配給制度,市場營運停頓。後來國民政府來台大量軍民移入,周邊攤商林立,後來甚至就地合法,我們甚至習慣了露天街道的臨時攤商市集,除了百貨公司超級市場之外,傳統市場一直是髒亂破敗的印象。
修復好的新富町文化市場重新開幕,讓人一解過去市場潮濕、陰暗、人潮、魚肉腥味、叫賣聲此起彼落的傳統印象。目前市場內利用可回復的建材,作為展覽、講座、教室、咖啡館,這樣的古蹟活化,試圖與周邊的市場對話,利用展覽說故事。原來,我們甚麼都沒有失去,市場中最重要的建築保留下來了,攤商產品供應鏈體系,與客人之間的維繫,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感。
來逛一下新富町文化市場,除了展覽之外,在咖啡座會遇到在外面買完菜的老客人進來晃晃看展覽,或許都有點年紀的母女坐下來八卦街坊鄰居,或者文青打開筆電若有所思的工作著,穿著內衣夾腳拖的歐吉桑,或是打扮時尚的日韓觀光客,神奇的在同一個時間、空間相遇。
《99.9 刑事律師2》與《白日之鴉》
2018/02/13
【台北】Paper ST. Cafe
每次來八德路金山南北路口的高架橋旁,就會想起了那段青澀的時光,是光華橋遷除前,來買盜版的 APPPLE ][ 錄音帶遊戲,或者是被高中同學(ex: 李浩同 ) 帶來買小本。
不然就是在BBS 站上有指點迷津,某家自助餐有美女,後來的3C賣店也開始有美女解說,而且非常的專業。CD突然就發達起來了,大補帖取代了軟式磁碟片,這些賣大補帖的美女突然穿著清涼起來了比美現在的酒促小姐,但是也變成不專業了。
一剎那,大補帖變成了違法,挺而走險的美女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騎樓下的小混混,當你駐足翻閱不知道是誰的目錄時,就會有人跑出來詢問是否要購買。
就我熟知這一區的歷史,總是與盜版脫離不了關係,日新月異的技術,在這邊迸發了種種的創意,而創意伴隨的居然是各式各樣可人的美女。
在咖啡館看著往來不絕的人車,華山那一角落本來是沒有人的廢墟,轉化為人潮更多的時光,不過是這十年的光景,我在小小咖啡館看著美女店員有感。
2018/02/10
【台北】有關年貨大街與牌樓等
很抱歉,我知道目前迪化街有些店家與住家,很討厭年貨大街。
因為,帶來了大量人潮無妨,但是帶來了大量的垃圾,還有大量外來的攤商,大量的噪音轟炸,失去了逛街的樂趣,買到的東西品質也很低落。
我也不喜歡年貨大街,但,如何改善與和平共處,如何與原本的店家能夠和平相處,甚至是讓原本的店家就可以賺到錢,我知道大家都有想法,也寄望政府處理,但,政府是我們選出來的,山頭林立的情況下,大家都有自己的厲害關係。
上午,到了207博物館分享昭和町的歷史,我們是2011年才開始經營青田七六,短短七年期間,遇到了好多出生於這個地方的灣生,每個人都心存感謝台灣人居然還能保存這樣的房子,但也有太多房子已經消失!訪談每位老人家的想法,也都有不同的五味雜陳。
迪化街,從1920年代後陸續的蓋起了華麗的長型街屋,每一棟房子也都有說不完的故事,台灣人找回失落的一角,或是找回五十年遺失的歷史,大稻埕與東門外的日本人甚至整塊台北市,應該可以拼圖拼出更完整的樣貌。
雖然短短百年歷史,送禮人生,中元節與盂蘭盆節、農曆年與新年,大稻埕的漢和文化融合,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雖然也是衝突,但是我們要看的是自然而然的"融合"。
年貨大街,我相信這幾年也有融合大家的想法,我期待大家更能有更多的創意來融合意見。
感謝207博物館給我這樣的機會,為一點點的文化交流,貢獻一點點的想法。— 在迪化207博物館。
每人每年都要過年,但我們使用一次的性材料來歡迎每個"年"
這些牌樓的木板,手提的塑膠袋,上面的塑膠燈籠,會不會我們未來每天穿的衣服,都會變成只使用一次而已呢?
去年的台北燈節在北門、西門中華路舉辦,主燈小奇雞,還有林默娘,到底跑到哪裡去了呢?只能 google 去看看去年的身影,人的記憶其實很容易遺忘,我們是否可以擁有雋永的設計。
這幾年古蹟、歷史建築陸續整修,整修後才恍然大悟,以前看到的面貌只是貼皮、頂樓加蓋,拆除這些後來貼上的東西,原來裡面那麼漂亮,就好像一個人一輩子帶了面具,只有每年過年前會粉刷一下,把面具拆開,大整修後原來是個美人。
其實,大家有沒有想過,把大樓外的招牌拆除,是否會變得比較漂亮?把騎樓堆放的雜物清掉,大家是否走路更為舒適?
二十年前到波士頓旅行,發現星巴克的標誌居然不是習慣的綠色,配合那一棟建築更改了顏色,到了北京的星巴克也發現這樣的情況,這幾年來麥當勞、星巴克的招牌在世界各地,配合著建築,甚至是作業流程都做了修改,或許大家會說是大企業才有這樣的財力,我們一般小商家哪有錢做設計,於是掛出了一個個又大又醜的招牌,掩蓋了原本的建築,就怕路人看不到,毫無美感可言。
這幾年,公部門也有補助招牌的設計,但是似乎成效不彰,這些若不能從多方面下手,恐怕都只淪為"美學就是見仁見智"的想法!
建議大企業可以認養公共空間來美化,就算只是一年一次的年貨大街、燈節,廣告效益都很大,而官方不應該再擴大"一次性"材質的預算,開放更多商業模式讓廠商能夠自行募款,至於有沒有美感,可以在審查時使用投影或者製作模型來比較,我相信堅持了幾年,這種效果一定會出現。— 在台北市。
2018/02/09
《新聞大解讀》文藝復興,台灣明治時代建築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