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瓶子的城市慢步
一張照片,一篇短文,尋找旅行中的感動!
總覽
:
關於本站
、
水瓶子
、
外稿
、
演講
、
導覽
、
媒體
、
流水帳
、
年度計畫
、
綠逗冰
|
地圖
|
青田七六
|
野草
|
星球旅行
|
臉書專頁
|
首頁
水瓶子的書
:
臺北老屋三生事
|
台北慢步
|
台北閱讀空間
以色列
|
阿曼
|
敘利亞
|
黎巴嫩
|
伊朗
|
高加索
:
亞美尼亞
|
印度
|
不丹
|
斯洛伐克
|
摩洛哥
|
北海道
|
祕魯
|
智利
北京
|
上海
|
東京
|
京都
|
奈良
|
神戶
|
吳哥
|
伊斯坦堡
|
巴黎
|
羅馬
|
威尼斯
|
佛羅倫斯
|
倫敦
:
國家畫廊
|
維也納
|
布拉格
|
柏林
|
德勒斯登
|
法蘭克福
|
馬德里
|
巴塞隆納
|
里斯本
|
紐約
|
波士頓
台北
:
大稻埕
、
大同區
、
大安區
、
平溪線
、
金瓜石
、
九份
|
台南
|
台東
|
金門
|
馬祖
:
食
台北咖啡館
|
老咖啡館
|
名曲喫茶
|
日本咖啡館
|
台北散步
|
鐵道
|
庭園
|
坑道
|
老街
|
古厝
|
懷舊
|
墓
|
書
|
書店
|
品牌
|
街頭藝人
|
旅人
|
公共藝術
|
宗教
|
明信片
|
秀
|
電影
:
伍迪艾倫
|
連續劇
|
觀光工廠
|
博物館
|
畫
|
威尼斯畫派
|
達文西
、
米開朗基羅
、
拉斐爾
、
卡拉瓦喬
、
魯本斯
、
米勒
、
馬奈
、
莫內
、
高更
、
梵谷
、
慕夏
、
夏卡爾
、
畢卡索
、
郭雪湖
、
陳澄波
、
龍瑛宗
2019/01/24
【台北】萬事問臉友,答案是巴會館
キリンビール × エビスビール(麒麟啤酒×恵比寿啤酒)
圖下是從台北公會堂拍出去,右邊是北白川宮紀念碑,目前是孫文雕像,左邊是台北南警察署,目前是台北市警察局。(來源:意象‧台灣,1939李火增)
我關心的是遠方有個蒙馬特紅磨坊的風車樣子,是哪一家店呢?
對了好久,終於把李火增的位置定位了,地圖、航照圖是非常有用的
紀州庵的エビスビール恵比寿啤酒
再來一張,頂樓是模仿巴黎鐵塔,我的巴黎咖啡屋,在今日西門町,出處:臺灣摩登咖啡屋:日治臺灣飲食消費文化考
2019/01/23
【新北】郭雪湖(1908-2012.1.23) 淡水泊舟
甚麼可以代表台灣呢?船、玉山、一零一大樓?
當時的畫家經常以觀音山為背景,舟已經不在,淡水河景也變了,只有觀音山還在。
2019/01/22
【台北】橄欖木杯復活了
#咖啡愛情故事 No.05
貼出木杯裂開的訊息,神通廣大的臉友告訴我可以泡在水裡,裂縫就會合起來,彷彿不曾有裂開的痕跡。
情人們彼此傷害的痕跡,總是深藏在內心深處,可以像這木杯一樣癒合嗎?
今天手沖了前幾天在台博南門院區前市集買的咖啡豆,生長於歐亞大陸板塊與菲律賓海板塊的交界處,雖然味道沒有國外的咖啡美味,但層次多與味覺深,跳脫了我對台灣咖啡豆的刻版印象。
木頭做為器具總敵不過時間的考驗,愛情也是一樣,紋路就像時光流逝的記憶,總讓人回味
塩月桃甫紀念日,1886年2月27日-1954年1月22日
照片:李梅樹紀念館
2019/01/21
【克里特島】無緣的木杯
在克里特島的市場,選購了一個橄欖木杯子,回家發現有塗上了厚重的橄欖油,希臘真的是酷愛橄欖的國家,和平鴿銜著橄欖枝,故事來自聖經諾亞方舟的故事,後來聯合國也有這個徽章來象徵爭取世界和平。
我想到以前的泡茶人喜歡養壺,把陶壺養的光亮,主要是茶葉的油脂,那麼,我就利用咖啡的油脂,把這個木杯養的光亮。
沒想到塞滿了咖啡渣的木杯,冰在冰箱除濕,
然後,就裂開了
就裂開了
【台北】北門經南門,南菜園到紀州庵
走了四個小時,也講了四個小時,這次發了一張人名關鍵字,遇到兩個市集,都很美,規模可能比迪化夜市小,但可以給年貨大街作為參考。
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
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有著莫名其妙的『維持現狀』的紛爭,請大家點入看看
https://zh.wikipedia.org/wiki/圣墓教堂
2019/01/19
【台北】10x10cm 特展,憶小南風咖啡館主人
翻出這個張展覽說明(原本是長條狀,被我重製過),看到小南風咖啡也有參與,去過頭城花徑開幾回,卻不知道男主人已經在去年離開我們,就算是一段如沐春風的相識。
如今跨領域的議題火熱,連城市都要變成博物館,那麼小小的展覽,一個空間只有10x10cm,卻讓我回憶到永遠。
2019/01/18
《反轉戰爭之眼:從美軍舊航照解讀台灣地景脈絡》 黃湯姆
這是一本橫貫百年的情書,如同拿著放大鏡的人,裸著身體細數情人身上的毛細孔,每夜探察情人身上傷口的情形,與復原的能力。
森林系男孩作者黃湯姆,以前曾經用3D眼鏡來看這片山林的情況,我以前也看過,但是看得頭昏腦脹,而且方向感不好經常分不清楚東西南北,經常把凸的山看成凹地。
反覆看了幾次北部的那幾篇,透過因為戰爭所拍攝的硬梆梆的照片,把人文情感連結起來,除了立體化之外,加入了時間的刻痕。
寫這本書的人,不是地質人、地理人,而是森林人,跨界了解台灣國土的問題,需要這樣的書籍,看來地質板塊運動,也算是能了解這塊土地--情人的心吧?
黃湯姆的新書我也應該來細讀了,面對相同的情人,可以超越這本情書嗎?
2019/01/17
【台北】咖啡恆久遠?
每個星期四來咖啡心情故事好了
#咖啡愛情故事 No.04
學習千利休,開始簡化自己沖煮咖啡的器具與方法,搞不好有一天可以捨棄濾杯也說不定,不過,現階段是不太可能。
茶有茶道,寫書法有書道,中醫把脈開藥方有醫道,各式各樣的"道",請問咖啡有咖啡道嗎?可以從千年前人類品嘗咖啡就開始一以貫之嗎?
一杯咖啡的味道可以保存在保溫壺多久呢?烘焙出來的咖啡豆的最佳賞味期只有一個月,那麼愛情呢?咖啡道,就是沒有永久這回事嗎?
普洱茶磚可以有百年之味,女兒紅一放二十年,我也聽聞咖啡放久的奇聞美味,若要一試,最簡單的就是密封放在冰箱發酵吧?
至於要窮盡一切讓這味"水果"能夠放久遠,只是夢想,愛情也是一樣。
較新的文章
較舊的文章
首頁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