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查詢「金瓜石」依關聯性排序顯示文章。依日期排序 顯示所有文章
針對查詢「金瓜石」依關聯性排序顯示文章。依日期排序 顯示所有文章

2011/08/18

【新北市】無言的山丘,金瓜石

西元1890(清光緒16)年,當時在基隆修建鐵路的工人在河道中發現砂金,該工人曾經在舊金山淘金過,不久後消息傳開,很多淘金客尋找金礦源頭順流而上,1893年,被一位潮州籍李姓農民發現了小金瓜金脈露頭,然後其他淘金客在附近發現了大金瓜露頭。「金瓜石」地名,就因為長相像南瓜(台語金瓜)而名。


無言的山丘片段,在金瓜石拍攝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1896年頒布的台灣礦業規則,規定只有日本國民可以經營礦業,所以金瓜石是由在日本也有礦產的田中長兵衛來經營,從日本引進先進的技術,以金瓜石本山開始向下延伸採礦,從一號開始編號,總共開挖了九個坑道。金瓜石不但有金礦,還有銀、銅礦產出。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全球經濟蕭條,金瓜石煉製廠被迫關閉,向日本本土輸出礦砂來維持營運,礦區經營權也轉手給後宮信太郎。

在金瓜石目前的遺跡可以發現,當時運礦的交通模式有大、小型不同的纜車,纜車直接就通到煉製廠,甚至是到山下的港口,直接上船載運到日本去提煉。除此之外,陸路交通與輕便鐵軌,也是運送礦產的方式。另外,若還原到當年煉銅煉金的環境,比對溪水流動的方向,可以簡單的發現,日本人住宿的地方居住品質會比較好,每個坑口周邊利用鰻尾石(或稱人字石)來填平做為一個採礦的工作平台,這樣的建設基礎,在金瓜石到處都可以看的到。

1933年,日本礦業株式會社(日礦金屬)買下經營權後,擴充礦區設備,在水湳洞興建了浮選礦場(十三層),並建水湳洞通八斗子運礦場的輕便鐵路-金瓜石線(深澳線前身)。到了1938年達到生產量最高峰,多達8萬人在此淘金,比九份的人數還要多,相對的休閒娛樂的產業也非常興盛。

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物資吃緊,金瓜石採礦以銅為主,在1942-45年間在此設立戰俘營,這裡關了一千多名同盟國的戰俘,並做採礦的勞役工作,很多戰俘工作量大,水土不服而喪命於此。

戰後金瓜石礦區停擺,1946年成立「台灣金銅礦物局」由官方定價格全部收購,後來國共內戰,開採還是以銅為主,並以銅養金的經營模式。1955年,改組為「台灣金屬礦業公司」(台金公司),引進國外技術設備,銅礦生產逐年增加穩定,。1973年之後,金銅產量枯竭,1978年,嘗試露天開採的方式,營運重心以礦物冶煉、加工為主。1981年向銀行貸款,又興建了禮樂煉銅廠想要擴大開採經營,1987年宣告歇業。

有人說金瓜石的礦脈還有開採的經濟價值,也有人說本山的露天開採壞了當地的風水,剩下一半的本山有著說不出的悲哀。金瓜石與九份比較,以商業來說,並沒有過度的開發,近年來黃金博物館園區的發展,也讓當地人開始思考怎樣的模式才是最有利的,蜿蜒的金九道路、黃金瀑布,古老的水圳道,大型廢棄的排煙管、煉銅廠,以及更多的動植物天然生態。從1890年這120年,金瓜石歷經了故事說也說不完,我想這個才是最重要的資產。


無言的山丘主題曲

這部由澎恰恰(阿助)與黃品源(阿屘)主演的電影,是講日本時代兄弟到金瓜石挖金礦圓夢的故事,他們希望能買一塊屬於自己的田地。在這裡遇到了寡婦阿柔,金瓜石產金量大,但礦工所能分得的工資很少,所以大家生活還是非常辛苦。

從這樣的辛苦生活中,一切都是那麼無奈,大家反而體悟到了平凡生活的道理,想要從這一切跳脫出來,這時礦坑發生災變,一切又落入了無奈的心情,但最後陳博正(憨溪)帶著微笑離開這個地方,一如他帶著微笑來金瓜石,讓人有著更深的感動。

驚艷水金九入口網站
http://www.ntpcsjj.tw/SJJ/index.do
驚艷水金九導覽設施
http://www.ntpcsjj.tw/SJJ/tool.do


2011/04/23

【金瓜石】在那幾天遇到的人

前幾天去參加花旗基金會贊助,由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辦的生態換工旅行體驗,一直很難忘短短三天所遇到的人,從年輕人到長輩,所做的事情,感到自己的微小,我應該更努力才是。


第一天開車從海濱上金瓜石,第一個迎接我的是黃金瀑布。


第一次碰到話很少的執行長林意楨博士,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


陳健一老師帶我們走廢棄的水圳道,談他眼中金瓜石聚落的改變歷史,剛好前陣子社大在推陳老師的新書城市‧故事‧社大識,投入社區大學的教學工作,好像都有一種特殊的氣質,這是他的部落格有意見的教室


大熱天走在金瓜石的步道上,就看到遠方有清涼的辣妹在拍照。


阿正吳乾正28歲的時候就回金瓜石投入民宿觀光產業,目前是石山里的里長,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也是台灣民宿協會的榮譽理事長,也經常到處演講,分享他幸福經濟的理念:假期輪休、換工旅行等,而且他自己就是最好的示範,永遠笑容滿面充滿了朝氣。我回來翻一下我的書櫃,居然有本金瓜石的書就是他寫的。


二姐(照片右),她研發的餐,看起來非常的家常,可是會用當地的食材入味,並考慮自然的調味方式,真是吃得非常健康。二姐經營雲山水小築民宿很多年,她身後的石頭屋景觀非常好,屋內很溫暖,露台又可以跟朋友泡茶聊天看夜景,住起來非常舒服自在,我跟室友阿良就是住在這裡。


郭正文老師退休後承接了龍君兒的家,自己重新整理後改名我們的家民宿,裡面的設計擺設都是他的巧思,一進入這個空間就好像到了歐洲的感覺。


緩慢民宿目前的管家,她是萬華人,跟我們一起參加夜間生態的行程,可以看出她的用心,讓這個緩慢的空間融入金瓜石的聚落中。


老礦工陳石成叔叔,帶大家到無言的山丘的拍攝地,他說他年輕的時候也很喜歡玩攝影,當年電影拍攝時在對山拍了不少的照片。然後到他的秘密花園,實際到溪邊示範掏沙金給我們看,他不但樂於分享,除草與走路的速度都超級快的,實在不像已經快八十歲的人。(照片旁是認真的景點家記者,跟叔叔訪談了一個上午,真期待這期的內容)


阿秀陳錦秀,119溫馨咖啡渡假屋的主人,說明她搬來這裡後一磚一瓦建立這間民宿的過程,看到如今這個溫馨美好的裝飾,實在難相像以前是廢墟的樣子。阿秀還說了一個澳洲人來台灣民宿旅行的故事,台灣的人情味真是國際間最大的資產啊!


貓,總是瞇著眼,慵懶的不理人,這才是貓本來的樣子吧!


在夜間探訪金瓜石多樣的生物,老師一直用蛙叫跟青蛙對話,草叢裡還有不少的青蛙對鳴,還有看到在睡覺的小鳥,偽裝成樹支的蜘蛛,除了礦產,金瓜石的草叢裡還藏有不少的寶藏。(很抱歉,老師的照片拍不清楚)


駱明永,他的遇見台灣百合部落格,研究台灣百合多年,即將開幕的店有他的收藏品,言談中感受到他對台灣的熱愛,也說了他在網路交友認識了他老婆,並且發行小豆芽雜誌,推廣台灣生態保育,金瓜石的台灣百合花上有著紅線又跟各地台灣百合不同,生態多樣性的台灣實在是寶島。


立犀爸爸陳教授,還有立犀媽媽,真是部落客的典範,到處趴趴走,還能隨時詳時記錄,並且隨時不忘推廣自己去過的地方,相信金瓜石應該留給他們深刻的印象吧!


肉魯Carrie在辛苦的除草後種下小樹苗。肉魯最近出了一本書一生一定要帶她去的一百個私房景點,他剛從繁忙的工作中離職,真佩服他。


阿良萬家良,目前在教設計,到處拍台灣,尤其是廟會慶典,能夠把這些慶典儀式拍得好,一定要了解這些儀式的原由,跟阿良短暫的交談,真的把這些事情搞得清清楚楚,而且我看他再看一本介紹金瓜石記錄的書,他讀起來津津有味,真是一個異於常人的年輕人。而且,為了拍攝夜景,他整晚都沒睡覺,在山上走來走去。


馬丁,很低調的沒讓我留下照片,也是一個到處趴趴走拍照的人,他的攝影器材千奇百怪,一切都是能夠以方便久拍為考量。


最年輕的阿亮,看起來應該是活寶才是,可是因為跟我們這群老人出來,所以只能在後面幫忙拿東西,聽他說話,可以發現對事情看法的了解與犀利。


最後,在金瓜石的119咖啡館打一下水瓶子新書的廣告,我也曾經在這裡散漫一下。



PS. 此為花旗基金會贊助,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主辦,雲山水民宿協辦。

2012/07/19

【金瓜石】跟著水瓶子的城市旅行,黃金的故鄉金瓜石

前幾天又跑了一次金瓜石,主要是 SONY 的外拍活動帶路,記得大一的野外課,老師在課堂上發了一個等高線地圖,然後畫了一個點,就要大家在那邊集合,當時下著大雨,大伙分組開車,又沒有 GPS,爛泥巴路不太好開,所以經常要下來推車。

不過,今日的金瓜石已經大不相同,無論是步道或馬路,都建設的非常好,而當年採礦的遺跡漸漸地被人遺忘之際。揹著您的相機,無論是消費機或單眼相機,有著專業攝影師徐老師帶路,每步路都可以讓你拍出歷史的足跡,在山海間漫步,與白雲合照,度過美好回憶的一天。

要報名的朋友請點這裡
http://service.sony.com.tw/dCenter/EU/EU_ListClassDetail.aspx?CourseNo=A130&ClassNo=120728a



從大一進入地質系第一次野外課到金瓜石礦山看愚人金這22年多來,緣份這個巨大的循環,隨著四季輪替與陰時圓缺在這個多雨的地方有了不同的體驗,整個礦業的停產,金瓜石與九份隨著電影的話題,伴隨著觀光等台電、台糖、台陽與博物館園區、當地住民等錯綜複雜的關係,就像綿延交錯的礦坑道一樣。

而我又再回到這邊,心情的確是複雜的,不只要從地質科學的角度去看這個地方,還可以從電影、聚落、歷史、移民、戰爭、人心、族群、電影、生態、觀光、攝影來分析這個地方,金瓜石彷彿是面鏡子,看不清別人,卻看得清自己。


這是當日巧遇的郵差阿輝,應真心咖啡館老闆之邀,在店門口的石階即興演唱

金瓜石導覽可解說之主題

1. 世界遺產
2. 礦業:交通方式、戰前、戰時、國民政府後
3. 地質:金銀銅礦之成因、陰陽海
4. 漢人、日人聚落地景分部因果與轉變
5. 廟宇節慶
6. 名人故事
7. 戰俘
8. 時雨中學、博物館園區、當地住民
9. 電影
10. 生態
11. 輪休、換工、心靈、慢活的旅行

或許我真的對這個地方還不那麼熟悉,需要多探訪,九份金瓜石是可以很容易的觀光地,也可以是很不容易論文題材。此時,我彷彿看到老教授的身影,他確信的告訴我們,金瓜石的黃金隨著科技的進步,還有開採的價值,但我希望這個黃金,是個很棒的深度體驗慢活的觀光產業。

這次散步的幾個點,希望當天不要太熱才好
Google 地圖:http://goo.gl/maps/SvdK

2011/05/11

【金瓜石】從淘金礦業到淘金觀光業

在大安社大的在地文史導覽班一學期也到一半了,今天是校外教學的日子,從大一進入地質系第一次野外課到金瓜石礦山看愚人金這22年多來,緣份這個巨大的循環,隨著四季輪替與陰時圓缺在這個多雨的地方有了不同的體驗,整個礦業的停產,金瓜石與九份隨著電影的話題,伴隨著觀光等台電、台糖、台陽與博物館園區、當地住民等錯綜複雜的關係,就像綿延交錯的礦坑道一樣。



而我又再回到這邊,心情的確是複雜的,不只要從地質科學的角度去看這個地方,還可以從電影、聚落、歷史、移民、戰爭、人心、族群、電影、生態、觀光、攝影來分析這個地方,金瓜石彷彿是面鏡子,看不清別人,卻看得清自己。

金瓜石導覽可解說之主題

1. 世界遺產
2. 礦業:交通方式、戰前、戰時、國民政府後
3. 地質:金銀銅礦之成因、陰陽海
4. 漢人、日人聚落地景分部因果與轉變
5. 廟宇節慶
6. 名人故事
7. 戰俘
8. 時雨中學、博物館園區、當地住民
9. 電影
10. 生態
11. 輪休、換工、心靈、慢活的旅行

或許我真的對這個地方還不那麼熟悉,需要多探訪,九份金瓜石是可以很容易的觀光地,也可以是很不容易論文題材。此時,我彷彿看到老教授的身影,他確信的告訴我們,金瓜石的黃金隨著科技的進步,還有開採的價值,但我希望這個黃金,是個很棒的深度體驗慢活的觀光產業。



感謝園區內導覽的解說員 andy大哥的解說,他從小在此長大。也感謝當地三代在此淘金的陳叔叔,與阿正、雲山水的二姐、119咖啡館的阿秀,接納我們這個很趕又要獲得很多的團體。

2012/03/16

【新北市】我一個人@真心咖啡館

今天本來沒有預期要逛咖啡館的,來祈堂老街的緣份來自原本在宜蘭開民宿咖啡館的季子,他說他在金瓜石的祈堂老街開了步克旅人民宿,當年去逛他咖啡館很意外地是營業的最後一天,開店收起來的人應該不會想再開店吧?沒想到季子又在金瓜石重啟爐灶,他應該是一個很有夢想理想性的老闆,同時也是一個很不負責任的老闆!經常要客人自己來民宿打掃。



季子有個倉庫有很多老東西,於是跟他約了時間來看民宿順便逛逛倉庫,沒想到他忘了跟我約的時間,我到了祈堂老街進去真心咖啡館坐一坐,這家以前是男士理髮店的咖啡館有兩層,底下是廁所,一樓的木頭地板需要脫鞋進入,整個空間非常舒服,好像回到自己家裡的感覺,看到了很溫暖的老闆楊淑妮跟他養的狗妮妮,還好季子沒有出現,能夠一個人來認識這家咖啡館,應該比看他的倉庫好玩多了。

進入真心咖啡館,我找了一個靠窗的座位,連續幾天的陰雨綿綿,溪水湍流聲聲聲入耳,在城市中繁忙的步調頓時慢了下來,從台北開車不到一個小時到金瓜石的祈堂老街,不但進入了一個緩慢的空間,也讓我開始想像百年前的金瓜石是怎樣的一個環境。金瓜石在日本時代是金銀銅礦大量開採的年代,可想而知這裡的繁華景況,早晚應該是人來人往摩肩擦踵,工人吃了早餐要入礦坑工作,婦女隨後要來市場買菜。高高低低的房子交錯與上上下下的階梯,或許煉礦的氣味不太好聞,但是在溪水旁的祈堂老街在晚上更為熱鬧。但如今頹廢的房舍,沒有屋頂的屋內甚至雜草叢生,有些老屋內還有生鏽的大同電鍋,透過殘破的玻璃窗,彷彿聞到歲月的流逝。

咖啡館內有些年輕人聊著工作升遷、生活、人際關係、並免成為月光族的存錢方法,林林總總的議題,今天是上班日星期五,已經有不少公司是採取到外參訪的旅行行程,或是輪休的模式,讓員工多多外出吸取不同的經驗,我覺得這樣很好,或許在平常日會更有工作效率,或者會更有不同的創意發想。

我看著窗外細聽流水聲,赫然聽到店裡有輕音樂鋼琴聲音,搭配這山城景觀,也難怪有很多人會選擇到金瓜石來圓夢,來這裡七個年頭的老闆,在這裡建立她自己夢想中的伊甸園,除了這家咖啡館,老闆還經營著一家民宿。

2007/07/23

【金瓜石】黃金博物館

最近天氣炎熱,一想到九份、金瓜石是個多雨,雲霧繚繞的山城,於是傍晚開車上路,去九份住民宿,打算一早拍下這些美景。


2007.7.22 黃金博物館旁的五坑體驗

17年前的大學時代來到金瓜石不下10次,這裡是地質系礦物學的活教室,因為我們老師深信金瓜石的黃金礦還有開採的價值,所以三天兩頭就往這裡跑。那時代,悲情城市的電影大紅,我們社團因為研究電影,也就經常做火車轉公車來此尋找那一種感覺。後來社團學妹因為念人類學,在此研究並撰寫論文,大家也偶而來探望她。對於九份、金瓜石,那種懷舊的氣息,不只是日治時期挖礦的繁華社區,也不只是煉銅煉鐵鍊金火力發電的歲月,那或許只是種孤寂的放空方式。

九份老街這幾年的人潮洶湧,每逢假日就塞車,但是這個假日去,也沒碰到交通管制,人潮也算還好,可能是天氣炎熱所致。現在快速道路實在很方便,從台北開車到達目的地不過花了40分鐘,入住民宿吃過晚餐,趕快飛奔到樂伯二手書店,準備好好欣賞夜景兼看書,沒想到書店已經打烊,只好趕快回去睡覺,好一早出來拍照。

早上醒來6點,拉開窗簾一看,陽光照著整個山頭亮的睜不開眼睛,雖然藍天耀眼,可是矇矇地天空應該拍不出什麼好照片。但我還是抓著相機在九份的山城走來走去,在樓梯爬山爬下,老街上都是前晚觀光客留下來的垃圾,四周也都是商家打包好的垃圾袋,人間的夜晚似乎還沒有甦醒,可是天色卻已經大亮。


胡達華(1938年生)的釘畫作品

金瓜石這幾年的觀光建設比較完整,在黃金博物館的周邊建立起博物館群的概念,我們第一門野外課程廢礦坑,如今變成了地質公園,在山徑間的鐵軌墊上了木條方便遊客散步,山間的古道與步道指標清楚,而永遠在雨裡荒草的太子賓館,也整理的很漂亮,只不過包裝的太過,沒有了泥土,少了點親近的氣氛。

走在礦坑道裡,溫度只有18度,是這趟小旅行最幸福的享受,但回想以前的工人揮汗在隨時可能中毒、坍塌的環境,又充滿了敬意。

2005/01/24

【金瓜石】警哨新路新氣象



我印象中的金瓜石是很泥擰的,經常下雨、路不好走、沒有建設、毀壞的日式建築,但卻充滿了回憶的地方。

十年前,曾經跟小學同學去住過金瓜石的民宿,聽那邊的老婆婆講,悲情城市在金瓜石拍了出名後,九份人就一直把這邊建設起來,撈錢撈的太凶,金瓜石人覺得九份人太過勢利,真正風景漂亮的在這邊,古蹟也比較多,這兩個地方,雖然地理上是同一個地方,但從此也在我心中留下了一個先天的印象,這個印象就跟英國和法國一樣。

十二年前,一群社團的同學在九份階梯爬上爬下的,因為有一個學妹念人類研究所,做的論文就是九份的人文意象,大家跑到他租的小房子,看著窗外的風景想像回到了日據時代,外面充滿了一大堆挖礦工人的場景。

十五年前,跟著系上的教授及一群同學拿著地質鎚在礦坑口看著黃銅礦,跟我們解釋金礦的成因,看著遠方的陰陽海,雖然這邊已經不再開採礦了,都不能恢復正常的海景,所以懷疑陰陽海的形成跟採礦無關,而是自然的地質現象。

而今,這一切都已經改變了,雖然這幾年陸陸續續也都有到這裡來觀光,金瓜石在政府投入建設後,人潮多了,但是走在用木頭搭的舊鐵道,這樣一切是那麼的不一樣,不知道少了些什麼?

2008/05/11

【金瓜石】煉銅廠與陰陽海

從濱海公路上金瓜石,一定會看到這座巨大的煉銅廠,據說有十八層,而且因為廢煙的問題,還有煙囪直接接管到山上排放。


2008.5.11 廢棄的煉銅廠

金瓜石雖然產金出名,可是銅才是真正產出很多的產品,產銅過程會產生銅煙,銅煙中的二氧化硫遇到下雨就變成酸雨,落入地面更造成汙染,金礦沒有了,只有大量的生產銅,台金公司大量的生產銅,造成了巨大的汙染,當年因為國際銅價下跌,台金公司被台電接收,而嚴重的污染將禮樂煉銅廠關閉。

從山上看這一片海,可以明顯地看到顏色的不同,稱為陰陽海,成因為山上的酸礦,因金、銅、鐵礦在雨水、溪水及地下水等流到礦坑,形成硫酸亞鐵。這些酸況水大量的排入海中之後與海水相混,就產生黃色的氫氧化鐵膠羽漂在海面,形成了陰陽海特殊景象。

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有工人在河道中發現砂金,很多人來挑金,一直到日治時期的大量開發,此地還有戰俘營,國民政府來台後對此地又有不同的政策,一直到1989年《悲情城市》這部電影,把這個地方轉化為觀光地,如今酸雨已經不在,前幾年因為人潮太多,在山下建了一大片的停車場,所有人都要坐公車轉運,但是如今觀光客似乎不多,這些停車場似乎又閒置。

看著金瓜石的繁華與孤寂,民宿與餐廳的起起落落,只留下這些建築獨自望著陰陽海發呆。山上的黃鐵礦在陽光下就好像金礦一般,也因此稱為愚人金,金、銅、鐵這幾種礦物是共生的礦物。而在此生活的人們有來淘金的,也有艱苦的礦工,時代的變遷,還有在九份租房子做生意,或者開民宿的外地人。這百年的金瓜石絕對不只有鍊金的故事,還有更多悲喜的人生故事。

2025/06/27

第十一天【島根】世界文化遺產石見銀山,跟台灣有沒有關係?

石見銀山 #11

1. 石見銀山世界文化遺產中心,這裡展覽館解說很詳細,也有AR等,也看到了介紹九份金瓜石日文與繁體字都有,但,為何用封鎖線封起來?這邊是個中心,但是無法租腳踏車,是最大敗筆。
2. 石見銀山資料館,介紹代官所,咖啡
3. 租電動腳踏車,街道真是太好逛了,騎腳踏車好像在天堂
4. 龍源寺間步,很想健行山中步道,但恐怕時間不夠放棄
5. 神社
6. 清水谷製錬所跡
7. 書店咖啡館
8. 靜間車站,靜間神社,靜之窟,跟出雲神話有關,想在此看夕陽,但電車時間大概趕不上而作罷!

這個世界文化遺產可能不能過度開發,神社、寺廟也充分展現原來的生活方式,還有很多礦坑口都是封閉的狀態!這個很能讓我們借鏡,尤其是買了製香人的香包,整個五感都有了。
到世界文化遺產石見銀山走一趟,騎著腳踏車在山林溪間穿梭,感覺真得在天堂,百年前銀礦停產至今,沒想到這些遺址可以保留維護那麼好,那麼我在台灣的九份、金瓜石看到的創傷是怎麼一回事啊?

當地人說:金瓜石在國民政府時代用炸山的方式露天開採,觸怒了山神!

在這邊看到了"藤田組"的資料,跟 AI 討論了很久,搞了這個簡單易懂的資料:

***

你知道九份的黃金傳奇,竟與一座日本的世界遺產「石見銀山」有著驚人的連結嗎?

我們的最新互動報告,深入挖掘了數百年的歷史檔案,揭開一段從未被大眾熟知的跨國礦業史詩。故事始於日本財閥「藤田組」在石見銀山的一次重大商業失敗,這場危機,竟促使他們將台灣的九份作為下一場豪賭的目標,從而將日本的技術、資本與人才移植到了這片黃金山城。

但真相遠不止於此!

在這份報告中,你將會發現:

九份不只產黃金,更有著被遺忘的「銀礦」與「煤礦」產業史。

金瓜石的黃金神社,真正的建立者並非經營九份的藤田組!

台灣本地的「顏家」如何憑藉在地智慧與商業手腕,最終從日本財閥手中接管了整個礦業帝國。

這是一段橫跨金、銀、煤,交織著帝國野心、商業算計與在地力量的百年故事。點擊下方的連結,探索這份我們為您打造的【互動式完整報告】,看見旅遊書上從未告訴你的九份。

https://trip.writers.idv.tw/p/blog-page_28.html

#九份 #金瓜石 #石見銀山 #台灣歷史 #礦業 #藤田組 #顏家 #深度旅遊 #歷史 #世界遺產

2011/04/20

【金瓜石】生態工作假期

大學時社團同學不知道為什麼經常來九份金瓜石,當年在金瓜石的小路走著走著看著山與海,這兩天在這小徑走來走去,看這個地方是悲情城市的拍攝場景,那個地方是無言的山丘的山頭。看到本山的一半被挖空,以前煉礦的遺址漸漸地消逝,或許台灣人習慣於遺忘,這裡又是一座失憶的小城市。



4/19 金瓜石傳統聚落導覽,跟陳健一老師看看不一樣的金瓜石人文故事→報時山旁看空中索車的遺跡→逛民宿119咖啡館、樹屋、小房子、石頭屋等→二姐的私房料理→阿正的礦山美靜幸福經濟→夜宿雲山水

4/20 陽光灑在海面上,綠色的山嵐在霧氣上反射出迷樣的金色→陳石成大叔去無言的山丘拍攝地,看到金水公路蜿蜒的馬路,再到秘密花園,經過上中下的三座橋,並在河邊掏金→參觀『緩慢』民宿→古水道摸乳巷步道除草→晚上去找夜行性動物,看到昆蟲、青蛙、蟾蜍、鳥,冷風很強,所以出來的動物不多,最有趣的應該算是看星星吧!

4/21 119咖啡屋喝咖啡



PS. 此為花旗基金會贊助,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主辦,雲山水民宿協辦。

2023/11/10

【新北】走讀金瓜石

金瓜石擁有多樣的海景與人文特色,無論四季晴雨與往昔住民都有極大的差異性,這樣的地點雖然上下步道行走有點吃力,但是短短地走完這張地圖的聚落區,幾乎橫跨了淘金夢百年歷史,從興起繁華到沒落,觀光熱潮又無人的循環幾次。

(繪圖:陳健一老師)

或許大家對於金瓜石的是芒花開滿遍野,風吹來一片白茫茫,搭配登山健行陰陽海天一色,看煉金銅十三層工業遺址,我會想到纜車上下移動,台車搬運著礦石,遠處煙囪冒著煙,整個聚落滿滿的人潮,晚上工人上酒家看電影好不熱鬧。

每到周末前夕時雨中學會有大批家長的車接小孩回家,那麼這些家長與學生與這個社區有甚麼互動關係嗎?

台灣許多地方,一個社區會有多個平行宇宙的現象,我想金瓜石這周邊也是這樣,希望中間的落差,可以透過喜歡爬山的朋友,或是喜歡觀光到處看看的朋友,更深入的了解與認識這塊再也提煉不出黃金的地方,應該還是有黃金的價值。

2016/09/07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31–水湳洞、九份與金瓜石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三十一集,帶我們來到美麗山城––水金九,水湳洞、九份與金瓜石散步,侯孝賢拍攝的悲情城市帶起此地的知名度,電影取景大多在金瓜石,但九份觀光卻先竄紅,原因是1990年代藝術家們聚集,將九份的老房子改造成工作室,連帶觀光興盛起來。講述煤礦金礦的故事,還有電影戀戀風塵、無言的山丘。最早1890年代金瓜石發現金礦,吸引淘金客,水金九繁華一時,日本人統治時引進現代化的挖礦機具,但還是缺少冶銅冶金的技術和設備,因此在山城中建造很多台車、纜車,將整批礦產運到山下的港口載回日本提煉。點開YouTube聽水瓶子悠遊山城,介紹依山傍水的美景十三層遺址,礦坑、煙囪、台車、纜車道與步道,還有特別的油毛氈瀝青做防水屋頂喔!(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1/04/22

【金瓜石】祈堂老街、勸濟堂與苦力頭黃仁祥

金瓜石的祈堂老街,現在走過可能想不到過往的繁華,想像人來人往的街上,有著十幾家的雜貨店,分布在彎彎曲曲上上下下的山城,入夜後還燈火通明,人聲鼎沸。



如今,祈堂老街黑色屋頂的油毛氈仍在,但少有人居。老街地上、階梯上都鋪著洗石子,不知道以前是泥巴路?還是石頭路?或是水泥路?鋪上石板?我只看到允發食堂的招牌,但好像沒有開店,唯一一家的雜貨店,賣著兒時的紅色素蜜餞,走在這蒼涼的街上,看到『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工程』的綠色告示牌,已經失去屋頂的房子,堆滿廢家具,不知道誰來紀念這曾經繁華的老街。

或許我們已經對『紀念』這兩個字太過麻木。

當地有名的地方人士,黃仁祥,曾經是苦力頭,生於1883年,本來在石尾(今黃金神社)開雜貨店,後來五號路與簡深淵合資開設『金益昌』雜貨店,而這店還可以讓工人賒帳。在石尾的雜貨店中有奉祀關公,據說很靈驗,黃仁祥在祈堂路底蓋了勸濟堂,把石尾的神壇遷移到此,主神就是關聖帝君。1991年,在廟上面加蓋了一個大的關公銅像,重約25公噸。

由這樣得知黃仁祥應該有學日語,才能與日本人溝通,而當時從大陸來的工人也應該由苦力頭所管理,日本人的礦產公司直接對苦力頭,方便招工開採。黃仁祥很有生意頭腦,不但經營雜貨店,還投資礦產,廟中的捐獻記錄也都有他的名字,在當地人的眼中,他是一個會幫助工人的和善大叔,還擔任過學校的家長會長與議會的議員。

勸濟堂前的兩座刻著『奉獻』的石燈籠,被後寫著昭和年間,關公的廟宇,混搭著日本神社的石燈籠,在此淘金的各種人,加上宗教多元化的發展,都可以在金瓜石看到金光閃閃的燦爛足跡。



PS. 此為花旗基金會贊助,七星生態保育基金會主辦,雲山水民宿協辦。

2005/01/24

【金瓜石】日式宿舍



金瓜石的開發在歷史的紀載開始於西元1684年,清康熙23年《台灣雜記》載:雞籠(基隆)三朝溪後產黃金,山下水中砂金碎如屑。

一直到清光緒時代後,日本明治時代大力的開發採礦、興建水力發電廠,金瓜石及九份的開發就一直進行,太子賓館、日式宿舍群、煉金樓、福山宮傳奇、黃金神灶延伸到九份的輕便路、鐵道,還有生活娛樂機能的昇平戲院等等,到了國民政府年代接手的台陽、台金公司,興建的禮樂煉銅廠發電廠一直到西元1983年找到黃金200公斤的弊案,這三百年來的傳奇也夠多了。

或許,來到這裡的觀光客只會來吃九份芋圓,或是買一些全台灣觀光景點都相同的紀念品回家,頂多去黃金博物館看一看照片,我想有更多的歷史可以探訪,只要有時間,來個兩日一夜的旅行,爬爬雞籠山,在金瓜石山間走走,你會看到不同的歷史。

而我年紀越大才發現越來越復古,越來越想要簡單過生活,如果能搬到這種平房住,生活應該簡單到一個程度了吧?

2007/01/11

【金瓜石】太子賓館


2006.12 下著大雨的太子賓館

距離上次書寫九份、金瓜石竟然是兩年前的事情,每次去那邊走走,都留下不同的感覺!也都有地方沒有進去,這次就專攻黃金博物館。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BB%83%E9%87%91%E5%8D%9A%E7%89%A9%E5%9C%92%E5%8D%80&variant=zh-tw

很期待那種霧氣矇矓,風雨欲來,遠眺陰陽海,撥雲見日的景象。但紮實的就給我來個大風大雨,拿著相機拍不下那種心情與那種感覺,亂按著快門。

會來這裡彷彿是種儀式,想一個人走走,尋求某種的解放,或許就是悲情城市中的那種敘事性,用廣角不運鏡的拍攝手法紀錄我們過往的生活,時間彷彿慢了下來,直逼靜止,而腦中的一幕幕就像倒帶一樣播放著記憶中的影像。

回憶以前寫的九份、金瓜石
http://tripwriter.blogspot.com/search?q=%E9%87%91%E7%93%9C%E7%9F%B3

或許明年會再來,也或許不會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