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07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05-台北臨濟護國禪寺



搭乘捷運經過圓山站,看到原木色的日式禪寺,會有到了日本的錯覺,找了許多老照片比對,原來臨濟護國禪寺格局與外觀顏色,在這一百年來變化很多。

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邀請許多宗教團體來台宣教,興建寺廟,撫慰死亡的軍人。臨濟宗妙心寺派的梅山玄秀大師,1900年與板橋林家交涉取得這塊地,1906年,兒玉源太郎卸任返鄉後不久過世,在此舉辦追悼會,總督佐久間左馬太、民政長官後藤新平等官員政要共六百多人參加。梅山玄秀向各界募款興建臨濟護國禪寺,1911年完工。該寺日式伽藍配置有三大元素:本堂、庫裡、山門,在傳統建築中採取不對稱。本堂就是今日的大雄寶殿、庫裡為華藏殿(已拆除)、山門就是南邊的小鐘樓門。

洪鐘是後藤新平所捐獻,山上有兒玉源太郎所立的髮塔,山門上的「二字三星紋」鬼瓦,其實並非兒玉的家徽,而是兒玉所屬藩主的家紋。大雄寶殿的基座石頭護欄上,刻有臺北吾妻、梅屋敷、北投、花蓮等地奉獻者的團體或姓名,可見當時料理亭餐飲業與政治、宗教的關係十分緊密。

1984年因興建玉門街,原本大雄寶殿坐北朝南,轉了九十度面向西,並在玉門街上開了一個新的大門。因為這個轉向工程,損壞了大雄寶殿與華藏殿的木造結構,華藏殿拆除後以水泥結構重建。2007年大雄寶殿大整修,沒有將坐向轉回來。向京都購買黑瓦約三千枚,並使用宜蘭棲蘭山的檜木。除了座向改變之外,原來大雄寶殿、華藏殿、山門木頭漆上紅、黃相間的油漆,大雄寶殿整修後抹除油漆才重現原木色。很多從小到大居住在附近的台北人,直到重修後才驚訝的發現台灣竟然有日本禪寺的存在。

雖說護國禪寺的山邊有靈骨塔,但水瓶子還是推薦大家去健行走走,去看法塔和佛像。1925年遍路文化傳入台灣,現在到日本四國可見到許多人戴斗笠拿拐杖環島,進行88座寺廟參拜巡禮。「台北四國八十八所靈場」是分佈在台北附近的佛寺,也可以走遍路喔!護國禪寺這裡就有九尊佛教石像。

台灣的文化資產,面臨道路開發、興建大樓等,往往就是犧牲古蹟,這個案例是將兩棟建築搬移座向,結果不久後木作結構就損壞,目前已經重修山門與本堂,若對日式伽藍格局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到京都妙心寺一探究竟。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櫻的親子丼》



另外一種深夜食堂的形式,人與人之間的連結(羈絆),比我們想像的還要深刻又複雜!

我們所做所為沒有對錯,也沒有上下之分,每個人都是互相學習的對象。

所謂社會邊緣人,可以去的地方還真不少啊!

《老綠男有意見》及網站年度精選集《逗陣看台灣》



最近幾個月的某幾天忙著編輯左邊這本"逗陣看台灣"的文集,其實是我們的小編太厲害了,所以編輯群實在非常輕鬆,老實說我只去找了出版社社長,然後其他的工作就完成了。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要擺脫太過嚴肅的政論形象,所以我們章節安排上以軟性訴求為先,讓人想要一直看完,這不是一本傳統政論文集,而是很多的朋友對於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所寫下的心情,不是結論而是一個過程,希望我們可以逗陣看台灣。

也歡迎投稿到我們綠色逗陣之友會

【綠色逗陣新書發表會】誠摯邀請您來參加

同步發表陳師孟的第一本政論集《老綠男有意見》及網站年度精選集《逗陣看台灣》。

歡迎您前來與作者群交流意見!
時間:2017年12月23日(六)下午2點
地點: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25號4樓(偉成大樓 台灣國際會館)

發表會除了精彩的談話、簽書時間外,綠逗將安排5次抽獎套書活動,抽中的幸運朋友可獲得二本套書。

2017/12/06

20171206《國語日報》城市美學23:【巴黎】奧斯曼的都市計畫與艾菲爾的鐵塔



十七世紀的歐洲城市:巴黎、倫敦,為大家所詬病的就是髒亂,市民隨處大小便,沒有地下排水設施,下大雨就淹水,衛生環境很差傳染病叢生,發生火災沒有防火巷而延燒,造成很多人傷亡。

奧斯曼在 1852年到1870年間,執行巴黎的都市計畫,這項計畫執行時拆毀了大量的民宅,社會底層的人因此流離失所,舊城區的消失,失去了歷史的連結。但事後都市景觀大大的改變,凸顯了都市中軸線的意義,凱旋門、圓環、方尖碑等這些紀念建築,整整齊齊的放置在都市的道路系統上,連結公園與博物館、大型公共建築的綠蔭景觀,並把房子切齊,筆直的馬路,輻射狀的道路系統,地下排水道的設置,改善了衛生環境,失火更不會無限的延燒。

今日來看,奧斯曼的都市計畫,成為全世界大都市規劃的樣板,甚至連陽台的寬度、樓層的高度,甚至是塞納河畔的賣二手書的書架、書櫃,都規定高度與寬度,讓整座城市有了標準規格。如今的巴黎政府還嚴格規定了房子所有人要定期維修,因此購買房地產的人,要特別注意維修的年限保留預算,作為房屋修繕之用。

1880年代,法國為了擺脫普法戰爭的恥辱,宣揚國力,於是想在法國革命一百年紀念之際,能夠舉辦城市博覽會。1889年,巴黎的城市博覽會開幕,設計師艾菲爾親手把法國國旗升上三百二十公尺高的鐵塔,除了更凸顯了奧斯曼規劃的都市景觀的中軸線,鐵塔的美麗弧度更往上突破了巴黎的天際線,而且新穎的建築材質,後來的城市博覽會,無不利用『金屬』、『玻璃』新材質,更引發了後續各大城市的摩天大樓對於高度的追求。

艾菲爾與奧斯曼一樣,在興建的過程中遭受眾人的嘲諷,許多文學家、建築師、音樂家、工程師等人聯名抗議這個很像煙囪的大怪物,黑色的鐵塔,從空中看好像在巴黎滴下了一個大墨水滴,此外,蓋到一半的鐵塔,更像是一個大型的蠟燭台。還好艾菲爾堅持到最後把鐵塔蓋好,如今在東京、名古屋、柏林、哈爾濱等大城市,都有模仿艾菲爾鐵塔的建築,反而成為各大城市的共同特色。

1898年,巴黎舉辦地鐵入口設計比賽,吉馬德以鑄鐵欄杆模仿扭曲的樹木枝幹、纏繞的藤蔓,頂棚有如海背的造型,全部取自於大自然的動植物的紋路,上面覆蓋了玻璃,黃色的字牌、綠色的欄杆,成為巴黎地鐵入口的識別系統。

1990年代,巴黎大羅浮宮計畫,在羅浮宮前興建了一個玻璃金字塔的地下入口,讓原本中軸線經過了杜勒麗花園、協和廣場的方尖碑、凱旋門,進一步再延伸到了更高聳的新凱旋門。

艾菲爾鐵塔雖然已經蓋好了一百多年,也成為巴黎與法國的代名詞,但巴黎還是不斷的創新,除了用『光』妝點鐵塔之外,地鐵入口的鐵欄杆、塞納河上的玻璃觀光船,重複使用著玻璃、金屬這個兩個材質深化城市建築。

鐵塔上往上發展,但更多的地下化建設,除了地下鐵之外,法國國家圖書館往地下挖掘,增加收藏圖書的空間,塞納河畔的高架道路拆除地下化,一座美麗的都市在既有基礎下,仍然需要不斷的創新。

2017/12/04

《血觀音》



電影最迷人的是無法推測出結局,由台灣的新聞事件改編的電影,實際上都沒有演出到底藏鏡人是誰,透過剪接的手法,讓觀眾自己去想像到底誰是兇手。

這不也是我們目前台灣政商媒交織出來的現況嗎?

《紅衣小女孩》《目擊者》這一類用新聞事件改編的劇本,大概《血觀音》是會比較會受評審的青睞話題,對台灣民主發展過程的反思與警惕,但看完後呢?難道我們沒有辦法阻止這些事情發生嗎?

或許沒有電影中的曲折離奇,許多看似無關的新聞串在一部電影內,是否用心去看懂這些來龍去脈,還是雙手一攤,只相信媒體的表象呢?

劇中所有的厲害角色全都是女性:棠夫人、縣長夫人、院長夫人、議長特助、議員夫人(大久保麻梨子),台灣的男性只留下了那個受到欺負失去自尊,而只能透過男性的力氣去欺負小女生,回到故鄉太麻里前,還要犯下強暴案。

2017/12/03

東野圭吾《解憂雜貨店》



人總會一直反思活在世界上的意義,這家雜貨店的老闆一輩子想著如何幫眾人解憂,卻忘了自己長年的憂慮,穿越時間的信箱,扮演了讓人"回信"的用途,就是所謂的"羈絆"。

老闆的兒子聽著了老闆的遺言,把這棟老房子一直保留著,讓大眾的緣分可以在不同時間持續,電影繞了一大圈,終於把所有的羈絆串連了起來。

對於台灣人喜歡拆掉舊房子蓋大樓,恐怕無法體會何謂"羈絆"吧?

2017/12/02

二十世紀石油的爭奪史《名叫海賊的男人》



一個男人的奮鬥,說明了二十世紀石油的爭奪史《名叫海賊的男人》

美國的興起基本上跟擁有石油的取得息息相關,俄羅斯擁有了巴庫(亞塞拜然)的石油,所以變成了工業大國,英國擁有很多殖民地可以產油,美國在世界各地開採石油。

1928年英美兩國簽訂紅線協議,世界的石油幾乎掌握在英美的壟斷。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何要往南入侵英屬印尼,甚至是攻擊美國的珍珠港,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打破石油的壟斷。

這個問題表面上戰爭結束應該就結束了,但是隨著中東大量開採石油,伊朗問題浮出檯面,1970年代的石油危機,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等事件,大體上都是石油的爭奪問題。

這部電影從門司、下關海上賣油的國岡商店開始談起,進一步賣潤滑油到滿州,與國際石油公司槓上的事件,延伸到到戰後日本想要獨立取得石油與伊朗交易的種種事件,把歷史事件串聯起來一起看,中國的興起基本上與中東油管的連結還是息息相關的。

大海上有甚麼資源,可以取得能源呢?

2017/12/01

2017.12《TaipeiWalker》No.248,水瓶子城市漫步14:佳山旅館在哪裡?古月莊與北投文物館



1983年,張純明先生在北投慢跑運動,看到隱密的黑瓦,發現這幾棟日式建築,於是承租下來,隔年以「台灣民藝文物之家」經營,應該算是台灣第二個的私人博物館(第一為鹿港辜家),1987年,改名為「北投文物館」。

時光回溯到1921年,來自日本內地的吉田家族開始經營佳山溫泉旅館,新北投車站已經開通三年,觀光客從台北車站坐火車到新北投,然後緩步到達這個隱匿的溫泉旅館,閒適怡情浸磺泉看這片山水風景。

旅館位於山崖邊,入口在高處,路過時完全看不到裡面,非常具有隱密性,利用地形與樹蔭遮蔽,營造出秘境的氛圍,跨入了玄關,有一小庭園,一旁有一太子樓型態的屋頂,原來以前是一大湯屋,有一「遊八福佳山之圖」,畫了神仙在此泡湯,神情自若非常舒服的表情,並穿著印有「佳山」二字的浴衣。進入每一間房間,窗外都有絕佳的山景。

1939年,佳山旅館刊登的廣告:「山崖上的大宴會廳、尾牙年終公司宴請、觀光局指定觀景最佳、四邊閑靜、宴會廳可容納一百人、臺北市內一通電話到府服務」,常年溫度大約四十度,冬天浸溫泉,也不用特別加熱,大磺嘴引流過來的天然溫泉,觸摸皮膚滑嫩的舒適感,濃厚的硫磺味,在戶外湯池欣賞庭院造景,宛如置身天堂。穿上浴衣輕鬆的到二樓的大廣間享用美食,欣賞藝妓的表演,以三味線、能樂的演出,應該算是身心靈全方位療癒之處。

當時中產階級的薪水,大約二十日圓,六疊榻榻米的私人房間,一泊二食六圓,還有汽車接送服務,從台北火車站直接載送到佳山旅館需要二圓,但免去了火車要轉車,還要步行上來的舟車勞頓,提供各式貼心的服務。

1935-39年間,佳山旅館陸續增建了別館(今陶然居),與主館有走廊連結,另又增建二層樓的新館,溶入了洋式元素,許多房室提供家庭式的風呂。大型的凸窗可眺望山谷全景,挑高的房間因應台灣較熱的天候,還有氣窗的設置。

不只如此,當地北投燒的磁磚與地磚,還十分有創意應用在防滑,牆磚的造型特殊,還可讓水蒸氣緩緩滴下來。除了洋和混搭的形式,屋子內的每個細節,融入了北投在地特色。

在此可看到日式庭園的枯山水,「水庭葉」以多種台灣原生植物,搭配陳逢源所寫的詩《晚秋天狗庵作》,表現「秋在風林落葉間」的意境。洪以南的詩《北投雜詠》中「身淨如無物,心澄別有天」描述溫泉洗滌的不只是只有身體,還有美學與心靈的體悟。

傳聞戰爭期間被軍方佔用當成招待所,有神風特攻隊出入,終戰後外交部當成「佳山招待所」提供官員度假之用。1960年代,北投成為台語電影好萊塢時期的拍片地,當年武俠片「古月莊」在此拍攝,於是很多人就用「古月莊」稱呼此地。

【台北】我吃了一隻老鼠


昨晚夢到了吃掉一隻老鼠,我明知是老鼠料理,但還是硬生生的吞下去,但是一直嚼不爛,所以又從嘴巴拉出來,過一會被我咬爛的老鼠又恢復原狀。

是因為前幾天在街上看到老鼠嗎?

2017/11/30

【台北】看到長崎的老書店,今村仁美的立體模型展



踏入這個小展覽第一個看到的是長崎的某家書店,今村仁美的立體模型展

每踏入日本的大小博物館,不意外的都會看到模型,或大或小,呈現了整個建築最美的狀態,也可以觀察具體而微的日本文化,所有細節都不放過。

1924年(大正13年)的建築,融合了西洋與中國風格,但仍採日本不對稱的建築設計模式,建築師保岡勝也設計。

這家店的歷史如下:

1800年代,長崎伊太郎從京都搬到熊本的細川家擔任木工師傅,開設了靜觀堂賣木製家具。1872年,因為頒布新的教育制度,長崎次郎認為每一個小孩都要有教科書,西元1874年,長崎次郎在靜觀堂開設書店,用人力車配送書本給小孩,書店開始營運至今。歷經了戰爭、大水、2013年的停業,後來重新整修後在2014年的10月26日11點26分重新開業,所以二樓喫茶店每天的營運時間就是11:26到18:26。

長崎次郎書店是熊本最早開業的書店,後來店主的養子去上町開了長崎書店,時光過了140年,竟然是長崎書店回頭支持長崎次郎書店再度恢復營運,我逛了兩家書店,可以發現經營模式其實大不相同。

這個展覽有東京車站、台灣總督府還有高等學校的模型,全部用紙,仔細看著細節,若能夠搭配導覽,把當時帶建築的變革解說,就非常無敵了。今天好像是最後一天了,不知道未來還會在哪裡展出?— 在大橋工舍。

【九州】熊本的長崎次郎書店與長崎書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16/07/blog-post_3.html

【台北】遮雨,屋頂與權力



今天是何良正醫師的導覽,從台北公園繞台北賓館到台大人文醫學博物館,雖然已經聽過不同導覽老師講二二八公園的今昔,今日又有不同感受,二二八公園光繞一圈,就可以導覽三四個小時了吧!

不過,我還是蠻喜歡人文醫學博物館內許多的小故事,台灣醫學菁英當時為台灣貢獻良多,還好還有這博物館可以說說前人故事,不過仍是以西方醫學為主,不知道大稻埕是否有誰有興趣來做漢醫的科學博物館呢?

而台灣的畫家哪裡有專屬的美術館呢?光靠後代努力維持一些地方展覽館,真的非常的辛苦。

雖然台灣目前還不是一個國家,但是宣揚在地文化,利用閒置空間做這些展示,找回我們遺失的歷史,怎樣都不嫌少的。

2017/11/29

1979年,伍迪艾倫《曼哈頓》



早期伍迪艾倫的電影,剛開始似乎是跟費里尼的《八又二分之一》致敬,車子的來來往往,很多快速高架道路的車子,片中也多提到買車這件事情,我想可能是石油危機在 1970年代非常的重要,但是曼哈頓人即使已經沒有地方停車了,還是要買車,最後,伍迪艾倫選擇用跑步的方式跑了兩個小時(剛好是一部電影的長度)去找回那個剛滿十八歲的小女友。

我好奇的是,伍迪艾倫刻意的不拍攝地鐵,是因為當時地鐵等於犯罪與下層勞工嗎?

當然,整部片與柏格曼致意的對話非常多,一生中活耀了六十年,導演了六十二部電影,伍迪艾倫應該是以他為追求的目標。

這部片子的對話,經常前面一句話,就跟後面的兩句話自相矛盾,刻意裝傻的自圓其說,到了最後一幕,大家驚然發現,原來曼哈頓上流社會的男女關係,講究的都不是愛,只是利害關係,而且大家都像小孩子一樣為情所困,反倒是剛滿十八歲的小女友,從一而終,希望能夠經過六個月去倫敦讀書的考驗,等待著伍迪艾倫。

女主角黛安·基頓,女配角瑪莉·海明威,還有梅莉·史翠普,當時這些人真是年輕啊!

2017/11/28

《藍色是最溫暖的顏色》



這是一部從青少年就開始演的性別認同,演到了大學畢業到工作之後,歷經了七年之癢,討論了背叛,或者是階級認同,甚至仔細推敲到左腦右腦,雖然表面是女同志的性別認同,但是最後來看,其實相愛無關性別。

組成家庭中間的過程,雖然兩人都是女性,但是也只有比較低階級的女性在做家事,而且好像理所當然。

步調緩慢的表現手法,但是有時候劇情進展的又異常的快速,當心裡對愛的認知已經消失,或是藉由性來滿足失落的愛情,是成長的痛苦,還是終於了解了人與人之間想處的深度與廣度隨著不同的時光維度都會改變,或許一時的相愛要維持很久,雙方都需要努力的。

既然同性戀都會遇到雙性戀一樣的人生難題,那我們又有甚麼理由藉口去反對同性婚姻呢?

【台北】失去理智的味道與《生命的河流》



在附近拍照,每次晃到華山,就忍不住會來翻幾本書,然後就坐下來,不知不覺離開時包包就會擺滿了書,心裡發誓踏入書店時千萬不要失去理智。

我時常在想世界上最有"衝動購買"的產品是甚麼呢?

是衣服、日常用品,吃東西,還是書籍呢?有時候我會拒絕不了"味道",聞到天然植物精油會忍不住多聞一下,幸好這類的產品價格都很高,一看到數字,理智就回神了。

若書籍打開可以發出聲音,或者是可以看影片,甚至是發出自然的香氣,那麼,書籍應該是最能"衝動購買"的第一名吧?

聖誕節快到了,現在寫實體卡片的人也變得很少,總讓我想起卡片中有種香氣的青澀時光,從來沒有寄過卡片、明信片的年輕學生,或有這樣的經驗嗎?傳 LINE可以感覺到對方的氣味嗎?

我打開陶曉清老師的《生命的河流》七堂關於人生的成長課,除了陶老師的先生亮軒老師的序文之外,陳綺貞、李宗盛、馬世芳、許景淳、簡靜惠等七人以上所寫的內容,還附上了朗讀的CD,每個人書寫的角度並不一樣,書寫中最難面對的是"自己",陶老師願意讓他身邊的人都寫上心得,更願意把他的一切跟大家分享,十分有誠意的書,只要一本書的前,就可以換得七十年的人生經驗。

此時,背後突然傳了一陣的香水味,原來後面來了一位時髦的女性,很好奇她翻閱了哪一本書呢?

2017/11/27

【台北】古地圖漫步今昔臺北城



撰文/青田七六文化長 水瓶子,刊登於台北市立圖書館的雜誌
http://www.tpml.edu.tw/ct.asp?xItem=346598660&ctNode=61847&mp=104021#1

兩張老地圖,可以觀察到清領到日治初期,臺北城發展的鉅變,也奠定了目前臺北市大致的樣貌。

一張是1895年臺北及大稻埕艋舺略圖,雖然地圖的比例有誤差,但大致上把臺北城、大稻埕、艋舺這三個地方重要的街道、鐵路、建築物、城牆、埤塘約略的都畫出來了(圖1)。

另一張是1903年,測量比例非常精準,草地、竹林、水田、樹林、山、城牆、鐵軌、各級馬路、水圳、建築用途等等都標示非常清楚(圖2)。

圖右.1895年8月10日測製,臺北及大稻埕‧艋舺略圖,四千分之一縮圖

圖左. 1903年1月1日發行,最近實測,臺北全圖附圓山附近,六千分之一縮圖

我會想像若我是出生在那個時代,從原本大稻埕走到西門一帶,1895年以前,從北門進城後,城內除了公署、寺廟、小家廟之外,有很多竹林、沼澤,住在這裡的人不多,甚至有點陰森森的感覺。

到了1903年,城牆被打掉了一些,許多沼澤地被填起來,筆直的道路延伸出城,可以看到火車跑來跑去,在城內也不時聽到轟隆隆的聲音。城內的建築物多了起來,舊的公署還在使用,多了很多日本長形木屋,一排一排蓋過去,尤其是城內的東邊,出現了現代化的洋醫院。

我們來比較這兩張地圖的細節,可以發現很多相異之處:

◎臺灣縱貫線成形

原本劉銘傳時代規劃的兩條鐵路線基隆到大稻埕、大稻埕到新竹,在大稻埕車站交會,所以當時的觀念是海運與陸運的轉運站概念。後來大稻埕到新竹這條鐵路因為效能不佳而改路線,所以縱貫縣的臺北車站改位置,而拉直的鐵道經過北門走過臺北城牆的西邊,也就是今日的中華路。

◎淡水支線完成

1901年,淡水支線通車,與大稻埕到新竹的鐵路線並不相同,原本的路線位於雙連埤的西邊,後來的淡水支線穿越了「人」字形的埤塘,因為城市開發的需求,埤塘陸續填平作為棋盤式都市改正計畫鋪路蓋屋之用,大稻埕得以擴大發展。

◎南邊城牆有臺車道

這條臺車道往右延伸到軍隊駐地,也就是今日中正紀念堂,這時也在興建臺北刑務所(監獄),這條臺車線路也是運送拆除的城牆石來興建刑務所的圍牆、地下水道、主建築等等。

◎臺北城牆逐步拆除

由於城牆讓城中的居住環境不佳,不但沼澤蚊蟲聚集,而且通風不良,傳染疾病很多,地圖上的城牆部分拆除,原本只有五個城門的臺北城,已經打開了總共十一個門。

◎城內的道路

原本清領時期,城內的道路大多為正東西、南北走向,但因應城牆拆除變成馬路,整個城內的道路除了原本的道路之外,還有稍微與城牆水平的道路,這也就是為何現在走在那一區,因為高樓林立找不到地標而經常迷路的主因。

◎城內的建築

日治初期官方的辦公室,還是沿用清代的官署,所以總督府還是布政使司衙門的位置,但是已經規劃出臺北新公園(二二八紀念公園)、總督官邸,監獄位於臺北城的東南方,臺北病院(臺大醫院)規模很大。

◎街區的命名

雖然街區的名字沿用清領時期的名稱,但是其實「街」的意義是一個區,等同於日本「町」的概念,還有一丁目、二丁目標示。

◎寺廟改朝換代

原本臺灣的寺廟逐漸消失,在不同地方興建起了來自日本的寺廟,西門外就有弘法大師、日蓮宗、西本願寺。

僅僅觀察這兩張的地圖就十分有樂趣,八年的時光差異便如此巨大,更不用說後來都市往東的發展、城門變成了圓環,三線路、林蔭大道、公園的規劃,有興趣的朋友可以上中研院臺北歷史百年地圖的網站來交互比對,了解更多臺北市都市發展的歷史。

《陸王》與《下町火箭》



系列套公式所拍攝的連續劇,從產品供應鏈,到專利取得,傳統產業的轉型,與銀行間借貸關係,老闆、合作夥伴與家人的相處等,這些連續劇的老闆與員工們,都應該違反我們的勞工法令吧?

不斷的超時工作!

雖然八股的劇情,我希望我們的勞資方都可以真正體會產業升級真正的關鍵點,未來,其實全部都是自由工作者,也全都是服務業。

個人認為《陸王》不拖泥帶水,而且幾個對照組都十分有意義!

2017/11/26

【台北】2J CAFE



若是來這邊點杯飲料,跟朋友聊聊天,度過一個下午或是一個深夜時刻,非常的划算。

在國宅旁,步行在這樣的區域,其實十分舒適,高中念延平中學,有時課後輔導會到這個地方,印象深刻的是當時有些地下出版社在這邊租房子當成辦公室、倉庫,特務比較少會查到這個地方吧?

當時我們都戲稱這邊是墓園區,有點陰森森,很多中國傳統建築的建築線條與元素,還有寺廟門口常見的石鼓,閩南式建築的馬背,當時年少不知道這是李祖原大師的創作,總覺得是墓碑與墓碑旁的土地公廟常見的造型。

本來只是要到咖啡館去吃點輕食墊墊肚子,剛好遇到了朋友在裡面,於是就當場認識了新朋友,一起亂聊台北的咖啡館有哪些,我也做了一些小田調:大家都到咖啡館做甚麼呢?會到那些咖啡館呢?沒想到真的遇到了高手,因為高鐵的便利性,不少同學好友的聚會,都會在咖啡館進行呢?來自台灣各地的同學,得以在周休二日聚會,有時大家也會一起到郊外野餐。

我回頭想想台北人的生活真是太侷促了,公園綠地也少得可憐,假日只能往到處都是人的地方跑。— ──和 Ashley Lin,在 。

【台北】第五十四屆金馬獎頒獎典禮



我們舉辦典禮已經爐火純青的動態調配"補位"人員,看著快速機動調度的黑衣人員迅速的在開場三十秒內,要被攝影機拍攝到的位置,依然是做得滿滿的人。

每場電影,我必定坐到工作人員字幕放完才離開,但是我們觀禮人似乎有這各式各樣的藉口:太晚了要趕捷運、太晚了要接小孩、太晚了明天要上班......

所以,我們有了"補位人"的設置!穿著優雅的工讀生,迅速的在區域調度人的命令下,快速的補上了因為太多藉口離開貴賓的空位,在倒數三秒鐘前迅速坐定,如雷的掌聲響起,燈光大亮,每一個人無論台下台上,都是光鮮亮麗。

個人最喜歡的"目擊者"、"紅衣小女孩2"沒有得到任何獎項,是我覺得比較可惜的地方,或許就金馬獎的教育意義上,這樣的題材與類型,比較不受到青睞吧!

我期待台灣電影有更多其他的電影獎項,才可以凸顯多元化的台灣文化。

大學畢業後,我抽到了"金馬獎",去金門當兵兩年,沒想到這個金馬獎是從祝賀老蔣得生日開始,也為了反攻復國的任務,但是沒想到這五十幾年來,從香港電影大舉得獎,後來中國電影崛起去年也拿了大部分的獎項,很多人大罵台灣電影也不錯,為何不多給幾個獎項給自己人,但回頭也只能安慰自己不夠努力。

今年,我想台灣電影除了劇本故事的層次提升之外,多元化不受到類型的侷限,入圍的電影已經比去年好得太多,甚至許多台灣電影沒有入圍的,都十分具有創意,無論在選材或是電影音樂、後製的剪接上都有十分的進步。

香港新藝城電影公司的靈魂人物到了頒獎會場,緬懷了台灣電影人兒時時代的回憶,也是伴我青春年少情竇初開的遐想。但看看香港電影目前只能用粵語來凸顯社會不公不義與多方無奈地特色外,台灣電影今年似乎走出了侯孝賢、楊德昌的悲情與無奈,也走出了有別於香港的另一條路。

從吳念真主演的《一一》那個 1990年代解嚴後,社會各式各樣的爆發年代,再看張艾嘉在新藝城電影中那個《最佳拍檔》的最佳女主角,我們看到今年得獎的電影,終於完全拋開桎梏,走出全然台灣自己、在地、信仰的電影,雖然許多獎項還是給香港、中國的創作者拿走,但是跨區域的合作方式,已經是電影人共同的製作模式,典禮中有人說雖然科技更進步了,但為何謝幕名單越來越長呢?這也是很好的一個反思。

電影工業從好萊塢成形後,是否會有更節省成本、更節省人力的製作方式,答案是肯定的,土法煉鋼的時代過去了,擁抱科技但不忘記在地特色,是未來電影的路。

有人嘲笑歌星唱老電影歌曲走音,但電影明星從舞台走下來,其實也只是戲夢人生,今年的大佛與觀音,也同時把佛像從神壇上拉下來,回顧嘲諷了目前社會各種角色的人生如戲。

無論電影人或看電影的人,大家都是金馬獎的得獎者。— 和 Icheng Li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