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19

《健忘村》與《小城之春》



去荒野電影社看 施昇輝 大叔的選片《小城之春》,雖然兩部片講得事情不太一樣,不過我覺得有點類似的場景設定。

1. 都是一個封閉系統,闖入了一個外來者
2. 都是傳統與現代化的拔河
3. 對於中國歷史的細節多半不會探究
4. 對於中國象徵性的物品,應用在隱喻上
5. 很多話劇的對話型態,但是這些對話經常刻意的不合邏輯
6. 從女性的角度來探討出軌

《健忘村》

蠶絲被當成記憶體,腦中的記憶可以被觀看、修改、刪除,甚至還可以回復,這樣的創意被應用在片中,我想雖不是創新,但是應用在目前的社會,真是非常的諷刺,一次次的選舉,是不是這些事情都似曾相識呢?

台灣的電影可能因為要觸及中國的電影市場,所以刻意的拍攝的十分中國化,但是在細節中,置入了很多台灣社會的細節,這點可能台灣人看影片的時候不自覺,我認為仔細推敲,也是很值得學習的一個方向。

整體來看今年的賀歲片剪接流暢,電影分鏡細膩,多機多角度與慢動作的技術提升了不少,主題故事性很強,細節也都塞滿了梗,只是這些梗還不是很成熟,期望明年賀歲片會更進步。

《小城之春》

根據大叔的說明,他認為女主角旁白是事後加的,若全部取消掉的話,可以去看田壯壯重新拍攝的版本,我覺得也更讓人反芻回味,最後那個象徵西方進步的志忱,到底有沒有把安眠藥換成維他命,這個就非常值得玩味了。

1948年拍攝的電影,必須要回到那個時代中國的電影工業,還有觀影者的角度,才能了解是非常突破的一部電影,今日來看這些運鏡與技巧都十分稀鬆平常,但是到當時,這樣的隱喻,大部分人應該是看不懂,所以才會加上了那樣的旁白。

1945-1949年之間中共預備建國,右派、左派的電影應該是劍拔弩張的,這部片主要以女性的角度來探討家庭倫理,可以說是一部女性主義的電影,頹廢的傳統城牆,何時能夠再造並不重要,劇末打破內心的隔閡之牆才是重要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