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14

【柏林】博物館島@世界遺產雜誌

這是第14期的世界遺產雜誌,我有寫一篇柏林的博物館島,很高興總編輯沒有用花俏的標題,很平實!我喜歡這樣的雜誌。




2011/08/13

【台北】導覽小抄@新藝術烏托邦慕夏大展

這是我導覽時候的小抄,我用平板電腦可以自己邊看提要邊講,然後也可以把相關的照片給大家看,可惜平板電腦螢幕太小了,有些人會看不到,看來以後要用彩色列印出 A4,可能會比較好。


只是小抄提示,所以有些並不一定是重點,請大家見諒。

今天上午的慕夏導覽講完,發現有不少東西忘了講,不過還好這些東西看​板上都有,我講的剛好都是看板上沒有的。還是缺乏演練,又是虎頭蛇尾​的感覺,這好像就是我人生中的大毛病,真不知道如何改善,不過,一切就隨自己想做的方向去做,來參加導覽的朋友,自然會知道我的個性吧?!下次藝術展來的時候應該可​以講兩次了,謝謝導遊班同學的捧場,還有網路上的朋友,謝謝!

2011/08/10

【台南】玉井景觀@老鄉長庭園餐廳、瑪莎園、綠色空間

來到老鄉長開的庭園餐廳,位於虎頭山上有 270 度的視野,往下看這一片美景,中午在這裡享用餐,飯後再吃芒果冰,蛋捲 DIY,是全家可以來休憩一個假日午后的地方。



老鄉長王石龍開的庭園咖啡餐廳沒有過多的裝飾,開放的空間很簡樸,我其實看這一片景就想吹著電風扇躺在椅子上睡覺了,若是能夠奢侈的放空一個下午聽聽蟬聲,應該是一輩子難忘的回憶吧!

我點了素食火鍋,是南瓜湯底,仲夏中午吃火鍋好像不是那麼適合,不過吃完後來杯芒果冰沙,好像三溫暖一樣,雖然剛剛去摘芒果時偷吃了不少芒果,吃吃喝喝這芒果點心還真爽快。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活動是做手工蛋捲,前一天看電視節目才看到蛋捲 DIY 體驗,這回就自己親自上場,老鄉長很豪邁的說這是他一看別人做,自己也就會做的蛋捲,我練習了一下果然很簡單,熱騰騰的蛋捲還蠻有特色的,不過若小朋友要體驗,還是要非常注意安全的。

後來我們去了附近的瑪莎園、綠色空間,都是知名的景觀餐廳、下午茶,平常日也就高朋滿座,我想要經營這樣的景觀餐廳不只是餐廳內的環境、飲品,還要整個玉井區周邊的景觀都要能夠配合,這點就需要公部門介入規畫了,我想是有機會成為台灣特色景觀的。

老鄉長庭園
http://www.mango168.com.tw/suppshowf.asp?SuppNo=01102
MASA瑪莎園
http://shop.masa-cafe.net
綠色空間
http://greenspace.tw

PS. 此為雄獅集團傑森公關所辦的台南玉井一日遊的活動

【台北】湄河泰國料理、台南米糕萬香齋美食舖子@延吉美食商圈

延吉街的起頭是從八德路那邊開始,一直往南延伸到仁愛路這頭,沿著延吉街兩側的巷弄,有眾多的餐廳、小吃,店家更易頻繁,幾乎每星期都會有新開的店家,也有按然關門的店家。


湄河泰國料理
地址:台北市延吉街157號之3
電話:02-27523051
創立:民國75年,1986年

湄河餐廳用餐並不便宜,可是每天都滿座,除了道地的泰式酸辣口味之外,「青木瓜沙拉」是涼拌木瓜絲,夏日炎熱有青脆口感,很容易入口也很開胃,做法很細膩,用四季豆、紅蘿蔔切絲冰鎮,辣椒、蒜、椰糖、蝦米、小番茄、花生等配料,淋上檸檬汁、魚露,旁邊有盤生菜夾上爆米香,整個味覺很清爽。

廚師是泰國華僑,熟悉泰式菜路,也加入了台式的風味,湄河餐廳培養出許多徒弟,許多泰式餐廳的大廚,都是從這裡養成。湄河餐廳牆上掛了許多得獎的獎狀,植基於泰式傳統餐點,然後隨時改良變化,餐點用料實在,應該是成功的主要因素。


台南米糕萬香齋美食舖子
地址:台北市延吉街30巷2號
電話:02-25776965
創立:約民國78年,1989年

萬香齋的座位不多,有大部分是上班族下班外帶回家。台南米糕用長糯米,煮出這糯米很不簡單,需要在檜木桶內煮熟,然後用藺草竹簍蒸煮,每一顆糯米在油油的肉燥汁下泛著油光,台南小吃總有特別的配料,老闆好像隨意的灑上魚鬆、花生、醃蘿蔔,乍看之下有點像肉燥飯,但一整碗吃下去,有米糕的氣味,也有滷肉飯的感覺。

冬天搭配一碗四神湯,豬肚、小腸、蓮子、薏仁,湯頭清淡入口香濃,小腸的嚼勁讓人回味,滿滿是幸福的味道。此外紅油炒手是這幾年特別推出的新口味,萬香齋除了顧好舊產品,還是有研發新的產品呢!

2011/08/09

【阿格拉】真愛測試?帶他一起到印度旅行!

若是想測試你的另一半是否是「真愛」,我想最好選擇旅遊的地方就是印度了,記得我上次去印度的那個班機,有對情侶在飛機起飛前吵架,還沒有起飛前男生就生氣的下了飛機,本來不覺得印度這個神祕的國度有這樣的魔力,但是走了一趟,真的非常準確。

原文同時刊載在雅虎奇摩電影--真愛挑日子
http://tw.exclusive.movie.yahoo.com/oneday/article/tw-features.yahoomovies.com.tw/twfeaturesyahoomoviescomtw_201107281549



*神祕印度 測出真愛魔力

到了印度第一眼就是龍蛇雜處,人與動物生活在一起的世界,有西方人在大街上穿著印度乞丐的服裝體驗貧窮的感覺,也有非常有錢的印度人坐著高級轎車出入豪宅,這樣高反差的世界與伴侶一起自助旅行,馬上可以感受出未來的生活是否可以同甘共苦。

若是在搭慢慢地火車到達阿格拉,從遠方看著泰姬瑪哈陵,全火車上的人們,無論是印度當地人,或是世界各地來旅行的人,內心的充滿了一種浪漫的情懷,所有的人都安靜的看著外面這座城堡,一種說不出來奇幻現象。

*泰姬瑪哈陵 為真愛而建

從泰姬的大門口還沒看到白色的建築,光從前門的紅色城堡看進去,就開始驚嘆,然後一看到白色大理石建築主體,倒影在淺淺的水池,幾何形諾大的花園從各種角度拍照都非常好看,不要急著往大殿走去,在花園的角落人潮不多,可以與你的「真愛」自拍,無論是要捧著大陵墓,或是要推倒高塔,都可以很輕易的辦到。

泰姬陵於1631年開始興建,耗費23年才完工,樣式融合了印度、波斯、中亞伊斯蘭教的建築特色,這建築的原料來自亞洲各地,有白色大理石、碧玉、土耳其玉、琉璃、藍寶石等等。鑲崁、浮雕、格子窗、對稱四造型、可蘭經書法等等裝飾元素,讓沒有偶像崇拜的伊斯蘭教即使只看這些幾何形狀也百看不厭。

阿格拉從 1526年蒙兀兒王朝建國以來就是首都,1565年阿克巴大帝擊退敵人所佔領下的碉堡,慢慢地把行政機關建立起來,所以阿格拉紅堡內有一些皇宮,到了第五代沙賈汗才完成堡內所有的建設。

沙賈汗花了很多人力建築這裡,以及亞穆那河對岸的泰姬陵,更想把德里巨大的紅堡建設完成。但是因為生病,兒子又奪權,最後把沙賈汗囚禁在阿格拉紅堡,每日遙望泰姬陵,於1666年過世,與第二任妻子合葬在泰姬陵。

究竟是怎樣的女人有如此的魔力,可以讓沙賈汗國王傾全國的財力來建設陵墓,而且國王在第二任的波斯妻子過世後也沒有再娶,據說難產而死的泰姬‧瑪哈在死前要國王立下誓言幫她遺留世界上最偉大的東西並且終身不再娶,而國王真的做到了,是非常癡心的一個人。

*某年某月的約定 見證真愛

這是一座夢想與野心的地方,穿越了孟買或是德里擁擠的人潮,來到這個只屬於浪漫的陵墓。

在這裡待到了黃昏,陽光照到白色大理石瞬間變成了金黃色,夕陽讓陵墓有了火紅的熱情,但是終究只有一瞬間的美景。若可以待得更晚,黃昏飽和的色溫,可以拍出更浪漫的藍色天空。倘若在滿月的晚上可以進來這裡,月光下的泰姬陵將會反射出紫色的浪漫色彩。

若還要跟情人打賭,或許可以不用一起來這裡,約好某年某月的某一日黃昏,相約拿著一朵白色玫瑰花,拿著互相喜歡的書,在大門口相見,在各種不確定的心情下,是否會更刺激呢?

據傳聞在這座陵墓對河沙賈汗還想建造一座黑色的陵墓與泰姬陵對望,現在,從衛星空照圖看看這個地方,那塊地是有空出來,花園出現了,但我想應該永遠不會有實體建築建在上面。雖然沒有黑與白的陵墓對望,但是從泰姬陵回國後,一定可以知道那一天的遇見,是不是真愛挑的日子。

【新竹】內灣線小站

新竹高鐵站即將要與新竹內灣線聯通,也就是說做高鐵到新竹站後,直接轉台鐵火車就可以前往內灣,路線為高鐵站走到台鐵站六家→竹中→上員→榮華→竹東→橫山→九讚頭→合興→富貴(舊稱南河)→內灣。內灣線鐵路沿途產業很多,有林業、石灰業、水泥業、天然氣、玻璃等,這些生產都需要火車來載運。



*內灣、竹東的林業展示館訴說林業歷史

在內灣的林業資訊館是當年的檢查管制站,當年尖石鄉唯一對外通路,凡是載運林產的車輛都要停車受檢,而且還有手搖電話專線直通警察單位,如今展覽館內還有這些檢查站的旗幟標語,可見當年林業的興盛。

竹東的林業展示館在新竹縣竹東鎮東林路141號,以前是林務局竹東工作站的工務課辦公室,目前這棟日式木造建築整修維護的很好,往前推到日本時代,1943年興建完成,植松材木竹東出張所,周邊有一些貯木池、製材場,還有公務人員的舊辦公室。

2006年整修好之後,就成為展示館展示開採林業的活動紀錄。當年砍伐多為3000年樹齡的大型樹木,尤以黃檜、紅檜高經濟價值的樹種,直徑多超過兩公尺。運材,竹東林場早期用索道、台車在山地運輸,1964年後就大部分改由卡車運輸。大量的原木運到竹東的竹東製材場,經過初步處理,加工鋸成不同長度、厚度、寬度,成為扁形板材或正方形、長方形角材後,再向外運輸。

竹東鎮的開發,從清乾隆年間開始,由員山、竹中往樹杞林地區開闢,然後再往大隘往上坪、五峰方向開發。竹東交通便利、水電充沛、工業地區廣大,成為「木材的集散中心」,大量的工程技師、製材商、伐木工人匯集,讓竹東成為一個商賈往來、人車絡繹的木材小城。

*竹東車站

竹東火車站是內灣鐵路支線較大的火車站。日本太平洋戰爭末期,昭和19年(1944年),為了運輸竹東、橫山及山地的應急物資,雖人力物力欠缺,日本政府還是決定建造竹東鐵路,10月開工,但昭和20年(1945年)就戰敗投降而停工。

戰後因為還是需要運送物資建設,於是復工,民國36年(1947年)竹東車站完工,後續對山地煤礦、石灰石、矽砂、木材的運輸量急增,在民國38年興建內灣線,從竹東延長到內灣,民國40年內灣線完成通車。

舊名為「樹杞林」的竹東火車站1947年設站,是戰後所興建的車站,站體主要是磚造,但屋頂有日式建築的風格形式,大門前的『車寄』簡單大方,有沿襲日式車站的風格,但在裝飾、門窗的設計上就更為簡略,大門的車寄是方柱,但兩排採用圓柱,這點讓我有點不解。這是戰後鐵路由國民政府開始建設的第一條鐵路線,還有火車站,歷史意義不凡。

竹東車站的周邊有改建為旅客中心,還有篁城竹簾文化館可遊逛,也有維修好的老房子作為假日舉辦活動場所。出車站向左走,很多老房子已經荒廢,磚造、木造的房子傾倒,若對廢墟之美的攝影同好,也可以前往取景,無論在陽光下,或者在雨後,都可以顯出不同的美感。

*合興車站

內灣線中合興站雖是個不起眼的小站,小小的木造車站,民國39年(1950年)所建,但有個重要的資產是「折返式站場」,因為這裡進入山區坡度很大,需要一個平緩的月台停靠,火車需要倒車進入車站月台停靠,這時其他火車不靠站的可以直駛主線衝上坡。

合興站在民國82年(1993年)統計,曾是台灣鐵路貨運每年總量的第二大站,全年石灰石總貨運量為500多萬頓,合興站佔120萬噸。合興站站場尾有座台泥卸礦場,利用流籠索道,將山上礦脈採出的石灰石直接上火車貨櫃。

合興車站月台另一邊有一間紅磚瓦作業室,旁有一排舊式轉轍器。轉轍器是用來控制接軌,供列車轉換軌道的用途,如今變成了裝置藝術供人拍照、憑弔。

如今這個折返式的鐵軌被改成一個觀光公園,除了保留的合興車站站體,還有停放兩台火車車廂供遊客欣賞,可惜火車廂裡面的椅子存留的很少,若可以裝修一下更為復古,若變成展示館、商店、餐廳或許可以讓人更駐足在此。

*九讚頭車站

在九讚頭車站外,還可以看到現在還在生產的亞洲水泥工廠,從亞洲水泥工廠看到有鐵軌直通車站,現在這條鐵軌已經不再使用,但水泥仍然在生產。本站的水泥貨運業量,最盛時曾為台鐵貨運量第二名。

當年來自廣東客家人,來此開墾,四野荒涼,唯一的地標就只一棵九讚樹,常約集至此聚會,於是就稱此地九讚頭。九讚頭站兩旁種有數棵的鳳凰花,每到驪歌響起的畢業時節,鳳凰花盛開非常漂亮。

九讚頭車站就完全沒有日式風格,平平整整四四方方的水泥建築,我喜歡這樣簡單的設計,站內有許多不能使用的轉轍器,還有一節維修的公務火車停靠在此。走在車站附近的巷弄,有荒廢的頹廢感,建築上鋪滿了石灰的痕跡,在豔陽上說著這裡的故事。

2011/08/07

【台南】玉井採芒果

上個月聽到有採芒果的活動,絲毫不猶豫的就報名了,除了小時候在台南採龍眼的記憶外,台南給我的感覺就是古都與小吃。玉井在日本時期以製糖興盛。1960年代推廣芒果改良種,成為重要產地。提到「玉井」差不多就是「芒果」的同義詞。

玉井區以前的地名是「大武壟」,曾經是鄒族的居住地,明鄭時期,西拉雅族被漢人趕往東到此地。清雍正年間,漢人在此建莊。1915年,余清芳發動抗日行動,就是「西來庵事件」。1920年日本人把地名「噍吧哖」(Tapani)改為音近日語「玉井」(Tamai),設置「玉井庄」,台南州新化郡管轄。



到玉井採芒果的時候,老鄉長也一起來拍照,一顆顆的芒果包著白紙袋高掛在樹上,避免芒果被果蠅昆蟲吃掉,真不知道當時是怎樣幫芒果穿衣服的,應該是人上梯子或是爬樹上去一顆顆穿綁上去的。用一根長竹竿上面有個網子,網子上有個凹斷芒果枝的工具,摘芒果的時候要先觀察是否是透紅的顏色,青綠色的是還沒有成熟的芒果。

問題是每顆芒果包著白色的衣服怎麼看得出是否成熟?老農夫簡單的說:他就是看得出來!摘取芒果通常是一早清晨五六點鐘,太陽斜射的時候比較好觀察。

一顆顆碩大的芒果摘的時候非常辛苦,我躲在小發財車後面一顆接著一顆猛吃芒果,熟透的芒果甜美多汁,有點青綠色的芒果酸酸的,但我喜歡這樣的滋味,酸酸甜甜的芒果開啟了今天的芒果行程。

PS. 此為雄獅集團傑森公關所辦的台南玉井一日遊的活動

【以色列】奇布茲(Kibbutz),烏托邦集體農莊初體驗

奇布茲(Kibbutz)在希伯來文表示「共同屯墾」,類似共產主義的集體農莊,在中國實施「人民公社」有慘痛的經驗,但這裡加入集體農莊是自願的,每個成年人都必須工作換取生活所需,不論工作內容,薪資一律平等,而且財產是共有的。

本文同步在 VOGUE 軒尼詩網站
http://www.vogue.com.tw/hennessy/content.asp?ids=24


2010.3.15

最早的奇布茲1909年成立,是由東歐猶太人回到以色列所建立,透過共同勞動,快速建立新的家園。1948年以色列建國,已有一百多個奇布茲組織,當年是建國的重要基礎,目前數目約270個左右。猶太人面對荒廢的土地,水源缺乏,透過集體農莊,共同開墾,這樣的社會主義生活方式,餐廳、禮堂、圖書館、游泳池、網球場、醫院等應有盡有,三餐任意享用,有些奇布茲生活品質不輸資本社會。

在以色列觀光時我們參觀了農莊,養了好多牛,自己生產牛奶冰淇淋,口感非常濃郁,而且口味眾多。進入他們的餐廳,好像是我們1980年代軍中的大餐廳,全部用鐵製的餐盤,所有的飯菜都很粗,但是非常天然好吃,菜的樣式並不多樣,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種的,還是跟別的農莊以物易物,或者是用錢去買,這一點我並沒有得到答案。或許我們來用餐已經過了他們用餐時間,沒有甚麼人的感覺,若全部坐滿人,可能會有三四百人壯觀的景象。

奇布茲以直接民主作集體決策,開會表達立場解決紛爭,不適應的成員,也可以選擇退出奇布茲。這農莊若沒有軍事化管理,靠的不知道是怎樣的信念?要怎樣的勞動才是真正的公平?我心裡留下了一堆疑問!

2011/08/06

【台北】古原軒二手書店、老吉子茶行@建國南路商圈

兩個星期前接到台北市商圈導覽手冊的案子,本來很高興以為是可以找自己喜歡的老店來書寫,後來編輯說要以社區發展協會的意見為主,當我打給理事長他說人在中國大陸,目前協會無運作,內心浮起了一抹微笑,因為我可以自己找老店來報導了。


古原軒書店
台北市建國南路二段157號
電話︰02-23258041
創立:民國87年,1998年

古原軒在此經營的時間雖只有十幾年,但老老闆更早之前是在光華商場開舊書店。本來在建國啤酒廠工作的老老闆,因為距離光華商場很近,與朋友合作賣電子零件,後來改賣舊書,當時建國南路這家店面本來是當做倉庫使用,因為光華橋要拆掉,光華商場要遷移的傳聞一直讓人有不確定感,於是老老闆的兒子就決定接下舊書店在此開店。

台大歷史系畢業的邱店長,其實他根本就是老闆,訪談過程中他一直稱老老闆為老闆,非常尊敬他父親。這邊的書有大量的文史哲類,也有不少考試用書,雖然地上也有堆了一些書不容易找,但是窗明几淨整整齊齊,逛了一圈頗有找書挖寶的樂趣。從書架上的一堆善書,還有店中有座小神像,上面有鮮花素果,短暫接觸後感覺店長待人處事不溫不火的個性,古原軒是很值得一再重遊的書店。


老吉子茶行
地址:台北市瑞安街180巷5號
電話:02-27028512
網址:http://laojizi.typepad.com/blog/
開店:民國79年,1990年
創業:民國69年,1980年

老闆鄭添福之父鄭迪吉在坪林是一位相當有名氣的製茶師,這家老店的店名就是以老闆父親的名字而來,剛好『子』這個字的筆畫是三畫,老闆又是老吉的第三個兒子,店名『老吉子』代表一種傳承,也是一種發揚光大。

老闆從小投入製茶行業,到處聽聞有特殊的地質就會到那邊做茶,民國69年就自行創業,目前這家店面所賣的茶葉,都是自己的茶場所生產,坪林、南投杉林溪、阿里山、中國雲南都有自己的茶園,從開始栽種到採收、發酵、烘焙到販賣,全部自己來。牆上掛滿了各種得獎的匾額,目前賣的最好的三種茶是高山包種茶、高山茶、雲南西雙版納的古樹茶(普洱)。

外頭天氣炎熱,車來車往,有家恬淡賣茶行,跟老闆喝杯茶聊上幾句,整個心情放慢下來,老闆放了幾片早上才採收的茶葉來泡,體會水中的茶香甘甜,實在是很高檔的享受。

以上這兩家店,我事先都沒約好就跑去採訪拍照,其實非常不好意思!老吉子茶行是古原軒店長介紹,他說他並不知道這家店的茶是否好喝,可是看他在這地方矗立20年應該很有味道,於是我好奇的就闖入,得到一整個下午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