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9

【新竹】內灣線小站

新竹高鐵站即將要與新竹內灣線聯通,也就是說做高鐵到新竹站後,直接轉台鐵火車就可以前往內灣,路線為高鐵站走到台鐵站六家→竹中→上員→榮華→竹東→橫山→九讚頭→合興→富貴(舊稱南河)→內灣。內灣線鐵路沿途產業很多,有林業、石灰業、水泥業、天然氣、玻璃等,這些生產都需要火車來載運。



*內灣、竹東的林業展示館訴說林業歷史

在內灣的林業資訊館是當年的檢查管制站,當年尖石鄉唯一對外通路,凡是載運林產的車輛都要停車受檢,而且還有手搖電話專線直通警察單位,如今展覽館內還有這些檢查站的旗幟標語,可見當年林業的興盛。

竹東的林業展示館在新竹縣竹東鎮東林路141號,以前是林務局竹東工作站的工務課辦公室,目前這棟日式木造建築整修維護的很好,往前推到日本時代,1943年興建完成,植松材木竹東出張所,周邊有一些貯木池、製材場,還有公務人員的舊辦公室。

2006年整修好之後,就成為展示館展示開採林業的活動紀錄。當年砍伐多為3000年樹齡的大型樹木,尤以黃檜、紅檜高經濟價值的樹種,直徑多超過兩公尺。運材,竹東林場早期用索道、台車在山地運輸,1964年後就大部分改由卡車運輸。大量的原木運到竹東的竹東製材場,經過初步處理,加工鋸成不同長度、厚度、寬度,成為扁形板材或正方形、長方形角材後,再向外運輸。

竹東鎮的開發,從清乾隆年間開始,由員山、竹中往樹杞林地區開闢,然後再往大隘往上坪、五峰方向開發。竹東交通便利、水電充沛、工業地區廣大,成為「木材的集散中心」,大量的工程技師、製材商、伐木工人匯集,讓竹東成為一個商賈往來、人車絡繹的木材小城。

*竹東車站

竹東火車站是內灣鐵路支線較大的火車站。日本太平洋戰爭末期,昭和19年(1944年),為了運輸竹東、橫山及山地的應急物資,雖人力物力欠缺,日本政府還是決定建造竹東鐵路,10月開工,但昭和20年(1945年)就戰敗投降而停工。

戰後因為還是需要運送物資建設,於是復工,民國36年(1947年)竹東車站完工,後續對山地煤礦、石灰石、矽砂、木材的運輸量急增,在民國38年興建內灣線,從竹東延長到內灣,民國40年內灣線完成通車。

舊名為「樹杞林」的竹東火車站1947年設站,是戰後所興建的車站,站體主要是磚造,但屋頂有日式建築的風格形式,大門前的『車寄』簡單大方,有沿襲日式車站的風格,但在裝飾、門窗的設計上就更為簡略,大門的車寄是方柱,但兩排採用圓柱,這點讓我有點不解。這是戰後鐵路由國民政府開始建設的第一條鐵路線,還有火車站,歷史意義不凡。

竹東車站的周邊有改建為旅客中心,還有篁城竹簾文化館可遊逛,也有維修好的老房子作為假日舉辦活動場所。出車站向左走,很多老房子已經荒廢,磚造、木造的房子傾倒,若對廢墟之美的攝影同好,也可以前往取景,無論在陽光下,或者在雨後,都可以顯出不同的美感。

*合興車站

內灣線中合興站雖是個不起眼的小站,小小的木造車站,民國39年(1950年)所建,但有個重要的資產是「折返式站場」,因為這裡進入山區坡度很大,需要一個平緩的月台停靠,火車需要倒車進入車站月台停靠,這時其他火車不靠站的可以直駛主線衝上坡。

合興站在民國82年(1993年)統計,曾是台灣鐵路貨運每年總量的第二大站,全年石灰石總貨運量為500多萬頓,合興站佔120萬噸。合興站站場尾有座台泥卸礦場,利用流籠索道,將山上礦脈採出的石灰石直接上火車貨櫃。

合興車站月台另一邊有一間紅磚瓦作業室,旁有一排舊式轉轍器。轉轍器是用來控制接軌,供列車轉換軌道的用途,如今變成了裝置藝術供人拍照、憑弔。

如今這個折返式的鐵軌被改成一個觀光公園,除了保留的合興車站站體,還有停放兩台火車車廂供遊客欣賞,可惜火車廂裡面的椅子存留的很少,若可以裝修一下更為復古,若變成展示館、商店、餐廳或許可以讓人更駐足在此。

*九讚頭車站

在九讚頭車站外,還可以看到現在還在生產的亞洲水泥工廠,從亞洲水泥工廠看到有鐵軌直通車站,現在這條鐵軌已經不再使用,但水泥仍然在生產。本站的水泥貨運業量,最盛時曾為台鐵貨運量第二名。

當年來自廣東客家人,來此開墾,四野荒涼,唯一的地標就只一棵九讚樹,常約集至此聚會,於是就稱此地九讚頭。九讚頭站兩旁種有數棵的鳳凰花,每到驪歌響起的畢業時節,鳳凰花盛開非常漂亮。

九讚頭車站就完全沒有日式風格,平平整整四四方方的水泥建築,我喜歡這樣簡單的設計,站內有許多不能使用的轉轍器,還有一節維修的公務火車停靠在此。走在車站附近的巷弄,有荒廢的頹廢感,建築上鋪滿了石灰的痕跡,在豔陽上說著這裡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