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3

【台北】駱芬美老師,南島語族前,台灣人到底從哪裡來的?



曾經去聽過老師的演講,才知道航海時代有張地圖,台灣是被畫成南北兩個島嶼,而為何東部是台灣的後花園,要回朔到清國治理台灣所劃下的漢番界線。但這都不是今天的重點,已知南島語系是從台灣島出發的,那麼?這些人又從哪邊來?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我們要到哪裡去?

以地質學來看,台灣受到黑潮的影響,在一萬年前的台灣西部,並沒有平原,其實沒有那麼容易生活,還是以東部的氣候最適宜生活,而這些在東部長居久安的原住民,為何會開始開枝散葉往太平洋各島嶼移動?那為什麼往北到了琉球群島就停止了呢?

另一個問題,這些人,到底是何時來台灣東部生活呢?是否是隨著黑潮從東南亞過來的呢?

我太多問題了!

【台北】浮光書店,太胖的人上不來?



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太胖的人要把兩扇門打開才能上來,要上廁所也是一樣!這也是老房子的一些趣味。

披頭四的海報,一排書牆,亮眼的咖啡吧檯,木頭桌上的銀行燈,我選了西蒙波娃的咖啡,加上新井一二三的書過了一個優雅下雨的下午。

離開後我還是不解,為何男士上廁所後要按按鈕沖水,女性就不需要呢?— 在浮光書店。

【台北】剝皮寮附近的散步,周記肉粥店,Leo 老師的速寫畫課



好像在任何地方任何時間散步,都會遇到朋友!來艋舺周邊,應該是全台歐吉桑密度最高的地方,就打扮成歐吉桑的模樣出來散步(其實不用裝就是了)。

Leo 老師的學生都是清秀的女生,專門找破舊幾乎已經是的廢墟作畫,在艋舺這裡有騎樓也很方便速寫。

在艋舺繞了一圈,雖然下著大雨,逛老市場、青草巷、華西街、芳明館故址、河乃莊故址、青山宮,這一路上的騎樓非常方便,但為何只有新大樓沒有騎樓,雖然街道比較乾淨了,但卻是生活空間的一大阻隔,日本時代都市改正的馬路連結了不同村莊,讓人方便做生意,但最近的都市計畫,把不同階級的人區隔的更明顯了。



很多第一次進來周記肉粥店的人,都不知道怎樣點,不知道分量如何?價格多少?

的確如此,只要註記幾個人,店家就會把大概的份量附上,然後送上時候就會標註價格,十分貼心的方法,但,很多人怕超過預算吧!

我看這旁邊桌的歐巴桑的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菜,要加點甚麼只要一喊,過一會兒就送上桌,服務人員看到客人肉粥吃完了,還會主動來問是否要加一碗,甚至,觀光客不會點的,越南籍太太還會教你怎樣點,只能說服務太過周到了。

嘴巴咬著一肥一瘦的三層肉,簡單的原料,使用肉品各部位的味道製作的台灣小吃,希望這樣的店,永遠不要消失。— 在周記肉粥店。

2017/09/12

【台北】直擊不同沖煮法的八家咖啡館



昨天那篇"超激開講"獲得好評,有不少臉友要我推薦不同主題的咖啡館,我會安排在進度內逐一分享。

因為有人詢問到了法式風情咖啡館,雖然手中名單很多,咖啡館重視的就是咖啡,台北的法式風情似乎比較重視甜點與氣氛,使用法式濾壺的咖啡館很少,詢問業界咖啡大師,A House 不錯,但目前在整修中,希望重新開業可以有這樣的菜單。

(以下排名無意義)

1. 摩卡壺:立斐米緹,法文 L'après midi 是『正午過後』的意思,也就是下午茶咖啡館,堅持都用摩卡壺來沖煮咖啡,也具有保溫效果。

2. 愛樂壓:道南館,小鬍子老闆是第一屆愛樂壓比賽冠軍,他不但推廣淺烘焙咖啡,菜單使用地球儀表示,真是寓教於樂。

3. 土耳其咖啡:一步一步來/Kopi Ibrik,一堆很熱的沙在吧檯前,不到一分鐘就滾的土耳其咖啡,喝完了不知道有無算命服務呢?

4. 愛爾蘭咖啡:Rufous,無論白天或晚上進去,都有點小酒館的 fu,啜飲一口愛爾蘭咖啡的酒,看老闆認真的模樣,值回票價。

5. 比利時壺:兔子公爵,歐式風格的咖啡館,比利時壺全自動沖煮咖啡,適合極了這樣的童話世界。

6. 義式濃縮:克立瑪,點了超濃縮,在一口咖啡中體驗的人生酸甜苦。

7. Flat White: Kiosk,從澳洲回傳歐洲的咖啡製作法,也只有 Kiosk 咖啡館老闆可以製作出來,進入咖啡館,就好像來到了歐洲的咖啡館。

8. 賽鳳虹吸式:La Belle ,單純的喝一種單品咖啡,看到老闆與店員沖咖啡,是一種簡單的享受。

PS. 目前手沖咖啡館太多了,就先 pass

2017/09/11

【台北】超激開講的八家咖啡館



老是看朋友轉傳一些此生最值得去的特色十家、二十家咖啡館給我看,每次看完都覺得真的是這樣嗎?沒有分類、沒有主題的挑出幾家,似乎沒有甚麼意義。

我就來推薦一下適合聊天的咖啡館吧!適合聊天的原因有幾個:挑高、隔間多、吸音、座位少、老闆沒禁止、地點有話題性等等。

為什麼是八家,而不是十家,因為我喜歡二的次方,四家太少,八家應該也不會過多,以下的順序跟排名無關:

1. Ruins Coffee Roasters 小廢墟:外面是馬路,後面是河堤,挑高的烘豆廠,聚集喜歡烘咖啡的人,充滿了實驗精神。

2. 伊聖詩私房書櫃:有小院子的老公寓,洗石子的溫度,厚重深邃的顏色,多功能的隔間,農產品、麵包、輕食、音樂、書籍與芳香,樣樣具備。

3. 小時光心靈咖啡館:位於芝山岩公園內,高聳的森林樹木,許多文化遺址,多樣的植物生態,是吸收日月精華的良好處,平日客人比較少。

4. 松菸誠品行旅大廳咖啡館:挑高,舒服的沙發,放鬆的氣氛,上頭是旅店,晚間可以悠閒的欣賞來自不同國家的文化。

5. 青鳥書店:座位距離比較遠,可以看見窗外的風景,選書有話題性,華山文創園區鬧中取靜,找不到聊天題材,可以來此找找。

6. 拾米屋 Sheme House:帶酒入味的巧克力也是很特別的點心,都使用台灣出產的農產品。這裡的燈光,白天、晚上都有不同的氣氛,氣侯的變化都有深刻的感受。

7. 中山堂台北書院:在黃土水的作品前聊天,往上往下高挑的樓梯間,內部還有包廂,是聚會聊天最好的場所。

*內舉不避親

8. 青田七六:隔間多,老房子有吸音效果,飲品很有創意,故事跨越日本時代到戰後,從滿州到台灣,是棟有故事的老房子。

請大家跟我說,要找甚麼樣的咖啡館呢?高帥、正妹、好喝、甜點佳、表白、相親提親,還是適合一個人去的咖啡館呢!

PS. 我好像真的喜歡有『書』的地方啊!

2017/09/10

《當女人沉睡時》



比布萊德彼特、安潔莉娜裘莉的《海邊》還要隱晦,偷窺、情殺、作家等等,拍攝手法幾乎相同,但東方與西方文化的差異,竟然拍出了不同的感覺。

偷窺,只能看到事情的一小角落,臉書,也是相同的吧?

觀看與被觀看,正在網路上演角力戰

2017/09/08

【台北】雨,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沒想到我會在這裡買了新活水雜誌與她殺了時代,跟詩沒有甚麼關係的午後,天仍然下著雨,我喜歡雨,但不喜歡濕。

原本的水巷彎,一直抽不出時間來訪,聽說店主有事,這回換成了詩生活,空間用得極為奢侈,要是我來設計,一定是把整個空間填滿了書。這邊的書雖然不多,但是突顯了主人的風格,擁擠的都市中,注入了更多的詩意。

我以為詩人都是頑固的,但這裡更像是書頁中的白,可以讓人停留。

聽不出香港口音的主人,遇到香港來的客人就熱情的聊了起來,原本打鐵一條街、汽車零件店,這樣的老街屋,生出了這樣的雜貨店,雨停了的星期五傍晚,留白的空間填滿了文青,包含我。— 在詩生活-詩人雜貨店。

2017/09/07

《癡情男子漢》鄭芝龍與鄭經



一個沒有血緣關係的高雄阿公陳有力(許效舜),養了這個似乎沒人愛的小子陳二崁(蔡凡熙),阿公帶他回四十年不曾回去的故鄉澎湖二崁,遇上了能看到真心話的曾心兒(韓笙笙),一起到京都去找不要他的媽媽丹萌(楊謹華),找尋另一段真情。

這與鄭芝龍與鄭經的歷史故事有點雷同。

有一點像是小學時代同學會表演的橋段,雖然無厘頭,但是有熱情,在一段音樂就要有意義的速食時代,還有海賊王勵志語露下成長的小孩,很難了解甚麼是"愛"吧?

以流行音樂串聯起來的故事,層次很豐富,只可惜電影前半的熱潮,無法與應用到後半段去,噴水那段顯得太多餘。

2017/09/06

20170906《國語日報》城市美學17:【倫敦】的圓頂,聖保羅大教堂



聖保羅教堂的原址在羅馬時代是月神戴安娜神殿所在,與原本位於西敏區的阿波羅神殿遙遙相對,十一至十三世紀是流行的哥德式高塔形式,木造結構在幾百年來的火災、雷擊、戰爭等因素多次毀壞重建,而後歐洲發生了宗教革命,這座教堂重建的討論聲浪不斷,1666年倫敦市區發生大火災,整座教堂付之一炬。

倫敦大火後重建變成巴洛克大圓頂教堂,與大部分歌德尖塔式的教堂有很大的不同,如今反而變成一大特色,建築師雷恩也是天文學家,在設計圓頂的時候非常巧妙的計算,可以在圓頂的一端講敲敲話,對面的人就可以聽到清楚的聲音,在大圓頂旁看到許多的情人玩得樂此不彼。

雷恩的教堂設計圖經過許多波折,他最初的理想是興建一個大圓頂教堂,可是當時英國貴族習慣了歌德式的高塔式建築,否決掉他的設計,他妥協後重劃設計圖,並保證是傳統高塔建築才獲准這項設計,只是後來他還是利用建築師的權限,把中央的高塔改為圓頂。

這個圓頂還有更多巧妙之處,從外面看不太出來圓頂有兩層,若只是單一個圓頂的設計,在教堂內部抬頭往上高聳的圓頂,會覺得這個圓頂非常小,所以他設計上下兩層,內部看圓頂上的畫作很大,而從外面看起來這個圓頂又非常高聳。這跟佛羅倫斯的兩層圓頂設計情況不同,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圓頂設計成兩層是為了支撐巨大的頂體。

聖保羅大教堂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轟炸,圓頂被炸破了一個大洞,但圓頂奇蹟式的沒有倒榻下來,可見當時設計的結構精良。除了圓頂及回聲廊,其他重要的特色還有西面立面及兩座塔樓、唱詩班的席位、大英帝國勳爵的小教堂、高台祭壇、管風琴等等,地下室還有些名人的墓。

聖保羅教堂內所掛的油畫還非常的後現代,採用曾經在勞改營的俄國畫家 Sergei Chepik 所畫聖經中耶穌的故事,採用的手法是地獄式的陰暗配色,讓我呆在畫前感動得起了雞皮疙瘩。教堂外的聖保羅雕像,呈現了當年保羅在迫害門徒的旅行途中,有強光從天空四面照射向他,他因此撲倒在地而失明,而後許多神蹟讓他恢復視力之後,成為基督宗教重要的傳道者。

聖保羅大教堂至今仍是民間募款修建,仍不斷地注入新時代的藝術元素,伊莉莎白二世五十歲的生日以及查理斯王子、戴安娜王妃的婚禮都是在此舉行,而不在皇室慣用的西敏寺舉辦,可見這座教堂的重要性。

倫敦為了迎接千禧年,也與巴黎的大羅浮宮計畫較勁,大英博物館的圓頂、千禧大巨蛋、倫敦眼摩天輪等圓型的建築,與連結聖保羅教堂與美術館的千禧橋,一反倫敦傳統的歌德式樣式,說明了這座城市不斷的創新進步的企圖。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6-布拉格,慕夏的城市



慕夏的唯美女性畫作及新藝術運動舉世知名,他的一生也象徵斯拉夫民族辛苦建國的歷程。一戰結束奧匈帝國解體,捷克建國,音樂家在作品中傳達民族情感,如史麥塔納、德佛札克等影響全世界,慕夏也奉獻所學。

慕夏早年在唱詩班就讀,展現歌唱天份,但他很喜歡繪畫創作,努力克服萬難得到資助,前往慕尼黑美術學校學習。畢業後工作不易,就在劇場畫佈景、肖像畫,1887年到巴黎當插畫師,做版畫、設計書本、雜誌、月曆等封面,以及幫舞台劇設計戲服、海報等。1895年聖誕節,慕夏有機會幫最紅的女明星設計街頭海報,一炮而紅。爾後他開始提倡新藝術運動。

我們熟知慕夏的唯美創作,如一系列的四部曲作品:春夏秋冬等,但他花18年到各地探索原鄉斯拉夫人,創作20幅斯拉夫史詩鉅幅壁畫作品,闡明東正教文化根源與君權、神權及宗教間關係,更重要的表達民族的自決!捷克建國之後,他為國設計郵票、錢幣與國徽。他把作品捐獻給政府,1933年展出後,因政治因素被冰凍30年,納粹佔領捷克,慕夏被關影響健康,釋放後生病過世。到了布拉格,一定要到慕夏博物館、市政廳參觀,並且聖維徒斯大教堂、布拉格車站、泰爾斯博物館等都可以看到慕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