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05

【高雄】抱著感恩心情跟著「一週大事」到桃源鄉

愛咪和換日線是八八災後隨著旗美社大的志工召募行動中進入旗美地區的志工伙伴,後來協助將台北愛樂的音樂陪伴力量引進了當時在舊和春校區安置的桃源鄉四所國小學童。在活動結束後,愛咪和換日線合力完成了一本影像記錄書,在八八災後滿一年後的九月中旬,他們進入已經返回桃源鄉的四所小學,要把這本書親手送給興中、建山、桃源、樟山國小的小朋友們。

原文刊載:小地方:台灣社區新聞網

From 台灣‧高雄‧到桃源鄉送書
每個小朋友都充滿笑容的跟送書的姊姊道謝

上個月隨著《一週大事》的愛咪、阿線到山上送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個校長接待我們,他講著2009年8月7日他從小林國小調到興中國小就任,小林村的長老們還來祝賀,但是因為莫拉克風災那幾位長老回村後就『回去』了,聽到這裡我一陣鼻酸,差點飆出眼淚!

興中國小在原民部落中的幾座小學中的風景是最好的,校長帶我們繞校園一圈,經過涼亭與升旗台,他會說著那棵老樹的故事,或是小朋友需要怎樣的操場等等。校長送給我們部落特有的小禮物,還有掛在牆上的月曆,上面有小朋友天真的笑容,跟《一周大事》的想法類似,希望小朋友回家與父母分享在學校同學好朋友的生活點滴。

《一周大事》記錄著因為八八風災很多學校的小朋友擠在同一所學校一起生活的時光,小朋友的父母有的已經『回去』,有的在平地工作打拼,有的要跟阿嬤一起住,每個小朋友的狀況各不相同,這些校長、老師如何度過那段時光?我想當時的壓力一定非常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風災過後,有太多的團體來拜訪這些學校,老師都已經能夠很快速的了解來訪的團體,並教導小朋友怎樣與客人應對,我不知道怎樣到底是好或是不好?心中留下了一個問號。施與受的界線在哪裡?能夠上山一趟,我總覺得我的收穫比別人都要多,為什麼小朋友還要跟我們說『謝謝』,這個『謝謝』應該要有更多的互相認識才對。

記得去柬埔寨的吳哥地區義診,當地的小朋友對外國人來也非常的熟悉,總是面帶微笑很有禮貌的接受禮物,雖然缺少了指揮的老師、校長或是村長之類的,我親眼看到一個當地負責旅行的導遊,看到場面有點失控,居然拿起麥克風指揮現場的小朋友與村民,過了一會秩序就恢復了。而台灣呢?我們在風災發生過後,指揮體系到底是政府?還是慈善團體?宗教團體?還是學校的主任、校長?還是民意代表?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有答案,而且要有演習,而不是等著下次災難來的時候再來責難誰!

當然,我們要感謝很多慈善團體長期對風災過後的受災民眾的關心與資助,但是,彼此互相的了解與尊重更重要,由這位來自平地的校長能得到原民長老的祝賀,我看到在原民的小學老師與校長都能一個個叫出小朋友的名字與個性,教育真的是要因才施教。而風災過後,我們能不能也對各地文化有所了解,我覺得才是最重要的問題。

之前的記錄:【高雄】上桃源鄉等四所小學送書《一周大事》

2 則留言:

  1. 水瓶子:

    說的真好ㄚ這句..."而台灣呢?我們在風災發生過後,指揮體系到底是政府?還是慈善團體?宗教團體?還是學校的主任、校長?還是民意代表?這個問題我們一定要有答案,而且要有演習,而不是等著下次災難來的時候再來責難誰!"

    回覆刪除
  2. @小S:

    這句話會不會寫的太重啊?我很擔心!

    回覆刪除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