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東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東京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09/23

【台北】燈塔行,北齋的不解之緣

今天社會系的同學說要去聽他以前工作長官的演講,於是愛對路的我就出現在敏隆講堂了。

十幾年前在大公司上班,白天到處開會,假日攤在床上,心靈十分空虛,於是常利用周間的晚上聽演講吸收,當然敦南的誠品講堂是最經常光顧,只要是系列的講座,我大抵上都會報名,可以有不加班的藉口,也想多吸收工作之外的知識。

從文學、電影到建築我都有興趣,到處聽演講開啟了我人生的另一扇窗。

今日重溫二十年來聽演講的經驗,不知道是頭腦轉得很慢,還是真的沒有接觸吳爾芙的小說,我只看過電影時時刻刻,也只在倫敦的高登廣場公園待了一下,今日來聽詹偉雄的燈塔行,簡直是燒腦,而且一路講到了晚上十點多,一回家就躺下來呼呼大睡。

看過許多有關燈塔的電影,會不會跟這本經典小說都多少有點關聯呢?感謝詹偉雄帶我們讀書,書好像永遠讀不完!

2021/05/30

是枝裕和《真實》法國版的東京物語

是枝裕和《真實》法國版的東京物語

台灣人或許會自豪侯孝賢許多的經典電影,是枝裕和也大方的說侯孝賢是他的老師,但我覺得這些導演的共同老師是小津安二郎。

小津安二郎有他自己的視角,東京戰後快速的復甦,城鄉差異無限的擴大,新幹線的開通,二代的糾葛在快速現代化中浮現,這是《東京物語》要描述的現象,小津以獨有日本榻榻米的視角來詮釋,到了東京就用小住家小家庭的視角。

是枝裕和有甚麼創新呢?看過了《小偷家族》《海街日記》等,他已經脫離了小津的慢視角長鏡頭,開始很近的視角呈現演員的表情改變,這點到了法國片《真實》,開始用側面視角,一進一遠變成他的獨特風格。從《空氣人形》的飄浮,超越了侯孝賢的《紅氣球》,我想這次是一個定錨,也充分了表現與日本大不相同的傳統文化,微微的呈現法國與美國的不同,但重點還是母女腳色扮演的衝突性。

所以這位老演員凱撒琳·丹尼芙演的到底是自己,還是演的是母親,或者演的是任性的女兒,也呈現眾多的矛盾,而最表現最獨一個性的,應該算是茱麗葉·畢諾許,整部片雖已女性為主,但眾多男星不同的腳色,也讓人感到法國文化的多樣性。

是枝裕和的親情,已經跨出了一大步,台灣導演可以呈現不同國情的人,我想是李安莫屬了。

2021/04/03

《一個人的無謀小旅行》

《一個人的無謀小旅行》

米果大會堂

去日本旅行多半一個人,所行的路多半是日劇、電影中的場景,這本書是米果一個人去日本的散記。

其中一篇東京鐵塔,與他外公的弟弟張錫祺連結上,1915年,他去日本求學,是高雄第一位開業的眼科醫師,他的學校,就在東京鐵塔附近。

不過,當時還沒有興建東京鐵塔!

(東京鐵塔對我來說,就是黑木瞳無誤)

對於地景地貌的珍惜是我輩看日劇長大的共同記憶,沒想到幻化到日本旅行的風景,居然活生生的"穿越"到阿公的年代,透過電影的場景記憶起家族往事。

我可否學習電影《似曾相識》中的"超人"回到臺北百年前,拍下歷史建築剛剛興建好的模樣,再回來告訴大家前人在此空間的使用經驗。

剛好又翻閱到松陰復仇之旅,這位吉田松陰老師,跟台灣芝山岩國語學校也有些關係,我不由得想到了1895年12月31日發生的事情,今日我們到此地,會想起這樣的連結嗎?

感謝米果的一個人旅行,給我們莫大穿越的力量。每一個人都可以在世界到處穿越做些連結。

2021/03/14

《在名建築物吃午餐》SP橫濱巡禮

《在名建築物吃午餐》SP橫濱巡禮

一如之前連續劇慢調的方式,但這次SP的內容我覺得有點少,雖然介紹了三棟建築,但不強調橫濱的開港史有點可惜。

建築是人在使用,而人在建築之中,還有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微妙的連結在一起,然後帶入了因為肺炎疫情而讓這棟建築關閉,可以說是快百年的建築遇上的難關,這棟建築是渡辺仁(1887-1973)所設計的新格蘭飯店。

這次的SP似乎沒有把午餐放在重要的位置!不知道若有臺灣版本的《在名建築物吃午餐》,你會選擇哪一棟建築呢?

PS. 渡辺仁(1887-1973)、渡辺節(1884-1967) 都是東京帝大畢業,但是是不同人。

2021/03/11

《東京古民宅咖啡》川口葉子

2021.3.11

十年前的今天,我在導遊受訓課程,最後一堂課,用筆電在整理《台北咖啡印象》的書稿,打開新聞網站,親眼目睹大海嘯侵襲仙台的畫面。

我非常喜歡川口葉子的作品,直接跟編輯說,我想要出像《推開咖啡館之門的100個理由》這樣的書,於是出版社就幫我達成目標,以我這樣沒有知名度的作者,竟然可以的大賣。

健行文化最近翻譯在台灣出版的《東京古民宅咖啡》,翻開每一頁的咖啡館照片,竟然在東京這個大都市會有這樣多元的民宅咖啡館,而且還真的都是有歷史的住宅,期待疫情解封的那一天,去東京找找這樣的咖啡館好好的體會一下。

台北周邊,有沒有可能收集到這樣主題性的咖啡館呢?我要不要來立志出一本《臺北古民宅咖啡》呢?大家報給我知道一下有哪些咖啡館符合這個主題, 不知道有沒有出版社有意願呢?

在 311 這天許願,真不應該!

2020/11/25

《東京森林咖啡店》

《東京森林咖啡店》

想說我去過東京的咖啡館少說也有五十家吧!但翻開這本書,居然一家都沒有去過,下次去東京一定要努力去走一趟森林咖啡館。

至於台北有沒有這樣的咖啡館呢?只要窗外充滿了綠意,就可以了,請臉友報馬,我找時間去探訪。

2020/05/10

【東京】愛情故事,你還喜歡三十年前的莉香與里美嗎?



最近看了2020東京愛情故事,感覺上許多橋段實在太幼稚,而且好像不斷的只有去餐館吃飯而已,回頭比較一下到底我心目中的經典到底是多麼經典呢?

於是回頭看了1991年的東京愛情故事,沒想到更多橋段更為幼稚,毛線衣與大墊肩外套,還有俗的要死的髮型充滿人工香料的髮膠味道,MTV似的主打歌音樂響起,都市男女突然有了浪漫的情懷,為何會變成我心目中的經典呢?⋯⋯ 更多

2020/04/08

《戀上純喫茶》



有些人覺得我很奇怪,有事沒事就往咖啡館跑,即使只有半小時的空閒時間,也要好好的坐在咖啡館內體驗窗外的風景,當下的客人,看著老闆製作一杯咖啡。

日劇甚麼題材都有,這幾年《孤獨的美食家》自言自語的模式,還有錢湯、U型酒吧、大叔夜宿車上等模式。這齣以漫畫家沒有靈感,一個人到了純喫茶咖啡館幻想,之後就可以充滿靈感趕上截稿日。

第一集在神保町的咖啡館,我的印象是每次經過都是下雨,而且店內都滿座,沒有一次可以進去,下次一定要進去體驗看看。

裝飾、菜單、店員、老闆的收藏、店名,還有店內的客人種種互動,幻想與隔壁看書的正妹有某種愛戀,很期待!

2020/02/12

《國際橋牌社》《頭取野崎修平》



一齣是台灣政治劇,一齣是日本的經濟劇,但拍攝手法類似,我們看劇的人其實只是以管窺天,永遠都只看到一小部分。

台灣的電視劇長久在沒有劇情,圍繞著八卦轉,這回終於有了直線的劇情,而且現實比戲劇還更精采,國際橋牌社只是萃取其中的精華,日劇各類型都有,而且經常從漫畫中取材,我期待台灣也有金融業的故事。

2020/01/04

《東京男子圖鑑》



最近幾年越來越喜歡收集圖鑑,無論是書籍,或是連續劇,從鄉下來東京追求金錢與職位的男子,我想後來應該會有更多的體悟。

我喜歡從小演到大的連續劇,對於男主角與城市關係的細節,隨著時間長大,可以帶的很深入。

但,這部片為何時間會跳來跳去,但每次轉場都會出現最近幾年才修復的東京車站,雖然畫面的色調略有不同,但我覺得很容易讓人時間錯亂,是因為導演要凸顯東京的變與不變嗎?

2019/11/09

《東京人》2019年11月號的封面



最近城南的導覽突然多了起來,也都有機會帶大家經過這個令人驚嘆的Y字路口,對於我來說,這個路口充滿了各種時代的印記,也有台灣人對於"雨淋板"特殊的使用模式,陽台與雨淋板這種殖民風格,在熱帶與寒帶國家使用,在日本交會,然後就被帶到台灣來,而台灣有自然衍生出自己一套的使用模式。

今天是 The Urbanists Collaborative 都市里人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所主辦的 走進城南 活動之一,我們從南門出發,一探古亭庄從農業演變為日本人居住社區,由兒玉源太郎的南菜園別墅,轉變為南昌公園。水道課課長官舍最後變成陸聯廳這段歷史。還介紹了沖繩醫師與基層建築師的住宅。

我們在長慶廟旁的野草居食屋結束,後來我才發現漏講了台灣電力發展史,從三郎次郎到一郎的成功之路,最後只提到了明石元二郎制定了日月潭水力發電的計畫,延滯多年,最後由松木幹一郎蓋好了,也讓台灣電力株式會社併購壯大成為哥吉拉的大怪獸。

城南的空間區域目前還沒有一個大家都認同的範圍,你認為的城南是哪裡呢?— 和 Noriko Tanaka 。

2019/11/02

《台北建築觀察》x《東京街道散步圖鑑》



兩本都是圖畫書,可是編輯的方向與目的大不相同,同樣是透過散步觀察城市,日本人顯露出歷史、結構的嚴謹,而台灣人對於居住空間的無感,甚至作者畫出了不存在的街景,都沒有任何違和感。

每次都想說要帶一本書去一座城市,專心的走過看過對照書裡的風景,那下回去東京就選擇這本吧!

2019/10/20

【台北】 念延平高中的時候,沒想到會有興趣相近的同學,今天與兩位同學約在台北散步,沒想到眾多的街頭偶遇



念延平高中的時候,沒想到會有興趣相近的同學,今天與兩位同學約在台北散步,看到很多排隊的人潮,都是小店與攤商。





念延平高中的時候,沒想到會有興趣相近的同學,今天與兩位同學約在台北散步,不久,遇到簡永彬老師也揹著相機在巷弄間找尋題材,台北的街道巷弄那麼多,就是可以遇見。

這裡舊稱柴寮!

早在 1980年代的許多雜誌,就看過簡永彬老師的黑白照片作品,對於大安森林公園的前身,親自在許多房子間踏查記錄,留下了當代人的身影。

簡永彬老師的成功絕非偶然,長時間投入做同樣一件事情,初衷一直沒有改變,改變的居然是我們這座城市,而他也用相機留下了紀錄。

攝影者:徐伯峰— 和簡永彬。




念延平高中的時候,沒想到會有興趣相近的同學,今天與兩位同學約在台北散步,來到北署後面的高牆,變成了城堡的城牆鋸齒狀,輔以紅磚收邊,本人才疏學淺,完全無法理解為何會變成這樣?

因為這些石頭是來自於台北城牆石的意象嗎?還是另一種"辰野"式?這樣想還蠻有創意的啊!




念延平高中的時候,沒想到會有興趣相近的同學,今天與兩位同學約在台北散步,居然在大稻埕北街,遇到芽可先生擺攤,不是應該都在自來水博物館那邊擺攤嗎?

芽可先生使用電子秤藍芽開發與手機連結的 apps,可以讓剛開始練習手沖的人可以穩定的注水,後來又使用木材質來當濾杯,最近在誠品廚房讓大家用紅酒杯來品嘗咖啡,是推廣咖啡更多元的推手,一改我們過去對於咖啡的刻板印象吧!

最近在迪化街的發酵迷擺攤,詳細時間請點入 芽可咖啡— 與 Arc Invention 在發酵迷 Fermeny



念延平高中的時候,沒想到會有興趣相近的同學,今天與兩位同學約在台北散步,走到了永樂座舊址的巷弄內,突然遇到了陳銘磻老師,是說這個假日所有人都到了大稻埕嗎?

我刻意不走迪化街,也不去貴德街,就只是在小巷弄間穿梭,遇到陳銘磻老師氣色不錯,但他自己說自己身體不太好,因為長時間的寫稿,手都出了毛病。

著作已經超過百本書,還持續創作,是我輩學習的對象。— 和陳銘磻。





念延平高中的時候,沒想到會有興趣相近的同學,今天與兩位同學約在台北散步,從大稻埕有樹的老房子開始,走過台北城的西邊的邊緣來到了艋舺巷弄,最後在同安街野草居食屋大吃中結束。

共同的景象居然是房子上的樹,根部深入沒有人居住的房子,以雀榕居多,踩了一地的果實,樹葉篩灑光線下,有著迷樣的氣息,或許房子這樣自生自滅,終結在主人不管的社會,留下了最美的身影然後消失,感覺有點哀愁。

日本櫻花盛開的那一周,太宰治瞥見那一瞬之美,台灣有這些樹屋,訴說另一種永恆。

田園城市的都市計劃,實現了嗎?




觀看與被觀看

咖啡館
客人
吧檯
老闆
路人

還有我




里辦公室公佈欄


念延平高中的時候,沒想到會有興趣相近的同學,今天與兩位同學約在台北散步,在Y字路前,我們是觀光客與路人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背後的高樓,與二層樓的矮房子也形成對比,散步在巷弄內,你會注意到甚麼呢?

有人可以來做一個雜誌封面產生器嗎?— 和栖來光和 Noriko Tanaka。

2019/10/04

《東京人》雜誌

能夠在這樣歷史悠久的雜誌留下第二次的紀錄,已經心滿意足了,2014年八月號的《東京人》雜誌,因為片倉先生來採訪青田七六的稿件,很開心!長期在台灣耕耘的片倉先生,這張照片好像是剛開幕的時候的照片, 2019年11月號《東京人》雜誌,來採訪我有關台北盆地形成,以及後來水紋與水圳的開發過程,統合來講應該說是"水文"吧!


該雜誌的工作人員,每位都是在該行業工作了長久的時間,這期雜誌的主題:台北散步,所找的撰稿人與攝影,都是長期在台灣生活的日本人,而且對這個主題有很深的研究,能夠把台北街道藉由不同角度來觀察,在台灣眾多的文學、歷史、地理等雜誌,要做好這樣的主題應該十分容易,但為何總是做不出像樣來呢?

我又要再度汗顏感嘆,台灣的雜誌要做好專題,真的只是用心不用心的問題,跨越同溫層與改變舊有的習慣,真的那麼困難嗎?

很感謝當時拉我來 青田七六的同學,以及願意投資管理的學弟,以及願意在這邊一直工作付出的同事。這本雜誌還有夢中的Y字路,剛好也在我們經營的 Fireweeds 野草居食屋 旁,希望有一天可以把里長公佈欄移走,露出更多美麗的房子。

採訪當日,我好像說話說的太多了,導致撰稿的 Kayoko Nakamura 小姐要生出這篇文章要查證的十分辛苦吧?東京人雜誌,在博客來與台灣的大書店也都可以購買到,請多多捧場。

借用 Hally Chen 的感謝詞與 tag,一本雜誌背後,真的是眾人的努力,Noriko Tanaka、 佳史片倉、 栖來光 (Hikari Sumiki)、 李明璁 (Mingtsung Lee)、@Kayoko Nakamura、 林承毅 (Cheng-yi Takeshi Lin)、 鄭弘敬 、 吳明益等。

2019/08/07

東京人雜誌《東京凸凹》與《神保町》專輯



下幾期的東京人雜誌打算要做台灣相關的主題,所以最近密集的來台採訪,非常高興看到許多好朋友都已經受訪,包含各有所長的學者、教授、書店,訪問我這種雜學類,如同台北的地形一般忐忑不安。

這一期《東京凸凹》已經銷售一空,所以我們拿到的是第二刷,在這種雜誌而且是冷門的主題,實在非常難得,有關一座城市的地理、地質環境,居然可以變成主題,而且就人文角度切入,地理環境的變遷,尤其是潛入地下的排水道、暗渠,消失的城牆、橋樑,甚至是消失的山丘,對我們來說,暗藏的情感改變,到底會有多麼深刻呢?

我從我的書房帶了一本東京人雜誌的《神保町》專輯,沒想到田中小姐當時就負責該專輯,一直工作在同一本雜誌,真的十分盡責,在台灣能在同一本雜誌同一個崗位工作待那麼久,我想應該十分稀有的。

希望能有雜誌開始注意台北凸凹這個主題喔!

2019/05/23

《浮動城市》


Aquapolis 人工海上城市,菊竹清訓的夢想,我想科學小飛俠或無敵鐵金剛卡通多少受到這個夢想的影響。

這個夢想的實現與幻滅也非常快,1975年舉辦沖繩國際海洋博覽會的時候興建,由16跟柱子支撐三層甲板,100公尺見方的大面積。但 1993年後的經營所有權一直不順利,於2000年拖到中國上海解體。

我想菊竹清訓一定百感交集,原本這樣的夢想他以為在20世紀以後才可以實踐,卻在1975年博覽會中就蓋出來了,但也幻滅的很快,才剛剛進入20世紀就解體了,活了25年的短命建築。

不過,這樣的概念卻沒有消失,阿布達比的博物館島,與杜拜填海造陸的各式建築都是飄浮城市的具體實踐,只是沒有"移動"的概念而已。

2019/05/12

《東京單身男子》



很難得日劇可以讓我哈哈大笑,大笑之後也很值得反思男女的交往過程。

龜毛潔癖男
不舉離婚男
爸爸需要照顧的大哥男

這三個男人都想結婚找對象的故事,描述東京社會上班族男子的內心世界,算是少見的題材。

2019/04/18

《東京二十三區女》



我大概是劇中的民俗學者吧?一般人跟著我散步,大概不到五分鐘就覺得十分無聊,沒想到日劇還可以拍出這樣有趣的劇情。

第一集就是講暗渠,東京跟台北當年一樣一直把水圳道加蓋變成道路,剛好昨天演講是講瑠公圳,真的可以拍成電影或是連續劇,我覺得應該比這部日劇還要精采。

2019/04/03

【台北】Kiosk



不知道為何拍了 Kiosk 的照片,突然跳出一張在東京咖啡館的照片,兩張居然那麼神似。

同樣都是在高架路旁,窗外是一片綠,同樣很多拿電腦工作、讀書的客人,也同樣有不少聊天的客人,女客人都比較多,台北比較年輕,東京的銀髮阿嬤多一點。

來到這裡就想到小白咖啡館,雖然音樂非常動感,但是給我心情安定感,沒想到停賣點心,生意還難如此穩定,給想開咖啡館的朋友們參考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