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8/9
站在這個草地,突然覺得腳濕濕的,後來想起當兵時(1992.10-1994.8),這裡好像是爛泥巴,後來酉堂的黃大叔告訴我,這裡的幾個潭,都是有地下水層會自然出水,但是近年來為了避免雜草叢生,也好整理,有些經費把路面都鋪上石頭或是水泥,讓我覺得金門的溫度比當兵時有高了許多。
金門人到東南亞經商有成,返鄉修築祖厝、洋樓,這裡的富裕景象成為海盜覬覦的對象。「銃樓」或「碉樓」成為聚落防禦工事,得月樓是早期出洋印尼的僑商黃輝煌建,內部含地下層共分為四層,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加磚,樓板為木樑,上下樓用木梯,地下通道連接洋樓,可作彈藥、物資補給以及逃難的緊急通道。樓旁有棟古厝是三開間中西合璧的「番仔厝」,是欺敵假屋,但外部彩繪裝飾好像是真的有住人。
「得月樓」狀似觀景的高塔,最上方有詩意的題字,火焰造型的窗楣與梅花、很像國徽的銃眼是偽裝。四面外壁有槍架,並有瞻孔可瞭望,屋頂女兒牆有火槍射擊口,是一堅固的防禦性衛塔。
2005年取得黃家同意,由金門國家公園修繕。
【金門】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8/blog-post_10.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