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20

【倫敦】白金漢宮及附近

從翠綠公園走到白金漢宮已經下午五點多,天色有點黯淡,皇宮前的告示牌清楚的寫著下一次的衛兵交接儀式在明天上午,儘管如此,空蕩蕩的白金漢宮前還是有很多觀光客。


2007.9.16 站得筆直的衛兵

白金漢宮是皇室的住所與辦公室,維多利亞女王是第一個入住的皇室成員,有皇宮內望出去,可以看到非常壯觀的林蔭大道,當然這裡的交通很擁擠。白金漢宮裡面有大會客廳、私人郵局、游泳池、音樂廳、戲院、接見室等等,暑假兩個月有對外開放。



白金漢宮附近還有女皇藝廊,據說裡面有維梅爾、達文西等大師的作品,很可惜沒時間進去參觀。藝廊在走過去是皇家馬廏,光看外面建築就很壯觀,少數時間開放,若愛馬人士要進去參觀得先查清楚時間再去,最棒的是1761年喬治三世的金色馬車。

不知道為什麼不會很喜歡逛皇宮,若是改成博物館或是圖書館或許我就會有興趣吧?

2007/12/19

【倫敦】翠綠公園(Green Park)的躺椅

從地鐵站出來要穿過 Green Park 才可以到達白金漢宮去看衛兵交接的儀式,天氣陰陰的,沒想到在公園看到躺椅,突然太陽露出臉,我不由自主的找個位置躺下來享受這公園美景。


2007.9.19 Green Park 的躺椅

躺了一陣子,拿出書來看,看著看著居然時間就這樣流逝,望著天空的雲朵,雨後潮濕的草地,溫暖的陽光,好像置身畫中的世界,享受到一個放空的休閒時光。



Green Park 的東南方是聖詹姆斯公園,原本是沼澤地,後來水被抽光改為貴族打獵場所,如今作為公園,公園內大樹比直的排列著,還有一些公共藝術品,很多情人坐在這裡聊天親密,少有全家人來此散步玩耍的活動,與巴黎的植物園或是紐約的中央公園是不同的景象。而這幾座公園的中央就是白金漢宮。

到達白金漢宮,不少的遊覽車正要開走,看來衛兵交接儀式已經結束,白金漢宮暑假這兩個月有開放,不過開放時間已過,也進不去了。

2007/12/18

【倫敦】華勒斯典藏館 Wallace Collection

因為找福爾摩斯的故居找不到,看到路上有個指標是指到華勒斯典藏館,於是就走去看看這座維多利亞豪宅。


2007.9.19 華勒斯典藏館

一進門本以為是個私人博物館應該是要收費,沒想到是公家的不用收費,1897年華勒斯爵士的遺孀把這座建築以及收藏都捐給國家,這座典藏館有很多法國繪畫作品,很多海上探險的帆船,以及許多戰爭的繪畫,還有不少袒胸露奶肉慾的感官作品。其它展品有素描、瓷器、鐵器與盔甲的收藏,想見當時貴族流行的收藏品。

華勒斯爵士,1818-1890年,這個家族四個世代的收藏品超多,不過很多重複的東西,可能是我不會鑑賞,看的多到有點想吐出來的感覺。這裡著名的畫有哈爾斯的《微笑騎士》、林布蘭的《提托斯像》、提香及普桑等人的作品。

http://www.wallacecollection.org/

在館中有個餐廳生意很好,在此地最熟悉的畫作我認得出來的只有威尼斯的背景,與去年去的威尼斯照片相去不遠。

2007/12/17

【倫敦】霍爾曼‧漢特(William Holman Hunt)的世界之光

這是在聖保羅大教堂某個小禮拜堂的藝術品,我並不是信奉基督教,聽到導覽內的音樂配上這幅畫的光線,加上大教堂的肅穆的環境,竟讓我莫名感動!


1853年/世界之光/霍爾曼‧漢特/倫敦聖保羅大教堂

霍爾曼‧漢特,1827-1910年,是英國拉斐爾前派的代表畫家之一,英國貴族所崇敬的畫家多是外國人,而不是當地的畫家,所以著名的肖像畫大多是義大利、德國、荷蘭、西班牙請來的外來和尚。1848年漢特、米雷、羅塞蒂組織了拉斐爾前派,表明了對文藝復興拉斐爾唯美的繪畫的尊敬。

漢特在繪畫的上的技巧樸實,並不會特別華麗,在宗教道德上的考慮很多,可以充分反映出英國人拘謹的心態。

這幅《世界之光》描述耶穌在滿月明亮的月光下,企圖敲開那扇封閉很久的心門,這個門甚至爬滿的雜草,耶穌手上拿著真理的油燈,眼神透露真摯的情感,穿著草鞋、帶著草皇冠,這個門沒有門把,只能從裡面打開,與聖經中的啟示錄相符。

耶穌說:看哪,我站在門外叩門,若有聽見我聲音就開門的,我要進到他那裏去,我與他,他與我一同坐席。(啟示錄3章19-21節)

【倫敦】聖保羅大教堂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2/blog-post_05.html

2007/12/16

【鹿港】古市街與半邊井

鹿港的古市街很長很長,彎彎曲曲的街面不寬,寬的地方5公尺,窄的地方不到3公尺,如今這舊街已經翻新成為觀光要道,假日滿滿人潮,兩側老街景還擁有古老復古的風貌。


2007.10.20 鹿港中市街的半邊井

這條老街的歷史可以回朔到清乾隆,大量來台的移民在此設立商店,這裡的房子跟迪化街的長型結構很像,店面不寬,但是縱身很長,裡面當成住家、店面、倉庫,中央有天井,甚至後面可以直接用船來進出貨,而每間店面的立面與迪化街稍有不同的是這邊用福州杉為主,也有磚造立面或有防禦匪盜的一些設計。

在中市街的瑤林街12號有個大宅,是王姓書香世家,挖了口井有一半在牆外,可供當地居民分享使用,雖然這些清朝的建築設計都有防盜匪的高牆,或是一些槍洞之類的,但是井水的分享或是廟宇前廣場的建設,在鹿港可是清楚可見。

這條老街從南到北一路走過來,街名是大有街,舊稱暗街仔(可能是巷道比較小所以比較暗);瑤林街,舊名楊籃,泉州地名;埔頭街,可能是溪浦的起點,這些街名由來也有不少不同說法。

2007/12/15

【耶路撒冷】金色聖城

耶路撒冷是基督教發源地,是由猶太教的分裂出來,而伊斯蘭教也以此地為聖地,三大宗教聖地共享這座城市,以色列更在1950在此定都重建國家。


2007.11 黃建忠老師/耶路撒冷

前陣子還蠻常去聽黃老師的演講,很佩服他可以在很短地時間內可以講得很清楚這幾段錯綜複雜的歷史,無論是土耳其地區或是伊朗、以色列、印度、柬埔寨等古文明,這些古文明都在宗教與戰爭間彼此的消長,幾千年的生活維繫還是建立在宗教上。

第一次接觸黃老師是在老夫子姐姐辦的宗教導覽活動,我們從松江路附近的泰國四面神,晃到民權東路口的行天宮,再到新生南路的清真寺前,佛教、道教與伊斯蘭教在台灣擁有信仰的自由,在台北這條大馬路就有各式各樣的宗教建築真是相當幸福。

最近經過蒙藏文化協會看些西藏蒙古的宗教生活,或許哪天再請黃老師實地來解說這些宗教歷史,黃老師在玩家講堂經常會有場次,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聽聽,感謝來自聖地的祝福!

玩家講堂
http://blog.roodo.com/macroforum/
【以色列】耶路撒冷的哭牆、苦路與金頂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7/blog-post_02.html

2007/12/14

【斯德哥爾摩】蛋捲媽媽的瑞典行

這回收到瑞典斯德哥爾摩的明信片,感覺上應該又是有錢人才能去玩的國度,難不成又是誰出差去!


2007.10 天使蛋捲從台北寄來

原來是天使蛋捲的媽媽去玩,因為沒有抄到我的地址,所以變成她回國代為寄出。蛋捲媽媽曾經寫過部落格,不過因為太久沒有更新,所以完全不知道她去了哪裡旅行,不知道是否依然留下感動人的回憶?

而最近看到天使蛋捲的部落格文字,我猜想心情不太好,突然 MSN 上就出現她在荷蘭的訊息,希望小小的旅行一下會有不一樣的生活。

至於斯德哥爾摩的海、帆船,還有童話般的房子,只有在童年卡通裡的世界,何時能真正進入我的旅行體驗呢?

天使蛋捲的部落格:誰來趕走雨季
http://neue-angeleggroll.blogspot.com/
【斯德哥爾摩】童話世界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5/blog-post_18.html

2007/12/13

【倫敦】《福爾摩斯》博物館

從貝克街的地鐵站出來,就可以感受到福爾摩斯的魅力,有個銅像就在地鐵站出口,瘦高的身材穿著披風,右手拿著菸斗。


2007.9.19 福爾摩斯博物館

位於貝克街221b號的福爾摩斯博物館其實是小說中虛構的人物與場景,作者柯南‧道爾是個醫生,所以小說中的記述靈魂人物華生醫生被當成是作者自我的隱射,小說中的福爾摩斯透過觀察與演繹法來破案。作者從就讀的愛丁堡大學中一個善於觀察的老師身上獲得靈感,創造了福爾摩斯這一個人物。

最近去找一些小說改拍的電影,我還是最喜歡1985年史帝芬史匹柏監製的《出神入化》英文是年輕時的福爾摩斯,一些較早期拍攝的黑白電影往往經過改編,又加上二次大戰德國納粹的故事背景,看了就有些不真實的感覺,而《四個簽名》這部電影也拍得不錯。

進入福爾摩斯博物館有維多利亞時期的女僕裝扮服務生幫你開門,或是販賣小紀念品,進入門口還有穿著英國傳統警察裝高挺帥氣的警衛幫你撕票,一到了二樓就是福爾摩斯的房間,華生說:「因為福爾摩斯老是喜歡在不合時宜的時候拉小提琴,把未回覆的信,用一把拆信刀釘在木製壁爐的上方,而且不時的在室內練習槍法」,在這裡有個老頭子介紹這裡的一切,我就好像走入了電影的場景一般。

再上一層樓是華生醫生的臥房,比較沒有甚麼特別,幾個房間有陳列這些小說的古老版本等等。到了四樓就開始有蠟像,看起來有點恐怖,還有《四個簽名》及其它電影的場景,閣樓還有探頭下來的竊賊等等,是為了讓參觀的人進入小說的世界吧!

參觀完了這個博物館,以及上午的狄更斯故居,好像再花時間讀這些文學作品,不過有點懶得看那麼多字,想要收集些 DVD 來看看就好。

dai + Ray 森林裡的熊夫婦:[倫敦] Day 3 福爾摩斯博物館
http://blog.pixnet.net/harpsicello/post/10315840

2007/12/12

【倫敦】城市博物館述說歷史的城牆

歷史悠久的城市都有防禦性的城牆,甚至在清朝末年的帝國殖民時代,城牆的意義已經消失,台北城牆還是被建立了起來。


2007.9.19 倫敦城市博物館外的舊城牆遺跡

這個博物館很像台北市政府內的探索館的感覺,整個規劃就是很像,不知道倫敦人來這裡逛,會不會有老倫敦的回憶,我在探索館是有點老台北的回憶,很久沒有回去看看,不知道會不會改變了很多?

【台北】市政府內的台北探索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7/blog-post_16.html

倫敦城的重要歷史有,43年羅馬人入侵;1066年法國北部諾曼人征服英倫;1240年國會議堂;1534年與羅馬教廷分裂的宗教改革;1666年倫敦大火延燒五日以上;1863年地鐵啟用;1940年德國閃電入侵;1992年都市再造計畫。

在這座博物館有史前倫敦的模型,也有古時候受到拜占庭藝術的影響,家庭的地板有馬賽克的裝飾,也有維多利亞時代貴族富足的景象,也有一般民眾的家庭生活表徵,對於1666年倫敦的大火,也有看到相關的模型與介紹,算是讓人很快了解這座城市的歷史。

我在這裡的精品店買了不少小鐵盒,鐵盒上印有各年代圖騰,一個一英鎊,從1890年代一直到1950年代的倫敦重要時代都有令人深刻的改變。在台南安平古堡前看到被保存的舊城牆,再看看台北北門附近也有舊城牆遺跡,每次經過看到工程進行,都不知道會不會保存?每個年代每座城市對城牆的意義都有不同的解讀!

2007/12/11

【倫敦】狄更斯紀念館

喜歡英國文學的人一定不會錯過這小巧的博物館,就是狄更斯在此居住過兩年的房子。


2007.9.19 狄更斯故居

1837年狄更斯因為第一個孩子出生,所以搬到這個地方,在此創作了《孤雛淚》(Oliver Twist)這個作品,1839年搬到更大的房子,後來在 1851年又搬回這附近布魯斯貝利(Bloomsbury)區,這間屋子是1924年被狄更斯的後代買回,然後作為博物館型態開放。

按門鈴不久門就自動開了,可能人手不夠,所以要自己走到裡面去買票,來此參觀的多是老人,女性阿嬤居多,一樓賣票的櫃檯旁邊有賣很多明信片跟狄更斯小說的插畫,也有賣各個博物館都有販賣的懷舊印刷商品,有舊報紙、小照片等,旁邊還有狄更斯家族的族譜年表圖,幾乎每個人都有附上照片,我看看旁邊賣票的優雅女士,長得跟狄更斯畫像有點神似。

各樓層都有狄更斯使用的古物,地下室還有一個小型的圖書館,旁邊還有一個小監獄,似乎是說明他舅舅入獄的那段歷史,最高樓層有一些改編成歌劇或是電影的劇照,最讓我有興趣的是三樓有個房間是狄更斯的妻妹瑪麗所住,房間內還有她美麗的照片。

1837年,狄更斯夫婦和瑪麗一起去戲院看戲,回來後瑪麗還有說有笑,可是她在房間更衣後忽然不省人事。隔日就死在狄更斯懷裡,大概是死於心臟病。在《塊肉餘生錄》這部小說,狄更斯似乎就是敘述他一生的點點滴滴,不但反映了他年少困苦的生活經驗,也寫出了他對於愛情的追求,不過我個人覺得她小說描述的剛好跟他現實生活有點不同。


塊肉餘生錄的小說插畫

我在一樓的後院小小花園坐了一陣子,望著藍天,然後回想狄更斯的一些小說情節,在維多利亞時期,他是一個追尋中產階級救贖與幸福的小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