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11/24

【布拉格】大修院廣場與約翰《藍儂回憶》@小區

無論何時到布拉格小區的約翰藍儂牆,都會有不一樣的塗鴉,在網路上搜尋藍儂牆,沒有一張照片是一樣的。


大修道院的外牆,光與影的牆面紀念著流行樂壇大師約翰藍儂

本來在小區逛逛的上午,逛完了著名的教堂與街道,肚子咕嚕咕嚕叫,我就公園野餐,曬完太陽竟然忘了還有這個牆忘記一訪,走回新城區看跳舞的房子,又逛了國家劇院才想起來約翰藍儂牆,於是又走回小區,經過伏爾塔瓦河面,太陽光照在斯特列斯基島的楓葉上,看著老人在此釣魚,擁擠的觀光人潮旁有了難得的愜意時光。

在進入約翰藍儂牆之前,小區擁有許多歷史建物,四週顯然都是富豪之家,或是各國的大使館,也有許多藝術畫室在這個區域開店,進入大修道院廣場前,有個法國大使館,是巴洛克式的建築,約興建於1720年左右,然後一走進這面塗鴨牆,所有的色彩就完完全全的不搭調的鮮活了起來,彷彿嗅到披頭四風靡全球的氣味,讓人想要尖叫出來。



1988年,這裡成為群眾發泄對共產主義証府的憤怒,許多年輕人在牆上塗鴉標語,後來在查理士大橋附近有了嚴重的學生與警察發生衝突,參與行動的學生被諷刺地稱為藍儂主義者,政府把這些學生和平人士污賴為成酗酒、精神病患、反社會和資本主義者。這些塗鴉蓋過來蓋過去,但都不脫離約翰藍儂的畫像與符號,地上還有蠟燭鮮花來紀念這個音樂天才。現代,約翰藍儂牆成為表達理想、夢想、流行、搖滾、愛、和平種種象徵的一個塗鴉牆面。


披頭四的專輯回顧

或許在此地駐留過久,竟然忘了去看康帕島的惡魔小溪,也忘記去看大修院水車,據說這裏有布拉格的威尼斯之稱,匆匆忙忙的跑回旅館集合,踏上歸途。或許我會再去一次紐約,在約翰藍儂被槍殺的地方再回憶這個地方,也或許我會去利物浦,看看約翰藍儂的出生地!

相關網址:
維基百科:約翰·藍儂
一場漫長的驅魔儀式--《藍儂回憶》導讀
好看:Hey, John! - Imagine藍儂回憶 DVD
【台北】約翰藍儂、石門漏油污、三芝飛碟屋,再見!再見!再見!
【布拉格】約翰藍儂牆@第十天
【布拉格】約翰藍儂牆

2008/11/23

【新北市】約翰藍儂、石門漏油污、三芝飛碟屋,再見!再見!再見!

本週沒什麼活動,一堆東西再見!


飛碟屋在地球的台灣北海岸30年,終於要變成變形金剛回家了。
*廢墟--三芝飛碟屋的前世今生(調查修正版)*

◎本週買書:《無可救藥愛上你》點與線的愛情習題,一個宅男變型男的故事、《德勒斯登》浪漫古典的夢幻之城。

◎本週看書:《無可救藥愛上你》這本書只要十分鐘就可以看完,不過值得隨時翻閱會有不同想法、《德勒斯登》沒翻完,等著去遊玩的時候邊走邊看。

◎本週看片:《哥雅畫作下的女孩》Goya's Ghosts、《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遇上塔羅牌情人》伍迪艾倫的碎碎念真受不了、《想像:回憶約翰藍儂》我只知道他出生在利物浦,去了布拉格的約翰藍儂牆,想多了解他,才發現以前膾炙人口的西洋歌曲都是他的作品。



◎本週趴趴走:新竹北埔、石門、三芝。北海岸居然塞車塞了好久,大家都去看石門的油輪漏油嗎?還是去看即將拆除的飛碟屋呢?

◎本週敗家:上週去IKEA幫小水瓶買了一個五斗櫃,星期五晚上去搬貨,然後這兩天組合起來,50公斤的材料要從樓下搬上來,覺得已經邁入老年。

◎本週活動:參加喜歡爬山、旅行的朋友老王史丹利的婚宴,數位相機與DV的普及,現代婚宴都要製作多媒體影片來娛樂來賓,真是辛苦,不過還是送給這對新婚夫妻下面這張照片。

2008/11/22

【新竹】北埔老街

因為老王結婚在新竹請客,所以趁機跑到北埔老街去逛一逛。



當然老街主要的人潮都集中廟前買小吃,當地的特色就是擂茶,我買了一支用擂茶作成的冰淇淋,顏色像抹茶,吃了一口馬上吃的到擂茶的味道,北埔附近產茶,有著名的東方美人茶。因為溪谷的九降風,更是製作柿餅重要的環境,我在攤位前面試吃了好多柿餅,本想買兩盒回家,可是真的太貴就放棄。

北埔老街的小吃有不少客家風情,吃起來也很健康,都是天然的材料,當場製作的苦茶油、肉粽、擂茶等,還有我喜歡吃的蜜餞,光這些就害我口水直流。

北埔的歷史追朔到清代的道光年間,因為盜匪很多,所以淡水廳授權北埔的姜秀鑾與新竹城的富商周邦正可以用武力保衛自己,然後在此設立堡壘隘口,開墾田地。1834年正式成立了金廣福公館,作為收租辦公處所,『金』是指官方,『廣』是廣東,而『福』就是福建,可以知道當年閩南移民與客家人、原住民的歷史關係。這邊的聚落巷道很多,但是走起來有點像迷宮,大的窗戶很少,有櫺窗與鎗眼,在深坑老街的黃宅與台北芳蘭山腳的義芳居都有類似的建築型態。

這邊的古厝修護完整,可惜好像沒有對外開放,只有報名導覽才能進去一窺一二,希望下次有機會能看到當年的丰采。

2008/11/21

【布拉格】三隻鴕鳥旅館與橋街@小區

在小區的屋子門上常常可以看到七彩的徽章或是小雕塑,在查理士橋旁的房屋上,有顯眼的舊壁畫,上面有三隻鴕鳥。


攝影:vivian

1597年,經營鴕鳥羽毛生意的商人買下這棟房子,當時的貴族喜歡用駝鳥毛當裝飾品,1606年他請藝術家重修房舍,並畫下大壁畫,雖然目前遺留下來的壁畫只剩下這三隻鴕鳥,想像一下當年盛況,應該是很豪華的房舍。1657年的時候房屋往上加蓋,1714年,布拉格第一家咖啡廳在此開幕,目前這裡是家豪華的旅館。

查理士橋的橋塔旁有1519年建的海關局,在這條橋街上有文藝復興夾雜巴洛克式的建築風格,有人說是洛可可之後流行的新文藝復興式建築,總之,這些建築在這樣多的人潮下,看了有點麻痺,也可以看出布拉格歷代建築的翻新新舊融合的現象。

很難想像胡斯革命的時候,這區曾經毀於戰火。


攝影:vivian

2008/11/20

【布拉格】義大利風情@小區

從涅魯達瓦街一個轉彎的階梯,剛好陽光灑在階梯上,往下一走就發現不同的風情,這條是義大利街。



16世紀,義大利的移民就是住在這條街上,這些人主要工作是修建城堡的工匠或是藝術家。走在這條小小的街道上,看到了清潔婦在辛勤的工作,有義大利大使館與德國大使館,還有五星級的旅館,除了一棟普通的市場之外,這裡算是高級的旅館區。

走在巷弄中看著窗內的擺設,或者貼出的豪華塔羅牌,華麗的建築,空氣中彷彿有點義大利的味道。

2008/11/19

【布拉格】涅魯達瓦街(Jan Neruda)@小區

從聖尼古拉教堂出來往上走,就是有名的詩人、記者為名的涅魯達瓦街,他曾經以此為背景寫了許多短篇故事。


1845-1857年,涅魯達瓦住在兩個太陽之屋,47號,目前是遊客中心

西元1770年前,阿拉伯數字還沒有引進作為門牌號碼,這邊的標示是以門上的圖案為主,所以在這條老街可以發現很多符號,或是動物也或是樂器,尋找並拍下這些圖案成為旅行中有趣的觀察,這裡的建築顯然都翻新過,不過這些圖案都被保留下來,除了咖啡館、啤酒屋,這裡還有專賣卡夫卡的周邊產品,或是精品店。



一路走上來會經過一座巴洛克式的門面,上面有摩爾人雕刻,5號的摩金宮,目前是羅馬尼亞大使館。位於20號的義大利大使館,也很有特色。6號的老鷹、12號的三把小提琴、34號的金色馬蹄、43號的綠龍蝦、49號的白天鵝等等,這條街上的每個圖騰、雕像的背後都有一些歷史故事。

我最喜歡的一家二手書店,裡面還有賣二次戰時與戰後的舊報紙,頭版還有德軍入侵,還有投降的照片與新聞,雖然報紙很舊,不過我覺得應該是重製的報紙。我在裡面逛了很久,拿起這些不是我所熟悉的歷史故事,手上仍然會冒出冷汗,我很怕把這些東西弄濕。

我想找 Jan Reich 的攝影作品,一直找不到,雖然台灣也有出版,但已經絕版,我希望在二手書店有緣見到它。而我找到 Jan Lukas 的攝影作品,裡面有他旅行各大城市的紀錄,也有台北市的一張照片。既然都叫 Jan,我就買了回來。

相關網址:
Wikipedia-Jan Neruda(English)

2008/11/18

【布拉格】無緣的聖湯瑪斯教堂與小區廣場拱廊@小區

看書上寫說小區的聖湯瑪斯教堂裡面有魯本斯的複製作品『聖湯瑪斯殉教圖』,於是很高興的一早趕來。




看到工人在整修外牆,就覺得很不妙,我假裝沒看到鷹架就往教堂的大門走過去,沒想到真的鎖起來,工頭大聲的叫我趕快離開,只好拿著相機很快的按了幾張照片。

1285年溫塞斯拉斯二世所起的教堂,是奧古斯丁會的修道院(布拉格當時好多教派教會),其實在這裡看不到年代久遠的古意,小區的電車(又稱搖搖車)在旁不斷地駛過,1379年完成這哥德式建築型態,目前可以看到的只有尖塔頂。經過了胡斯戰爭後因為教堂與皇室關係密切,是少數可以重建的天主教教堂,魯道夫二世期間很多宮廷藝術家埋葬在此。

1723年教堂遭受雷擊,建築師改用巴洛克型風格重建,也就是現在看到的模樣,教堂內祭壇魯本斯的原作品目前保存在史坦堡博物館內。我看著書上有教堂天花板壁畫的照片,想著我應該還有機會去看看吧!

小區廣場在1257年開始就是生活中心,廣場四周的建築風格融合文藝復興與巴洛克風,印象最深刻的房屋旁的拱廊,陽光照在拱廊上圓弧狀的陰影,配上鮮黃色的建築外牆,明暗相間,走在裡面絲毫感覺不出外面觀光客很多的世界。

2008/11/17

【布拉格】維多利亞女神教堂的聖嬰像@小區

這裡也稱為聖嬰教堂,是因為祭壇上的玻璃盒內保存的聖嬰像有治癒病患的神跡故事。



這是布拉格第一座巴洛克是的三一教堂,是義大利建築師菲利普(Filippi)為德國的路德教派所見,教堂完成與1613年,白山之役後羅馬教會把這個教堂轉給卡梅爾教派。

這個聖嬰像是1550年西班牙的貴族所買,1556年這個貴族的女公爵下嫁到布拉格來,1628年這個聖嬰像捐贈給某個修道院,在歐洲三十年戰爭時期,這個聖嬰像的手被弄斷。1637年有個從幕尼黑來的神父到布拉格,他修復了這個聖嬰像後傳出了各種神蹟。

在這座教堂內逛來逛去,看到好多聖嬰穿的衣服都公開展示,這些衣服各種顏色都有還有各種的裝飾,是從各國送來的贈品,這邊的修女會依據不同的節慶幫聖嬰像穿上不同的衣服。在此看到一位年輕的修女出現參拜,充滿笑容動作優雅,讓我印象深刻。

2008/11/16

【台北】侯硐步道廢墟歸來碎碎念,喜獲網友夫妻前後贈書

本週活動較少,碎念一下就結束。


房屋頂上有隻狗,真不知道牠怎樣爬上去的?

◎本週獲書:《柏林》當代建築、《維也納》當代建築、《維也納》貓頭鷹深度旅遊、《開始到維也納看莫札特》、《Google APIs程式工具錦集》。

◎本週看書:複習《冷靜與熱情之間(藍)》、《冷靜與熱情之間(紅)》原來佛羅倫斯的聖母大教堂爬上圓頂要走四百多階,我的印象怎是五百多階啊?《圓頂的故事》再多看一章節,更了解為什麼布魯內列斯基可以獲得建構大圓頂的原因、《推開藝術大師的家門》一章。

◎本週買片:《跟著奈良美智去旅行》、《巴黎小情歌》、《遇上塔羅牌情人》、《簡愛前傳》。

◎本週看片:《007皇家夜總會》、《007量子危機》、《哥雅畫作下的女孩》Goya's Ghosts、公視《後山日先照》DVD連續劇花三個星期看完、《跟著奈良美智去旅行》。

◎本週趴趴走:去侯硐附近的登山步道,拍了不少廢墟,還有長滿青苔的煤礦坑口。又去了趟師大路夜市,不是假日人也很多。

◎本週活動:周末晚上在生態綠有場Google APIs 程式工具錦集贈書會,作者是之前在 Google 大會上見過一次面的推友ddsakura,沒想到他老婆(那時還是女友)三年前也送過我她寫的武俠小說《俑之舞》,這真是太巧了,難怪我一直覺得 ddsakura 很眼熟,原來更早前有一起吃過飯啊!

2008/11/15

【花蓮】糖廠與周邊老街漫行

上個月參加木馬的花蓮旅行團,洄瀾日式遺蹟之旅,在糖廠住宿的那個晚上,怎樣都不會遺忘。


糖廠內有不少日式建築,經常借給電視台拍片,目前三立拍攝紅葉少棒的故事(比賽開始)

花蓮糖廠位於花蓮光復鄉,在日本時代1913年建廠,當年的地名『馬太鞍』是阿美族的『樹豆』,因為以前這裡河川沖積到處長滿樹豆。日本人建廠為『鹽水港製糖株式會社花蓮港製糖所大和工場』,後來國民政府來台改『大和』為『台安』後來又改為『光復』。二次大戰末期糖廠的設備被美軍轟炸嚴重受損,決定把壽豐的糖廠跟大和糖廠的設備合併,在這裡生產。

我跟木馬利用晚上的一個空檔時間,借了腳踏車從糖廠騎到光復車站,經過一些日本時代所建的洋樓立面,在泛黃的路燈下,看起來格外的動人。夜晚的老街道人並不多,但看路上的招牌,白天應該很熱鬧才是,我好奇的想著是不是有一半的店面是不會開的,根本沒有人居住呢?

隔天上午,當我們走在這個街道,據個人觀察結果,果然年輕人都到大城市去居住工作,只留下老年人在此地與觀光客互動,或許只有這樣,一些較老的建築才保存的下來,是某種幸運還是悲哀呢?

相關網址:
台糖花蓮糖廠
【台中】月眉觀光糖廠
【花蓮】歸來碎碎唸,愛上木馬式的旅行人生學
部落格:三立比賽開始拍攝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