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6/29

【敘利亞】幼發拉底河附近的人們

這天起了一個大早,往北到一個叫做『發』的小鎮,我們要去看的是遊牧民族走向定居式建築的蜂巢屋,也是聖經故事中亞伯拉罕所住的屋子,這個樣子四千年沒有改變過。

From 敘利亞

這個蜂巢屋漸漸地消失,我們好不容易到了這個小鎮,看到很多石頭,還有蓋到一半的石屋,也看到傾倒的蜂巢屋已經不在維修了,這個蜂巢屋是用夯土,一塊塊堆起來後,然後用木板架在中間,然後再往上蓋,有點像大砲彈的造型,我想這樣的房子應該冬暖夏涼,有對流的效果。

雖然與當地民眾語言不通,但他們很熱情的要我們進去看眷養的牛羊雞等,還讓我們看阿嬤擠牛奶,我們借了廁所後準備離開,非常世俗的拿一些零錢要給小妹妹,但她詢問長輩後得到的答案是不准拿,這裡的生活很悠閒輕鬆,小朋友應該都去學校上課,沒看到青壯年的男人與女人,我想應該都去工作了,只留下一些少女與老婦女在家裡。這樣的生活與環境,不知道還會維持多久?

會來到這個小鎮與幼發拉底河的水庫觀光的人,應該很少很少吧!在水庫旁的一個小鎮,看到小小的傳統市集,除了買些蔬果之外,最熱門的應該是賣餅的那個攤子,源源不斷的一包包的排出來,還有人買了一大包,然後就攤開來在路邊曬乾。還有一大堆人擠在藥房的門口排隊,顯然買藥是要有處方簽或是有配額之類的,這群人排了好久都沒有離開。

亞伯拉罕本來叫做亞伯蘭,他離開巴比倫,要前往神的應許之地迦南,後來他在哈蘭定居,我想應該就居住在這樣的屋子裡吧!

2010/06/28

【台北】《武昌街一段七號》簡錦錐說不完的故事@明星咖啡館

上星期 Eureka 接了一篇雜誌稿要以文學的角度來介紹明星咖啡館,我其實很少做人物專訪,會寫的人物都是多年的好友或網友,要採訪這樣有特色與故事性的傳奇人物還是第一次,不過主訪是 Eureka,所以我就在旁邊搭腔就好。

From 台灣‧台北‧台北城

簡錦錐先生的母語是台語,可能我們都用北京話跟他對談,看他很吃力的轉換一些日本時代的日語,有時他又會落許多的『英文』,可見這家咖啡店的主人翁在年輕的時候學習能力非常強,能夠開這家具有『俄羅斯』風味的咖啡館與麵包店,他非常感恩當年出資的俄國皇族後裔,並照顧他到老死,並常常去他墓地回顧。

簡先生是非常會做生意的人,做生意不求做的大,但都要存有社會責任,非常的實在。曾經有幾家俄國餐廳經營不下去想要他去經營,他都拒絕了,因為他覺得經營特色餐廳太累,凡事要自己親力親為才會成功。談話的中間他說了好幾次『以下講的這些話,請不要寫出來』,真的講了好多秘訣,真是行行有行行的訣竅。

在我問到在1970年代咖啡館的經營多半帶有色情的色彩,問他如何讓人擺脫這樣的印象,他說咖啡館的椅子很矮,而且燈光很亮,窗戶透明,這樣的空間誰還敢在裡面摸來摸去亂來。他對來此寫稿的文人特別的禮遇,這些人經常點一杯咖啡就坐上一整天寫稿,他也不在意,而緣份就是這樣的奇妙,曾經有位畫家在此過生日受到簡先生送的蛋糕招待,至今蛋糕盒還收藏好好的,簡先生的孫子柏毅因為辦畫展無意間又遇到那位畫家,剛好送去明星麵包店做的蛋糕與餐點,讓這段歷史被重新翻了出來。而明星咖啡館在這些文人的眼中,是不是可以媲美巴黎的雙叟、花神咖啡館呢?

後來到了 1980年代,台灣股市狂飆,在台北城中眾多的號子,投資族中午就來明星咖啡館用餐喝咖啡聊天,當時的黑道看這裡門庭若市,就來賣茶葉索取保護費,簡先生一點都不緊張的拿出白紙寫下合約,約定這家店願意頂讓給黑道經營,但是前提是要照顧當時創辦咖啡館的俄國人,並且按時發多少薪水給員工,後來黑道就放棄不再來索取保護費。這家在城隍廟前的咖啡館,是當時做生意人忌諱開店或是居住的地點,在簡錦錐先生的堅持下,走出了自己的風格。

More about 武昌街一段七號

【台北】《一閃一閃亮晶晶》與明星咖啡廳的故事

今年暑假,簡先生就要去俄國考察,未來明星咖啡館改建後的地方重新經營時,可以更有俄國當地的特色。

2010/06/27

【台北】清真寺的叫拜聲

到伊斯蘭世界的國家,在大大小小的清真寺旁都會聽到用擴音器放出來的歌聲,提醒伊斯蘭教友,無論在哪種場合,都要放下手邊的工作面向麥加禮拜。


想不到這個教友小小的身體可以發出那麼洪亮的聲音,比擴音器放出來的歌聲好聽千百倍

一天五次的禮拜,伊斯蘭教有自己專屬的曆法,記得上次去台北清真寺的時候,很難一窺真實的面貌,昨日圓環文化工作室的活動,馬教長很大方也很熱忱的打開所有的辦公室與禮堂讓我們參觀拍照。我們看到門口搭起一些活動用的帳篷,可見異國的伊斯蘭教友也開始舉辦起社區活動,這應該是一個好現象,中東世界的伊斯蘭教被美國抹黑了好久,在台灣的伊斯蘭教友開始展開雙手對外。

From 台灣‧台北

之前寫的:【台北】清真寺
維基百科:台北清真寺

記得上次去中東旅行,恰好跟一個巴勒斯坦人的伊斯蘭信徒同房,還在睡夢中的我不知道是幾點天剛微亮,他就在房間面向麥加叩拜,真得非常虔誠。

2010/06/26

【台北】阿喨@集地咖啡

一直覺得一家咖啡館的靈魂,應該是『人』,無論擔任主角的是老闆、店長、服務人員或是客人,有了人,才能成就一家咖啡館。

From GEO café (集地咖啡)

前幾天上午去找店裡的阿喨聊聊,談了談才發現他還在國貿系就學,家住附近,因為想學煮咖啡,就進到店裡問有沒有缺人,於是就成為咖啡館內假日班的工讀生。每個週六、週日兩天從中午開始,集地咖啡館就會開始忙碌到天色暗了為止。對於客人點餐的純熟度,還有煮咖啡做輕食,阿喨專注的工作是最吸引我注意的,沒想到他也才剛到咖啡館三個月而已。

阿喨說他想要邊工作邊考、讀研究所,以前我念大學時,總希望不要延畢浪費時間,同學們會利用寒暑假全力念書,趕快念完畢業當兵後就全身投入工作,現在學生的觀念似乎有很大的轉變,希望能夠延長當學生的時間,也一邊打工多學一些技藝與多一點社會經歷。其實這樣也不錯,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對於自己未來想要做甚麼?或是想讀甚麼書可以有更多的認識,想想我念地質系畢業,這二十年來一直從事非相關科系的工作,大學這幾年來不是很浪費嗎?

集地咖啡部落格

某日,跟集地咖啡的老闆,也是地質系同學聊天,他知道我在寫咖啡館的文章,問我是不是想開咖啡館,於是,我就成為集地咖啡的小小股東。這個際遇也有點像阿喨,他因為想學煮咖啡就跑進來問有沒有缺人,於是就在這邊工作了。

2010/06/25

【柏林】頹廢與塗鴉@塔赫勒斯(Tacheles)文化廣場

待在柏林的的幾天,似乎沒有到幾個著名景點,只在東柏林的巷弄走來走去,看看塗鴉,最後一天黃昏,走的實在有點累,看到一個狀似廢墟的藝術中心,坐在廣場旁的一個汽車座椅上,看著這廣場的人事物。

From 德國‧柏林

環伺周圍,塗鴉的色彩豐富度實在驚人,但是在斷岩殘壁裡彷彿又透出一點往日的華麗氣氛,但回想東柏林冷峻氣氛的電影,又對這一切感到詭譎。這一切廢墟式的景觀隨著夜的來臨,燈光打在牆上,又變了另一種景象,周邊有些餐廳開始營業,人潮浮現,一些人拿著啤酒瓶大聲的聊天,我看著樓上奇裝異服的龐克,在這藝術中心似乎我才是少數的異類。

Taceles 是古猶太文,表示直率坦白。1907年,本來是百貨購物中心,在二次大戰期間,這裡是納粹的辦公據點,五樓曾是法國戰俘拘留區,二戰期間被多次的炸毀,變成這番景象。如今被許多世界各地的藝術家運用,變成一個放縱的創意空間,有實驗劇場,也有電影片播放,大樓內有20個藝術家育成中心的工作室。

官方網站:Tacheles

有個中國老太太在廣場的垃圾桶撿啤酒空瓶,讓我想了解她的身世。

2010/06/22

【敘利亞】大市場@阿勒坡

不知道甚麼時候開始,喜歡去逛傳統市場,尤其是國外的,雖然也不知道能買甚麼,踏入別國度一般人的生活領域,體驗不同的庶民文化,也算是很新鮮的事情。

From 敘利亞

來到阿勒坡的大市場,在古堡旁的市場是給觀光客逛的,我們來到了當地人買菜的市場,一整條市場也不知道多長,就我來看好像每家店都一樣,可是怎麼可以供給那麼多小店面,會不會跟光華商場一樣,一個老闆會擁有很多個店面呢?我想應該不會吧!

從入口進去,由於很怕迷路,所以只敢走筆直的路,其實兩側的通道還是有其他店面。剛進入是賣布的店居多,價格差異非常大,店員都會拿著打火機,說是真的駱駝毛不怕燒,還有從伊朗來的舶來品賣的特別貴。往內走有賣乾貨,很像我們迪化街那種型態,還有賣很多樣的香料,五金店、裁縫店、賣油的店。再往內,開始有些賣水果、果汁、肉等食物,很特別的是街上都會有人幫這些店送茶水來,可能這些店服務生走不開,長時間的顧店很口渴,需要一直補充水分。

這個市場人來人往異常的擁擠,有時還會有騾、馬、駱駝從旁邊經過。我觀察整個市場的建築是混搭著,從非常非常古代的大石頭城門城牆,一直到現代的建材都有,數千年的市集一直存在,不知道歷史怎樣記錄這個市場?

2010/06/21

【台中】紅吱吱走唱團與呼嚕 Forro Cafe

其實呼嚕這家咖啡館與紅吱吱走唱團是沒甚麼關係,是因為紅吱吱走唱團到台中義演,我剛好去拍照,既然到了台中一趟,就應該去找咖啡館晃晃、拜訪老朋友,並且又去東海書苑3買了一些書。

From 台灣‧台中
呼嚕咖啡館的特色餐點,用小時候的牛奶瓶裝的咖啡牛奶

呼嚕咖啡是一個老房子改造的一個範例,本來在巷弄間不起眼的透天住宅,重新設計後,轉眼變成一個開放空間,內外都塗上了純白的油漆,木頭地板延伸出這棟房子,吧檯可以對內也對外,真是這棟房子空間利用的精華,剛好我去的時候飄著雨時大時小,即使是這樣,外面仍有人坐在吧檯賞雨。

我在星期日的午後進去,只有幾個人獨自前來,有人低頭看書,有人安靜的看著電腦上網,我喜歡這樣的安靜,聽著店內的音樂,大家共用著這個空間。但是晚一點雨停了,客人越來越多,我很驚奇的望著每個人手上都是 iPhone,然後都有人拿著單眼數位在店內拍照,因為人多,所以大家聊天的聲音越來越大,偷聽的幾桌的談話,感覺都不是台中當地人來訪,聊得都是開店的訊息,這真是讓我非常的驚訝,而且,全都是俊男美女啊!

部落格:http://forrocafe.blogspot.com/
地址:台中市西區精誠三街47號
電話:04-23101661

我看了呼嚕咖啡的部落格,雖然開店不到一年,可是他們辦了一場又一場的音樂活動,在店裡看到大多是台北的藝文資訊,或者說是跟台北咖啡館的資訊大同小異,我開始懷疑我真的是否身在台中?


我們的土地我們的歌

紅吱吱走唱團是魏世芬老師在學學文創招收的學生所組成,並不是一個職業的表演團體,演出的歌曲大多是以之前音樂時代所演出的音樂劇(四月望雨)與原住民、台灣歌謠、1970年代的流行歌曲等所組合起來的歌舞表演,當日所有演出者一早就開始化妝、下午彩排,然後一連演出兩場,到晚上十點才結束,雖然是業餘的義演,每個人都很認真演出,不知道他們花了多少時間練習?

紅吱吱ANG‧KiKi走唱團

魏世芬老師說他希望以後能夠到醫院安寧病房演唱給病人聽,最近他父親魏教授還希望紅吱吱能夠到金門表演,真希望這些願望成真。

2010/06/20

【埃及】長得像水瓶子的木乃伊婦女畫像

啊!寄這張明信片來的人,說我長得像這幅畫,其實仔細看看眼睛、眉毛、頭髮還真的有點像。

From 埃及

Google 搜尋圖片:mummy portrait of a woman
大英博物館的收藏
維基百科:Fayum_mummy_portraits

後來我查了一下,原來這是埃及木乃伊上面的畫像,會帶這樣的金飾應該是婦女,大多是在西元一世紀的埃及棺木上所繪,當時已經是羅馬帝國所統治的埃及社會,還是保有這樣的傳統,色彩鮮豔的木乃伊棺木上的畫像,這樣的型態尚不知道何時結束,但可以知道全盛時期一直到西元四世紀。

這些畫像可以研究當年流行的衣服、飾品、宗教、歷史等等,有人說是因為羅馬帝國的統治而帶動這樣的風氣,跟如今的沙龍照相比,埃及人的死亡觀念跟我們這邊不太相同,埃及人認為死亡還會復生,就是要打扮的年輕時候的樣子。

2010/06/19

《大誌》TAIWAN,50元為販售者收入以及公益之用

《大誌》創刊以來已經邁入第三期,無論他的商業模式的公益用途受到一些質疑,平心而論看雜誌內容,還真的蠻觸動我對全球意識介紹的想法,年少時總想編輯一些刊物,或開出版社,但這個夢一直只是在心底而已。

From 台灣

台灣大誌的官網(過期的雜誌可以用ATM轉帳購買)

這期的主題有一篇是簡銘甫寫的柏林 Tempelhof 機場,變身市民公園,當年柏林也是靠市民公投來決定這個機場的未來,如今看來,生活在柏霖的居民又獲得房市增值、休憩與觀光收益的一大勝利。反觀台北市的松山機場,最近政府大炒作要再利用,高鐵的桃園站為何不直達桃園國際機場?捷運為何不能直通?

柏林公投之記錄

小巨蛋經營不良之後,一大塊松山菸廠要變成大巨蛋,南港202兵工廠土地的標售,苗栗縣的土地徵收......。隨便一舉例,這些土地利用的案子,都可以有千百個更有創意的提案可以變通與變化,達到人民、政府與財團多贏的局面。是否真的台灣人都沒有聲音?而我們對公共政策的關心是否還有機會在這個媒體一言堂的環境下起死回生。

答案是可以的,我們還有網路,我們還可以辦雜誌,我們也可以買雜誌,希望大誌可以持續經營,為我們帶來全球意識的介紹,也為這塊土地帶來一些正向循環的希望。

2010/06/17

【柏林】ANNIE LEIBOVITZ 一個攝影師的生活攝影展@C|O Berlin

只要在搜尋器上打入 Annie Leibovitz,就會出現這個出色的人像攝影師的照片與生平連結。

From 德國‧柏林

本來想進去參觀猶太會館,可是看到戒備森嚴,把所有觀光客當成壞蛋的檢查模式,就懶得進入,晃到街角看到這個攝影展,於是就買票進入,收票的是一個漂亮的美眉,很特別的是這個厚紙的票根無法截角做記號,於是她看著每個人的表情畫了一個符號,我收到了一個微笑的臉。

這個展覽館是棟很舊的建築改裝,外面華麗的外牆,走進去展覽的空間並不是很適合辦大型的展覽,或許是這個攝影師太有名了,到處擠滿了人。Annie Leibovitz 是個幫眾多名人、明星、政治人物拍照的攝影師,除了早期的約翰藍儂、黛咪摩爾之外,比爾蓋茲、柯林頓、歐巴馬、英國女王等人也是她的客戶。我在展覽場內看到不少柯林頓競選時所拍攝的作品。

C|O Berlin 博物館(德)
維基百科:Annie Leibovitz(英)
Life Through a Lens : Annie Leibovitz.
Annie Leibovitz – 鏡頭下的人生

我後來看到這個博物館大部分都是辦與攝影有關的展覽,柏林的這一區感覺上跟猶太人有些關係,看到的博物館、展覽館、學校、教堂都跟猶太人相關,而這個攝影師也是猶太裔。我希望我拍的人物也能跟她一樣有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