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1/22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心靈小憩陳韻琳老師講座心得

幾乎所有宗教都會探討這個問題,不過這演講我比較有興趣的是高更創作過程的歷史背景,或許陳韻琳老師經常會探討到女性主義的問題,這部份我無力吸收,不過她講的一句話:有家暴,一定要把小孩與媽媽跟施暴的爸爸分開。這句話,剛好在晚上陳俊志的新書(台北爸爸/紐約媽媽)分享會上,也提到同樣的事情,這點容我讀完他的書再來分享。


《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Where Do We Come From? What Are We? Where Are We Going?)/1897年/收藏於美國麻州波士頓美術館,融合了各國文化與宗教神話等在這幅畫有太多的故事可以說。

高更所處的年代,1848-1903年,對比與當今,同樣是處在一個M型社會的結構中,貧富差距很大,大航海殖民時代,歐洲工業革命,金融市場崩盤,這不跟目前這十年來有著類似的現象。當年在巴黎文壇中雨果書寫社會中下階層窮苦的狀況,高更從有錢的證券金融業到窮苦潦倒的畫家,這樣的體會應該特別深,而我們經常搞不清楚高更要追求甚麼?無非是一種原始,一種還未開發的源頭,或者說是一個伊甸園、香格里拉、桃花源。

杜米埃的諷刺畫,米勒畫出了農民的窮苦,梵谷親身經歷的寫實畫。上述的畫家仍保有為弱勢發聲的創作,但大多數的印象派的畫家們後來的創作偏向描述較有錢的階級,而或許竇加描繪跳芭蕾舞的小女孩,羅特列克也畫愁苦的妓女,這些也算是有點出不同階級不同生活方式的畫家,大體上大多數畫家還是要為五斗米折腰的。

高更踏上了外祖母的追尋出路前往大溪地追尋,但是他到的地方往往又被所謂的『文明』所侵入而改變原本的純樸。


《帶光環的自畫像》,1889年,油畫,88×57cm,華盛頓,國立藝術館藏

高更在這樣的追尋中,把自己定位為耶穌,畫上了神的光環,並畫出了伊甸園的那條蛇與那顆蘋果,他厭惡巴黎的勢利,覺得巴黎根本就是聖經中的上帝要毀滅的城市所多瑪。晚年,他自己辦報,勉強收支平衡,留在大溪地扮演他心中上帝的任務。

心靈小憩

2011/01/20

【佛羅倫斯】令人難忘的健行@捷克團友的祝福

佛羅倫斯對我來說是個不完美的城市,整個城市充滿了太多『未完成』,想著領主廣場前在十五世紀末的篝火,燒毀黃色書籍,而薩佛納羅拉在此被絞死,是貴族間的互相鬥爭呢?還是文藝復興戰勝了保守勢力?

義大利‧佛羅倫斯

一輩子難得遇見好的旅伴,更何況是一群人一起,收到這張明信片我才知道當年一起去捷克的團友其中四人,又結伴去了趟義大利,捷克團的團友還真的在大大小小的旅行中不斷地一起出發,留下了令人難忘的回憶。

那年去佛羅倫斯,是我一個人自助行最長的旅行,走遍了佛羅倫斯的大街小巷,一到這座城市就找不到訂好的民宿,然後看著地圖上很短的距離,沒想到也爬了兩座小山丘,意外地讓我看到佛羅羅斯的夕陽,雖然沒有這張明信片那麼美,但是從米開朗基羅的視野鳥瞰整座城市,望著舊橋上美第奇家族的逃亡之路,達文西設計的涼廊,一切的鐵腿都拋到雲霄外。



看到一個義大利歐吉桑對著一個日本美眉一直聊天,歐吉桑的老婆在旁邊也只能乾瞪眼,義大利大叔果然很健談啊!也祝福捷克團友每次旅行都很幸福。

《佛羅倫斯》未完成的旅程

2011/01/19

【台北】柿事大吉,抽獎明信片

台灣‧台北

基本上,我想不透『柿子』跟『兔子』有甚麼關係?

是不是大家都認為兔子喜歡吃胡蘿蔔,而胡蘿蔔是橘紅色跟柿子同樣顏色,所以放在一起?不過,胡蘿蔔含太多高澱粉,所以養兔子的朋友還是不要餵食太多。

2011/01/18

【九份】鬼手神造奇藝之人--游景翔

前幾天去九份、金瓜石,在游景翔的心雕細琢特展結束前去看了,非常多樣的作品,需要細細的品味,看展覽館外的滴滴細雨,雲霧隨風而去,心中飄過淡淡無解的禪意。


一見到游景翔,他很高興的秀出他的皮上衣,是他自己畫的金佛像蓮花等圖騰

游景翔從有記憶開始就喜歡畫畫,大學念設計,創作類型多樣:版畫、篆刻、漫畫、陶藝、雕刻,樣樣都很專精。因著迷於九份山海景致,從北投遷到九份定居創作,他的創作靈感常來自周遭環境的感悟,自己不斷的摸索和嘗試。鬼手神造奇藝之人,游景翔的手巧細膩,可以在小小的鉛筆芯上雕出礦工、礦車的模樣。也在貝殼、石頭、竹子、胡蘆、刀柄等各種材質上雕刻心經,他認為創作都是以心為出發點,所以他雕刻的經文大都是心經,並不一定是以誰為師。

後來到九份游景翔的工作室,他說他花了三年的時間在葫蘆上雕刻,並在各種材質與形狀上他都可以創作,這樣的答案讓我覺得除了『屌』之外,他也對自己的作品非常有自信心,能夠跳脫別人定義的藝術觀,才能走出自己的風格。



我觀察他用毛筆畫的簡單圖案,有大筆一揮的粗曠,配合細筆描繪表情,旁邊寫上短文,感受到山中無甲子怡然自得的心境。

2011/01/17

品圖藝術《台灣之美》系列拼圖

這是幫一個拼圖公司的朋友所寫的『圖說』,還花了我不少時間寫,拼圖即將發行。我小時候有空在家花很多時間拼拼圖,特別訓練了對細節觀察的能力與分類的方法,大家過年期間也可以拼拼台灣之美的風景拼圖,順便了解一下台灣特有的人文歷史。(圖說寫得不好請不要吐槽我)


台北,麥帥101元旦夜景

台北101大樓的元旦,倒映在筆直的基隆河上,從美援時期所蓋的麥帥橋已經翻新重建,從內湖科學園區看橋上的燈光與璀璨的煙火,緩緩流動的河水,彷彿訴說著這城市下一百年的繁華。

台北市是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所在地,位於台灣本島北部的台北盆地,是大台北都會區的核心區域,政治、文化、商業、娛樂與傳播等產業的中心。十七世紀初西班牙人佔領台灣北海岸,歷經荷蘭人、明末鄭成功統治,到清代初期,台北盆地還沒有大規模開拓,被統治者視為化外之地,西元1709年,泉州人才申請開發,閩南人大量移民來此。


新北市,淡水漁人碼頭

遠眺淡水漁人碼頭的情人橋,夕陽火紅的太陽剛剛落下,情人橋上的風帆造型打著優美的燈光,1940年代這裡還可看到來往著大小帆船,將台灣的茶葉輸出到全世界,小漁村也來往著在淡水河口捕魚的漁人們,這河與海的交界,在日出日落潮汐間訴說著生命的輪轉。

淡水舊稱滬尾,是河口的意思,「滬」字表示在潮間帶的竹柵,可以攔魚獲。淡水夕陽,為台灣八景之一,也有「東方威尼斯」之稱,在歷史上曾經是台灣第一大港,因為重要港口,被西班牙、荷蘭人所統治,1884年中法之戰也在基隆與滬尾兩地周旋,如今遺留下來的眾多古蹟,充滿了各國風情。


台中,和平武陵農場

桃紅色山櫻花與豔紅金黃的楓葉,入秋後的武陵在山林中的各種顏色映紅了山的蒼綠,靄靄雲海,緩緩溪流,如夢幻似真的優美景象,農場轉型種花,擁有鼠尾草、薰衣草紫色的衣裳,令人神往的花海景觀。

武陵農場屬行政院退輔會及林務局管轄,成立於1963年,輔導安置榮民從事農業生產及發展觀光旅遊之服務事業,來利用高冷地特有之天然氣候和地理條件,栽培夏季高冷蔬菜與落葉果樹,創造高冷農業輝煌成果用,確保資源永續利用和事業永續經營。


南投,日月潭水社遊艇碼頭

日月潭清晨水面上有層薄薄的霧氣,隨著太陽逐漸溫暖與徐風吹拂下移動消失,遊艇遊湖在四季不同的天氣氣溫下有不同氣氛,山明水秀綠色的湖水,回想邵族在此捕魚獵鹿打山豬的生活,悠然地與大自然一體,甚是羨慕。

日月潭,位於台灣南投魚池鄉,台灣第二大湖泊,1918年就規畫水力發電,但1934年才完成,湖面海拔748公尺,自然生態豐富,「雙潭秋月」為台灣八景之一。1983年起,每年中秋節前後,來自海內外各地的游泳好手,齊聚日月潭朝霧碼頭,參與『萬人橫渡日月潭』嘉年華盛會,全程大約3000公尺。


嘉義,阿里山蒸汽火車

當小火車從山下緩緩開往阿里山上,天氣漸漸地轉涼,兩旁高聳筆直寒帶大樹,阿里山有最高的奮起湖老街,最高的神木,雲海、日出、晚霞與櫻花,當小火車載著人往上爬雲霧那端,不要忘了那段台灣檜木輸出全世界的歷史。

阿里山小火車,1906年大阪的合名會社藤田組獲得經營許可權開始興建,目前為台灣僅有仍處於營運狀態的高山森林鐵路,日本時代將阿里山林木向外輸送而建,1963年林場砍伐結束,主要為觀光用途。阿里山原住民為鄒族,目前有達邦與特富野兩個大社,各有頭目與長老,保持傳統文化。


花蓮,六十石山金針花海

花蓮六十石山,每年7月至10月是金針花季,在前往六十石山產業道路旁,有棵高14公尺挺拔高聳的老茄苳樹,樹冠頂梢與金針田相連,山上一片金橘色花海眺望山下有機田園,藍天遠山雲霧環繞,看這景象忘記了所有的憂愁。

1959年八七水災的受戶經政府輔導遷移至此,因每次收成六十石,故名六十石山,位於富里鄉是花蓮縣最南方。鄉內人口約12000人,目前居民有榮民、客家、閩南人、阿美族等多元族群特色。主要特產有富麗米、香菇與金針等,是重要有機農業產地,有富里溫泉、六十石山、羅山瀑布等觀光景點。


花蓮,花東縱谷油菜花田

一片片油菜籽讓花東縱谷顏色多樣了起來,當火車從遠方劃過這一片藍天白雲,湖面倒映著這片冬天的暖陽,油菜將要被當成有機肥料,春天種下的稻苗將會在夏日蟬聲中收割,多颱的東台灣有這與世無爭的風景,看天吃飯的農夫收成也無法預期,但敬天樂天的個性讓人敬佩。

花東縱谷貫通花蓮、台東,長158公里的綠色走廊,綿延的秀麗山脈,東部幹線鐵路相隨,油菜花盛開時期,景色令人讚嘆與驚喜,縱谷內有種稻、水果、茶葉等,在河流與山脈層層交織下,雕刻出奇特的自然景觀。原住民有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太魯閣族及卑南族,展現與大自然共存的智慧與多樣的傳統情懷。


澎湖,七美雙心石滬

雙心石滬位於潮間帶,有時藍色有時綠色隨著海水的高度變換著顏色,在山邊看遠方海天一線,俯瞰這人工的圖案,看似浪漫的雙心,其實是居民捕魚的陷阱,在海浪的拍打中仍可屹立海水中,原來這浪漫的背後還有精細堆石的技法。

澎湖七美東湖村頂隙北面海崖下的雙心石滬,已有700多年的歷史,玄武岩及珊瑚礁在潮間帶築成的捕魚石牆,最早出現在新石器時代,澎湖縣的石滬有580個左右,在海面上築這弧形石牆,工程浩大,要全村居民的幫忙,有時還有數年才能完成。會堆砌石滬的人已經不多了,這樣的浪漫不知道可以在維持多久呢?

品圖藝術:http://www.p2art.com.tw(即將開放網路購買)

還有幾張照片還沒有貼出來,是要發行1000片的拼圖,敬請期待!

2011/01/15

《記得童年那首歌》Two Sons of Francisco@電影社

每次參加電影社的活動回家,腦裡的思緒就無法停止,但是又不知道從何下筆,我想以下就當作我的電影筆記記錄就好了。《記得童年那首歌》可以說是巴西的《海角七號》,這不只是一部鄉村歌曲二重唱成名的故事,而是描述了巴西從1960年代後社會變遷的電影。



影片年份:2005
出品國:Brazil
發行商:佳映
語言:Portuguese
色彩:Color
音效:Dolby Digital
片長:120分
導演:布瑞諾施維拉
編劇:派翠西亞安卓德
演員:卡洛琳娜寇茲秋、安熱洛安東尼奧、戴里歐莫雷拉、馬可仕亨利

影片簡介:

樸實佃農法蘭西對音樂一竅不通,也不會任何樂器,他唯一跟音樂接上點的只有那台不時唱著歌的老舊收音機,聽著收音機傳來輕快的鄉村歌曲,法蘭西斯深深為此著迷,他心中開始有了一個看似不切實際的夢想——希望兒子能成為傳唱鄉村歌曲的天王巨星!

為了培育完美的鄉村二重唱,生活貧困辛苦的法蘭西斯付出一切努力讓兒子體驗音樂的美好,於是一把吉他、一台手風琴,加上兩個男孩熱情美妙的歌聲,證明平凡人也能靠一己之力實現不可能的夢想,站上生命頂峰的舞台發光發熱!

《記得童年那首歌》是廣告導演布瑞諾施維拉第一部劇情長片,電影展現溫柔的真實力量,營造出一股屬於巴西的溫暖氣息。電影拍攝計畫起源於傑傑狄卡馬哥和路西安諾兄弟(Zeze Di Camargo & Luciano),這對二重唱對電影公司毛遂自薦,他們自信地表示:「我們的真實人生可以拍成一齣當紅電影!」2002年8月,電影公司派了記者派翠西亞安卓德到聖保羅和戈亞斯,訪問傑傑狄卡馬哥和路西安諾,以及其他家族成員,隨行還有紀錄片導演卡洛琳娜寇茲秋。在訪問之後,這兩個從沒寫過劇本的人,馬上描繪出《記得童年那首歌》的開場草稿。

本片是巴西25年來最賣座電影,並在2006年代表巴西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溫柔感人程度超越《中央車站》,由動聽的巴西民謠輕吟而展開一場夢想遷徙之旅,沿途明亮的鄉村風景給人溫暖的希望,美麗歌聲會將苦難與鄉愁包覆,如同童年時父母在耳邊輕輕唱頌的那曲歌謠,深植心中,讓人難以忘懷。
電影官方網站:http://www.j-ent.com.tw/twosons/

看片的當中,我其實很想知道巴西這段時期的社會與歷史,由一個務農的小人物法蘭西斯說起,他娶了地主的女兒,本來是很有機會成為大地主的,可是他希望兒子能夠完成他演唱的夢想,從口琴、手風琴、吉他、練唱的準備與引導,法蘭西斯可是用盡了各種方式尋找可能的機會,甚至厚著臉皮去求餐廳的藝人教小孩彈琴。甚至到了兒子長大無法出專輯的時候還發動所有工人同事打電話去電台點歌,成為排行榜第一名才順利出了專輯。

(以下有劇情描述,未看過電影的人,恐怕會影響觀看情緒)

法蘭西斯把打掉家裡的牆壁改造成教室,請學校派老師來教鄉下的學生,光這點我就覺得非常偉大,他還想到可以發選舉財,靠著小孩幫鎮長選舉來賺錢。然後覺得留在鄉下對小孩的未來沒有幫助,咬著牙全家就搬到小鎮去打工,途中還遇到軍人政變。法蘭西斯到建築工地打工,連鋪水泥也都從頭開始學,而兩個兒子到人來人往的車站賣唱,更說明了小鎮往城市的發展途中。

巴西原是葡萄牙的殖民地,1822年攝政王脫離葡萄牙獨立,1889年成立巴西合眾國,19世紀末因歐洲、日本戰亂,巴西內有超過500萬的移民。1960年代軍人獨裁統治,到1985年才結束。這樣多元的種族與葡萄牙的殖民,加上巴西的土地與人口均是世界排名第五,可想而知幅員遼闊,鄉村歌曲不但受到美國的影響,文化的根本還有葡萄牙的影子。

剛到小鎮的法蘭西斯全家人,小屋內還會漏水,小鎮有了電燈,一閃一滅的燈光,竟然是全家苦中作樂的一幕,讓我想要流淚。有了電視、電話,還有各類的電器,然後法蘭西斯的家裡擺設的東西越來越多,到了法蘭西斯年老的時候,我想已經算是工地的工頭了,背後的高樓大廈,說明了這小鎮已經變成了城市。

最讓我動容的是最後一幕,在演唱會中唱著兒子想要獨立離家的那首歌,而母親佇立在門邊的那個場景,他母親緊握著他的手,回想到了年幼的第二個兒子因為巡迴演唱而車禍死亡,所有的捨與不捨,還有全家因為父親的夢想感染,全部投注心力在音樂的這個過程,鄉村歌曲一唱出,百感交集,在諾大的演唱會中,簡直就是整個巴西在這五十年來的故事吧!

在眾多類似的電影不斷地被拍出來,巴黎街頭演唱的《玫瑰人生》,李安《胡士托風波》的搖滾世代,波蘭的《戰地琴人》,古巴的《樂士浮生錄》爵士,《為你鍾情》,《夢幻女郎》等片,都是講述音樂人生,很值得一再重複的欣賞,都會有不同的體認。

一個人看電影,兩個人看電影,或是一群人看電影,都有不同的感覺與感受,我珍惜任何看電影的機會,從電影中不只看到自己,我遇到的人,那些過往,還有台灣的歷史與世界的轉動。

2011/01/14

《木蘭少女》1月14日~23日演出

今天去國家劇院看了木蘭少女的首演,果然現場笑聲連連,有股超現實的現代社會縮影感覺,透過古代的故事來反映當今社會的現實面,音樂、所有人內心世界描述的細膩度,覺得夠味,有興趣的朋友應該還可以買的到票。



馬上去買→兩廳院售票
部落客推薦:http://www.tainanjen.org.tw/MulanEDM2.html
上次寫的:http://trip.writers.idv.tw/2010/12/blog-post_19.html

我回家的時候想,這樣多元化的演出,融合了東西文化的橋段笑梗,有『芝加哥』的音樂舞蹈,也有中國的小調,與北方的曲調,台灣軍中發生的事情,這也只有台灣人看得懂吧!不過挑戰性別著個主題,也的確台灣有足夠的包容力可以接受吧?

PS. 有個人現場笑得超大聲的,跟看排練那天現場某個人員一樣,該不會是同一個人吧?

2011/01/13

【台北】豆豆先生與《彈簧床先生》,黑色幽默與導演戴泰龍

以下參加彈簧床先生的電影試映會的個人心得,看完電影後聽導演這一路辛苦的路程,有時會有恍然大悟的感覺!(不過有人會覺得一部完整電影就是要從頭到尾去戲院體驗,聽導演說是多餘的)


《彈簧床先生》導演戴泰龍先生,在北京取得攝影碩士

看這部電影裡面的故事,對我來說是非常浪漫的,從男性的角度來闡述女性主義,而這個浪漫,好像只是男主角單方面的遐想。有人問導演:這是不是一部自傳式的電影,導演停了一下很大方的說:是的!

(以下有劇情,未看電影前先知道恐怕影響觀賞心情!)

不可否認的,在看電影的同時,我也在想我的浪漫因子是否還存在,這部電影橫跨的時代,從彈簧床先生學生時期到工作結婚外遇離婚,然後再遇到前女友再婚的人生黃金時期。不過,這段時期剛好是台灣社會經濟景況開始走下坡的年代,工廠外移到中國,許許多多的無奈,襯托著人生感情的空洞,透過彈簧床先生平鋪直敘的說劇,更加顯得諷刺。

導演是攝影出身,所以每一幕的取景,都很像一張張很有故事性的照片。或許每個景的片段都太重要,對白就好像四格漫畫般的簡單,是很快的跳著敘述著一段段的故事,顯得不太連貫的感覺,不過,這不也是我們的人生片段嗎?我們可以很容易的區分同事、家人、朋友的各種關係,但有人甚至是區分網友、女友、妻子、情婦或是逢場作戲的關係。面對著那麼多不同複雜的社會關係,或許這種無厘頭的表現方式才是真正的預見。




是一種任性吧!導演說:我知道片中有幾幕有些跳 tone,請容許讓我惡搞一下吧!

年輕的時候,往往把一些想做的事情放在心裡面不敢去做,看著好萊塢YA電影在海邊彈著吉他給女友聽,或是陪她度過一個個心情難過無盡的深夜,以為這樣就是浪漫。可是當自己婚後重複過著同樣的生活時,回頭想想這些情景難以再回,或許是不可能的時候,這時候會做甚麼呢?

年輕的時候,也只能看著情色小說雜誌在腦中幻想,或許想著有一天會有漂亮的公主自動投懷送抱,還捧著大把的鈔票。這部片就有一個黑道大哥的女人買了一組最貴的床墊,然後找彈簧床先生上床,就只是因為他長得酷似她死去的黑道丈夫。有沒有這樣的可能呢?

對於前女友,多年後再相聚,你還會激起愛戀的感覺嗎?你會不管她這些年的過往,甚至不在意她肚子裡的小孩是誰的嗎?或者,你遇上了大學時期愛慕的同學,如今已經有了兩個小孩,談論的話題永遠圍繞著家庭打轉沒有自己的人生!也許有朋友跟另一半已經離婚,不敢再尋找另一半?

你知道每年台北市目前結婚與離婚的比率嗎?大約是 5:2,也就是有5對結婚,同時有2對夫婦離婚。請點這裡

老實說,這部電影的所有橋段,好像就是在演我周邊人的故事,2008年,旅館中女屍的社會新聞,王建民受傷停賽,飯島愛自殺,還有政治的紛擾,整個社會落入了一種沒有希望的感覺。而看完了這樣的黑色幽默,應該還有力氣的微笑面對未來。

電影官方網站
馬來魔專訪導演戴泰龍

PS. 以上為水瓶子參加試映會個人心得。

2011/01/12

【苗栗】國泰玻璃工廠的玻璃藝術表演與口吹體驗

去年大家一起去竹南的國泰玻璃工廠,一直沒時間記錄下來,今天翻到當時照片,覺得那家子的表演玻璃口吹技藝,並讓遊客親自體驗,導覽人員不但解說深入淺出,還能帶動氣氛,實在是闔家同樂的好地方。

台灣‧苗栗

國泰玻璃工廠第一代徐澄桂,12歲在台北艋舺受日本玻璃師傅教授,1961年到苗栗竹南開設了國泰玻璃工廠,次子徐文雄硬著頭皮繼承父業,如今徐文雄的兩個兒子徐銘宏、徐士雲也接續這個事業。台灣的工廠產業在1980年代都面臨到外移到中國的慘烈命運,但是他們可以轉型成為藝術創作,並且研發各種燒玻璃的技術,到處可以看到用心的態度。

我們當天看到了一個玻璃原料,從開始加熱,到製作完成不過五分鐘的時間,這樣的多樣色彩的藝術品要在高溫下完成,除了甩動玻璃配合口吹,加上使用工具等複雜的程序,兩三個人同時配合才能完成,沒有二、三十年以上上無法做得好的。也因此這樣的行業也只有從小開始訓練培養,也多是家人朝夕相處才能有相當的默契,這樣的高溫與各類原料混雜,其實工作環境是很辛苦的。



地址:350 苗栗縣竹南鎮新南里 24 鄰崁頂 151 號
預約電話:037-614118 傳真:037-636437
E-mail:kt.glass@msa.hinet.net
官方網址:http://www.glasspark.com.tw/

2011/01/11

【苗栗】匠師拼場的竹南中港慈裕宮

苗栗竹南有許多寺廟,我覺得中港慈裕宮最為精緻,這裡的媽祖是隨中國湄洲分靈而來,清朝乾隆48年(1783)因為貿易通商密集,也有『小湄洲』之稱。廟前有座『日出橋』,應可想見當年應有河流經過廟前。

台灣‧苗栗
正殿前的圓柱是日本大正時期重修,發現大正兩字有被抹去的痕跡,有些日本時期的匾額也有同樣的狀況,不過目前來看都已經還原。

慈裕宮小巧精緻,有中國南方宮殿的風格,1918年(大正7年)重修請二位師傳『對場造』,也就是『拼場』。北邊(龍邊)由中港街人林溪山建造,南邊(虎邊)由板橋名家陳己元(陳應彬次子)所建,是粗獷豪放與精致柔細的對場,仔細對照真是非常有趣,我最注意的兩側方石柱上的石雕,有兩個外國人,兩邊的外國人各有巧妙不同。看這些石雕的對造不相襯,但是都各有規定好的人物或動物,可見廟方應該已經有規定好主題,有兩邊人馬各自去設計競爭,有的實心有的空心,用的字體也各有不同。

慈裕宮中保存了許多文物,隨隨便便都是一兩百年前的古物,如今後方再擴建比較高的大樓,也有一古井,相傳是劉銘傳駐紮此地時所鑿,清澈見底。

我去的時候遇到一名嚼檳榔的大哥,看我到處張望拍照,他很熱心的介紹從三川殿帶我看這些對場的痕跡,還介紹了從三川殿到正殿怎麼算都是13步的長度,我是周日去訪,可是去參拜的香客並不多,這小巧精緻的寺廟,帶給我一個到處都是故事的午後。

竹南中港慈裕宮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