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2/26

《台北小散步》自序,及其神聖之路的部分文字

從圓環文化工作室開始辦導覽的那一天開始,好像就註定了要與歷史結緣,不時地在台北大大小小的街道散步,腦海中總會浮出這些街道以前的模樣。

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8060



或許是太喜歡到世界各大城市去散步了!在巴黎的街道我拿著海明威的《流動的饗宴》,在倫敦會想到狄更斯的《孤雛淚》,捷克的卡夫卡、維也納的克林姆、羅馬的凱撒、威尼斯的馬可孛羅、佛羅倫斯的米開朗基羅、耶路撒冷的所羅門王、耶穌,這些人與這些城市的關係息息相關,每座城市都足以孕育出那麼多名人,我們也耳熟能詳。但回頭想想,在自己所居住的城市--台北,我們又了解了多少?

1951年,波士頓市長把一些歷史性的古蹟連結起來,規劃出一個長4.8公里系統性的觀光步道,突顯波士頓從移民時代長期爭取自由的過程,這條步道叫做『自由蹤跡』。剛開始走這個步道的時候並沒有太多的感受,後來想起了電影《國家寶藏》的情節,印象非常深刻,回來又讀了美國建國獨立的過程,覺得有這條步道可以讓人很快了解美國這個移民社會演進成大融爐的過程。

台北可以的!試著跳脫吃喝玩樂的模式,台北有關歷史性、主題性的路線遠比波士頓還多樣化,於是,我規劃了幾條路線,包含了各宗教建築的神聖之路、主題書店、革命精神的咖啡館、自由主義、男女平權、威權到民主的散步路線。這幾條路線的景點,包括古蹟、名人故居、書店、咖啡館、學校等,除了古人、名人外,別忘了「我們」就正在寫歷史,文化資產是需要靠不斷地累積的,台北的建築雖然很年輕,但是擁有各國各種形態的建築,是很值得細細品味的,

參與各類的導覽活動後,有了這樣小散步路線,都要歸功於眾多的導覽老師無私的分享,我們不但活在當下創造歷史,能夠飲水思源,尊重每個人,了解這塊土地,邁向更進步的社會。找個假期半天,放下一切歸零,走一走熟悉的台北街道,或許您會有不同的感受。

********
第一章 神聖之路
********

很想串起台北各宗教的朝聖地,橫跨南北的瑠公圳若能行舟,是很好的觀光資源,想像坐著塞納河的玻璃船,從圓山出發,圓山在日治時期為台灣神社,看著雄偉的圓山飯店宮殿,然後西望孔廟、保安宮,一路行舟南下,望著這城市的高樓,欣賞城市發展的斷面,經過林森公園(十四號公園)的鳥居,再往南看到華山藝文園區,然後開始一連串的基督宗教的教堂,還可以看到伊斯蘭教的清真寺,經過台大從自來水園區出新店溪,這是多麼愜意的城市旅行啊!

..........................

走這條路,我們需要更多的尊重,宗教的殿堂需要低頭彎腰去體會,宗教與生活永遠分不開,難得這些空間因緣際會都在台北市內,不用出國,就可以窺看一二。

2011/12/25

《台北小散步》推薦序/紀錄台北之美/台北散步者:葉倫會老師

葉倫會老師在大稻埕地區與台北城的導覽服務人次,我覺得應該是全台灣最多的,讓所有人認識這塊土地,並帶動地方的繁榮有很大的貢獻。葉老師每周不同的導覽路線,風雨無阻的走過15年,這個實在讓人敬佩,他常說做導覽志工收穫最多的是自己,出版24本文史導覽相關書籍,也送出超過10萬本的書,真是我景仰與學習的目標。



受芬蘭頌(Finlandia Hymn)作者西貝流士(芬蘭語:Jean Sibelius,1865-1957)影響,2005年提前自公職退休,以演講、寫作、導覽和散步為樂。純為回饋社會的想法,先後以公益方式開辦大稻埕老街、台北雙連打鐵街、台北城和萬華史蹟巡禮,並擔任數百場導覽義工。為了提升演講或導覽內容暨技巧,閱讀外,經常騎腳踏車或和一群朋友在街頭找尋台北的美麗、追尋台灣人的驕傲。

公益導覽的路線相近,導覽內容大同小異,卻因為參與巡禮的朋友不同,加上其中不乏臥虎藏龍、身懷絕技者,致每次都享受「樂莫樂兮新相知」的喜悅,以愉快的心情開始,再帶著喜悅的心回家,不僅提升生活品味,也豐富下次導覽的內涵。

語云:「一花一草一世界」,事實上,我們周邊的建築,因為機關屬性,或商業、公益機能,或進出其間的人物特色而呈現不同的故事及影響力,不論清領時代就有的萬華、大稻埕,日治時期的台北城,乃至晚近的知名商圈或建築,都有其令人著迷之處,值得細細品味,如果有朋友分享其參觀心得或照片,感動將由點、線、面,逐步向外擴散或發酵,讓台北成為文化之都。

水瓶子是土生土長的台北人,認識他源自於大稻埕史蹟巡禮,對其負責的圓環文化工作室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他結合熱心公益的部落格主們找尋街頭巷尾的特色,讓同行的朋友享受故事的台北,獲得不一樣的感動,透過文字和照片,發揮蝴蝶效應,傳播台北的美麗。2005年後,我在台北按月舉行的史蹟巡禮,常有朋友說其訊息來自圓環文化工作室,這份樂於分享的胸襟,令人佩服。

水瓶子完成新書,規劃每條都是值得一走再走的路線,憶2004年到德國旅行,見該國規劃有有文學之路、河流之路、城堡之路和集中營之路等旅遊路線,希望德國人或到德國旅遊的人前往探索,有股心嚮往之的想法。希望每位到台北的朋友,都應該走水瓶子為我們規劃的美麗動線。

葉倫會老師的部落格:http://ylh515.pixnet.net/blog

2011/12/23

《台北小散步》推薦序/街道義工,為台北城走出一條條閒散之路/林婉美(老夫子姊姊)

12月,彷彿甚麼事情都要告一個段落,這本《台北小散步》也趕在年底出版。真的要感謝幫我寫推薦序的老夫子姊姊,還有葉倫會老師,沒有他們兩位的熱情,其實不會有寫出這本書的內容與動力,而這樣的精神感召,總是在默默地讓我有持續做導覽相關工作的力量。我希望我有能力很名正言順的寫出如壽岳章子的京都,我有跟編輯說想把書名叫做《台北人文散步》,不過被否決掉了,我想我應該還沒有能力書寫到『人文』這樣的水準,不過希望未來,我的文字能有這樣的溫度。

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8060



推薦序/街道義工,為台北城走出一條條閒散之路/林婉美(老夫子姊姊)

如果有人說台北城越來越棒了,我想,應該是像水瓶子這樣的台北城居民越來越多了。

台北城建城128年了,身為真正的台北居民們,天天穿梭在車水馬龍的大街小巷時,試問,除了看到了硬體的更新進步,有多少人知道擦身而過的故事呢?

我認為,未來台北城市的魅力與重生,必備條件之一是需要更多像水瓶子這種居民,長時間付出,將台北城發展過程中的點點滴滴累積為故事,融入文化、歷史、環保、生態與休閒趣味性,讓在地的柔性之美和現代化的科技與建築發展能並駕齊驅,有了這種觀念和實踐,才能真正讓台北城質變為具有內涵的國際大城市。

實際生活中的水瓶子,身材高大,聲調比一般人低沉,給人的印象是安靜靦腆,像個鄰家大男孩。工作背景是工程師,讓他內心洋溢的理想可以用文筆簡單、乾淨、快速、大量,用網路無遠弗界地表達產生共鳴,結合許多志同道合的網友,在網路上推動文化藝術導覽暢行無阻,現在水瓶子已是個無人不知又親切的網友。

我們都是圓環文化工作室的長期義工,一起主辦過許多台北城公益導覽活動,雖然只是水瓶子工作的一小部分,但他很投入,用心規畫執行,凡舉網路宣傳、招攬、連絡講師、處理報名事宜等繁瑣細節。更重要的是,這群感召而來的義工們,在不同行業不同角落裡,自願出錢出力,以共同思維,透過參與過程去傳達台北城街頭巷尾的左鄰右舍、大樹小樹、街道、表演等等。

水瓶子有無可取代的魅力與能力,以文化人自許,也以文化長自律,或許他本人不願意居功,認為導覽是一件義務,過程、參與比結果更重要。許多朋友都了解,他行事很低調,執行力強,生活非常簡約。這種人是台北城真正不可或缺的居民,若少了這種居民,城市中就少了一種生活底蘊的味道。

多年來穿梭在各個大街小巷的生活經驗,水瓶子將心得規劃出一條條的休閒主題之路,讓更多人共享這生活與文化的成果,當您的腳步踏著台北城這座土地時,《台北小散步》正是您閱讀這些故事最好的手伴,您可以一邊喝咖啡,一邊欣賞著這些綿延了一百多年來的精彩故事。

以上是老夫子姐姐幫我寫的推薦序,其實她本來寫了二千字,被我刪改成這個版本,老夫子說文化是一種過程,所以每個字都很重要,有興趣的人可以點過去閱讀全文。 http://travelers.tw/blog/3/1508



2011/12/22

《從東京到京都我的珈琲時光》陳彧馨

12月,彷彿甚麼事情都要告一個段落,這本《從東京到京都我的珈琲時光》也在年底出版。還記得當時為了要寫序,把整本書稿印出來,進入家裡的浴室灑了日本的溫泉粉,想像自己好像在日本旅行途中,泡完澡也讀完了書稿(我有速讀術),煮了一杯咖啡後,很快的把推薦序寫完,個人覺得還蠻有人味的。

購書網址:http://www.books.com.tw/exep/prod/booksfile.php?item=0010527192



我彷彿是從彧馨的文字與照片中去認識她的,我習慣稱呼她的英文名字,捷思敏 Jasmine。

捷思敏寫了兩本在不同大城市游晃參觀體驗珈琲館的書,我自知無法像她這樣的敏銳,在旅行中找尋珈琲館的歷史,找到相關的電影、小說、名人的記錄,然後與老闆、店員、客人打成一片留下足跡。不然就是在珈琲館中尋找家人的身影,尤其羨慕她有一個如電影「珈琲時光」中陪著她到處逛珈琲館的「肇」,希波先生。

看她第一本書《愛在日落破曉時》的時候,原以為必須要事先做功課,看過書中所提的電影「愛在黎明破曉時」、「愛在日落巴黎時」才能深入讀懂這些珈琲館,事實上沒有那麼複雜,進入捷思敏的書不用講求次序,也不需要前情題要,你可以坐在台北的某個珈琲館,來杯維也納珈琲,想像去了維也納與老老闆攀談了一個晚上,哈維卡老先生。

我沒去過日本大城市多少回,但要我自己安排行程,會如同書中的「日本通」,博物館、寺廟、書店才是我安排的重點順序,對於珈琲館,我總認為是工作的場所,在工作之餘才會體驗一下珈琲館的空間與背後的故事,而捷思敏的珈琲館是旅行的一部份,也是生活的一部份,甚至是看電影、讀小說、散文的一部份,舒國治與村上春樹。

讀這本書時,就好像跟著捷思敏一起去日本逛珈琲館,點了一杯厚實的維也納珈琲,除了濃厚的牛奶香,中間一層的珈琲香,喝到最後還有醉人的酒精。看完書,從珈琲館老闆看到日本職人的用心,也從珈琲館客人讀到當地風情,當然,最後還有一種讓自己心情沉澱的味道,會想到老爸與老媽,是一杯真實的維也納珈琲。

離開工作享受旅行、享受珈琲館,也享受生活的捷思敏,真的在這本書說出了她的生活態度,那是我們最想要,但也最沒有勇氣去執行的一個體驗計畫。她認真的去執行、實現,相信在收藏那麼多世界各大城市的珈琲館之後,會過著更有味道的人生。

與維也納珈琲相較之下,我喜歡單品珈琲的單純。於是,我在家裡慢慢磨好珈琲豆,很帥氣的手沖一杯珈琲,把大燈關掉留一盞小燈,看著阿部‧寬演出的日劇,想像身處日本的珈琲館,享受一個深夜的珈琲時光。(水瓶子的推薦序)



今天下午,在華山 Trio 咖啡館,我點了愛爾蘭咖啡,與捷思敏聊著咖啡與品酒的休閒時光。

2011/12/21

《Hi 大稻埕》手冊,貓、曾大叔、水瓶子的合作

12月,彷彿甚麼事情都要告一個段落,這本手冊,從貓提議要找我寫內容,大概只花了三分鐘我就答應她!隔天跟她討論細節後,我本來有點遲疑,因為自己的時間沒那麼多,但在大稻埕遊晃的這幾年,很想找時間整理有關於大稻埕的種種,何不趁這個機會就做出來呢?



於是,我那時一個星期拆成兩個時段,一半的時間寫大稻埕,全都待在小藝埕的爐鍋咖啡館,覺得寫不出那種感覺,就跑到迪化街晃晃,回來就可以寫出來,一切就在慌忙中完成了。最辛苦的應該是校稿吧!貓潤稿後,找了林芬郁老師來校稿,也只給一個晚上的時間,很多人幫忙看了,可能是工作流程是同步化進行,有些錯誤沒有改到,最後已經去製版了,卻被我拉回來,貓與曾大叔又熬夜修改。其實若我的文字書寫好時,能夠再多檢查一下,或許最後不會再回來重做一次版。




我喜歡用"布"來當稱底的創意,把毛線當成道路,曾大叔不愧為資深的設計。貓的插畫,經過多年經驗的累積,透露出精準的筆觸,細緻又有歷史感,一看到插圖,就知道是大稻埕的街屋立面。迪化街這一百多年的開發,這些老店商家、廟口小吃還在,但也有些茶商酒家的建築已經拆除。這本手冊有過往歷史,也有現在風情。


攝影/貓

我也不知道怎樣索取這本手冊,我想應該是在大稻埕店家可以拿到吧?等我詢問之後再跟大家說。

2011/12/20

【台北】青田七六的導覽手冊,憶璇的鳥瞰插圖

12月,彷彿甚麼事情都要告一個段落,這本導覽手冊,我們內容都整理好了,本來以為文化局的補助沒有下來,想要在線上請朋友樂捐助印,突然在月初接到通知補助印刷費用,並且要馬上執行。想想有補助比沒有的好,還是趕快請美編趕出來,我很喜歡這樣鳥瞰式的插圖畫法,我們是儘量回復到日治時期的空間假想圖。

青田七六可以買到,一本20元。




線上文字版本:http://www.geo76.tw/2011/07/1-11930.html

我必須承認當時編寫這個手冊的時候,是每天上午七點鐘就到青田七六寫,睡眼惺忪仍在睡夢中,寫得時候非常口語化,就好像對大家導覽一樣的心情,所以贅字很多。幸好我們的導覽志工林芬郁老師,協助了部分校稿潤飾,也改了一些錯誤,不過我給她的時間也不多,真的非常不好意思。也很感謝幫我們執行編排印刷的小馬先生,來來回回修改多次,如期達成任務。幫我們畫插圖的憶璇百忙中也來了好幾趟,這一切都那麼不敷成本,很感謝大家都那麼用心的協助幫忙。

我曾經有想法要找出版社出這本手冊的內容,這樣公司就不用承擔這些印刷美編的費用,甚至還可以鋪貨到書店更廣為宣傳,不過問了幾家出版社好像都沒有意願,還是就自己印了,若不想聽導覽解說,也可以透過這本小手冊了解一下這棟老屋的歷史,內容與書寫方式較為正式嚴肅,是我想儘可能符合歷史事實所用的態度,未來可改善空間還很大,第一版就這樣先出來了。

我對日式建築很有興趣,若有出版社有意願還是可以找我們合作的。我接下來想做青田街周邊的導覽地圖,會比較著重在學者的故居這部分。

2011/12/19

【台北】一起走過台北幸町,大安社大同學規畫的導覽路線

這是這一期大安社大同學規畫的路線,走過這街區幾次,或許平常沒有這樣走過,感覺很新鮮,路線不長走得不會很累,重要的是可以看到歷史的痕跡。周邊的歷史建築或古蹟的經營要努力的路還很長,但至少有個開始。十分感謝華山社區發展協會葉森林理事長的帶我們導覽,若能有一個特色主軸出來,是很豐富的文化資源。

華山社區發展協會
http://47go.org.tw/community/profile/1733



從台大醫學院人文館出發,可以從大方向了解台灣人從哪裡來?原住民要到哪裡去?也認識了台灣醫學開發的歷史,人文館出來後到了東和禪寺的鐘樓,隱身在角落的廟,台北市長官邸,台大社會學院(以前是法學院),然後出現眾多的日式宿舍,政府要員、將軍的住所等等。

走到了齊東街,這樣蜿蜒的小巷,公園綠樹的生態,幸町在台北舊地名三板橋內,顧名思義有橋有水,以前是大片的農田,日治時期的方正規畫,如今蓋了這麼多樣不同方位的大樓,似乎透露出一個又一個故事,走到最後通到華山文化園區與華山車站,串連起來,在不同年代道路留下的遺跡,很值得深入去探訪。

路線:
台大醫學院人文館→東門國小→鐘樓→徐州路18巷→徐州路→官邸藝文沙龍→台大法學院→文北里成功高中職員宿舍→李國鼎資政舊居→馬紀壯將軍舊居→黎玉璽將軍舊居→孫運璿院長舊居→王叔銘將軍舊居→齊東街日式宿舍聚落→社區古蹟營造博物館。

[地圖後補]

2011/12/18

《風華,味了》台北市商圈導覽

這是今年中接的一個案子,本來以為是一個很容易的案子,每個商圈挑兩家比較老的店來寫就好,只要去拍拍照,問一下老闆就可以寫三百字沒問題。沒想到是要經過商圈協會(促進會)的討論選定的店才去採訪,而且聯繫店家與溝通事項也要一手包,雖然每個店家都很願意接受採訪,但是每家店的店長意願、程序與尊重客人等考量,其實很耗費時間的,所以「錢」永遠沒那麼好賺的。



還好之前有過許多碰壁的經驗,山不轉路轉,總有辦法達成任務。這個案子我最快樂的居然是打電話去商圈協會,然後聽到說協會已經沒有運作,這表示我可以跟編輯討論自行找老店來寫。接案還是要多考慮業主的要求,我想我以後還是多寫部落格,多寫自己想寫的書,這樣比較快樂些!

以下的書寫不一定在這本《風華,味了》書內,我也不知道到哪裡可以索取到,不過風華緣起回眸台北,風華百年老店地圖這單元做的還真的不錯。以下的文章有些是自己想寫,有些是外接稿的案子,每次採訪完就有衝動想要去採訪更多老店,只是自己時間總是有限,這個願望只能放著慢慢來了。

2011/12/15

【台北】河邊生活與三芝換場小旅行

2010年,我因為寫著咖啡館文,走在溫州街一帶,進入了『河邊生活』這家工藝品店,心裡想著這樣的理念很好,可是要生存下去應該是要很不簡單的人吧!2011年,我在巷弄間散步,居然在潮州街又看到『河邊生活』的新址,不知道是我太會在小巷子散步,還是實在太有緣,11月初在百忙之中又參加了他們辦的『換場』小旅行,今天抽空去找河邊生活的總經理了解他的理念,覺得台灣真的要有更多這些人,產業才可以提升。

『換場』不一樣的明天,你準備好了嗎?



當天第一個拜訪的是藝術創作者吳仲宗,他39歲那年,放下廚師的菜刀,拿起畫筆刻刀,走入想了好久好久的願望裡。剛開始他採取的做法是到處把自己的作品放在各個地方寄賣,先不管是否可以賣得掉,等到到處都有他的作品,知名度打響後,大家就認為他是個藝術家,而且到處都可以看到他的作品。

吳仲宗也沒有因此停下來,持續不斷地創作,這幾年以他老婆『胖太太』為主題創作,把胖太太畫在杯、碗、盤、甕、傘等各類生活用具上,聽了吳仲宗的說明,再欣賞這樣的創作,是一種愛、理解與生活態度的過程,了解後就讓人愛不釋手。

吳仲宗的守靜堂
地址:新北市三芝區新庄子101之1號(三芝新庄子陽光路上)
電話:02-26369546、0922600428



中餐我們到了臨海農場劉力學的家去吃有機蔬菜,整個又肥又甜的蔬菜,讓我一直吃一直吃,吃到所有東西都被吃光光。

劉力學,1940年出生於加拿大,從小接觸的就是森林、雪地,大學念的是藝術、哲學,然後來台從事電腦資訊工作,曾是HP亞洲區副總。1991年,兒子說為何總是看不到父親,於是他改變了他的生活方式,辭去了高薪工作,投入廚餘(ㄆㄨㄣ)回收,做有機堆肥,有機農業。

已經71歲的劉力學,其實看不出來已經有這個歲數,還很熱誠的跟我們說他的理念,他認為萬物只要有足夠的營養,就足以自動產生抗體來防禦,所以用廚餘堆肥,產生出來的營養素,足夠這些蔬菜抵抗昆蟲,只要有一顆水果或蔬菜被蟲咬了,透過生物的自然本能,會互相聯繫禦敵。聽起來很玄,不過也很容易理解。

臨海農場‧劉力學蔬菜
網址:http://www.pierreorganic.com/



後來去了對味生活咖啡館,李漢威在三芝開了這家店,一看到復古的燈飾,然後看到裡面有兩個房間有老闆的骨董收藏,就覺得好對味,看著夫妻倆人一起打拼努力,能在30歲開過這樣的店,一整個就覺得是幸福。我在這裡看到了貓的插畫,一些熟悉店家的DM,我想同性質的人總會互相吸引在一起吧!

對味生活
網址:http://www.facebook.com/right.way.life



最後,要簡單的介紹河邊生活是家怎樣的店呢?看起來小小的,現在已經有咖啡可以喝了。其實,是一家工藝品的展售店,不但有產品設計開發,還有通路、行銷。總經理陳明輝曾在國藝會工作過,後來選擇自己跳下來與台灣的工藝家一起努力,想要提升台灣廉價代工工廠的產業,他特別拿了一個木工玩具,說明了一個小小的玩具需要整合七家工廠,但是整合起來的這個玩具卻可以很有價值,在市場上賣上高價,還可以申請專利。

河邊生活還跳下來舉辦了這個『換場』的小旅行活動,不但讓人了解工藝家,也讓人了解生活,更可以了解這些產品背後大大小小的小故事,那天去三芝遇到的那三個人,還有背後的故事,真的讓我這輩子受用無窮,最近看了《最後十四堂星期二的課》的電影,真得覺得這些人這些事跟電影演的故事真有點像,努力的過好每一天,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真的很棒!

2011/12/13

【台北】大稻埕永樂市場周邊好吃的店


爐鍋咖啡@小藝埕

*林良號潤餅皮/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1號(永樂市場內)

林良號潤餅皮一早開賣,上午大約八、九點賣完就休息,看著老闆兄妹兩人只用水、麵粉、鹽巴,輕輕地一和幾秒鐘就變出很薄很軟又堅韌的皮,這可是幾十年的工夫,相信是很辛苦的。買回家做成春捲口感絕佳,剛買了單是熱熱的嘗鮮也很好吃。

*林合發油飯/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1號(永樂市場內)

1894年創立經營的林合發油飯,目前由第四代經營,強調以純手工製法。以蓬萊米製成不油不膩的噴香油飯,混入蝦米、滷肉及香菇等用料實在,小嬰兒彌月最佳的禮品。每次經過永樂市場的一樓,滿滿地排隊人潮,看著老闆包油飯包到手軟卻一直露出笑臉,感受到百年老店成功不是沒有原因的。除了油飯,這裡也賣手工芋粿巧。

*永樂米苔目/台北巿永昌街7號

1967年創立的永樂米苔目,店面看起來貌不驚人,非常純樸實在,主食米苔目一碗只要20元,純米製成的米苔目不含澱粉,喝完湯還可以免費加湯,配上豬的各部位如嘴邊肉、肝連肉、小肚、豬皮、軟管、大腸、粉腸、豬舌、豬心等等,或者是油豆腐、燙青菜。永樂米苔目不是山珍海味,不過簡單的海山醬調味,就可以吃的津津有味。

*台南土魠魚羹/台北巿民樂街1號

這家土魠魚羹遠近馳名,不想跑到台南吃新鮮的土魠魚,到這裡準沒有錯,排隊人龍經常延伸到對面,招牌口味是土魠魚羹、羹麵、羹米粉配上白菜、蔥花、香菜真是美味,麵條滑溜看起來有點油膩,但吃起來沒有油膩感。還有乾麵、五花肉作成的滷肉飯,金黃色炸酥的土魠魚,乾吃沾上胡椒鹽,或泡在湯中食用口感不同,土魠魚也可以外帶回家自己煮。

*民樂旗魚米粉/台北巿民樂街3號

1934年,永樂市場旁的「民樂旗魚米粉」創立,目前經營分為上午場、下午場,上午場經常到上午十點鐘就賣完收攤。旗魚米粉口感清爽,旗魚乾熬煮湯頭甘甜不膩,再點些裹地瓜炸過的紅燒肉、炸豆腐、炸蝦仁、炸蚵仔等豆瓣醬吃十分入味,據說早期只有旗魚米粉,配上旗魚肉,沒有其他炸物,就吸引大批客人來吃。

*古早味杏仁露/台北市迪化街一段21號(永樂市場1204室)

1956年創立,古早味杏仁露,一碗碗的杏仁露一疊疊放在傳統的木頭玻璃櫃裡,可以看到老闆用一大塊冰壓著。杏仁露是台灣古早味的甜品具有美白、保護氣管功效,快要消失的口味很簡單,杏仁粉、石花凍作成的杏仁露滑嫩爽口,淋上碎冰、煉乳和糖水,一種小時後才品嘗到的滋味,可以任選幾樣配料綠豆、紅豆、花豆、花生等,無論是炎夏或寒冬來品嘗,都很有滋味。

*青草店-滋生、姚德和/台北市民樂街51到57號

滋生、姚德和兩家青草店的歷史都超過100年的歷史,一杯20元濃郁的青草茶,必須要慢慢地熬煮,一大杯喝下去冰涼退火。茅根茶用「白茅根」熬煮,看起來像礦泉水,喝下去非常清淡,但有解熱退火功效。目前是第三、四代經營,在台北市中要維持傳統相當的不容易,還有地骨露、苦茶、六一散、蘆薈等等,各種草功效不一,有火氣的問題都可以請教老闆。

*小藝埕 Art yard/台北市迪化街一段32巷1號

1907年,迪化街1段34號在日治時代是進口西藥的大批發商,取得香港屈臣氏的代理權,牌坊上有印上屈臣氏的字眼,數年前大火燒毀,本來只剩下一面三層樓高的女兒牆。2011年已經修復完成開放,如今名為「小藝埕」,一樓是台客藍賣一些台灣文創產品,非常適合收藏或當禮品送給朋友。二樓有爐鍋咖啡館,咖啡豆是老闆自己烘焙,大稻埕當年是十分洋化的繁華地區,咖啡館裝潢復古懷舊混搭歐風時尚感,在此放鬆聊天品嘗咖啡、中藥茶,陽光照入室內,享受悠閒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