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0/19

日劇《非媽媽白書》與台灣電影《迴光奏鳴曲》



看了前兩集的《非媽媽白書》,把無聊的日本男女職場平等的社會政策,用通俗的方式呈現,三個四十九歲的女人,透過聊天聊出來,這部分台灣不知道有沒有人願意這樣編連續劇呢?



我要說得是《迴光奏鳴曲》片中也是用女人停經,老公在上海工作不管家裡,也不管需要生病的老母親,女人到了空巢期,女兒很少回家,在灰暗的公寓大廈,時常故障的門鎖,潮濕的壁紙,裁縫公司老闆把公司關起來,最後的資遣費,也只能用縫紉機來抵。

沒有穿線的縫紉機暗喻著男性的生殖器不斷的震動,劇中的女人每次想到老公打電話過去上海總是不接電話。

這是台灣這幾年的寫照,這是一部完全沒有激情場景,但卻是充滿了做愛暗示的電影,女人停經後,就沒有做愛的機會了嗎?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43-淡水水上機場周邊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四十三集流浪到淡水,捷運出站後往右走,水瓶子帶我們去全台灣第一座水上機場,而且是國際線喔,日治時期,飛機從橫濱飛到曼谷,中途需要加油,因此利用筆直的河道興建水上機場。機場位置鄰近氣候觀測所、淡水文化園區也就是殼牌倉庫(原英商嘉士洋行倉庫)的旁邊,老淡水人應該記得二戰時期,美軍轟炸倉庫二座油槽,火勢熊熊燃燒數天。從河岸往回走,有一處類似東南亞水上人家的高腳屋遺跡,1950年代40多名老榮民落腳河畔,用漂流木和鐵路廢木料搭建起來。沿著淡水河岸走,水瓶子介紹一家獨立書店「有河BOOK」,取其諧音有何不可,書店也賣咖啡,在店裡望著淡水河享受咖啡伴書香時,大家記得也要幫老闆愛惜這些新書喔!點開Youtube聽淡水故事!(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6/10/17

鐵道書與小鐵盒



#每日一物 小鐵盒,旅行中經常有這樣的小紀念品,販售茶葉、糖果、餅乾等,避免內容物因為撞擊而損壞,但小鐵盒容易生鏽,逐漸被紙盒、塑膠取代。但鐵盒有時光膠囊的感覺,打開盒子記憶就宣洩出來的感覺。

#書架 我不是鐵道迷,有關鐵道記憶的書這樣算是很少的,鐵道、鐵盒、火車到電車,厚重的金屬,代表了工業革命後的來來去去。

2016/10/16

【台北】孫啟榕老師演講:從社區老屋看成是發展與溫度



台北斷垣殘壁,用中國古詩詞來表達老屋文化議題,真是再好也不過了。

關鍵字紀錄:
林肯大教堂是建築,旁邊的停車場不是建築
蔡瑞月舞蹈社
十三十四公園
臺大青田街日式宿舍
紫藤盧
化南新村
殷海光故居

《秋刀魚之味》



這個月的電影社又回到青田街舉行,因為是亮軒老師所挑選的片子,看了那麼多小津安二郎雷同的片子,透過社員的分享,讓我又多知道了一些日本文化與當時社會的景況,每看一次都有不同的收穫,以下的分享會參入社員的想法,也感謝亮軒老師的分享。

小津安二郎的彩色作品比較少,這部是小津最後一部作品,可以感受顏色偏向紅色,每一個畫面好像都有紅色,小津風格的靜止畫面,由下往上的視角,畫面中每一個擺飾都美的好像一幅畫。

雖然小津的電影都給人緩慢的印象,每句對話好像頗為無聊,不就是日常生活的對話,但是仔細的推敲,這些對話並沒有贅字,而且只講一次,非常重點的就只兩次而已。對話的輕重符合上對下或下對上的關係,例如在職場上的下屬,即使不高興,也不會頂撞上司,只會透過動作默默的表達不高興。對話時敬語與人與人之間相互的關係,表露無遺。

亮軒老師說小津的電影像是『俳句』一樣,整部電影不像是一個完整的故事,在一定的規格下表達出一個意境,而這個意境卻讓人回味無窮。

而我覺得小津的電影像是一個時代的剪影,只要把一部分重點帶到,即使畫面簡單的不能再簡單,這些演員、這些定格的場景,好像會自動出演所有的故事。

1960年代的現代化,電器的發展,工廠的煙囪,電線桿,會社提供非常小的宿舍,經濟逐漸好轉的時代。終戰後軍人的失落,海軍退役的艦長仍有比一般中產階級比較好的待遇,因為戰爭男人比較少,許多女性到了適婚年齡嫁不出去的社會壓力,傳統與現代化的和諧並存,種種的議題小津都不用太過份的表述,自然而然的觀影人就會自動的想到的可能性。

電車來來回回,小津道出了生活中真實的樣貌,我們或許會覺得日本的女性出嫁要從夫姓過與保守,但其實傳達『家』的重要性,看過這樣的電影,又會深刻的事情的看法經常是一體兩面,要女性及早出嫁的同時,其實是父親對女兒比較隱藏的愛護。

很多人也認為穆斯林的女性包上頭巾就是歧視女性,男女不平等,在伊朗有次幫一家人拍照,長者還斥喝女性要到旁邊後面去,在他們的觀念裡,其實是一種保護吧!

片中的男性不斷的喝著清酒,覺得啤酒是便宜的東西,雖然片名有秋刀魚,但是整部片除了鱔魚之外,畫面乾淨的看不到秋刀魚,但是整部片的情緒就好像吃了整尾的秋刀魚,所有的滋味都嚐到了。

電影社成員真是臥虎藏龍,有人還把大學時代的電影筆記本帶來,裏頭有寫看這部片的心得,有段觀察入微的發現了父女之間倫理關係的轉變。剛好那位社員最近嫁女兒,在婚禮上沒有流眼淚,反而是重新看了這部電影後感動落淚,有沒有人會在婚宴時放這部電影,效果不知好不好?

幾年前去鐮倉找小津的墓,墓園繞了一大圈,看到了『美』、『夢』、『真』之類的漢字,找了第二個『無』才是小津的墓,墓碑前一大堆清酒,無論電影中,還是電影外,小津都是喜歡清酒的。看了小津的展覽,展出了許多小津的筆記本,小小的可以放在口袋的小筆記,工整的字體紀錄的十分簡潔,一年可以拍兩部電影,不浪費膠捲,製作電影像是在做一個藝術品般的精準。

電影中,父親最後一幕喝了很多酒,自己到廚房去到了一杯水,很長的鏡頭,是一種孤獨,但同等是對女兒幸福的期待。

2016/10/15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42-關渡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四十二集,帶我們去關渡走走,關渡捷運站出來,走大度路三段301巷的老街到關渡宮,沿路看清代及日治時期的老房子。別錯過好吃特產三色蛋,組合了鹹鴨蛋雞蛋和皮蛋,往關渡宮上方公園走,在此看美麗的夕陽,曾經淡北八景的「關渡三潮分流」,鹹水和淡水交會處,夕陽折射照出不同顏色,在1963年葛樂禮颱風造成台北淹水,海水倒灌至關渡平原,於是政府把關渡獅象守口炸開後,可惜此景已不復見。利用潮汐水位升降組合建造關渡大橋,是水瓶子的英文課本第一課,是否你的年代也是呢?點開Youtube一起去台北藝術大學校園內關渡美術館晃晃吧!(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台北】白色恐怖x生物公寓3的香水味道展



這是第一次把自由主義的散步路線延伸到台北監獄圍牆(日本時代台北刑務所),主辦人調出了稻草的香水要大家體驗這裡有外役農場的過往。

以下是這次導覽的關鍵字

1. 圍牆:台北城牆搬過來、螢橋砂石、水池、地下水道、澡堂、失火、羅福星、焦吧哖、蔣渭水、戰俘、四六事件張光直

2. 彭孟緝:行政院青創基地

3. 昭和町文物市集:霧裡薛 vs 瑠公圳、許壽裳事件、蔡瑞月與雷石榆

4. 青田七六:馬廷英、葉雪淳、黃敦友

5. 青田街九巷:馬場教授所遭遇的白色恐怖,這裡的石頭、大同分局、小白宮、撫台街洋樓都是城牆石

6. 紫藤廬:淺淺談了自由中國、雷震、周德偉、海耶克

7. 殷海光故居:夏君璐、金岳霖、林徽音等,我忘了提胡適與殷海光的關係,還有忘了提藍博洲的書。

其實是很艱苦的路線,這場講完都要半條命了,大家還那麼用心到最後。用味道呈現當年景況,這些藝術家還真的厲害啊!中午吃東西的時候牙齒痠痛,該不會是聞到了牙科診所的氣味吧?

2016/10/14

2012年,伍迪艾倫《愛上羅馬》喜劇的背後


幾年前朋友一直推薦這部笑料喜劇,看了也不下五次,一般的喜劇笑一笑就忘了,愛上羅馬的深度,如同羅馬帝國的歷史,每一次看都覺得有所收穫。

如同哈姆雷特的幽魂,羅馬在每一個人的心中都會有不同的對話,死去的老國王與王子的對話,被拿來使用在這齣片劇本結構中,曾經住在羅馬的成名建築師,目睹了年輕建築師愛上女朋友的朋友,中年人與年輕人到底是在對話,是中年舊地重遊的臆想,還是年輕人內心的對話,這是一個對照組。

劇中許多的對照,年輕保守的中學女老師迷路與義大利最性感的男演員出軌,或是年輕剛出來工作的小夥子,與紅牌妓女婚前的邂逅,上流社會與下流社會是這樣的沒有界線。

歌劇的發源,是十七世紀在義大利佛羅倫斯地區發源,但是近代在紐約百老匯被大量的商業化,來自紐約的歌劇製作人伍迪艾倫無所不用其極的希望親家可以上台表演,後來一炮而紅,這樣的行徑在義大利人重視日常生活中,雖然大眾叫好,但卻被視為低能。劇情發展過程,親家母甚至拿刀出來威脅,義大利人認為歌劇只是生活的一部分,睥睨美國人的庸俗。

以上的劇情對話與對照組,雖然無厘頭,但卻是義大利人的寫照,呈現一種自大驕傲又沒有自信,過度熱情又害怕失去的保守,敢做又不敢做的矛盾。

羅馬在十七世紀貝尼尼的公共藝術、建築的設計規劃者,在片中取景都有帶到,而有個默默無名的中年上班族(義大利國寶喜劇演員羅貝托·貝尼尼演出,《美麗人生》),突然成為媒體的寵兒,不但老闆給了一個大辦公室,還可以跟各式名女人上床,出席宴會活動等。出名也就是五分鐘,回復到平凡人的生活,他的內心還是有點空虛感,但他也知道這才是人生。

這段仿《生活的甜蜜》,以及開場白的交通警察、片尾的方式,應該是向費里尼致敬。



片末,在一個廣場的露台的完結,好像是墨索里尼的演講台,諷刺的敘說這就是義大利人的故事,墨索里尼想要恢復羅馬帝國的壯志,好像是一場鬧劇,這就是義大利人的個性吧?

2016/10/12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41-北投地方廟宇



水瓶子城市慢步第四十一集,繼續在北投小山城走訪,這裡開發的早,留有各年代形形色色的老街坊宅第,木造、石頭造、日式老房子等等,聽水瓶子談北投的祠堂廟宇,陳氏宗祠的私塾「學仔內」;全台唯一用觀音石建造的三級古蹟貞節牌坊,褒揚清代秀才陳玉麟之妻周絹,年輕守節;而土地公廟則有平埔聚落遺跡的保德宮,以及1877年建造的福安宮,磁磚壁畫多有旅社或女子的姓名捐助,從捐款芳名可見在1979年廢娼之前,北投溫柔鄉八大行業之繁榮進而回饋鄉里,以及「那卡西」音樂,從日本三味線、能樂表演,到台灣結合南管、吉他、手風琴等來表現,點開YouTube來感受北投!(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從寫作者到讀者,談出版到書店的距離有多遠



寫作者到讀者,從生產者到消費者這個產業鏈來看,這幾年數位化、網路、手機等科技的發展,整個結構引發的巨大變化,公部門到底是要補助寫作者,還是要補助書店?

雖然,我之前有講過公部門不應該補助任何產業任何人,但若這個主題來討論,我覺得應該鼓勵的是寫作者,不但要免稅,還要多在寫作環境與基礎資料素材上給予協助。

以紙本的書、雜誌產業鏈來看,寫作、翻譯、攝影、美術設計、編輯、印刷、通路、書店等等,這一連串的專業人才,在網路興起後,其實被簡化,一個人當兩三個人用,兩三個角色變成一個角色,導致品質不良,傳統賣書的費用要分給很多人,雜誌要賣廣告,才可以支撐這個產業的正向循環,如今,在網路一片免費中,整個崩潰。

若我們把產業再細分,藝術、文學、小說、漫畫、教科書等不同的類型,在產業中的人才培養,完全是不同的專業,這個崩潰還包含了新書、二手書、回頭書等在市場流通的方式,產生了一些變化。

這個崩潰,導致生產者(寫作者),轉由其他的方式來提供內容,台灣已經少有專業作家,現在的寫作者,大部分是靠老師、教授、翻譯、義工來擔任,這樣的失衡的產業,還有很多書的出版,都是直接從外文翻譯。

此外,還有公家圖書館對於實體書採購的折扣,加上公家圖書館的數位版權等等,跟隨時代進步沒有問題,但是卻把生產者應得的利潤給犧牲了。

我們要注重的應該是在產業的兩端,一個就是寫作者,另一個就是書店了。既然產業已經崩解了,寫作者這種內容生產者永遠都存在,最後一哩路的書店,在台灣賣書敵不過網路折扣,所以透過實體的讀書會、新書分享會、演講等活動來吸引讀友,或者複合式餐飲服務,安靜如同圖書館看到飽的閱讀空間等等。把作者找來演講,到底書會賣得更好,還是大家未來就直接聽講省去買書,這個值得我們思考,是不是辦理活動,應該是收取費用,建立使用者付費的觀念。

到底內容網站是不是未來的最後一哩路,這一點我打上一個問號,而內容網站是要透過廣告,還是產品行銷的搭售,甚至是內容要付費,這個目前似乎還沒有一個穩定的商業模式出現。

以上的推論,我要講的就是內容是最重要的,在產業崩解的過程中,我們若持續剝削生產者,沒有培養各種面向的寫作者,那麼要期待內容網站自動有內容出現,那是緣木求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