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3/17

【台北】假日的咖啡館



刻意的挑了有大桌子的咖啡館,通常都會是大家拿筆電工作的場域,不然假日的咖啡館通常聲音都會大爆發,好像大家在比賽音量。

我進來後就發現了整間都是少女,大叔坐在裡面格格不入,不過很奇特的,大家都很安靜的看書,聊天的時候也很輕聲細語,這是一種氣氛吧!

但,突然有個客服小姐的聲音出現,不但在回答客人的問題,介紹商品尺寸,還詢問是否有收到 email,非常制式嚴肅的音調。我轉頭一看,原來有位少女表面上看起來是自言自語,但其實應該是使用手機視訊回答客人的問題。

我心想這個年代已經是行動工作的年代,我們在搭捷運的時候採購日常生活用品,在咖啡館划手機處理工作問題,那麼,到還需要有辦公室嗎?

大家到咖啡館,或許是工作,也或許找朋友訴苦紓壓!不久後少女的朋友,另一個少女出現,但少女仍在工作,過了一陣子,少女才開始跟朋友聊天,談到童年記憶,與母親的相處,深覺母親不會度過自己的人生,到土耳其旅行的體會,從心理學分析自己的內心,也聊到了佛洛伊德。

突然,我聽到了很大聲咳嗽的聲音,可能是講話太大聲噎到,少女花了很多時間處理掉食道中的異物,整個咖啡館頓時安靜了下來。

約莫五分鐘,少女與朋友輪流去了洗手間後,繼續佛洛伊德的話題,少女說她在旅行中發現了自我壓抑的人生,然後兩人互相擁抱,而我,聽到了啜泣的聲音。

少女離開後的咖啡館,我放眼看過去都是 apple 的充電器,許多人耳朵掛著耳機,遠處傳來日本男人低聲的日語,沙發區也傳來華人英語的對談聲音,假日午後的咖啡館,音樂怡人眾人的輕聲細語,偶有少女特殊的客服工作,增添了許多樂趣。

咖啡館是另一個羅城門

2018/03/16

《日本當代建築巡覽》與《安藤忠雄: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我喜歡謝宗哲這本《日本當代建築巡覽》,利用自己走過建築大師的作品,親身說出這些空間的感受,而且簡單的帶出日本建築的演變,這本書的案例很多都是安藤忠雄不同時期的作品,集結在一起後對照,也多少能了解這些大師的脈絡。

反而是中國中信集團這本《安藤忠雄: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明明都是中文字,有很多段文字前後反覆咀嚼,就是搞不懂意思!是日語翻譯的不好,還是中文詮釋的問題?整體排版上視覺上很漂亮,但是字有點小,經常字後面會有襯圖,閱讀起來很吃力。但反過來說,照片與建築圖比謝宗哲《日本當代建築巡覽》好多了,收集的非常完整。

若能兩本合一重整,就是一本好書了。

這也說明了寫書作者的無奈,很多圖片的取得,都有一些版權需要洽談,台灣的出版社往往靠作者自行拍照,完整度就少了一些,編輯除了順稿、校稿、美編之外,我覺得資料收集、分類洽談版權也是基本要件,希望出版社加油一些。

2018/03/15

《望鄉:父親郭雪湖的藝術生涯》與《奔跑的母親》



從小到大很喜歡看傳記類型的書,只要能把當年社會氛圍背景的蛛絲馬跡描述出來,我就會再三咀嚼。

大家把台展三少年之一的郭雪湖,重點放在大稻埕那幅得獎的作品《南街殷賑》,但其實前後幾屆的作品也很值得一看。郭雪湖在年少是透過圖書館的書籍,長期在戶外寫生等方式自學,戰爭時期更遊走廣東、香港一代,戰後籌辦省展,又旅居日本、美國,一輩子可以說都是在學習與旅行的生活,這樣的經歷,我更喜歡後期的作品,只是簡單乾淨明亮的風景,但總是暗藏了淡淡的鄉愁。

《奔跑的母親》是郭雪湖的兒子郭松棻的作品,多少補足了當年台灣社會的背景環境,很可惜,台大外文系畢業的郭松棻比郭雪湖還早逝,沒有辦法由他書寫郭雪湖,但透過這兩人的眼光來看,對我們讀者來說,或許有更全面性的了解。

2018/03/14

【台北】23號啤酒 23 Brewing Company


導覽完咖啡館,本來還想找一家沒有進去過的咖啡館初體驗,繞了一圈都進去過了,於是走入了這家賣啤酒的酒館。

窗外的街頭剛好是下班時刻,車聲與小學生的聲音互相交錯,喝了一杯啤酒非常放鬆,也難怪這兩種飲料混和醉醺的氣氛迷人了,但是喝完後胃又開始抗議,希望可以引入 0% 酒精的啤酒。

外面的 uBike 會是這兩位外國觀光客的嗎?

PS. 喝酒後也不適合騎腳踏車

【台北】白色情人節的咖啡館導覽@104高年級


白色情人節,還是圓周率日?今天的咖啡館導覽紀錄,以下是關鍵字。特別感謝 La Belle Coffee 帶大家進入單品咖啡的世界。

主題:
1. 台灣咖啡館百年歷史:咖啡館與喫茶店、女給與藝妓、情色與咖啡館、公共食堂與酒店
2. 土耳其:維也納圍城、國王禁止咖啡館、皮耶‧羅迪
3. 咖啡館=交易所的原因

走過的咖啡館:
*. Chocoholic 巧克哈克(巧克力館)
卡瓦利咖啡館
馬汀妮芝
鴉埠
Elephant Machine (em)咖啡館
小米酒
咖啡小自由
森高砂(維特、萬里紅、黑美人)
La Belle 品嘗單品咖啡的訣竅
品墨良行
咖啡黑潮
幸田咖啡
布拉格咖啡
欒樹下書房
AGCT 咖啡館
雪可屋

其他:
青田街八、九巷的市定古蹟與歷史建築
瑠公圳的露出點— 和 Chun-Kai Wang 。

2018/03/13

紀念湯德章(1907年1月6日-1947年3月13日)



書架上的書,是後來在台灣所發生的事情

《停車》



像是夢境般的電影情節,男主角的車子一直被不同的車子卡關,雖然只是簡單被卡住的問題,他可以有很多辦法逃離這個地方,但他卻選擇被卡住,夢醒時我們經常會回想夢境的啟示,並尋求解答,但這部片無奈的就像是我們的人生,找不到出路。

最後,男主角在尋求出路的同時,又回來買蛋糕,然後拿回家跟女主角一起度過,要是你經歷了整個荒謬的一個晚上,你還會去買蛋糕回家完成任務嗎?

《一路順風》是一直開車,而這部《停車》是開不出去的車子,還有最近的《大佛普拉斯》,道盡了人生的無奈,我們也身在這個夢境中,如同馬陸這個雖然有很多腳的動物,繞不出馬路來。

2018/03/11

【台北】果果的甜點,與都市腳踏車道



多次來果果,喜歡這裡圓形的燈飾,這幾年甜點為主的咖啡館逐漸多了起來,吸引眾多女性來,味蕾打開也填不滿的胃。

上次來有不少來拍照打卡的年輕人,拿書來墊高,吃完甜點離開後,看到桌上一片狼藉。雖然書櫃的書不多,但多少也可了解老闆的喜好。

假日,滿屋子女聲,還有親子小朋友,一般的餐廳可能是三代同堂,這裡沒有這樣的現象,是老人家不吃甜點嗎?



在台北市騎腳踏車跑來跑去,已經變成我生活日常的通勤方式,無論 uBike 或是 oBike 都有使用,對於腳踏車道高高低低,地磚內藏水,悾悾隆隆的聲音,騎一騎會撞到電線桿或路燈,路人大部分都使用腳踏車道抽菸,若以騎士的角度來看這些設施當然不及格。

不過,有些騎士貪快,橫衝直撞,一直按鈴,一下騎到騎樓走廊,一下人行道,一下又騎到馬路,發現這樣的騎士多半不是年輕人,而是年長者。

台北到底是不是包容的城市?大家的答案應該都不一樣。

十年前去維也納,因為不小心走到了腳踏車道,被按鈴有點不爽,但是在這座城市待了幾天,發現行人真的不敢踏入腳踏車車道,腳踏車行駛的速度很快,有腳踏車專用的紅綠燈,當然,車道也不會高高低低的。

隨著觀光客增多,目前的腳踏車還是在於休閒用途,不是通勤、運動專用,我們要進一步減少機車的數量,其實腳踏車道的規劃才是正解,要趕上這樣的公共建設,並增加民眾遵守使用的規則,仍有更多需要努力,而不是拼湊出來急就章的規劃。

進了咖啡館,剛開門經常是我一個人奢侈的占用這樣的空間,好聽的音樂,圓圓的燈飾,跟幾天前不太相同,牆面上少了一些植物,詢問之後原來是幾天前有人包場辦活動自己貼上去的,活動結束後就移除了,今天這樣比較簡單乾淨。

台北市,從陳水扁擔任市長開始的公車專用道,單行道政策,到了捷運開通禁止飲食用來區隔與公車不同的服務品質等等,其實就是使用空間、時間的區隔來舒緩交通,使用道路的總人數越來越多的情況,又不太可能新增道路,也只能轉換交通工具的使用方式了,這點跟我多使用平日剛開門的咖啡館是一樣的道理,只要避開尖峰時段,就會得到較好的服務品質,那麼交通也是這樣簡單的道理吧?



甜品,是西洋飲食後最後一道小點,不知道何時象徵是有錢人,吃糖代表是富裕,後來變成下午茶必吃的配備,這樣的轉換,甜品蛋糕逐漸變成了某些咖啡館的主體。

【台北】韓式連鎖餐廳在老房子



今天早上做了一個騎腳踏車的動作後,看到這棟閒置的老房子開幕了,原來是一家韓國連鎖店,西班牙的名字,餐點都掛上義式,還有一些韓式。

不過,我比較不理解的是為何室內有紅綠燈,而且三個燈都亮著,還有仙人掌。外面為何掛著一個環保袋呢?下雨怎麼辦?為何紅磚要外露?為何室內要用鐵皮?工業風嗎?

雖然太多的不能理解,但是在這空間還蠻舒服的,大的落地窗旁採光極佳。

吃韓國菜,經常有免費的醃菜類,這裡也有,這是我唯一接觸到的韓國風情。

這棟房子原本就是餐廳,幾年前變成了高級家飾店,其實應該慶幸沒有被拆除蓋大樓,應該感謝有心經營的業者。

Teena Chen 說:這真的很神秘,取了西班牙文意思是「月亮」的餐廳,但是其實指的是美國的 La Crescenta街...說是新式韓國餐廳,但是賣的是義大利料理.....可是出現墨西哥風情的仙人掌🤣🤣🤣

2018/03/10

【台北】HarioSmart7


看起來要自己設定比較好喝

目前操作心得:

1. 出水量最小的單位是 3cc/sec,也就是無法在慢了,所以要用一點間隔來調慢出水量

2. 第一次燜咖啡的量,我覺得是最難設定的,因為手沖的時候可以用眼睛觀察,固定的出水量在不同的咖啡豆與出油程度,甚至是周邊的溫度濕度有很大的關聯度。

3. 溫度會隨著沖出時間的長短而有不同,目前並無保溫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