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21

【台北】夜間導覽,大稻埕的新美術運動

http://travelers.tw/trip/4672

本週三晚上的夜間街區慢步的活動,讓大家體驗不同的大稻埕,這幾年假日總是熱鬧滾滾,騎樓下塞滿了各式南北貨中藥材,入夜後,這些商品突然消失,城隍廟的們也關了起來,整個迪化街進入了另一個世界。

讓我們走回一百年前的大稻埕,到這些畫家寫生的地點,找回當年的繁華。

10/21大稻埕夜間導覽成團囉!晚上來吃台灣點心鹹酥雞,上次老闆加碼再送龜苓膏,不知道這次會有甚麼驚奇呢?

1920年代大稻埕的黃金年代,這個很大的題目,我試著在三個小時內講清楚!

20201021 夜間導覽,大稻埕的新美術運動

導覽陳德旺以前居住的地方遇到 李明璁 老師,他剛好要去晚上九點鐘的演講。他前一陣子在公視的節目: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我剛好手板拿起的是畫家所描繪 1930-1950 年代的永樂市場。

十年前的下午五點多走在迪化街的騎樓,大概就是這樣的景象,所有的店家貨品都收納進屋,關店休息,而且整個街區黑漆漆一片。

沒想到十年後晚間雖然沒有多少店家開著,但是騎樓已經點燈,而我們利用這樣的時光,走訪百年前畫家的生活場域,了解在日本時代的統治下,年輕人學習西洋美術,並且融合了傳統的宗教信仰,在畫作上不斷的創新,比起日本籍的畫家,台灣畫家受到更大的侷限性,但卻能透過不斷的自省,找出出路。

從倪蔣懷創立的水彩會、繪畫研究所,陳植棋被退學,郭雪湖到圖書館自學、入選、免審查,到了後來陳德旺創「ム─ヴ洋畫集團」,並且堅持不參展,這些台灣畫家的成長與自省,與大稻埕脫離不了關係。

今晚,我想講得太多了,很可惜沒有走完到蓬萊閣前台灣繪畫研究所所在地。

感謝馬梅的紀錄

#我在市場待了一整天 #夜間導覽 #大稻埕新美術運動

2020/10/20

【台北】梅酒加珈琲@好孕工作室

一進門,看到一個小朋友在"強",一邊哭一邊鬧,所有的大人都堅決不理他,他仍然堅持自己的理念,然後被媽媽帶到庭院去了。

然後看到了這組傳統的"椅轎",以前的小朋友只要亂跑哭鬧,就鎖在這個竹椅子裡面,不過我想鎖到一歲可能就鎖不住了。

這種多功能的工藝品,怎麼看怎麼美,而且十分經典,老闆給我一杯熱的咖啡加了庭院的迷迭香,原來熱的梅酒是這種味道啊!

最近幾年的街區慢步(導覽),講究的是跨界、誇領域、跨文化、在地又要國際化,已經不算是導覽的範疇了,經典 vs 多功能應該算是矛盾吧?

想太多了,很感謝這杯梅酒咖啡沒有感冒糖漿的味道,透出淡淡的迷迭香味,我還是回家試試梅酒+咖啡的比例怎樣比較好喝! — 和陳鈺萍在好孕工作室。

2020/10/18

【台北】小朋友來,我刻意的都是用大人的語氣導覽

1 2
  3
456
1.青田街七巷二號
2.北投文物館
3.楊奕軒畫作
4.青田七六座敷床之間花藝
5.北投文物館一角
6.孵咖啡

最近幾天接觸到很多黑白綠意,看了這樣的照片,我直接出神發呆,很放鬆也很療癒。

今天上午的導覽,有些家長帶了小朋友來,非常的乖巧,也很專注,我刻意的都是用大人的語氣導覽,試著放慢把一些事情說明清楚一點,短短一小時,說了好多好多事件,希望大家有收穫。

小朋友的專注力的確很容易因為沒有興趣沒有壓力離線,長期以來,我們到底需要甚麼樣的導覽,我自己也沒有甚麼預設的立場,只能憑藉導覽當時的感覺調整,有時候,我覺得反而是我會脫離現場而出神!

不知道聽導覽的人有沒有發現呢?

【新北市】每年都會去一次李梅樹美術館

左下圖:洪瑞麟畫中的倪蔣懷,天使拿著十字鎬表示礦工的用具,暗指倪蔣懷的工作。

每年都會去一次李梅樹美術館

今年的梅樹月主題:繁花盛開,美術史裡的三國演繹

對於繁花盛開,我大致上了解是說明石川欽一郎這位老師在教育台灣學生開枝散葉,展出了石川的寫真相簿,許多照片也是第一次公開,也把這些黑白照片上色,可以看到李梅樹、倪蔣懷等人年輕的樣子,實在非常值得細細欣賞。

至於"三國",是哪三國?原來是日本、台灣、英國。的確,台灣應該是一個國家,把這一師生傳承的三個國家連結在一起,為什麼是英國呢?

石川非常佩服伊斯特,來自英國到日本寫生作畫旅行,兩人認識後書信往返,也可以看到石川畫作受到伊斯特的影響,後來石川也到處寫生,而倪蔣懷也受到這樣的影響持續旅行寫生。

水彩,後來西畫大部分用了油畫而比較式微,台展的油畫作品為主流,或許如此倪蔣懷後來也沒有去參加台展。

【台北】2020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從大橋頭車站出口,就可以感受到熱鬧的景象

2020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從大橋頭車站出口,就可以感受到熱鬧的景象。

一團團觀光團的導覽,除了在街上的變裝遊行之外,有些街屋從傳統的零售店,翻轉成為表演的舞台,街道上的觀眾往屋內看表演,也有在街上跳舞,人們在騎樓下觀賞,一團團看熱鬧的人們,頓時也成為被觀看的主角。

從傳統民俗廟會的活動,街道是參拜繞進的路,轉變為藝術節,我覺得是振興地方的好方法,從店家自力參與,我覺得比官方定期放煙火辦活動要更有凝聚力。

希望明年有更多節目。

【台北】沙丘

沙丘

走上了五樓有點喘,但我每天走四樓公寓都不會喘,為何多了一層樓就差那麼多,我想原因是樓梯高低不同不習慣而已。

看著來此的年輕人,每一個人都有點喘,想著越難到達的咖啡館,應該是越有世外桃源的感覺,預約制也有對這一段時光有點期待的心情。

每一杯飲料,每一份點心,都可以體會店主用心的滋味,這一杯特調的飲品,叫做酸甜戀人,讓我想到了另一家咖啡館--夢仙。

2020/10/17

吳怡農的父親吳乃德作品 《臺灣最好的時刻 1977-1987》

吳怡農的父親吳乃德作品《臺灣最好的時刻 1977-1987》

原來我大學四年,是活在台灣最好的時刻,總總的民主改革運動,都在美麗島事件後成形。

雷震的自由中國雜誌在 1960年被停刊,島內的改革聲音嘎然而止,台灣政治呈現一片的祥和,因為只要反對政府的蛛絲馬跡,就會被剷除。

每次回顧這樣的歷史,那個時間或許在國際社會也是剛好的時機,柏林圍牆倒榻、天安門事件、蘇聯解體,這一連串的國際事件,台灣也剛好在這個浪頭上。

【台北】捷運的地下街

忠孝復興與忠孝敦化的地下街,很多攤位租不出去閒置,原本覺得臨時性短租的攤子都會很醜很雜,沒想到這家賣書的擺設還算不錯。

捷運公司是否可以把閒置的攤位用比較便宜的價格租給藝術家作展覽,或是做為小型表演空間,或是相關的活動,我覺得地下街賣場應該也有復興的一天啊!

而不是出租給誠品或星巴克就解決問題了。

2020/10/16

《日本近代洋画大展》 《日治時期臺人畫家與作家的文藝合盟:以《臺灣文藝》(1934-36)為中心的考察》

《日本近代洋画大展》 《日治時期臺人畫家與作家的文藝合盟:以《臺灣文藝》(1934-36)為中心的考察》

這本書是 2017年在北師美術館的展覽所出版的,去日本參觀小地方的美術館,日本畫家的故鄉,家族經營的美術館,或者是縣市、鄉鎮級的美術館,竟然可以邀請到安藤忠雄來設計展館,展出的也是在地藝術家作品。

當時我對日本畫家還不那麼熟悉,但是對於日本小地方的美術館印象深刻,沒想到在北師大可以有這樣的展覽,補足了日本在明治末期後急欲追上歐洲美術,大量的購買西洋畫家作品,日本洋畫家從原本的臨摹模仿,溶入了日本的傳統,形成了多樣的風格,後來這樣的風格,其實也影響著台灣的畫家。

若用這樣的脈絡來看,就非常清楚台灣畫家的作品為何會畫出這樣的作品,而1929年成立的赤島社、1934年成立了臺陽美術協會,台籍畫家有了空前的『抗日氣象』。

這些作品,其實,在台灣都有展出過,我們試著從展出作品、作畫處的公會堂(中山堂)出發,這些轉變真的非常容易觀察。

歡迎參加這個街區慢步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773087646814146/

【台北】青田七六的導覽,某中學志工媽媽們

20201016

青田七六的導覽,某中學志工媽媽們

原以為這位導覽老師是孩子王,小朋友都會被他逗得笑嘻嘻!

沒想到媽媽們也是一樣!我相信大家收穫滿滿!— 與教皇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