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這幾年來去花蓮的紀錄,有自己一個人去,也有跟家人前往,還有是跟一群部落客好友,體會體驗大不相同,相同的是沿途的浪花海岸,相同的是拔地而起的花東縱谷,相同的是雲海山光水色,但最大的不同是人,當中的滋味酸甜苦辣,有時又很平淡。

蘇花公路一景
幾年前,社區營造正熱,都去參訪各鄉鎮的特色,花蓮豐田的移民村,花蓮羅山的有機村,台東富豐社區,台東卑南鄉美農社區,台東池上萬安社區,這些地方要一個人或是一家人去很隨興的去參觀,到目前應該都是很困難的,應該都要事先安排好導覽導遊相關事宜,但是都要這些人準備好等在那邊讓觀光客來,也不符合經濟效益。
我每回回去找每一社區的展示中心,有時看的介紹看板有這背後的故事,有時甚至沒有開,有時是個很大的展示中心,賣的是全台一致過度包裝的農產品,到了羅山社區外的展售中心,很期待可以看到當地產的農產品,可惜並沒有看到。是因為這些農產品太貴被市場淘汰,還是因為這些產品都需要『人』來介紹?我心中其實很感慨,這麼多年來的地方社區特色營造,就這樣完全毀於一旦,就只是經濟效益或是沒有觀光客,就沒有經營下去了,還是背後還有其他原因?
這原因我想每個鄉鎮社區所面臨到的問題大不相同,我很不願意下結論就是政府經費預算的問題,或只是一句話,這是全球化經濟的必然趨勢!或許,我這幾年看到的社區營造都是一個假象?
當然,我也看到了美麗的果實,有些人把老房子自力救濟修復,開了餐廳、圖書館、書店、咖啡館,從這些舊建築中,花東人似乎找到一個心靈的寄託,還有未來的方向?

庭院的松樹好高,松樹似乎是花蓮日式住宅前常種的樹 — 在時光1939

星期一沒開,要下次才能來訪 — 在秋朝咖啡館(花蓮花崗街5號)

很台式的日本料理,玻璃上的貼紙很雅致 — 在本壽司料理亭

星期一的晚上,街上人不多,走進生活旅人商店,是熟悉的話語,二樓是個展覽。上次來也偶然相遇,一種輕輕悄悄慢慢的旅行足跡。門口有台咖啡三輪車,年輕人討論著手沖的方法,我買了春一枝的釋迦冰棒,想在這個街道找些甚麼味道,那是一種時光的痕跡。 - O'rip 生活旅人工作室


豐田火車站今昔,似乎花東的火車站都在拉皮重建,有人覺得很可惜以前的建築那麼漂亮,有人覺得空間明亮動線變好了,但我的疑問是為什麼經常要拉皮的跟以前的樣子差很大?火車站,是我覺得地方特色很棒的展示點,但,好像都沒有使用到。旁邊那個五味屋,好像蠻多故事,下回再去探訪。

豐田文史館,今天與客家生活館合體了

豐田可以看的東西很多啊!

鳳林火車站,拉皮中。

六十石山,金針花還沒開。

羅山泥火山,想到現做豆腐的滋味。但沒有去找到羅山的泥火山豆腐,來看泥火山冒泡泡也不錯,只是冒泡的規模有點小。到展售中心買了一包ㄚ雲姊咖啡。

吃臭豆腐,配老電影海報、老鐵牌廣告、老鐘擺、老大同寶寶等等等,很多老東西 — 在花蓮荳蘭橋臭豆腐

可能太早來了,還是因為非假日,踏入園區有認真的保全人員,一個年輕人,加上一群年輕人,大家好像不知所措,不知道從何逛起。那個年輕人很積極的問我,請問主要入口在哪裡? 我很抱歉地跟他說:我也是第一次來逛。那個年輕人問了經過的每個人,從他眼神中好像看不到滿意的答案。
大門口那棟建築在整修,旁邊有 A Zone 咖啡,很早就大門敞開歡迎大家進去。後面有個當代生活選品概念館、原創概念藝廊,因為太早來了,等到11點開門進入,發現員工比遊客多。可能台灣參觀的小朋友太多,而且大家喜歡用手機拍照,在原創概念藝廊到處貼滿了"請勿"的告示與圖案,我想應該蔚為奇觀,突然在外面看到一個交通標誌『小心文化』,整個空間整修的很棒很漂亮,可是看到這些標示,感覺好像不太歡迎人們進來的錯覺。 - 花蓮文化創意園區(請勿文化創意園區)
http://www.a-zone.com.tw/

好像一艘船的教會,花蓮新城教會蓋在日本神社原址內,更像一艘諾亞方舟 — 在花蓮港基督長老教會

看起來很棒,阿貝說這裡的貝果不錯。這條街每家店進去坐半天,可以泡一個星期,在 O'rip 生活旅店遇到開店的服務人員(我想應該不是老闆?!),居然認得我,說我在花蓮好幾天了。 — 在 Pomme

一樓的雜貨、二樓用餐、三樓民宿,尋常的日日生活用品。 - 花蓮日日

來這裡買了黑木耳、豆干,還有小盆摘植物、手作小包,在架上還看到花蓮的花生果醬、春一枝的冰棒,獨特的產品的確也都有特殊不計成本的通路。店長陳小姐還是一樣的熱心,中午經過,生意還不錯。
https://www.facebook.com/madehand — 在小一點洋行

這家店的收費方式,是計算在這個空間的使用時間,一個人一小時25元,消費只能抵第一個小時,個人是覺得很划算。若大家觀念可以接受,小時候去打撞球、桌球、網咖、K書中心、租書店,其實都是這樣的模式。
很舒服的環境,看了書架一堆楊牧的書,我問了一個白癡問題:以前楊牧住在這裡嗎? 後來想說以前有搜尋過他是住在舊書舖子老店那邊,而舊書舖子也搬了。花蓮的每個店家老闆或服務人員,似乎都知道所有店家的動態呢!要是在台北,隔條巷子有甚麼店,一問都不知!
中午的熱門時段,大家來用完餐,聊聊天,又回去上班 — 在 Alice Caf'e 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