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7/15

【台北】胡思二手書店

天母地區因為有美、日僑學校,所以有家二手的外文書店是很有市場性的,今日一探果然很多外國人在裡面掏黃金。


2007.7.15 外文書佔了二分之一的空間,還有座位可點飲料看書

二手書店的書源最重要,只要來源不乏,書籍有在流動,這家書店就成功了一大部分,想想天母地區的外僑很多,但是待在台灣的時間不過幾年,所以這些二手書可想而知是他們看過後不想帶回國所留下來的書籍。而且來此的外國學生也很多,自然沒有太多的錢買新的書。

胡思二手書店的外文書以英文小說居多,再來就是日文書籍其次,中文方面以兒童、普科、企管居多,人文、歷史、藝術的書籍相對來說少了點,不過我還是找到我想要買的書。我買了幾本書,只要超過500元就可以有會員卡,於是我又多了張卡。

一樓是家服飾店,人潮很多,但是顯有因為買了衣服而上二樓的,書店的長期經營還是靠常客的支持吧!這樣的一家地區性獨立書店很有特色也有自己的定位。

書店網站(好像很久沒有更新)
http://whosebooks.myweb.hinet.net

2007/07/14

【吳哥】濕婆大神的毀滅之舞 Siva

在吠陀時期,濕婆神的地位並不高,後來到了印度教時期,濕婆的地位比梵天、毗濕奴還高。而吳哥的斑蒂絲蕾寺的主神,就是濕婆神。


2007.4.27 斑蒂斯蕾寺‧濕婆跳舞的手還是用動畫表現

濕婆神躍昇地位的神話傳說:【吳哥】班蒂絲蕾寺‧967年(第三段文章)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2/967.html

濕婆喜歡在歡樂、悲傷的時候跳舞,象徵著宇宙永恆的轉動,當一個時代的結束,濕婆會跳坦達瓦舞完成這個時代的毀滅,然後開創另一個時代。當濕婆跳舞時會有成群的精靈伴隨,所有人注視著他,連魔鬼也為之感動。濕婆也常常被描述在喜馬拉雅山上苦行,練習瑜珈沉思,裸體骯髒、頭髮很長,這跟我在印度瓦拉那西見到的苦行僧的描述很像。

濕婆在乳海翻騰的故事後段出現,因為善神跟惡神(阿修羅)合作用大毒蛇來轉動曼陀山,這一攪動就是千年,巨蛇受不了而吐出毒液,濕婆在還未流入河水前吞下了毒液,自己的喉嚨就腫了起來變成青藍色。

佛教文獻稱他為大自在天,住在色界之頂。他老婆雪山神女從後面用雙手遮住濕婆雙目,從濕婆額頭出現第三隻眼。

濕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9%BF%E5%A9%86

2007/07/13

【台北】藝大書店@台北藝術大學

對關渡這個地方實在不熟悉,每次從台北開車到淡水,經過大度路後就到了關渡,這邊有好多學校,上次 takol 介紹了一個朋友就念藝大,想到了就轉個彎開車進去探險。


2007.7

老實講,第一眼見到這個校區建築,覺得好像法鼓山啊!有些裝置藝術,車子倒掛在桿子上,或是塗成金色的機車等等,另我最感興趣的是在鐵皮上的塗鴉藝術,不過這些作品有點低俗,好像是利用一些陽具(是不是我太邪惡?)的圖騰來表現,至於那些黑色的文字是不是這個作品的一部分,就不得而知!點照片進入相簿可以看到一些塗鴉作品。

在山坡上鳥瞰淡水捷運的機場,遠處的洲美焚化爐的大煙囪,還有一片保護區,風景秀麗,可以讓心胸開闊不少。

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藝大書店,裡頭的書都是我喜歡的藝術、社會學、人文、攝影、設計類圖書,二樓還有紀錄片DVD,我覺得以我們目前書籍以及影音產品的價格實在貴的驚人,不知道學生怎樣負擔的起這樣的消費,不過若是能在沒課的時候來此看書是不錯的選擇,只是這樣的書店怎樣能經營的下去?還是我是錯的,現在的學生都很有錢?

歐美很多的大學的建立概念是一個城市,一座城市能提供所有學生在此的養成訓練,與社區居民的互動是緊密結合的。

2007/07/12

【弗萊堡】天使蛋捲的自製明信片

前幾天收到德國的明信片,一時還想不起來是誰,也沒有署名,然後看到可愛的字還有一個印章,就是天使蛋捲在部落格的圖像--誰沒有故事。


2007.7

天使蛋捲的部落格--不知道是第幾代?
http://neue-angeleggroll.blogspot.com/

我本來是要翻出我10年前去德國的照片來懷舊一下,沒想到我沒有到過德國南部,甚至是黑森林新天鵝堡都沒有去,連要懷舊都無法懷舊。弗萊堡在德國的西南部,黑森林的西端,人口約20萬。

弗萊堡--維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97%E8%8E%B1%E5%A0%A1

我其實偶而有再看蛋捲媽的部落格,不過更新的頻率很不固定,最近才知道天使爸去健康檢查後下定決心要戒煙,而且果然戒成功了,希望天使爸身體健康,同樣也祝福在德國的蛋捲也平安順利。

我想我未來應該有機會去趟黑森林,看看這個號稱德國最溫暖的城市。

2007/07/10

【南投】銀色清境的明天過後

2005年春,就在桃花即將盛開的前夕,一場突如其來的三月雪,締造了百年難得一見的~銀色清境奇觀...


2007.7

我回想我好像真的沒有去過清境農場,聽說假日的時候人潮洶湧,我的故鄉在南投,其實有點汗顏。

阿貝跑去了,尚未問她玩得如何?她最近忙碌的工作,還有玩小狗,她說部落格在不更新,就會變成懶人。去菲律賓馬尼拉一個月後的阿貝,會生出什麼文章呢?該不會又是出遊公告吧!

貝氏有時奢華,有時不奢華
http://innocencechen.blogspot.com/

清晨五點,大雪方歇,天色漸明,尚未出現人跡的大地,顯露出一種寧靜與安祥的美。

清境社區聯合網
http://www.cja.org.tw

2007/07/09

【印度】科技運用在印度旅遊@PC Home life

上個月交了一篇稿給 PC Home 雜誌的編輯,我看到我寫的文字,自己都快睡著了。但是神奇的編輯居然可以把快睡著的文字編成很有趣,我要多多學習。






2007年7月份的 PC Home 雜誌有兩本,文章照片是刊載在 PC Home life 那一小本,賣個關子,其他頁的掃描圖片過兩個月再貼上來,主要是寫科技運用在旅遊上的應用,大家有興趣就去買雜誌吧

《印度》什麼東西都有,什麼都不奇怪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6/blog-post_9132.html

*印度簡介

這幾年來印度的軟體工業發達,又是古文明帝國,印度教、佛教、伊斯蘭教在這裡都有留下建築遺跡,加上英國航海帝國的殖民統治,印度呈現出豐富多樣的社會結構,是我想要一探究竟的原因。

印度的歷史悠久,多半人去北印度玩是欣賞蒙兀兒王朝的伊斯蘭建築。來自中亞的突厥人在16世紀初建立了蒙兀兒帝國,幾乎統一了整個印度半島,以阿格拉為首都,並在德里附近建設了許多的城堡,但帝國的統治同樣因地方的反抗和統治者的殘暴而迅速衰落,強大的航海帝國葡萄牙、荷蘭、英國和法國等西方殖民者卻蜂擁踏上印度這塊大陸,為爭奪印度而發生激烈的衝突。1877年,英國的維多利亞女王加冕為印度帝國的皇帝,1911年,印度帝國的首都由加爾各答遷往德里。

1757年,蒙兀兒帝國和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爆發了普拉西戰役,印度戰敗逐步成為英國的殖民地。1849年,英國東印度公司成功掌握了印度全境的統治權。

反推印度的古文明可以追朔到西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就有古代印度人創造的文明,這個文明也被稱為印度河文明。不過該文明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時候突然衰落,衰落的原因在考古界則莫衷一是。

西元前1500年左右,印度西北部的雅利安人入侵印度北部的恆河與當地人結合,創造了經典的吠陀文化。這一文明相對於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文明來說晚了幾個世紀。雅利安人為了區別本地土著,實行種姓制度。

西元前325年,阿育王的孔雀王朝統一印度半島,但阿育王死後,孔雀王朝立刻分崩離析。此後印度就進入了一個分裂的時代,各種宗教在這段時期開始興起,包括佛教和印度教。一直到西元8世紀,阿拉伯人開始入侵印度,引進了伊斯蘭文化。11世紀開始,突厥人開始入侵北印,並建立了德里蘇丹國,不過德里蘇丹國的勢力逐漸衰微,無力控制龐大的印度北部,印度逐漸又進入了分裂的時代。

2007/07/08

【台北】見證福建汀州客家原鄉的淡水鄞山寺

鄞山寺是二級古蹟,建於清道光3年(1823年),是清國定光佛寺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寺廟,規模不大但建築型態完整,在幾座高樓的前方,目前來看顯得唐突,昔日以大屯山靠背,面對淡水河,若從空中鳥瞰,可以想見當時風水很好,稱為『蛤蟆穴』。


屋脊上的人物

看寺廟首先要看拜的主神是誰,鄞山寺拜得是家鄉的定光佛,所以這座寺廟應該是同鄉會類型的寺廟,而且這裡有宿舍的規劃,所以可以想見當時移民來台的鄉親,不但在此敬拜祖先,因為地處淡水河口,鄉親跑船貿易,來台都可以在這尋得鄉親協助。清代移民潮,各港口經常有各地同鄉會的設立,提供聯絡的中心,也有互助的精神。

定光古佛傳說是唐末的高僧,鄭姓泉州同安人,出家得道後到福建汀州地區傳法,據說他82歲過世後多年,有次盜匪來擊顯靈退敵,朝廷送了匾額,尊為定光佛。在鄞山寺的神像是從福建武平的祖廟迎回,是木材作成關節骨架,所以神像是可以活動的。

鄞山寺雖小,但是裡面的藝術品多的驚人(點照片進入相簿有一些可看),樑柱、牆壁、門柱間,處處充滿的木雕或是石雕還有彩繪,進門的三川殿就非常豐富,色彩鮮豔,進入主殿的色彩雖然都被煙薰的黑黑的,可是細看雕工非常細膩,十分華麗。

這寺廟旁有淡水教會,雖然這寺廟比較不像傳統寺廟敬拜神佛,但台灣對宗教信仰的自由程度,應該是對人與人之間尊重最好的寫照。在寺廟內聽到可能是管理單位的一家大小唱著客家歌謠,讓我對這裡的溫暖與團結力量,有了深刻的印象。

::博斯普魯斯的月光@ngelsmile:: [Travel] 淡水‧鄞山寺 - 文化移轉與移民歷史
http://www.wretch.cc/blog/angelsmileoo&article_id=5259575

2007/07/07

【宜蘭】無尾港港邊社區的夏天海攤

一眼看到清澈的海水藍天,第一時間就把鞋子脫掉跑下去,差點忘了手上的相機。


酒國熱血部落客的一日遊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部落客的活動佔據了假日,姑且稱這活動的類型是台灣的社區再造,最近走過台灣各地,有社區仰賴機農業再生,有的利用美食料理,也有利用生態解說,我相信台灣各地區在地人的生命力已經起來,都市人的忙碌,可以在台灣各地找到紓解的出口。

無尾港港邊社區活動精采相簿 台灣‧宜蘭‧無尾港‧港邊社區

無尾港這個地方的傳統,有全村的人都要參與的牽罟文化,可以讓我們知道村落的生活與共的凝聚力。當初反對火力發電廠的興建,而留下一個水鳥的生態保護區,就是這樣對自然生態的愛惜,港邊社區留下了一個對子孫有交代的綠色地區,也才有今日這樣的海邊讓我們去玩耍。

宜蘭縣無尾港生態社區
http://www.wwg.org.tw

這個地方的阿嬤小時大多是童養媳,她們的人生原本是黑色的,但是隨著年紀漸長,不會看字寫字,但是她們卻開始畫畫彩繪藝術,再未來的人生留下了彩色的詩篇。

Let's fun Taiwan!
http://www.justtaiwan.url.tw/

2007/07/06

【金門】水頭得月樓及洋樓

右方得月樓高11公尺,建於西元1931年,料敵、預警、防禦功能為主,建築融合中西。


2006/8/9

站在這個草地,突然覺得腳濕濕的,後來想起當兵時(1992.10-1994.8),這裡好像是爛泥巴,後來酉堂的黃大叔告訴我,這裡的幾個潭,都是有地下水層會自然出水,但是近年來為了避免雜草叢生,也好整理,有些經費把路面都鋪上石頭或是水泥,讓我覺得金門的溫度比當兵時有高了許多。

金門人到東南亞經商有成,返鄉修築祖厝、洋樓,這裡的富裕景象成為海盜覬覦的對象。「銃樓」或「碉樓」成為聚落防禦工事,得月樓是早期出洋印尼的僑商黃輝煌建,內部含地下層共分為四層,主結構為鋼筋混凝土加磚,樓板為木樑,上下樓用木梯,地下通道連接洋樓,可作彈藥、物資補給以及逃難的緊急通道。樓旁有棟古厝是三開間中西合璧的「番仔厝」,是欺敵假屋,但外部彩繪裝飾好像是真的有住人。

「得月樓」狀似觀景的高塔,最上方有詩意的題字,火焰造型的窗楣與梅花、很像國徽的銃眼是偽裝。四面外壁有槍架,並有瞻孔可瞭望,屋頂女兒牆有火槍射擊口,是一堅固的防禦性衛塔。

2005年取得黃家同意,由金門國家公園修繕。

【金門】水頭黃氏酉堂別業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8/blog-post_10.html

2007/07/05

【佛羅倫斯】未完成的雕刻@學院美術館

去學院美術館首要看的就是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像原作品,排了約20分鐘的隊伍,入口處的安全措施真是滴水不漏。


2006.2.25 米開朗基羅未完成的雕刻作品

這個博物館主要展出的是畫作,也稱作學院畫廊,但是放置的卻是不認為自己是畫家而是雕刻家的米開朗基羅的雕刻作品,還有不少他晚年未完成的作品。

大衛像還沒有雕刻完成,佛羅倫斯的執政團就政爭不斷,1501年8月16日,米開朗基羅正式取得合約,在聖母百花大教堂旁的空地搭起的木棚裡面工作,大家若注意看大衛像,應該可以發現上半身的重量非常重,下半身的支撐是個非常嚴重的問題,目前這個雕像的角度已經跟當初大不相同。

1504年4月本來大衛像是要放置在傭兵涼廊的,但是執政團決定要放置在領主廣場,9月8日正式在廣場揭幕,1512年雕像的基座被雷擊中,這可能就是導致後來傾斜的原因,1527年在廣場發生衝突,大衛像的手臂斷成三截。1813年大衛像開始修復,1854年大家決定把大衛像移到室內,但還不知道要放在哪裡,於是先做了一個複製品,在領主廣場同時有兩個大衛像的存在,一直東拉西脫,大衛像還曾經在木箱裡待了20年,1873年7月30日才運送到學院美術館,1875年在米開朗基羅誕生400年的活動中才獲得公開展示的機會。

這段曲折的過程其實並沒有結束,1930年代的法西斯集會時在領主廣場的集會,還有二次大戰的戰爭,這些藝術品也都受到更多無情的波折。

我其實很喜歡看米開朗基羅未完成的雕刻作品,好像一個人就從石頭蹦出來的感覺。看過年輕氣盛的米開朗基羅作品--聖殤,那種機近乎完美的作品,然後又再看到大衛像那個皺眉頭的大頭少年,在看過晚期的作品--聖殤,還有這幾個在學院美術館的奴隸,有時候也可以看出米開朗基羅歲月的心境痕跡。


部分為複製品照片

【羅馬】米開朗基羅生日@探索之旅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3/blog-post_114165961071979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