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09

【鹿港】龍山寺

來到鹿港的龍山寺,雖然旁邊是熱鬧的人潮,但是走進寺廟,就開始享受寧靜的午後時光,質樸的木雕目不暇給。


2007.10.21 鹿港龍山寺

鹿港的龍山寺於清乾隆51年(1786年)創建,經過林爽文事件與陳周全之亂等,建設的時候就時常停工,這兩百多年也有多次的整修,當年負責營建的有日茂行的林家與金門藉的士紳,不知道是不是當時這裡有金門人聚集,所以此地有條金門街?

鹿港龍山寺是拜觀世音,從福建泉州的七個地方而來,比台北艋舺的龍山寺由三邑人(晉江、南安、惠安)而來還容納更多的子民。

鹿港龍山寺規模不大也不小,沒有非常華麗的色彩(或許是掉漆?)但是樑上的木雕垂花及樑上的民俗人物栩栩如生,正殿裡面的木雕還有一些飛鳥類的動物、泉州地區的陣頭人物。最令人驚訝的是戲台頂的木構藻井,目前在整修中。我發現我喜歡逛寺廟好像不是為了拜拜,而是到處看建築結構及木雕。


木雕垂花與民俗人物


浙江寧波來的古鐘,當年號稱全台最大

除了這些,鹿港龍山寺還可以看到屋脊上的交趾陶也很特別,簡單不單調,但也不會很搶眼,非常的耐看。1999年921大地震龍山寺受損嚴重,如今已經大部分重修完成,很期待整個整修好。

【台北】龍山寺平安燈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3/blog-post_22.html
【台北】龍山寺@艋舺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6/blog-post_111918925078487043.html

2007/12/08

【青島】Jessica 的五四廣場

國師 Jessica 最近因為工作去了趟青島,找了老半天她的部落格,就是沒有記錄這段出差工作的文字,可見是去忙的,百忙之中能寫明信片給我,真是感動!


2007.11.15 Jessica/青島五四廣場

照片裡的風景是青島五四廣場,為了紀念五四運動。這裡的啤酒超棒,有機會一定要來青島

Jessica 隨意想
http://blog.yam.com/jc426

1919年,中國因為列強在巴黎和會把德國的權利讓給日本,而引起北京大學生不滿,進而引發山東問題的學生運動,因為在5月4日發起大規模遊行,所以稱為五四運動。當日上午10點,各校學生召開會議討論遊行路線,下午有3000多名學生從天安門出發,向大使館區出發,受到警察阻攔。

當時清大校長蔡元培出來斡旋不成而出走,北京與上海大學罷課,大專學校的校長也遞辭呈,五四運動導致當時北京政府許多官員下台,山東問題也延燒兩三年。當年重要的學生代表羅家倫與傅斯年均隨國民政府來台,在台北過逝。

【上海】蔡元培故居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4/blog-post_22.html
維基百科:五四運動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5%9B%9B%E8%BF%90%E5%8A%A8

今天去超市想買青島啤酒來喝,可惜找不到了,還是選擇了最青的台灣啤酒。

2007/12/07

【倫敦】二手藝術書店內又遇見自殺的人梵谷

因為有人想要跳河,所以我找了一家酒吧靠窗的位置,坐下來一邊休息一邊寫明信片,另外算是湊熱鬧看看那個在千禧橋想要跳河的男子。


2007.9.18 泰德現代美術館旁的二手藝術書店

從酒吧喝完難喝的熱巧克力出來,體力恢復了,那名男子也被警察帶回警局,結束了一場鬧劇。突然看到一家書店的指示牌,剛剛在美術館最大的藝術書店甚麼書也不想買,一進這家書店,看到眾多的二手書,標示著1英鎊、2英鎊或是5英鎊,書況不是很好,有很多年代久遠,大概翻了一下覺得看不太懂,原來大部分不是英文,有荷蘭文或是法文,本來想要放棄走出來,可是這家書店的地板不好,人走在上面一直吱吱叫,很不好意思走來走去,於是我慢慢地在亂翻一些書。

沒想到被我挖到一本梵谷的畫冊,放在1英鎊區,這本書的第一版是1968年發行,但這本書裡面的顏色像是10年不到的印刷技術,我想應該是再版的,裡面有眾多梵谷在死前一年的作品,這些作品充滿了黃綠橘的田間色彩,讓我意外地是這些我們常看到的風景畫裡還有聖母與耶穌的宗教題材,這些畫更顯出梵谷在自殺前所感受的痛苦,還有梵谷這一輩子種種不順遂的集合。此外,還有更多的人物素描,雖然只是幾筆線條帶過,有他早年在礦坑作畫的人物,也有辛勤地農夫、做飯的婦人等等。


2007.9.18 梵谷畫冊的封面是梵谷的書簡

在書店逛了夠久,好像沒有別人來逛書店,只有我與帥氣的店員在同一個空間,我拿這本書去結帳,沒想到是2英鎊,原來是書擺錯位置了,雖然有點不爽,不過想想也蠻便宜的。今天遇上兩個自殺的人,心情其實是有點低落的。

【倫敦】梵谷的座椅@國家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12/blog-post_04.html
【紐約】梵谷的星夜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3/blog-post_111958649196190163.html
【巴黎】蒙馬特梵谷弟弟的屋子
http://trip.writers.idv.tw/2004/09/blog-post_110822567115154448.html

2007/12/06

【倫敦】泰德當代美術館

泰德當代美術館是舊的發電廠改建,高高的煙囪矗立在千禧橋頭對應著聖保羅大教堂,這裡的整個感覺就像是巴黎的龐畢度中心或是紐約的現代美術館,我想台北的當代藝術館的展出物也有學習這些博物館的樣子。


2007.9.18 泰德當代美術館

一進入美術館,就有倫敦最大的藝術書店,不過我逛了逛怎麼勾不起我買書的慾望,可能是剛剛看了聖保羅大教堂頭腦還沒有清除掉,或者是這裡都是英文書看不下去,要不然真的是標價太高?或者是爬上教堂圓頂太累所致?

於是我開始逛博物館,逛了逛有些噁心的放映室放著披頭四時代一群男女裸體在街上做愛的紀錄片,不知道是怎樣,對整個展場的東西都沒有興趣,不是一堆看不懂的抽象畫,就是很不協調的擺設,有些展覽室還限制人數,唯一看進去的就畢卡索的畫,不知道是不是我領悟力太差?

當代美術館的精華作品有杜象的《噴泉》、普普藝術的《瑪麗蓮夢露連環畫》、波納爾的《入浴》、畢卡索的《三名舞者》等等,二樓還有一些應用電腦操作來學習藝術的小遊戲。


2007.9.18 千禧橋上的觀光客都不見了?

在四樓的戶外咖啡座可以眺望泰晤士河與千禧橋,因為有人想跳河警察封橋,應該是在這後現代美術館讓人驚嘆的景象了。

【巴黎】龐畢度中心旁水池
http://trip.writers.idv.tw/2004/09/blog-post_110113531313169745.html
【紐約】現代美術博物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3/blog-post_111233826011925088.html
【台北】當代藝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9/blog-post_11.html

2007/12/05

【倫敦】聖保羅大教堂

聖保羅教堂的原址在羅馬時代是月神戴安娜的所在,幾經波折建好後又毀,原本在11-13世紀是哥德式高塔結構,在1666年大火後重建變成圓頂式,在倫敦是比較少見的建築。


圓頂眺望整個倫敦、非常高聳的兩層圓頂、教堂外的現代公共藝術品
雕像、鍍金雕像、巴洛克式的列柱
雕像、鍍金十字架、教堂內俄國藝術家的繪畫

原本高聳的歌德式尖塔式建築在中世紀時代是歐洲最高的一座教堂,教堂的地下室有當時的模型,可以想見當時的壯觀景象。高聳的教堂在1561年坍塌,四周有修道院、鐘塔等建築,在宗教革命後這邊就荒廢了,於 1634 年英王查理一世下令重建。

1666年倫敦發生大火,雷恩修復的設計圖經過許多波折,他的理想是建一個大圓頂的教堂,可是當時英國貴族習慣了歌德式的高塔式建築,所以被否決掉他的設計,他經過妥協後保證是正統的英式建築才獲准這項設計,只是後來他還是利用他設計師的權限,把圓頂蓋來出來。

雷恩是個天文學家,在設計圓頂的時候非常巧妙的計算,可以在圓頂的一端講敲敲話,對面的人就可以聽到清楚的聲音,應該是利用音波的頻率與折射的原理,我在圓頂下看到許多的情人玩的樂此不彼。

這個圓頂更為巧妙的是有兩層,從外面看不太出來,因為若是一個圓頂的設計,在教堂內部看到太高聳的頂會覺得圓頂很小,所以設計兩層,內部看圓頂上的畫作很大,而從外面看起來這個圓頂是非常高聳的。跟佛羅倫斯的兩層圓頂設計情況不同,聖母百花大教堂的圓頂設計成兩層是為了支撐巨大的頂。

聖保羅大教堂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被轟炸,圓頂被炸破了一個大洞,圓頂奇蹟式的沒有倒榻下來,可見當時設計的精良。除了圓頂及回聲廊,其他重要的特色還有西面立面及兩座塔樓、唱詩班的席位、大英帝國勳爵的小教堂、高台祭壇、管風琴等等,地下室還有些名人的墳墓,一直到如今,聖保羅教堂內所掛的油畫還非常的後現代,採用曾經在勞改營的俄國畫家 Sergei Chepik 所畫的聖經的故事,才用的手法是地獄式的陰暗配色,聽了語音導覽器的說明,讓我呆在畫前感動得起了雞皮疙瘩。

SERGEI CHEPIK:Saint Paul's Cathedral Page
http://www.chepik.com/st_paul/saint_paul.html

聖保羅大教堂至今仍是民間募款修建,仍不斷地注入新時代的藝術元素,伊莉莎白二世 50歲的生日以及戴安娜王妃的婚禮都是在此舉行,可見這座教堂的重要性。雖然語音導覽頗貴,但是我參觀了兩個小時,爬上最高層的圓頂,然後一步步依照導覽器的解說及配樂,有重要人物的談話,還有唱詩班的錄音,就好像站在幾個歷史的場景下,令人動容!

2007/12/04

【倫敦】《梵谷傳》內座椅@國家美術館

梵谷無疑是一個旅行者,從荷蘭一直往南經過亞耳、安特衛普、巴黎等最後在普羅旺斯作畫,一輩子沒有成名,瘋狂的創作,雖然只活了47歲,最後10年的創作就有800多幅。


1888年/梵谷的座椅/梵谷1853-1890/倫敦國家美術館

梵谷的從事過很多職業,有傳教士、銷售畫作的店員、老師、牧師等,一輩子好像不是很順遂,靠著他弟弟迪奧的支助,目前梵谷的故事都是藉由與迪奧的書信往返得知。梵谷是舉槍自殺的,而他並不是馬上就死去,他弟弟隔日趕到他住的地方,因槍傷痛苦而緩慢地死亡的。

梵谷的畫作充滿了黃色的快樂熱情氣息,但這件在亞耳的創作則充滿了些悲傷,他在此與高更鬧翻,有人用這菸斗來說明梵谷的生命將如煙霧散盡。



最近看了《梵谷傳》這部電影的DVD,是紀錄片的模式,沿著梵谷旅行經過的足跡,拍下當地的美景,配上音樂加上他的繪畫作品,雖然梵谷活的不久,卻留下了一個人眼中世界的真實記錄。

【紐約】梵谷的星夜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03/blog-post_111958649196190163.html
【巴黎】蒙馬特梵谷弟弟的屋子
http://trip.writers.idv.tw/2004/09/blog-post_110822567115154448.html

2007/12/03

《懷舊》總覽

看到老照片、聞到小時候街上的味道、嚐到古早味、聽到逝去的聲音總會有一股莫名的感覺,鼻子突然酸了起來,這就是懷舊的氣氛!那股氣息好像把人帶回到舊有的空間。





咬著芒果青,喝下自己泡的酸梅湯,想找回那種味覺,卻喚也喚不回的青春。你開始對著舊書發呆,對著老東西割捨不下,要注意這就是年紀大的懷舊表徵!

2007/12/02

【府城】高鐵古蹟美食一日遊

今天一大早起床,到台北高鐵站等待第一次搭乘高鐵到台南一日遊,主題是古蹟文化及傳統市場美食小吃一日遊。


1876年/德商東興洋行/DM

  1. 高鐵從台北到台南每站都停1個半小時,時速最高300公里
  2. 安平區:安平市場、安平古堡、東興洋行、海山館(整修)、安平老街、天后宮
  3. 中西區:孔廟有老外演唱、西門市場淺草青春新天地
  4. 北區:赤崁樓巧遇陳逸宏來拍廟會、小北夜市
    陳逸宏的逸想視界
    http://www.wretch.cc/blog/EYESHOT

至於吃了甚麼好吃的店,完全忘光光,只覺得整天都在吃,肚子很飽了還一直塞東西進去。整天都是廟會遊行的鼓聲、鑼聲、鞭炮聲,加上煙火咻咻的聲光效果。

我想記錄的城市還有倫敦、鹿港、宜蘭還沒寫完,這回又多了台南府城。

PS. 這次一日遊是經濟部委託廣告公司調查國人旅遊是否適合納入傳統市場的研究招待,由燦星旅行社承辦。我個人非常喜歡古蹟文化的旅遊,傳統市場在國人的消費習慣佔了非常大的一部分,看了台南市的幾個傳統市場,非常整齊清潔,到國外旅遊我們都會逛傳統市場,在台灣也應考慮推廣地方特色來作推廣。

2007/12/01

米果的《台灣寶貝》

綠油精,大家會想到甚麼?米果居然會跟小學的校外教學畫上等號,看完了這本書的每篇文章,我都會頻頻點頭。全球化大量生產的結果是這十年來日常的生活用品都來自中國,小時候所習慣的用品都逐漸消失。



記得小時候非常喜歡吃醃製小菜配稀飯,總會等著一個歐巴桑搖著鈴鐺沿街叫賣,那台木頭製的百寶餐車彷彿天還沒有亮就從遠方霧茫茫出現,冬天上午特別的冷,但是為了吃這些好吃的早餐,縮在騎樓下等她慢慢地接近,餐車來了點了喜歡吃的菜,上樓配上熱騰騰的稀飯,天一下子就亮了。

這就是記憶!記憶中有味道的年代。



最近幾年,走在街上,看到殘破的舊屋,頹廢的牆壁,會想要探頭去查查這個房子的歷史,想要看看是否有兒時的記憶;走過傳統柑仔店,會想要嘗嘗讓舌頭紅得發麻的酸梅,如今這些已經消失,偶而有爆米香在社區廣場出現,但是已經難得見到一群圍在旁邊看熱鬧的小朋友。少子化的電腦時代,小朋友的聚會是在網路遊戲,而不是在街頭巷尾的大呼小叫。

這本書有篇是對耐斯洗髮粉的回憶,曾幾何時,耐斯集團已經從洗髮粉發跡的企業轉變成金融百貨集團,我想問問這些轉變的企業老闆,是否擁有兒時的回憶?我想這本書不只是懷舊,而是能從過去的生活中,追尋我們這一代的根。

米果【私‧生活意見】:【台灣寶貝】好久不見……美麗舊時光
http://blog.roodo.com/chensumi/archives/4546783.html
張大魯的攝情布拉格:台灣寶貝
http://www.wretch.cc/blog/haomei&article_id=9560232
類似書籍:《城市書選》台灣西方文明初體驗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7/blog-post_17.html

2007/11/30

【上海】霞飛路與淮海中路

很巧地前幾天收到兩張不同人寄來同一個地方的明信片,是1930年代的霞飛路與2000年現代的淮海中路,這兩條路指得是同一條路。


1930年代的霞飛路


2000年代的淮海中路

幾年前曾經在上海的柳林大廈工作過幾周,就是明信片中最右邊那棟大樓,每到上下班時間光等電梯就要等個十分鐘,所以我們經常跑到貨梯去等,奇妙的是載貨電梯內居然有電梯小姐,電梯內有個木頭凳子是給電梯小姐坐的,她負責幫我們按按鈕,除了這工作外,有時也會講笑話給大家解悶,只是那電梯小姐年齡約莫60歲。

每次下班已經很晚,我喜歡在淮海中路散步,這時街上的人少了,但是繁華的燈光,會讓我想像1930年代上海繁榮的景象,外國人搭著黑色大頭汽車,路上電車來回行駛,人力車來來往往。上海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其實都是充滿人與人的故事。當我走到附近的新天地,即使再晚,人潮依然很多,想要去看場電影,門口卻賣著不到票價十分之一的盜版光碟,一切總是令人感覺迷惑。

上海,正值法國梧桐葉落時節,妳說妳將會是一個人過。

妳結束了難以回想十年,難過流淚是必然的過程,祝福妳邁向人生的另一段旅程;妳說上海有另一段新希望,於是勇敢的前往工作;妳說妳將離開這塊傷心地,回台灣追求一段穩定的愛情,但天不從人願,就在度蜜月回來後要面對癌症的事實;妳說妳在上海有了小男人;妳說妳不喜歡上海的人際交往,卻還在此地遊戲人間;妳說妳父親是上海人,到了這好像才了解死去的親人;妳說......這上海有說不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