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8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110-日本尾道之旅



尾道在廣島東邊,鄰近著福山市港口,是個小鎮。

曾經許多畫家、文人長居在尾道市,也有經典電影來此小鎮取景。例如小津安二郎的《東京物語》,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場景,便是在淨土寺旁的宮燈,公公和媳婦談論著年輕人在中產社會裡辛苦的打拚。電影敘述老夫婦去東京探望子女,卻沒人有時間陪長輩,安排老人去熱海泡溫泉,老人不習慣都市,於是決定回到尾道家鄉,坐著那時候剛建好的新幹線,可是婆婆回到家鄉就過世了。也很像台灣現代的社會吧,二代間的隔閡,老人家不知道何去,下一代不知如何回鄉。

尾道市的老街道,有著濃厚的懷舊感。街道上隨處可見談論日本的文化遺產保存,例如尾道在推廣的海賊王-村上家族。台灣的海賊王想當然是鄭芝龍,稱霸台灣海峽、澎湖,而村上家族則是叱吒瀨戶內海的小島群,收保護費引導商船避免觸礁。說到文化遺產,我們直覺是無法當飯吃,但只要群眾心目中認可了,文化遺產就容易保留,尾道家家戶戶的老人家都認可村上家族的故事。有了認同基礎工程,便可以開發觀光旅程。

尾道有海賊路線的導覽,同時也是單車旅行者的天堂,騎單車在瀨戶內海小島間的公路穿梭。走出車站,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單車旅行客,在規劃好的空地組裝單車、維修,商店旁也備有停車位。更細膩的設計吸引騎士來旅行,就是當騎車後滿身汗,港邊的舊倉庫改建,裡面有淋浴間、超市、咖啡館等提供休憩。當然也可以在此租借單車,邊騎看海景。當地規劃很多的散步路線,例如電影拍攝路線、文學之路,還有貓之細道,位在像九份一樣的小山城,有些年輕人在廢棄的老房子養貓,開博物館以及展覽館等。推薦大家去尾道旅行,規劃多天的行程,收穫一定非常豐富!

2018/02/07

【台北】咖啡館之小散步,永康街、青田街與溫州街,104高年級



照片:看見李火增,推測是 1942年,今日南京西路、延平北路口

昨日帶 104 高年級的導覽,主要是介紹台灣咖啡館百年歷史、土耳其咖啡,與簡介永康街這一級戰區,還有溫州街咖啡館的生態,感謝 La Belle Coffee 兩次協助我們聞嘗咖啡。

從連鎖與合作開始談目前咖啡館的生態,一一驗證了永康街周邊每一家咖啡館都有這樣的性質。

從台北西門外竹圍內的第一家咖啡館,西洋軒開始談起,然後講到公園獅開幕盛況,台中還有巴(士)咖啡的噱頭。後來在講台灣人開咖啡館,咖啡館/喫茶店的分道揚鑣,維特咖啡,萬里紅公共食堂,黑美人大酒家的演變,咖啡館女給到酒促小姐,其實多少有些關聯性。

希望不會太跳 Tone

1. 卡瓦利
2. 馬汀妮芝
3. 烘焙者與保安八四
4. Yaboo 兩家店
5. 咖啡小自由與咖啡黑潮
6. 森高砂永康店
7. La Belle
8. 有關日式老咖啡的味道:Ichijiku Cafe & Living、巢 nido、幸田
9. 旅人書店、貳月咖啡
10. 布拉格 1989
11. 欒樹下書房
12. 霧裡薜圳旁的 AGCT Group
13. 雪克屋

今天略過了"找到咖啡館",也是老房子咖啡館,請大家自行去探索了。

補充:台北的土耳其咖啡館:一步一步來/Kopi Ibrik, Saturn Landing Turkish Coffee

20180207《國語日報》城市美學26:東京奧運會徽,市松模樣的變形



2020年夏季奧運在東京舉辦,奧運會徽發布後,一般民眾覺得只有單一的藍色,而且偏冷色,好像不夠活潑。熟知日本文化的人,一眼就看出這個藍白格子紋路是「市松模樣」的變形,從江戶時代就開始廣泛使用的圖樣,代表著日本傳統美學的傳承。

「市松模樣」是正方形藍白相間的方格圖案,奧運會徽將之變形為圓形,主要是傳達世界各國文化多樣性的調和,而且每一個方形連結一起,希望各國能超越彼此的不同,共榮在一塊的願景。

日本建築美學的經典之一桂離宮,1641年擴建,是貴族逃離人間權力鬥爭紛擾的世外桃源。桂離宮的松琴亭,紙門、牆壁上有藍白交錯的方格,為了搭配這樣的設計,連在地上的踏腳石,藍綠色的大石交錯放置。不同角度、不同高度欣賞這些簡單的格子紋路,紙門或開或關,呈現非常多樣的現代感,很難相信是三百多年前的設計,在這樣的空間喝茶聊天,在不同季節欣賞戶外美景,別有不同的情趣。

江戶時代,有一位叫做佐野川市松(1722-1762年)的歌舞伎演員,他曾在知名的劇中穿著藍白兩色方格子交錯的褲子,並且大量的使用在衣服的裝飾上而蔚為風潮,後來這種圖案,就被稱為「市松模樣」。

京都的東福寺,最有名的是1939年重森三玲(1896-1975年)所設計的庭園,有一格格方形的大石塊與青苔相間的庭園,並在楓樹、松樹、杜鵑前造景,稱為「井田市松」。藉由同樣的方格,但隨著不同季節,植物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時間」成為最厲害的天然彩繪師。東福寺楓紅季節是京都最美的庭園。2014年該庭園被指定名勝,從鎌倉時代質樸剛健的庭園風格,並融合「市松模樣」與抽象元素組合而成,兼具傳統與現代藝術的意義。

喜歡去日本庭園的人,大多數不是宗教信仰的因素,而是喜歡靜靜的坐在寺廟內望外看著小小的庭園枯山水,藉由不同角度的欣賞這種用人工創造出來的小世界與後面的大自然借景,聽著蟲鳴鳥叫,體悟人生禪學。即使沒有那麼多的時間去悟道,一般人藉由欣賞庭園,觀察藝術品的心情,體驗日本之美。

日本傳統的紋飾,取法大自然的海浪、晚霞、樹木、飛鳥等,這些不斷重複的圖案被應用在衣服、器物上裝飾,成為美學文化,也象徵著貴族的生活品味。世界各地在工業革命後,需要大量快速的印刷漂亮的圖案,應用在壁紙、磁磚、建築外觀等。台灣花布設計,也是這種不斷重複相間的原理,使用在棉被、衣服上,突顯在地鮮豔的顏色。

這一次東京奧運會徽,原本被懷疑是抄襲比利時某劇院的圖案,因此重新設計,重新設計後有四組圖案,另外三組各個顏色鮮艷,只有這組「市松模樣」採用單一藍色冷調,為何可以雀屏中選,我想除了和風傳統之外,從極為簡單中變化出來的圖案,更能突顯沉靜的禪學意境。

2018/02/06

【台北】日聖書店與舊香居



經過舊香居,剛好吳大叔顧店,於是跟他聊聊日聖書店在國際學舍旁邊的歷史,地址在信義路三段四十幾號,本來在環河路那邊開店,有次經過公園預定地看到有店面出租,馬上就決定租了下來。

初期因為跟附近的資源回收場還不熟悉,所以還是到光華商場等地去收骨董字畫,他上午到光華商場買之後下午掛出來,被附近回收場的先生認出來,被附近的人傳來傳去,因此獲得了信任。

資源回收場有許多派別,回收的東西差異性很大,而且信義路三段五十六巷的巷子裡面各種山頭林立,他家的小孩也不敢進去玩耍。

前一陣子大安森林公園之友會要推廣生態水圳,回朔七號公園的歷史,雖然短短七十幾年,變化劇烈,人生如煙,就在目前楊英風的作品觀音像舊址,就是五十六巷,給大眾休閒的公園,原來有如此如此這般這般的故事。

有興趣的也可以看簡永彬老師的攝影作品,只要搜尋:失落的回憶信義路三段56巷。— 在舊香居。

【台北】與小魚的餘波未了



或許一年未見,以為小魚會變化很多,沒想到完全沒變,歷經了許多事情,除了身體健康之外,最好奇的就是小魚到底去了哪些地方旅行?

人與人之間,除了臉書,其實十分遼闊,從部落格時代到現在的臉書時代,我們都會感慨網路工具到底是挑撥離間,還是幫助了人際關係;到底是增進了商業繁盛,還是單純死要錢?

竟然聊了四個多小時,沒有盡頭,也只好再約時間。— ──和蘇怡任,在參差_餘波未了 Remember Cafe 。

2018/02/03

1992年《情人》



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真愛?每次看完這樣的電影都會問這樣的問題。

法國殖民時期的越南,有落魄的法國人,也有有錢的中國人,這兩國人對於這個落後的地方,彷彿都不帶感情的生活居住在這個地方,這是小說的單純手法?還是殖民體制下必然的結果?

兩人都知道這是沒有未來的戀愛,有人會選擇私奔,但有人就這樣的分手,男主角在傳統的婚禮結束後,女主角搭船回法國,看到碼頭的黑頭車,原以為一切就結束,但過了幾年女主角成為作家,

大家希不希望梁家輝與這位女主角珍瑪奇再拍續集呢?對於殖民現象對於愛情的解讀,與後殖民、殖民後的世界,對愛情的解讀有無不同呢?

以前,對於裸露的性愛場景到了電影院會有很多的修剪,對於一刀未剪的性愛,代表著種種心情的轉折,男女主人翁清楚不過的內心世界,最後還是用了謊話來證明世界上沒有真愛!

2018/02/02

2018/02/01

2018.02《Taipei Walker》No.250,水瓶子城市漫步16:維特咖啡廳,到萬里紅公共食堂、黑美人大酒家




照片:推測為1942年台灣神社祭,騎樓有 CAFE WERTHER招牌,來源:《看見李火增》王佐榮編

延平北路與南京西路口的兩層樓建築,上面打著『萬里紅公共食堂』的字樣,該棟樓大約興建於 1930年代,二樓本來是『維特咖啡廳』。

在日本時代,咖啡廳為文人雅士的文化沙龍場所,討論美術、時事、生意等,咖啡廳內歐式的裝潢、留聲機等音響設備,牆上掛有西洋畫作,擺設石膏像等,並且舉辦許多藝術展覽活動。

單純的文化沙龍咖啡廳很難經營,因此還提供和洋食餐點、咖啡、茶等飲料,甚至提供酒類飲料,有些咖啡館女服務生(女給)穿上西式圍裙,還可以摸摸小手,給男性客人有談戀愛曖昧的遐想。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食物的配給限制很多,咖啡館也只能往情色發展。

戰後,這些場所逐漸變質為風化場所,政府明令禁止陪酒,並且將所有的酒樓、酒館、咖啡廳改名為『公共食堂』,這也是為何台灣的餐廳、旅館,都不稱為『酒館』的重要原因。後來『公共食堂』這個詞也廢止。

萬里紅公共食堂,因為『紅』字與中國共產黨的『紅』衛兵相呼應,於是只好改英文名『All Beauty』,『All』取其台語諧音為『黑』,變成了黑美人大酒家。這個有紅轉黑的過程,在早年反共的政治正確,是很常見的改名。

我小時候(1980年代)經過那個熱鬧的地方,印象中是大千百貨公司與銀座服飾店,一氣呵成的建築外觀,而且是三層樓高度,沒想到歷史建築重新整修後,外面的貼皮剝除,把三樓增建的部分拆除,還原到當時維特咖啡廳的模樣,在兩條馬路的轉角非場搶眼。

目前一樓為森高砂咖啡館,主要提供台灣產咖啡、茶類飲品與禮品包裝,坐在咖啡館內看著窗外的人車走動,就好像走入時光機。原本隔壁的大千百貨在日本時代是亞細亞旅館,我會想像穿著和服、西裝、藍衫各式服裝的人在此往來,路上還有人力車、腳踏車、黑頭車、凸頭巴士,夜晚霓虹燈閃爍燈紅酒綠,甚至二二八事件的引爆,都在附近的天馬茶房。期待咖啡館的經營不只是相關的產品,若能增加一些文化沙龍的展覽,這樣距離楊三郎的哥哥楊承基當年開設維特咖啡的理想更接近了一些。

從日本時代與歐洲一樣的文化沙龍咖啡廳,演變為風化場所,各類的用詞,因為特有的禁令,從單純的少年『維特』的煩惱,非常文青的咖啡館,歷經萬里紅公共食堂,演變為黑美人大酒家,應該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荒謬歷史。

2018/01/31

《平成細雪》改編谷崎潤一郎的作品



傳統與非傳統之間的選擇,我們一般認為傳統與現代是互相矛盾的,可是事實上隨著時間的演進,有一些傳統的東西會留下來,並隨著現代化被保留了下來。

這個連續劇拍攝的是一個大家族生了四個女兒,隨著父親的事業失敗,家產也都賣光了,四個女兒無法保留傳統的老屋,也無法留下值錢的骨董。

老大被賦予擔當起母親的責任,老二夾在傳統與現代的中間張羅所有家裡大小事務,老三一直相親想要找到門當戶對的對象卻一直失敗,老四渴望逃離傳統大家族實踐全然自由的女性自主權。

最後,本家(老大)把所有家產賣光還債,大家在傳統華麗的老房子內喝下最後的茶,四個人拘謹的跪坐在一疊榻榻米內,可是身上卻自由的穿著洋裝,代表著內心已經解放,再也不用受到傳統的束縛。

所以,這四個女主人翁,不但代表著一年四季之外,也代表著時光的流逝,日本在明治維新歷經了一次社會階級的大轉變,第二次世界戰爭結束後,又來了一次,如今這種千年財團還是存在,透過公司合併,商業的運作之下,透過聯姻維持家族企業的傳統是否依舊呢?

原著是阪神發生大水災,而改編的是阪神大地震,外在的環境變化,加上疾病、厄運等事件,在這樣的外在的環境下,凸顯主人翁深刻的個性。

看完了這齣只有四集的連續劇,想到了起承轉合,如同春夏秋冬的輪轉,開始與結局的拍攝都在秋末的楓紅時刻,最是華麗的風光,雪子的改變最為劇烈,或許細雪,也指的是她吧?

日本的美感總是在一剎那之間,拋去的傳統束縛,面對的那一瞬間,最美!

我特別喜歡每集劇末四人停格的眼神與對比,好像歌劇音樂劇,也好像枯山水,每個人都是每個人的對比,在傳統的空間內,述說著每個人不得不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