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6

安通溫泉的《龍舌蘭與月亮》,日本時代的台東線鐵道

因為喜歡浸溫泉,所以特地選擇了花蓮玉里的安通溫泉,剛好明天跟朋友約在台東,距離也不是太遠。

又看了一次《龍舌蘭與月亮》,非常短的文章,剛開始從玉里站到安通站,出車站後有一對年輕的夫婦走得很快,然後失去了蹤跡,這個簡直就是進入夢境的一個模式,然後旁觀者杜南遠與兩個老頭(馮北山、鍾秀郎)喝酒,馮北山的妻子伴他三十年過世了,而這兩位好友 三十年的友情、三十年的婚姻,一夕回望。然後杜南遠「驀地醒來」,整體就如一場模糊卻細節豐滿的夢。

小說的最後寫:「杜南遠忘掉口渴,頭腦卻很清晰。(人生好美。)(人生真是美得令人悲哀。)」夢中所經歷的那一切可能既是記憶、也是幻象,而結尾卻是靜靜的一個人站在龍舌蘭與月光之間。

我期待明早看窗外的樹林,可以看到龍舌蘭。這篇文章可能得隱喻很多,我想到的:

1. 龍舌蘭只開一次花:如人生中最盛大的綻放,也可能象徵一場夢中的邂逅與釋懷。
2. 三十年友情與失妻之痛:一夜傾訴,亦真亦幻,如酒中映月。
3. 月亮與夢:都是古今文人借來映照人生短暫與無常的對象。
4. 龍眼與蜜蜂,龍舌蘭與月亮,胖女服生與很瘦禿頭的老頭.......

2025/04/04

斯文客排版系統

這是我以前寫的一個排版系統使用手冊,結果重新翻開看使用範例,我把我姊寫的新聞稿,還有以前辦聯誼的活動企劃,編輯畢業紀念冊的說明,還有投履歷表的表格,甚至是公司的宣傳單都用這個排版系統印出來,看著寫程式的手工業時代,現在只要叫AI介入,都生成動畫圖像了,還有人像我這樣土法煉鋼嗎?

從字體選擇,放大縮小,到分欄位......

看來使用說明書還是留下來好了。

看這天下雜誌的內容:聖潔與沉淪之間?對應到現在國際情勢中台灣的處境,還蠻諷刺的啊!

【約旦】馬達巴|拜占庭鑲嵌藝術之都.約旦古城探索指南

 十幾年前去過約旦,然後拿回了一些看不懂文字的摺頁,現在有AI沒有十秒就翻譯完了,結果我都想不起來我有去過這些地方 

馬達巴|拜占庭鑲嵌藝術之都.約旦古城探索指南

馬達巴(Madaba)是約旦最具文化代表性的歷史城市之一,距離首都安曼僅三十分鐘車程。這座城市被譽為「鑲嵌之城」,以保存完整的拜占庭時期馬賽克藝術聞名於世,歷史可追溯至4500年前的摩押王國時期,並在公元106年納入羅馬帝國版圖,繁榮發展為阿拉伯行省的一部分。

🔹 馬賽克藝術的魅力

馬達巴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遺產,就是聖喬治希臘東正教教堂內那幅公元六世紀的聖地馬賽克地圖。這幅地圖描繪了耶路撒冷、死海、約旦河、尼羅河三角洲等地,是目前所知最古老的中東地圖,反映出當時宗教與地理的緊密連結。

馬達巴的馬賽克多數由當地工匠製作,他們在「學校式」的工作坊中接受培訓,從拜占庭圖案書中取材,將花草、動物、神祇、幾何圖形等元素結合,創造出色彩鮮明、構圖細緻的地板藝術。由於製作繁複,馬賽克多出現在教堂與富豪宅第中。

📍 主要景點導覽

聖喬治教堂(Iglesia de San Jorge)

馬賽克地圖所在地。約製於公元560年,原本尺寸達16x6公尺,由逾兩百萬片鑲嵌石拼製。圖中可見耶路撒冷、約旦河、死海、尼羅河等。

馬達巴考古公園(Parque Arqueológico)

展示古代教堂與住宅遺址,如聖母教堂與希波吕托斯廳,內部馬賽克精緻保存良好。

鑲嵌學校(Escuela de Mosaicos)

唯一以教授馬賽克修復為主的專業學校,致力保存傳統工藝。

聖母教堂(Iglesia de la Virgen)

發現於1887年,內有描繪聖母瑪利亞的馬賽克,風格幾何,中心圖樣來自公元767年。

希波吕托斯廳(Vestíbulo de Hipólito)

馬賽克描繪古希臘神話人物,如阿芙蘿黛蒂與邱比特,搭配四季與動物花草圖案。

殉道者教堂(Iglesia de los Mártires)

建於公元6世紀,馬賽克結合動物與幾何裝飾,教堂結構保留羅馬式元素。

聖使徒教堂(Iglesia de los Apóstoles)

馬達巴南部教堂,建於578年,以「海之人格化」圖騰著名,描繪女性從海中升起,四周圍繞海洋生物與神祇。

馬達巴博物館(Museo de Madaba)

收藏古代馬賽克拼貼、陶器與傳統服飾等,部分來自其他遺址。

馬卡魯斯堡(Maqueronte)

位於馬達巴南32公里處,希律王的堡壘,傳說是施洗者約翰被斬首的地方。

🗺️ 快速導覽地圖(依照標號)

1️⃣ 聖喬治教堂

2️⃣ 考古公園

3️⃣ 鑲嵌學校

4️⃣ 馬達巴博物館

5️⃣ 聖使徒教堂

2025/04/01

No.25 【台北】一女中周邊走讀,講一下都市改正的軸線

照片圖下是1895年鳥不生蛋的台北城,只有官署衙門,城內有一些官廟與在地小家廟,到了1935年的台灣博覽會,幾乎已經長成上圖的樣子,因為城牆不是正東西南北座向,而城內的道路卻是南北走向,那麼打開這座城堡,要如何規劃呢?


而圖中我畫的館前路紅色的箭頭與藍色的箭頭交會,放置誰的雕像呢?而且是人在世就放上去的壽像,對台灣現代化的影響很大的人。


雖然不是第一次走台北城內,但第一次用這個角度來詮釋,@Flora LR佳潔老師非常用心,每次都要給我不同的作業,這次給我極大的發揮空間,所以我提到了新公園內的獅子咖啡館與小神社,在福德宮前討論神社的狛犬與石獅子的差異,台灣傳統廟宇與日本神社的文化交融,希望這群理組的小綠同學可以回家看地圖而有所體悟。


最後,在我最喜歡的公會堂前結束,我並沒有講太多最為戰後接收日本帝國領土的事,可以與北白川宮能久親王從北門進來做個比對,也就是黃色的那兩條線與公會堂的關係,並且延伸到小南門、台北苗圃的規劃,我期待我有埋下種子。 


2025/03/27

No.24 【台北】電力、水力與鐵道建設

#一年五十次走讀地圖 第二十四次

去年沒規劃完,今年要拼完

電力、水力與鐵道建設

  • 暫時火力發電廠舊址
  • 新店線公館站舊址
  • 自來水博物館
  • 新店線水源地站
  • 瑠公圳舊址碑
  • 醉月湖
  • 霧裡薛圳的露出點
  • 殷海光故居水圳露出點
  • 戰爭蓄水池

2025/03/18

【高雄】旗山車站- 糖廠故事館

旗山車站,當然已經沒有鐵軌與火車了,作為故事館用途。

Mercado do Bolhão 葡萄牙波多,這個攤位只是賣果汁,排得好漂亮。只要搜尋這個市場名稱,大多跳出來的都是這一攤果汁店

Mercado do Bolhão 每一個轉角的弧度都很美

旗山公學校

旗山紅糟肉,排隊人潮

上次去旗山老街,稍微逛了一下市場,並且在老市區晃了一下,發現了這棟小小的車站非常的漂亮,比對了鐵皮市場真的有天壤之別。

記得大約二十年前逛百貨公司周年慶,年輕的樓管非常的賣力叫賣,想要複製出傳統市場的熱鬧。

還有我也想到了葡萄牙波多的傳統市場 Mercado do Bolhão 重建後也是作為市場營運,如今是觀光客與當地人一起共用的狀況。

我覺得在傳統文化與具有美感的建築並無衝突,只是我們要如何設計規劃,既然花了那麼多心力修復好這樣美麗的老建築,是否可以對於老市場的景況有更多的介入,但同時又能保留一種"阿莎力"的氣息呢?

如何開始呢?

2025/03/16

【台北】溫羅汀曬書節

遇到老闆,說了自己最近對於書店活動與書店經營的感想,有種一切隨風而逝的感覺,不過這邊擺放的書,還是以社會科學為主 — 與唐山書店/唐山出版社

第一次去方圓書房是2017年3月,剛好滿八年,這兩位老闆原本只是男女朋友關係,如今小孩已經五歲了。

剛好在這邊看到一本想要買的書 張典婉的《青春風正好》日治台灣客家青年群像,因為昨天一場大雨,這本書有點變胖了,乍看之下會以為是二手書,圓小姐算我很便宜,真感恩!— 與方圓書房。

真的要感謝欒樹下書房出版我寫的書,而且這幾年持續在出版界、書店、餐廳、咖啡館與相關走讀、演講活動發光發熱。

說一個小故事,我上次經過書店,結果發現海報有錯字,我只是小小的提醒,結果搞得出版部門雞飛狗跳真是不好意思,這次看所有的出版物都已經為了那一個字而重印。

江老闆還跟我講了一個小小的過往,也不方便公開,每家書店都有一些秘辛啊! — 與欒樹下書房

怎麼會在 現流冊店 hiān-lâu tsheh-tiàm 的攤位遇到出版社的廖可樂呢?我正在迷惑的同時,他就跟我解答了,真的要找一天在去書店吃好吃的咖哩飯。

結果,書店也搬家了啊!真是世事多變,但基本上都算是同溫層。 — 與現流冊店 hiān-lâu tsheh-tiàm

薄霧書店已經改成預約制很久,每次看到型男老闆出來擺攤就覺得好酷,設計類的出版物永遠會存在吧?

我是覺得會的。— 與薄霧書店

雅博客二手書店的攤位沒人,擺了一些QRCode說明,請讀者進巷子內的書店,就好像閱讀一本書可以進入一個世界的感覺啊! — 與雅博客二手書店台大店。

這一攤是古今書廊,看到絕版書上面熟悉的小書籤,激發購買的慾望。

竹風書苑的特色應該是堆疊最多的書架與書本吧? — 與竹風書苑

木也建築學堂的徐先生,每次旁邊的這位女主人都這樣稱呼他。

這次終於要出新的地圖了,這次選擇"基隆",每次細看或是重看這些地圖,都覺得到底是要多少年的功力才能完成呢?

我提了一個昭和町的老房子地圖,或者台大內的建築,就可以從文藝復興、現代主義到當代建築的有機建築都涵蓋了,並且充滿了不同時代的軸線發展,而且文學院的新大樓也剛剛蓋好,為什麼不出"台大"的地圖呢? — 與木也建築學堂。

木也建築學堂有用五十元就可以玩戳戳樂,我抽到了甚麼呢?

到了永樂座買了一件T。老闆真會賣書,說他的貨比隔壁的好,而且又便宜。

用市場差異化來推銷產品,我真得有種小時候去逛夜市看到媽媽花了半小時殺價的感覺。 — 與永樂座 Eirakuza Books

新生南路原來日本時代是堀川,這幾年在這裡舉辦曬書節的市集,前幾次我都覺得不是很適合,但或許辦多了動線也有調整了,希望未來可以解決發電機吵雜惡臭的問題,旁邊有那麼多店家與機構,是否有比較省電的模式,或是做到不插電呢?— 與書林書店 Bookman Bookstore

這家應該是允晨出版社來擺攤?放了超級爺爺,來台四十年的日本人木下諄一的書,另外還有陳以文的陰影下的陽光。 — 與允晨文化

很感謝玉山社,除了繪本也放置我的書,有一位年輕媽媽聽張聰明繪本的介紹說是第一個環遊世界的台灣女性,感覺很有興趣,我在旁邊幫腔說張聰明的女婿與外孫就讀了對面的帝大與台大,結果那位媽媽沒有買。 — 與玉山社出版公司

電影資料館說只要掃瞄就送東西,我掃描之後發現只要瀏覽不用按讚就可以啊?!

原來是台灣影視數位博物館的線上展覽,這一檔是林摶秋導演的專題,看來一定要找一天去實體看展,也可以順便去看老電影喔!

掃描QR Code 進入看資訊https://tfai.openmuseum.tw/muse/exhibition/55a190ce56a5e7cb050505139f263cb3

2025/03/12

【台北】水哥咖啡 #五十次肉館捲 第二十五捲

真的許久沒有在咖啡館寫作觀察,真的在疫情這五年咖啡館生態有巨大的改變,適合一個人來的咖啡館真的變多了。

因為同學傳了這家咖啡館照片給我,我想意思是"水哥"這兩個字,除了"蔣渭水",應該沒有人這樣稱呼我,我有空就來體驗一下。

十一點半店門還沒有開,我就來此報到,今天的陽光一樣亮麗,從咖啡館內看出去,騎樓與對面騎樓都有抽菸的客人,今天室內沒有討論聲音,我想到了好窩咖啡,原來1.0在此營運,有大的書架與日本編輯設計喜歡的雜誌,而好窩2.0也在去年底結束,獨立咖啡館好似人生的生老病死,我看著打扮流行帥氣的店員,不知道來的客人有哪些是好窩的老客人呢?

我點了水哥配方,也點了肉桂捲。想著對面目前還是閒置的一棟老公寓建築改成了旅館,原本是合庫銀行的宿舍,後來被富邦買了下來,能夠再生嗎?還是未來會被拆除蓋大樓,那麼以前住過這裡的人,就被遺忘了!

水哥咖啡是有三個哥哥嗎?

劉抒苑:龍瑛宗曾在這裡的合作金庫宿舍住了23年,那時2樓的鄰居是前中央銀行總裁許遠東

2025/02/25

【基隆】正濱漁港彩色街屋,嶼我

#五十次肉桂捲 第二十四捲
自從上次跟 曹銘宗老師來吃,就十分難忘,因為當時希望每一道菜都能吃到,來得人比較多,所以每道菜只能吃到一口。 今晚終於如願點到喜歡的菜,每道菜都有創意的配料,菜剛端上來時候看似一般歐洲料理,但是仔細品嘗配醬其實非常有創意,混搭意想不到的在地風味。
正濱漁港有些外籍移工,看著塗著彩色的房子,夜裡燈光下跟白天大不相同,夜裡總是顯得孤寂,但看著好像百老匯歌舞劇的入口的車站亭,底下有一對情侶在聊天,看似是移工,自在的融入了浪漫的環境。
大吟釀炸雞:台灣雞腿、大吟釀清酒、糯米椒、自製沾醬、石蓴

水手在世界各地的闖蕩,也造就了各式各樣的飲食文化,我會想到日本宮崎的"南蠻雞",在基隆八尺門旁的漁港,台灣原住民與外籍移工在此生活的痕跡,我們一般人可能沒有接觸,但透過食物的交流,搞不好更容易理解?我喜歡這裡的"大吟釀炸雞",除了自製沾醬還有石蓴,是不是可以衍伸出甚麼故事呢?

鯷魚油漬鐵板牡蠣:瀨戶內海2L牡蠣、花椰菜、紅甜椒、鯷魚、迷迭香

豐厚的廣島牡蠣,比牛的睪丸還要大顆好多,吃了不知道晚上是否睡得著啊?

阿姑的擔擔麵:台灣本土黑毛豬、雞湯、豆漿、訂製手打麵、雞蛋、青菜、海苔絲

用黑毛豬的擔擔麵,不但有本土的特別氣味,加上豆漿,也好像鹹豆漿,又有點豆腐的感覺,絕配。

吉古拉櫛瓜胡麻沙拉:隔壁吉古拉、當季蔬菜、胡麻柚子醬汁

嶼我肉桂捲,當生日蛋糕,菜單上還有英文、泰文,真是貼心。

抹茶拿鐵,暖胃

我覺得每樣菜好像都有講不完的故事,也只有在此可以說得完整。最後,我期待台灣每一個港口,都有這樣的一家餐廳,訴說每一個在地的故事。 相關連結: 嶼我訂位與菜單:
https://inline.app/booking/-NTRYTAeCYQ1TBBaKSbx:inline-live-3/-NTRYTNg7keMPDUQ-4EF?language=zh-tw
曹老師臉書記錄: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2jUyMQWrd3jWKtfSNdpbbKd6wX59RXvGZQbjrGbd8Qv1rjZ77ZtH465tZFoXgMadBl&id=1727161549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pfbid035bZ8XQwBtm4Lvvak8gMC5m8yEuem6Why2Mt4tGQLi5MpHD7kueRZWhEAsbUB7pg5l&id=1727161549

2025/02/13

No.50 【台北】最終回 草原風

感謝石原聰美學妹從美國回來就請吃生日餐,我本來想說已經吃過了,後來發現會選這家餐廳的人,多半長得很美。

這也是某種市場定位嗎?草原風吸引文學院的人。

結果點太多了,我想所有的人是我吃最多吧?一個吃素、一個不吃牛肉,一個免疫系統有問題,表面看起來我最健康,吃的比"馬"還多。

現在聚會都變成交換禮物,今天很開心收到了郭雪湖南街殷賑的義美禮盒,還有賣到一直排隊的大師兄銷魂麵,一盒巧克力,今年可以好好地窩在家裡不會餓著!生日趴終於結束,我鬆了一口氣,一直吃太多,胃腸有點受不了!

今天討論的除了命運與風水氣場之外,還是養生,我也發現了女生的反應比較快啊!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