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04

【台北】乾元藥行,百年藥店的下一步

*年表:
1875年或1896年,張清河創辦乾元藥行
1911年,陳金清富出生
1917年,張清河過世,陳茂通接任乾元藥行
1930年代,陳金清富創立春元行
1936年,陳茂通過世,經股東朱樹勳、盧阿山等不同的經營者
1946年,陳金清富兒子陳鳳鎮出生
1960年,陳金清富接掌乾元藥行
1970年,陳鳳鎮結婚
1992年,陳金清富兒子陳鳳揚接手經營春元行
1994年,陳金清富過世,陳鳳鎮接手經營乾元藥行
1998年,陳鳳鎮過世,二兒子陳建忠接手經營乾元藥行
2011年,陳鳳鎮三兒子陳建國創上乾元蔘藥行

*參考資料:
吳密察、陳順昌,《迪化街傳奇》,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4年。
許麗芩,《百年迪化風華》,臺北:策馬入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1年。
陳文永、陳建忠、陳建國訪談

*圖說:

陳金清富與太太鄭寶珠,太太本名陳寶珠,因同姓結婚忌諱而改姓。陳金清富,曾經被「金」姓人家作為養子,所以名字改為陳金清富。


*主題:

乾元藥行,百年藥店的下一步

大稻埕的南北貨從1851年開始,林藍田、林佑藻等人在此蓋了房子,經營商號,本來中藥材就掛在南北貨之下,從中國、韓國進口藥材,給人抓藥、煎煮,並請漢醫師來駐店把脈看診,看完診就直接抓藥回家。

乾元蔘藥行的創辦人張清河,原本就是中藥同業公會的理事長,原本在南北貨的經銷體系下與中藥材的特性不同,所以由公會統一由海外進口,日本時代必須經過大阪報關,貨品從香港、上海轉運,其實非常麻煩。而且每種藥材特性不同,保存年限也大不相同。



1923年,陳金清富這個剛滿十三歲的少年,回到大稻埕故鄉,看著繁榮的河港,一箱箱南北乾貨、中藥材從海外進到台灣,同時在港口把台灣的茶葉、樟腦出口到海外。工人忙來忙去,同時不遠處的大稻埕火車站載著客人、貨品,有不少來台灣觀光的日本商人,指著河邊的夕陽大聲讚嘆美景,這些穿著西裝頭頂著帽子,乾淨整齊的日本人,旁邊有時會有台灣藝旦陪同,講話非常紳士有禮貌,但是晚上到了酒樓吃飯喝酒後,這些日本有錢人就在街上大呼小叫,有時連警察大人拿他們都沒有辦法。

或許是這樣的遇見,埋下了陳金清富想要學習一門獨到專業技術,讓世界各地的人都佩服景仰的生意。這個少年先到了中藥鋪前輩蘇榖保所開的捷茂行當學徒,蘇榖保非常照顧這個少年,或許是這樣的經歷,加上待人誠懇、工作認真,在老闆的支持下成立了「春元行」,以進出口中藥材為主。

乾元藥行在日本時代很活耀,1924年台灣日日新報的廣告,當地的商號組成永樂會,到商店消費會有抽獎券,在乾元藥行每消費壹圓就發給一張抽獎券,並且在永樂座戲院公開抽獎。1928年,臺北乾元藥行陳茂通等漢醫藥界人士應和「東洋醫道會」,成立「東洋醫道會臺灣支部」,展開「臺灣皇漢醫道復活運動」,希望可以修訂漢醫的許多特許規則,使漢醫合法化,並發展漢醫治法法律。

1929年臺灣日日新報載乾元藥行席設蓬萊閣,舉辦「開業三十周年紀念披露會」,1932年報導寄贈平安散一千包,給當時發生流行疫病的廈門地區。可見乾元藥行無論在政界、商界或公益服務,操作都非常靈活,規模已經很大。當時的經營者是股東陳茂通。陳茂通因熱心公益,捐款賑災或資助社會事業的義舉屢見報導,且曾經擔任臺北本島人藥業組合長、藥郊聯合會會長,為大稻埕聞人。

中藥材專家養成不易,早年從香港、上海、天津等地批貨,從產地、採集時間,已經藥材的形、色、氣、味等特性辦別,不只如此,在後續的煎藥、製成藥丸保存,也十分費工夫,煎藥有時要煮沸三天,還要不時的攪拌,藥丸要不斷的研磨,但溫度又不能太高。此外,藥材的價格波動也很大,沒有管理好也是傾家蕩產,這樣的特性讓中藥材的買賣成為一個封閉體性,一般人不容易進入這個行業,也因此乾元藥行原本是公會內理事長經營的模式,到了陳金清富之後改傳兒子。

1946年,中藥界前輩蘇榖保成立了台北市中藥商業同業公會,並擔任了第一屆的理事長,1960年,陳金清富擔任第八屆理事長,同時也接手乾元藥行。陳金清富斷斷續續擔任過幾任的理事長,也受聘於海關擔任顧問、衛生署中藥委員,也在許多公會擔任理、監事,可謂德高望重。陳金清富經營中藥行時非常勤勞,無論是找中藥材或是到各地中藥行,全台灣走透透。他也曾經建言政府要發給中藥商執照,避免假藥方便管理。

因為當年不能從中國進口中藥材,不是從韓國進口,就是從香港轉運。公會每年只要標得中國進口的紅黑棗,店門口就會有排隊的人潮。此外每年年底的冬季進補,客人購買藥材整個迪化街非常熱鬧,但今日購買補品這樣的盛況已經不在。

迪化街的商店很窄,但是縱深很長,從乾元藥行長度大約60公尺,家族居住、交易店面、晾曬藥材、倉庫甚至是煮藥草等加工作業都在這裡,所以空間的應用不能浪費,而且採多功能應用。

大概可以分成三進,每進之間也都有空間,或作為倉庫或是廁所鍋爐的天井,可以煮飯燒菜,也可以燒煮中藥材,有的中藥材一煮就要24小時不能停止,只能提煉出一點點的藥丸,所以天井的空間區格非常的重要。乾元曾經因為煮藥不慎引發火災,前兩進的木製樓板付之一炬而曾經改建過,現在室內有個電梯。

到了天井間,目前這裡已經不提供居住,所以都是先進的煮藥設備,有真空的器材,也有大的烤箱,以前都用炭火的磚瓦還在,但是已經改成用瓦斯管線,由於烤箱的溫度很高,還特別加裝了散熱的設備。

一樓的最後一進,以前是大量的藥材從屋後的小發財車要吊進屋裡的地方,木門有兩層,裡層的木樁還有機關不容易開啟,是為了預防來偷藥材的盜賊,藥材在此分類加工,研磨藥粉。

以往藥材的加工設備多是人工,但是我們到了二樓看到很多古老的機器設備,目前大多沒有在使用,例如手工可以把條狀的藥材一下變成藥丸,也看到了後來演變成自動化的機器。還有磨珍珠粉的堅硬石頭,把珍珠放入容器跟石頭同時放入旋轉,不時要加入薑汁,讓他旋轉七天七夜,就可以磨出珍珠粉,若沒有處理好,可能會中毒。

二樓的第一進是陳金清富與太太鄭寶珠的房間,三樓的第一進是客廳,三樓頂可以晾晒藥材。第二進就是給兒子媳婦住,很多地方還要堆放藥材,其實空間不是很大。

此外,我也看到了很多木製的老家具,厚實的椅子、中藥櫃,還有三層密不漏水的竹籃,雖然沒有整理,但是看了直呼過癮,很多也佈上了灰。陳文永師傅從1970年代來此工作,就沒有離開,如今兒子也在此服務,他一邊解說這些器材的使用,也一邊感嘆中藥加工經驗的流失,問他這些技藝有沒有寫下來,他說也沒有人做這個工作,消失也就消失了。

陳文永說明了製作水丸的過程,首要在竹篩上刷一層水,鋪灑藥粉,並用雙手搖篩,藥粉與水混和變成一顆一顆的水丸,然後不斷重複刷水、灑粉、搖篩,一直到藥丸漸漸變大,成為一顆顆大小適中水丸。做水丸和元宵是差不多的,市面上的一瓶水丸,大概要費時半天才能成形,如果量大則要耗費兩三天的功夫。而兩斤的藥粉可以篩出四、五斤的水丸,但功夫如果沒有到家,水丸不會變大,而且沒有藥效。篩水丸不但要用到掌力、臂力與腰力。

陳金清富後來把乾元藥行傳給了兒子陳鳳鎮,把春元行傳給另一個兒子陳鳳揚。陳鳳鎮的太太是屏東水底寮人,親戚到南部旅行時遇見,於是介紹給陳金清富當媳婦,傳統上嫁入了中藥行,代表的是辛勤的工作,媳婦要熬成婆時間很長。

陳建忠、陳建國兄弟,1970年代出生就在迪化街成長,上下學看著華麗漂亮的立面,也看了許多中藥行的興衰,國中起就在家裡幫忙。

陳建忠回憶說小時候曬龜殼,曾經看到有類似甲骨文文字的刻痕。每次聽他講到店面後方的儲藏空間,一桶一桶分門別類的中藥材,二樓已經從木箱改為鐵箱存放藥材,說著藥材有要酒製、蒸熟、醋製等等,每一次進去就好像進入了大觀園。

陳建國說當年樓下天井在煮藥不能中斷,而且只有夏天可以熬出膠質,要連續敖九天,晚上全家睡在樓上,又沒有裝冷氣,簡直是一個大烤爐無法入眠。他們兄弟經常苦中作樂,例如用炭火在鍋子上烤附子,把一片片附子切開,均勻的排放在鍋子上,等到烤完的時候,就利用剩下的炭火烤肉、烤香腸來吃,這也算是一種福利吧!

今日的中藥行面臨時代潮流的蛻變,民眾的身體健康,已經不需要補品,生病也經常只是去看西醫吃西藥,而普遍上漢醫也使用科學中藥粉,此外許多藥膳品紅棗、枸杞等也進入了便利商店販售,傳統中藥行生存不易。

即使如此,中藥行面對客製化的需求,還有百年來的傳承經驗,可以有獨特的配方,透過真空包裝保存,製作過程沒有添加防腐劑,我覺得仍舊十分有競爭力的。

2017/08/02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1-蔡瑞月1



舞蹈家蔡瑞月堅忍強毅的人生故事,她是現代舞在臺灣的倡始者之一。現址蔡瑞月舞蹈研究社是日式木造房子重建,1999年指定為台北市定古蹟時,便失火了。

1921年出生於台南,16歲高中畢業,獨自一人前往東京進入石井漠舞蹈學校學習。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跟隨石井綠老師到南洋以舞蹈勞軍。1946年戰爭結束搭船回祖國台灣,懷抱著理想,在船上編二段現代舞碼,對著太平洋排練。沒想到回到台灣,面臨的命運是...與詩人雷石榆結婚生子,幸福日子過不久,雷石榆被遣送出境,白色恐怖時期蔡瑞月亦被關到綠島,四十年後夫妻才能相見。

請聽水瓶子細談蔡瑞月老師的人生故事,談從小活潑的蔡瑞月、父親與母親對她的影響,在日本求學時思念故鄉台灣、對舞蹈的熱情,種種激盪著她,以及石井漠、石井綠老師將日本生活哲學、西洋律動等帶進現代舞,一集說不完,下集再繼續!(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8/01

2017.08《Taipei Walker》No.244,水瓶子城市漫步10:野草居食屋,原來是石井稔家族所有,戰後陳玉麟家居住過


在同安街28巷巷口,獨特的一棟日式木屋,一般人經過時可能會好奇他的身世,我矗立巷口,幻想1930年代坐在這棟老屋的緣側,面對著乾淨的灌溉水圳道蜿蜒的流過,水道兩旁的綠樹蔭,左邊長慶廟旁大榕樹的綠茵,這裡是附近最涼爽的位置,清晨經常被太陽光喚醒,廟會時非常熱鬧,鄰居都會在廟旁的老榕樹下聊天。

當年的路並不如今日那麼大,大黑頭車呼嘯而過會揚起一陣風沙,人力車夫在榕樹下等待客人,有些教授是要到帝國大學,有些是要到總督府上班的公務人員,這裡經常會有生意人經過,到河邊料理亭飲酒作樂,偶而聽到火車經過轟隆隆的聲音。

1921年,縱貫線的新店支線,從萬華到新店的鐵道完成,主要是要運煤、木材、茶葉等貨運用途,後來台北帝國大學成立,加上新店地區居住更多的人,除了貨運外,變成了平日上下班通勤路線,假日則是觀光休閒參拜神社廟宇,到河邊划船釣魚欣賞戲船表演的鐵路線。

日本時代的川端町,顧名思義是靠河邊,町內除了鐵路通過外,還有瑠公圳林口支線的下游,再往下游是赤川,曾經是夏天小朋友游泳玩水的地方,春、夏之際的夜晚到處都有螢火蟲的足跡。



這棟房舍曾經居住過陳玉麟一家人,陳玉麟教授(1921-1996),1942年日本熊本大學藥學系畢業,回台灣就在台北帝國大學的服務。1945年終戰後,台北帝大改制為台灣大學,陳玉麟教授一直在台大服務,1959年,日本九州大學農學博士,退休後仍積極參與農藥研究,在雜草學會擔任理事長。

為何陳玉麟教授住在這?要從台北帝國大學說起,當年負責農化研究室是山本亮教授(1890-1983),於1935-1940年負責農藝化學第二講座,食品化學及熱帶農產品研究,專長是除蟲菊精,被譽為「日本近代農藥學的鼻祖」,較為人所知是包種茶、烏龍茶等製程。 1940-1945 年,大島康義接任山本亮的第二講座,助教授為石井稔,助手則為陳玉麟教授。

1945年太平洋戰爭結束,石井家族離開台灣,將同安街28巷1號的私人房舍交由同事陳玉麟暫住,後來則交給台灣大學管理。原本石井家族在此有三排木造房子,強恕中學那塊土地曾是他們家族的農園,目前只剩下野草居食屋這一棟木造房舍還在。



今日,經過同安街也已經沒有竹籬笆圍牆,也沒有日式木屋,一棟棟戰後豎起的四、五樓小公寓,在同安街28巷的巷口,一棟小小不起眼的日式房舍,圍牆掩蓋大部分的屋體,眼尖的人或許看到黑瓦才知道有這麼一棟老屋,旁邊的水道已經加蓋變成了馬路,就是牯嶺街95巷。

1965年新店支線拆除改為馬路,一部分為今日的汀洲路,目前已經看不到火車運行。到野草居食屋用餐,可以看一下頭頂上有小火車,整點會有蒸氣火車的汽笛聲,車長溝通吆喝的聲音,原比例縮小的火車模型在頭頂上跑著,在此老屋看看以前人的生活樣態,了解學者居住過的地方,或許也花點時間在周邊巷弄漫步,到紀州庵看看以前料理亭的風華,想像一下河邊曾有有戲船表演,想想我們真正的了解這塊土地嗎?

【台北】廣播與純純音樂咖啡



大概休假太久了,這一個星期不到,已經跑了好幾場廣播電台。

太習慣自己一個人碎念,會把主持人講到一半的話打斷,檢討自己後還有一個大缺點,還會現場跟主持人說哪裡講錯了,這樣應該把所有人都得罪光光了吧?!

還有主持人願意找我上節目,十分感恩!而我也發現一個事實,做文史工作的老人家,總是活在自己的小世界,當然這是好的一點,堅持自己的研究,但我希望我未來不要變成這樣的人,亮軒老師提點,年紀越長,周邊的人越不會說真話,真的是這樣嗎?

廣播節目也是很恐怖的,說出去的話是收不回來!

有朋友說我要改變造型,於是,就變成這個阿婆癡肥的模樣了


一種完全混搭的宣傳品,純純音樂咖啡

2017/07/31

【台北】大稻埕的同安樂


迪化街新開的店,入口傳統的桌子、盆栽,擺放的書籍,放眼望去的衣飾繡品,在這樣的窗明几淨的洋樓內,看不出是茶行,二樓十分有料的展覽,那一段消失的歷史,除了茶葉,在你我心中到底是甚麼樣的過往?

這一檔展覽其實太過豐富,要慢慢咀嚼才能消化,希望未來可以持續的進步,讓我們看到更細微的台灣傳統文化。— 在同安樂。

2017/07/29

《雖然媽媽說我不可以嫁去日本》《媽媽,晚餐吃什麼?》



《雖然媽媽說我不可以嫁去日本》

雖然,我很喜歡簡嫚書與一青妙,但是這兩部片其實沒有把這兩個台日交流相關的精神給拍攝出來,好像只有表皮,缺少了靈魂,是缺好的編劇嗎?

我把最扯的兩段舉例一下:

《媽媽,晚餐吃什麼?》突然有個老人家跳出來講二二八,雖然這是一青妙的父親之所以移民到日本的主因,但是沒有層次的帶出來,說服力太差了。

《雖然媽媽說我不可以嫁去日本》都沒有說明為何要嫁去日本,到底這個男人有甚麼魅力?日本有甚麼好的地方?一概沒有呈現出來,像是台日觀光局花錢拍攝的唯美廣告片而已,話說,我為何要花錢進戲院看"廣告"啊?

這樣的電影還是要批評一下,主題吸引人但卻沒有拍出靈魂,過度消費台日文化交流,反而是負面的。

2017/07/27

【綠逗冰】聽水瓶子城市慢步090-南菜園與舊台灣軍司令官邸



介紹二處古蹟位於日治時期的「日本人街道」-南昌街,而我們熟知的大稻埕迪化街則是本島人街道。經過都市改正後,聯通北門、南門間的南昌街,當初多為總督府高官及日本商人居住。

「南菜園」(現為南昌公園)曾是兒玉源太郎總督官邸,兒玉總督取名他的茅草官舍為「南菜園」,他種菜養馬並騎馬到總督府上班喔!庭院內有個石碑「北白川宮大妃殿下御歌碑」,話說能久親王來台時染上瘧疾,死於台南,此碑為王妃感念兒玉總督,請和尚來設立神社及石碑以撫慰人心,因為士兵死於瘧疾比戰死還多,作和歌刻碑。日治時1940年,此處便指定為古蹟,戰後是謝東閔及兄弟居住,房舍已拆除現為南昌公園。

在南昌街、福州街口的陸軍聯誼廳,原名「舊台灣軍司令官邸(孫立人官邸)」,此處古蹟經歷及見證多次統治權力轉移,1909年總督府「水道課官舍」,日治時期很重要的單位,管理台灣的水力發電、灌溉用水及自來水等。1911租給財團使用,計畫推廣閱讀,民間來經營公家空間的好範例。1915年代陸軍建築技師整修,作為「總司令部官邸」,由武官轉變為文官統治台灣,行政與軍事系統分開。二戰後為孫立人將軍官邸,1955年在此的孫立人將軍事件,有300多位部屬入獄。現為為陸軍聯誼餐廳。房子保存良好,因為當初士兵在修繕時,以木作將古蹟層層包起來,像手機包膜一般,現在翻修時發現木板下的原屋,狀況竟然這麼好!(撰稿:孫薇雅)

綠色逗陣的綠逗冰專欄,歡迎定期收聽:
http://www.beanstalk893.com.tw/article_list.php?class_item_id=28

2017/07/26

20170726《國語日報》城市美學14:神戶的北野異人館



*形成原因

日本在幕府時代採取鎖國政策,只開放少數的港口對外貿易,1858年在歐美列強的壓力下,簽定「通商條約」與美國、英國、荷蘭、法國開放五個地區的港口:北海道函館、神奈川(橫濱)、長崎、新潟及兵庫(神戶)。

到了1868年,神戶港才算是正式對外開放通商,原本在港口旁的舊居留地(租界區)不敷使用,靠山的北野町周邊被列為外國人可租借土地的區域。整個區域的都市計畫由英國建築師負責,人、車分離的道路系統,路上有樹木、煤氣燈,並且設置公園、運動場地等,也讓日本當地人見證到了西方的都市規劃方式。

這些外國商人、外交官、傳教士在這樣的都市計畫下興建領事館、俱樂部、私人住宅、教堂等,除了符合外國人的生活方式之外,也多少帶有招待政商界朋友,洽談私密事務的需求。多功能的住宅又加上興建者國家的建築特色,讓這個位於神戶背山靠海的山丘旁,充滿了富有西洋氣息的街道,如今稱為『北野異人館街』。

[舉例兩棟異人館]

*魚鱗之家

這是神戶最早開放的異人館,1885年原興建在舊居留地,兩層樓的建築,三層樓高的塔樓,據說在塔樓眺望就可以看到港口貨船卸貨的狀況,後來1905年才把整棟房子搬移到北野,外牆用石板瓦的房子,看起來像魚鱗,被稱為魚鱗之家,在一旁用同樣建材為魚鱗美術館。

魚鱗美術館除了有許多歐洲知名現代畫家的收藏品,也有神戶當地藝術家的作品,這些藝術品非常值得慢慢品味,創作的年代,也都鎖定了與這棟房子同時代的作品,儘量要回想一下當年社會背景,每幅畫都有說不完的故事,更值得的是在三樓可遠眺神戶港,看盡異人館街的景貌。

*風見雞館

1909年左右興建的風見雞館,主要是因為屋頂的尖塔上有一隻公雞,會隨著風向轉動,同時公雞比較有警戒心,也有避邪除魔的含意。德國貿易商人居住,德國建築師設計,採用德國傳統的半木式結構,入口門廊採用厚重的大石塊,一樓是磚造,二樓採用木材,石板瓦屋頂,有地下室與閣樓的設計,並有寒冷地帶不可或缺的壁爐。

風見雞館內的金屬裝飾,正門門柱上方的圖案、客廳的吊燈、門把等等,感受到了20世紀初歐洲所流行的新藝術運動,此外壁爐的裝飾也別具一格。

風見雞館經常舉辦各式各樣的展覽:神戶港今昔攝影、前屋主兒時生活展。前屋主也曾回訪,充分的展現了當時生活樣貌,也可以讓人了解殖民時代的異人生活。

*文化財活化方式

目前神戶北野有開放的異人館大約有二十棟,有的是咖啡館、餐廳、展覽館、博物館、婚紗攝影、宴客、各國文化體驗等等不同的經營模式,除了有先前居住人的故事之外,英國館融入了福爾摩斯的房間、丹麥館有『北海小英雄』海盜傳說、荷蘭館有香水DIY、還有曾經是中國領事館陳列中國文物等等。

每棟異人館雖然不大,可是蘊藏了使用人原國籍的生活習慣,文化財古蹟的活化,在異國風情建築的基礎上,加入了各國文化的連結。大部分要買門票或是消費才能進入,建議大家不要只是走馬看花,儘量多停留一些時間,從建築、歷史、各國文化交流等角度來欣賞。

*台灣也有異人館街

1860年,台灣的滬尾(淡水港)因為天津條約,也開放港口通商,除了各國領事館外,也有外國人居住的區域,假日不彷到淡水走走,抱持到國外旅行的心情,慢慢的體驗異國風情。

HDMI/VGA 轉接頭,線材一批



這是 Mini DisplayPort 輸出到 HDMI/VGA 的轉接頭,初步測試應該是右下轉接頭那條線接觸不良,這我要拿到哪裡可以修呢?還是整個丟掉買新的呢?用不到一年就掛了,現在產品這麼不耐用

PS. 十年前買的藍芽喇叭還可以用啊!



線材一批,免費,請來青田七六自取(我順路的話也可以送去),一公尺、兩公尺不等,十公尺的有一條。

2017/07/25

【九州】20170725@21:一日瘋狂咖啡館之旅

在日本的最後一天,就去一些博多沒有去過的咖啡館,順便在市區散散步


【九州】博多市中心的商業老咖啡館,San Fukaya cafe サン・フカヤ喫茶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san-fukaya-cafe.html


【九州】博多大名小学校,不只是年輕人的創業中心,一堂和氣?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25.html


【九州】博多,珈琲花坂,森光宗男的書,村上春樹與松浦彌太郎的書,還有 Jazz 等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jazz.html


路上經過的咖啡館,有點想要進去看看,但是已經有下個目的地,還是放棄


【九州】博多,珈琲美美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blog-post_30.html


有點懶得走, google 一下公車快來了,快步用衝的到站牌,在公車上拍到這樣的歐式建築


【九州】博多老咖啡館:CAFÉ ブラジレイロ
http://trip.writers.idv.tw/2017/07/cafe.html


咖啡館外的自動販賣機,真的甚麼都有賣啊!應該是在超市才有的冷凍食品


夜幕低垂,上班族下班回家,經過這樣的十字路口中央,又是旅行最後一天,人生到底要如何走呢?


一隻大貓,給我了一個方向


來吃鰻魚飯吧!小小一碗,一千二百日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