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1/05

《在台灣尋找Y字路》推薦序:Y字路述說台灣的故事(青田七六文化長水瓶子)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39660

到日本旅行,喜歡到老喫茶店喝杯咖啡休息,觀察剛開店時老夫婦的不用言語、彼此分工的態度,把燈箱、菜單架子推出去,打開窗戶後準時地把開業的木牌面向門外。Y字路喫茶店的糖罐、杯子,雖然很陳舊,但是透過光線折射,不同角度看都有不同的風情。來用餐的常客顧自地看著店內書櫃的漫畫,一切都不用多言,大家一起享受著這共同的空間。

關於「Y字路」,在台灣人的印象中,大部分是用「三角窗」來形容位於街角的商店。看完了這本書,很難想像作者從日本來到台灣,才居住了十年。生活在台北的我們,看著每天經過的「三角窗」,漸漸從兒時的「柑仔店」轉變為「便利商店」,或許會有母親與老闆娘在「亭仔腳」聊天的記憶,但從來沒想到曾經有小水圳、土地公廟,甚至是舊鐵道的遺跡。

栖來光從老地圖中扮演柯南的角色,在現代都市叢林中尋找歷史的蛛絲馬跡,每一個Y字路好像活起來跟我們述說當地曾經發生的故事。這本書很值得拿在手上,到某一個「Y字路」仔細地對照老地圖,回顧此地所發生的故事。

東山彰良的《流》,對於台北老城區這個場景,放入了因為終戰後來自各地的人,提醒我們必須更深刻地面對歷史;吉田修一的《路》,在高鐵現代化建設的過程中,說出了台日三個世代的糾葛;我想這本書將會是一個起點,讓我們更珍惜這座城市的發展,珍惜地理環境,反省我們到底要留給後世什麼樣的城市?
人生往前走非常容易,但回頭咀嚼當中的酸甜苦辣,的確非常不容易!

我們的城市目前也在開發路上面臨了「Y字路」抉擇;對於到底是要全部拆除、還是全部保留,向右走或向左走的難題,台灣獨特地經常用「火」來解決問題,或許哪一天書中的「Y字路」也會逐漸消失,但這樣多樣性的路口,是不是給我們一個「新舊並存」的啟示呢!

************************
http://www.thinkingtaiwan.com/content/5959

這篇書摘是野草居食屋附近為背景,除了週邊的紀州庵之外,作者還發現週邊有眾多的小廟,這我平常都沒發現,昨天參加鴻鴻的導覽,才發現哪邊還有很多素食餐廳,中醫診所,中藥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