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08/09

【台北】逸仙公園及國父史蹟館@梅屋敷

在市民大道與中山南路口有一小塊公園與一個日式建築,是國父史蹟館。因為孫文先生在二次革命後來台下榻的旅館,因而得名。


革命烈士羅福星真的蠻帥的

國父史蹟館原來是日治時代的旅社,原名梅‧屋敷,建於1905年,傳說旅社主人在新竹縣山間得到古柏兩百株,並移植到館前的庭院種植,而這個旅館建在台北城旁,應該是非常高級的旅館,跟金瓜石的太子賓館,或者宜蘭的縣長官邸長得一模一樣,四周有迴廊,中間的房間全部用榻榻米,一進門就看到孫文先生在此寫下的『博愛』二字。

【金瓜石】太子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1/blog-post_11.html
【宜蘭】設治紀念館與九芎埕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11/blog-post_20.html

1983年為配合鐵路地下化工程,史蹟館向北搬移50公尺。在車水馬龍的火車站旁,有座幽靜的公園,來參觀的人不多,但是總會看到一些外國觀光客來此,有的會在池塘邊休息很久。感覺上中山北路沿線,與二二八公園這邊若能連成幾個有主題的觀光步道,把這些小的博物館串聯起來,應該是很好的觀光資源,我想未來有空就來用 google maps 做一些路線出來看看。

來此多次剛好都是中午休息時間不能參觀,這次趕在16:30前進去,參觀出來才發現不能拍照的標誌,室內有許多孫文先生毛筆字的真蹟,不過我想應該是複製品。

2007/08/08

【淡水】滬尾砲台祭特洛伊攝影展

這算是我比較正式的去看一場攝影展,為什麼用『一場』這個形容詞呢?是因為有攝影師以及被攝影劇場演員的參與導覽解說,攝影的作品是兩年前在此的金枝劇團台語發聲的表演,這齣劇同時是希臘神話中描述特洛伊的戰爭故事。



每次到滬尾砲台要進去參觀,不到下午五點半,工作人員幾乎就不賣票了,準備把大門關起來,這次攝影展,專程舉辦夜間導覽,所以開放到晚上八點鐘,陰森森的砲台開放到那麼晚,其實別有一番風味,藉由這個導覽,我意外的偷拍了不能拍照的古蹟。

之前看過陳逸宏的部落格,長期的跟拍民俗節慶,也非常注重地方歷史特色,要用一兩張照片來說故事,的確是很困難的事情,但是我看他的部落格,幾乎不用文字,就可以表現出他想要表達的主題。陳逸宏幾乎用他生活上所有的時間投入攝影工作,那種攝影不是唯美,而是跟人、跟土地的結合。

若大家有時間有機會,也可以去接觸一下攝影師的世界,也順便了解一下滬尾砲台這個古蹟。

陳逸宏的逸想視界※公告:【祭特洛伊攝影展‧夜間導覽講座】
http://www.wretch.cc/blog/EYESHOT&article_id=10240866

2007/08/07

【台北】日治時期的台北廳@監察院

目前我們的五權憲法中一權的監察院是沒有院長的,比較諷刺的是這座古蹟應該是保存最完整的日治時期的機關建築,翻開老照片,幾乎一模一樣,樣式沒有被改建過。



這個地點在清代是城牆外,所以空空如也,一直到了日本人把沒用的城牆拆掉改成三線路(現中山北路),所有的機關建築往四周延伸。日治時期的1915年這座建築才落成,作為台北廳的辦公室,1920年改台北廳為台北洲。

一到了監察院的門口,就被這裡繁複的裝飾所迷惑,中間切一半的山牆,希臘托次坎成對圓柱,兩旁衛塔的圓頂,法式屋頂上開了半圓形小窗,還有長方形老虎窗,圓形的牛眼窗兩旁有兩串水果花草雕飾。後面蓋了新的大樓,其實蠻醜的,我在大門口,站了很久實在不知道怎樣拍照。

這裡每周五下午開放民眾參觀,可活動範圍除了外面,還有中央圓頂的部分。只要帶身分證去登記就可以入內參觀拍照。

監察院建築介紹
http://www.cy.gov.tw/build/index.html

2007/08/06

【吳哥】千年一瞬的微笑@PC Home life

這個月(2007年8月)的PC Home雜誌的 life 版本又有我寫的文章,即使才四頁,我還是花費了很大的工夫來寫,再次感謝該雜誌的編輯,挑的照片放出來出乎我意料的好,本來這些照片我只是安安靜靜的放在我的相簿,透過編排後居然真有味道。






《吳哥》眾神之城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5/blog-post_05.html

吳哥王朝可挖掘到的古蹟大致可以推回到西元877年,在柬埔寨暹粒省吳哥地區的東南方有個羅洛斯遺址,當然有很多神話故事來支撐整個吳哥王朝的歷史,但我們今天要探訪的是眼睛看的到的世界遺址。

談到吳哥王朝的歷史,最容易的就是從眾多神廟的浮雕了解,不但描述國王打戰勝利,也刻畫出平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更把印度史詩畫的神氣活現。雖然每座神廟都有藏經閣的建築設計,但是因為連年的戰亂,加上是利用竹葉來紀錄,很容易隨著時間風化腐蝕掉!

所以,吳哥王朝的歷史還是都從中國的紀錄而來,最有名的就是中國宋朝的外交使者周達觀所著的《真臘風土記》,書中詳細紀錄了當時的生活以及信仰的宗教。但是周達觀並沒有紀錄到吳哥王朝的過往歷史與宗教,書上的記載甚至沒有到過小吳哥城,也就是目前列為世界遺產的吳哥寺(窟),

以下就幾個盛世的相關景點做個整理,到這些神廟參觀時只要注意年代,大致可以了解當時的宗教信仰與建築特色,這樣才不會淪為只去看廢墟或是石頭的感想:

1. 羅洛斯遺址:西元877-886年,國王因陀羅跋摩一世,奠定了水利系統的基礎,磚造的三座神廟仍在,有的是在水庫上祭祀祖先的,也有供奉濕婆神的。重要的有普列科寺(也稱為神牛寺),巴孔寺以及羅蕾寺。

2. 遷都巴肯山:西元889-915年,國王耶輸跋摩一世,在附近有有河流可以灌溉,選擇建立在小山上,讓百姓敬畏神明,雨季時也可避過淹水。重要的旅遊景點是巴肯山。

3. 迴廊建築:西元944-968,國王羅仁德拉跋摩二世,國王信奉印度教濕婆神,但容許其他信仰併入。重要的旅遊景點是在水庫上的東美蓬寺、死者的火葬場變身塔,還有在東北方雕刻精緻的班蒂絲蕾寺(女皇宮)

4. 大乘佛教信仰:西元1002-1049年,國王蘇利耶跋摩一世,是吳哥王朝第一個國王把佛教信仰帶入神廟的主體信仰,後來國王過世後又改為信奉印度教,所以印度神祇進駐,但最大的臥佛至今仍然存在巴芳寺。

5. 吳哥寺(窟)的興建:西元1113-1150年,是吳哥王朝領土最大版圖的時代。旅遊重要的寺廟有塔瑪儂遺址以及最壯觀的吳哥寺(寺),這此可以待上半天以上,無論日出或是日落都直得一遊。

6. 興建大吳哥王城:西元1181-1220,國王闍耶跋摩七世,因為耗費太多資源,導致整個王朝開始走下坡。這期間興建的神廟很多,有紀念父母也有姐姐或是將軍,也有提供百姓治病的醫院等等,因電影《蘿拉快跑》而得名的塔普倫寺也是這個年代所興建。旅遊重點有龍盤寺、微笑高棉巴揚寺(巴戎寺)、塔普倫寺、寶劍寺等。

可能是編排時候的問題,雜誌上的第4、5點被合併了,吳哥寺的興建不是大乘佛教,它可是個標準的印度寺廟,為何大門朝西,目前還不得而知。

2007/08/05

【台北】舊香居二手書店興隆店

一踏進這家店,看到老闆娘就知道是舊香居龍泉店主人的母親,親切的笑容,還來幫我多開幾盞燈,又加強冷氣。回想上星期在牯嶺街某家舊書店被老闆罵,舊香居的服務態度可真的讓我感動。



雖然整個書店被書佔滿,但是走道還算寬敞,書的分類很清楚,有藝術、名家暢銷小說、旅遊、過期雜誌、百科全書類、童書、漫畫,印象最深刻的有總統府的會議及執行記錄等。中間的書堆其實並不好找書,我在那邊把整疊都搬了出來,然後一本本翻開找書,還真的被我挖到一些寶。這裡的味道好似十年前光華商場的味道,我想有些人鼻子比較敏感的,可能要點時間才能適應,但是那些店也都不在了。

二手書店的確是需要轉型,目前看得到的茉莉二手書店與舊香居都是經營不錯,只要這些書有在流動,我就覺得是成功的。多元化的經營是現在獨立書店的走法,而每家書店都有不同的走法,相較之下這家店算是很單純的賣二手書,我才去一次,所以也不算了解深入,未來有空再多來探訪。

【台北】舊香居二手書店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6/blog-post_24.html
舊香居
http://blog.yam.com/jxjbooks

我結帳時拿出舊香居的購書袋,老闆娘又把零頭去掉,不過這好像是他們家的傳統。我逛完後去正對面的金石堂逛一下,或許是在舊香居看太多書的封面,感覺金石堂的書還真少。假日去逛書店已經變成例行性工作,希望能多找到多一點有特色的書店!

2007/08/03

【青島】望火樓

收到阿貝的明信片許久,盼望不到她寫的青島遊記,那我就開始自己神遊吧!


2007.7.16 郵戳是來自上海

貝式奢華
http://innocencechen.blogspot.com/

青島是德國殖民統治,該時期有大規模的城市建設,留下豐富的建築文化遺產,也形成獨特的城市風貌。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這景致成為青島的城市符號。1897年,德國佔膠州灣,次年租借青島,把此地劃為軍港、商港。德國人拆除中國村落,新建一個歐式風格的現代港口城市。1914年夏天,日對德宣戰,11月7日攻佔青島,設置日守備軍司令部,日本數萬人移民來此,大量投資,成為中國輕紡工業基地。

青島市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D%92%E5%B2%9B%E5%B8%82&variant=zh-tw

這張明信片的望火樓,1902年興建,屹立在觀象山西北麓上,它的用途是能夠在高處看見這個城市哪個地方起火,然後就敲鐘來警告大家。這個鐘樓瞭望了這個老城,也默默的見證了青島的滄桑與變遷。如今這個古蹟望火樓的功能已經不是望火了,在中國的歷史腳步中,1958年的大躍進,1964年的四清運動都在這召開動員大會,文化大革命期間無數的批鬥大會,也在望火樓。

阿貝說中國的南北方大不相同,青島空氣好、氣候怡人,建築物充滿濃濃的歐洲風味,也因為建築有特色,所以造就出很多討論建築歷史的書籍

2007/08/02

《明信片》鐵盒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收集鐵盒,經常去逛超市不是因為買好吃的餅乾或好喝的茶葉,而是看重了外觀漂亮的鐵盒。


這個鐵盒是在微風廣場地下室的超市買的餅乾

買了一堆鐵盒,最常被我拿來放明信片、撲克牌、去世界各地玩的小紀念品、票根等等。然後一個鐵盒堆滿就再去買另一個鐵盒,就好像時光膠囊一樣,封存這些旅行的經歷,只要一打開,就好像回到旅行的場景,甚至當時的味道都可以聞得到。

妳說妳的記憶力太好的驚人,發生過的事情歷歷在目,甚至連所有人當時坐的位置、角度、所說過的話都可以像錄影機放出來,所以很想忘掉所有的過往。而我,卻永遠記不住的過往,只好靠鐵盒來封存記憶!



打開收藏明信片的鐵盒。妳,寄給我的明信片到底是哪張?大家又怎樣儲存回憶呢?

2007/08/01

【羅馬】卡拉瓦喬的靜物畫

卡拉瓦喬的作品除了利用光線,可以將宗教畫畫得十分的平民性格,純粹靜物的寫生,也是一大特色。


1594-1596 抱著水果籃的小伙子‧羅馬波蓋塞美術館

記得小時候,樓下住著一個繪畫的藝術家,印象中每次去他們家不是在打麻將,就是衣杉不整在畫圖,除了人體的畫作,最多就是畫水果靜物。長大後才發現要畫好靜物真的是很難的一件事。凝視著卡拉瓦喬的作品,看久了就會覺得這些水果也有生命,一種苦悶、枯萎、無奈甚至是生命消逝的感覺。

上面這幅畫作,水果跟肖像各佔了一半,兩樣東西可以分開來看,又可以合在一起,眼神沒有交集,唯一相同的是光線的方向。他畫的葉子、花朵、水果的細膩,史上無人可以比擬,如今有人分析他使用的顏料,卡拉瓦喬嘗試用各種油彩,來突顯光澤、透明或是平滑、明暗的效果。

【羅馬】卡拉瓦喬與法國教堂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4/blog-post_30.html
【佛羅倫斯】卡拉瓦喬的美杜莎頭像@烏菲茲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12/blog-post_28.html
開啟巴洛克時代的藝術家—卡拉瓦喬(作者:陳若漪)
http://life.fhl.net/Art/caravaggio/01.htm

卡拉瓦喬雖然只活了39歲,但是卻開啟了巴洛克時代,也是新寫實主義的代表人物。

2007/07/31

【台北】郵局

在北門旁邊的郵局,以前在對面有個小停車場,開車到那邊經常都有空位,還有個冰宮。不知道何時,北門那邊部分的陸橋拆除,冰宮、停車場不見了,與大稻埕連結的道路變成很寬,車水馬龍的交通,經常會忘了這座古典的郵局。



台北郵局的門面原來是五座羅馬式的拱門,跟台大椰林大道旁的建築有點像,但又不是那麼像,感覺上設計是簡單大方的,可是科林斯圓柱上以及牆面的一些小雕花很雅緻。廳內挑高的樓面,四方型可承受重量的天花板設計,可以感覺到簡單莊嚴的氣氛。

1960年代,台北郵局將拱型門廊拆除,三樓頂樓增蓋第四層。配色上與圓柱調配上依循舊有建築風格。1970年後廳舍老舊,想拆掉建物,不過該建物頗具歷史價值,學者與部分民眾極力反對。為此,1992年8月14日,指定為國家三級古蹟。2000年後,台北郵局整修與維持該古蹟原貌,不過外牆剝落漏水非常嚴重,至今還可以看到修復的不是很理想。


1930年的台北郵局(二二八紀念館網站)

假日若要寄重要的郵件或是大量郵件,就要跑來這裡,有時還直接開車從郵務車出入口進入,單位太多還經常迷路,在南海路及重慶南路口的郵政博物館若能搬來此地,我覺得應該非常恰當的。

2007/07/30

【吳哥】誰要老夫子乾女兒畫的卡片?

這是第一次去吳哥的時候在吳哥窟的窗台上看到一個少女作畫,雖然畫得並不像歐洲城市的街頭藝人作品那麼好,但是並不匠氣,算是她心裡的吳哥吧?



從吳哥回來後,聽老夫子姐姐講說那個女孩是她在吳哥贊助生活、教育的乾女兒,回頭翻了老夫子的部落格還有本人的照片。於是我第二回去吳哥的時候便列印女孩跟老夫子的合照想要送她,無奈沒有遇上。

吳哥窟與印度史詩(內有老夫子乾女兒的照片)
http://blog.roodo.com/may.lin/archives/1386404.html

吳哥的一般農村景象我想就是國樹棕糖樹、高腳屋、蓮花池,以農業維生,我挑的這張畫正式我心裡對吳哥的印象,除了沒有人跟動物外,景象十分契合,當然也是她畫的最便宜的卡片。每次都要求大家出國旅遊要寄明信片回來給我,我這次就反向操作一下,只要在下面留個言出聲,我就會對每個留言的朋友寄出這張卡片或翻製的明信片。

在吳哥的觀光景點賣的東西多是便宜到不行的盜版書跟明信片,不少的藝術創作品都是工廠大量生產出來的,這種在景點畫畫創作方式我覺得才是附加價值比較高的一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