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3/01

傑利與馬蘭達的《京都岔路》新書簽名握手合照與網友大會

大家若是3月2日下午3:00有空,請到微風廣場五樓的紀伊國屋,傑利的新書簽名握手合照與網友大會,一起來共襄盛舉。



幾年前我去過一趟京都,不過,看完了傑利與馬蘭達的新書,感覺好像我沒去過的樣子,他們遊玩的方式實在讓我羨慕。京都真是個適合旅遊的古城市,千年來的建築保存的完好,每一間寺廟都有自己的特色,京都不但有千年的神話,還有市集、藝妓、步道;無論是步行、騎車或是坐公車,都相當的方便,住在民宿即使語言不通,主人還是把旅客當成一家人一樣。

而藉由這本書裡兩位主人翁自己的體驗,透過他們的描述,精彩的浮現在我的腦海,就好像親自走過一趟的感覺。尤其透過傑利的鏡頭,還可以看到京都的紅楓,還有京都的寺廟風情,真是值回書價。認識傑利這幾年,無論是拍攝古蹟、夕陽或人物,他的照片充滿了熱情的溫度,那樣敏銳的觀察,應該是不斷地按下快門的成果。而我,是不是應該再安排一趟京都行呢?!

[傑利出書] 傑利的第一本書:「京都岔路」正式開賣囉!歡迎兄弟姊妹親朋好友來打書!
http://www.wretch.cc/blog/jerrynote&article_id=13501340

今年許了三個願望:布拉格、導覽、工作都要順利,有網友聚會一定要去,但我前天就放了一些人鴿子,真是抱歉,希望我的身材不要再肥下去了。

2008/02/29

【新潟】苗場滑雪去

越後湯澤位於新潟縣南方,距東京約200公里。有豐富自然美景,誘人的天然溫泉,冬季更是滑雪的天堂,此地也是川端康成的故鄉。


2008.1.29 小花從王子飯店寄來的明信片(PS.要特別註明她沒有住在那邊)

廢話不多說,我們就來看小花的滑雪系列文章吧!

2008/02/28

【德里】第一眼

前往印度的第一個早晨,一打開旅館的門口,撲鼻而來的牛糞味道,到處飛來飛去的蚊蟲讓我馬上又關上了門。


2007.3.31 來到印度德里的第一眼

然後我拿出了相機猛拍,沒有焦點,沒有主題,只要按下快門就好像完成了旅行的目的。走在街上滿滿的各式各樣的人,還有各式各樣的動物一起生活,此起彼落的喇叭聲就是他們溝通的模式,叭啦叭啦的交談聲,微笑的臉到處可以看到,還有脫光腳ㄚ想要融入這裡生活的西方長期背包客,坐在餐館發呆一整天的觀光客。

印度應該是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階級制度的傳統一直到現在還無法打破,人口眾多教育無法普及,語言眾多大家各自表述,而確確實實地這些人同時存在這塊土地上,而且彼此還生活在一起。街道到了晚上變成一個大通鋪,天一亮就變成市集,牛到處亂跑,但主人就是會找到擠牛奶賣錢。

在回台灣的機場,遇到一個剛退伍的台灣背包客,用著流利的英文述說著這一星期的觀察奇蹟,我跟他一樣,心中充滿了問號,是怎樣的政府可以管理這樣多樣的人民,而怎樣的人民可以透過選舉制度選出這樣的政治人物?

【德里】舊城區 Main Bazar 大街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4/blog-post_601.html

2008/02/27

【威尼斯】《天使墬落的城市》浴火鳳凰歌劇院

1970年代,安康聖母院因為整修,在教堂外有張告示:當心掉落的天使!而這句話成為這本書的書名。

【威尼斯】安康聖母教堂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8/blog-post_04.html



今天又把這本看到一半的書哪出來翻一翻,我一直覺得威尼斯的處境跟台灣很像,這個身為最早的航海貿易帝國、最早導入工業大量生產的地區,1792年建成的鳳凰歌劇院歷經三次大火的吞噬,都重建了起來。

拿破崙1797年闖入了威尼斯搶走了許多的寶貴資產,1902年聖馬可鐘樓倒榻原地重建,1966年義大利北部大水,教堂與藝術品淹沒在洪水中,一直到1996年鳳凰歌劇院的最後一次大火,7年後重建的落成典禮上,威尼斯在展現了傲人對於歷史傳統維護的決心。

即使重建這些古蹟的進度如何的緩慢,政府如何的官僚,每個單位都有自己的意見,威尼斯人就是很奇怪的會妥協的完成不可能的任務。而美國人為什麼要花那麼多力氣搶救威尼斯?我看完了書還是問號。

威尼斯不但有各族種的人同時存在這個小島,這幾個島還分不同的區域,給不同階級種族的人居住。猶太區人口眾多,房子往上發展,猶太人會做生意最有錢,但是卻被打壓成最貧窮的區域,政府跟他們借錢,但就因為族種而受到許多不平等的待遇。

我希望我有一天能在去威尼斯,進入鳳凰歌劇院看《茶花女》,體驗威尼斯人帶給世界的影響力。也希望有人能用同樣的筆觸,寫出台灣人的性格與這座島嶼的歷史。

2008/02/26

【台北】梁實秋的麵包樹@雅舍前

相信大家小時候都讀過梁實秋的散文,印象最深的就是他散文中描述的那棵麵包樹,如今依然存在。


2008.1.2 麵包樹

在台師大附近有不少日式建築,幾乎都已經荒廢,因為沒有人住,木造的建築很容易引發蟲害,沒有人整理的庭院也很容易有老鼠、貓、狗聚集的場所,這類日式建築的存廢往往是附近居民的痛。


2008.1.2 梁實秋故居

梁實秋,1903-1987年,曾經參與五四運動,1927與徐志摩等人創辦新月書店,1949年來台定居,擔任過師大文學院院長,作品有《雅舍小品》、《秋室雜文》、《談徐志摩》、《實秋雜文》、《實秋文存》等,評論類型的有《文藝批評論》、《偏見集》、《英國文學史》等,曾獨力翻譯《莎士比亞全集》。

曾在舊書店看到有他翻譯的文集一整套,我本想抽一兩本買來紀念,但老闆說只能整套買,於是那家舊書店我就經常光顧,每次去只是確定那套書還在,隨手翻翻其中一本的內容。

雅舍前的麵包樹,在梁實秋的散文中一再的提及,除此之外,庭院旁的幾棵樹因為環境的關係目前已經不復存在,文學的記憶與價值我們無法評量,你我的兒時回憶有幾樣是依然存在的?

2008/02/25

【台北】郭雪湖印象中的西門@歷史博物館

再度去歷史博物館,這次主要去看郭雪湖的『時代的優雅』百歲回顧展,展出日期到2008.3.16止。


1999年/昔日西門情景/膠彩‧紙/郭雪湖

我喜歡描述台灣當年的寫實畫作,這次展覽這類的作品雖然不是很多,但是看到也讓我感動,有《新霽》芝山岩、《早春》八德路中崙、《圓山附近》、《南街殷賑圖》迪化街、《萊園春色》霧峰林家花園等,可以看到目前熟悉的景色在60-70年前的樣子,若是這些地方都拆掉了,我想看這些畫就沒有感覺了。

郭雪湖的夫人林阿琴女士,也是畫家,但是一生支持郭雪湖創作,犧牲自己令人感佩。而他們兒女也都在藝術界有些成就,我想應該是從小耳濡目染。郭雪湖 1964年旅居日本,1978年定居加州,所以後來的作品有不少是中國、日本、美國的風景畫。

老實講,這次的展覽的中國山水畫實在不知道怎樣欣賞,怎樣看都很漂亮,但是要有感受、感動,好像還是要畫出實景才會有感覺。

【台北】郭雪湖的百合@市立美術館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1/blog-post_31.html
【台北】郭雪湖的南街殷賑圖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1/blog-post_07.html

2008/02/22

【印度】大吉嶺的火車與紅茶

剛收到這張明信片還不知道是大吉嶺來的,木馬這回過年跑到印度去了。


2008.1.31 木馬:大吉嶺的登山火車令人興奮不已

紅色旋轉木馬:來自大吉嶺的汽笛聲
http://red-pony.blogspot.com/2008/02/blog-post_22.html

大吉嶺?我只想到紅茶,剛剛寫在網路上查一下大吉嶺有甚麼來頭,不小心花了90分鐘看了一部美國人在印度大吉嶺拍的片《穿越大吉嶺》,描述三兄弟為了找回親情與父母的懷念,在前往大吉嶺火車上的一些見聞,這部片得到2007年威尼斯影展競賽、紐約影展開幕、倫敦影展閉幕片殊榮。

《穿越大吉嶺》官方網站
http://www.foxsearchlight.com/thedarjeelinglimited/
大吉嶺 - Wikipedia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7%E5%90%89%E5%B6%BA&variant=zh-tw

大吉嶺的茶葉和鐵路聞名,茶葉種植是19世紀由英國人發展起來,培育出優秀紅茶雜交品種和發酵技術。英國殖民開發的過往,讓我想到了台北大稻埕茶業。

2008/02/21

【府城】孔廟

全台首學是在府城台南,明永曆19年,西元1665年就創建的孔廟,在台灣是儒學的先驅。


2007.12.2 大成殿規模比台北孔廟小,但屋脊裝飾比較繁複

中國歷代的主政者都會興建孔廟,興學並與書院共用,雖然這孔廟是明朝所建,但是到了清朝康熙22年(1683年)的時候有重修,歷年來陸續都有整修或是重建,目前看到的孔廟雖然所有元素都在,風格與規制依舊,但是都已經重建重修好幾次了。

孔廟的建築元素除了大成殿之外,禮門、義路、泮宮、泮池、明倫堂、入德之門、文昌閣、屋脊上有通天筒與鴟鴞,這些元素各代表一些意義,可以感受到儒學重視的禮教。鴟鴞是一種惡鳥,詩經:翩彼飛鶚,集於泮林,食我桑椹,懷我好音。意指孔子有教無類,即使是惡鳥,也會感化來歸,排排站好在屋脊上。


很大的通天筒

孔廟外有三個外國人拿著吉他、小提琴、大提琴演奏唱歌,在這樣古色古香的孔廟前是有點唐突。

【金門】朱子祠
http://trip.writers.idv.tw/2006/08/blog-post_29.html
【台北】孔廟@大龍峒
http://trip.writers.idv.tw/2005/11/blog-post_14.html

2008/02/20

【Stroud】小鎮中心

Stroud 火車站附近式小鎮的中心,我提早到了火車站,有兩個小時拖著行李箱逛了兩圈,假日一點觀光客都沒有,大部分商店也沒開。


2007.9.23 到處可以看到的觀光告示牌,每個站都有懷舊的黑白照片

在小山丘上的市中心,有高高低低的斜坡,有一群小朋友很高興的從上面滑滑板衝下來,也有老人旅遊團從遊覽車下來進入廁所,然後就匆匆忙忙的離開,還有穿著皮衣的哈雷機車騎士在此停留休憩,更令人驚喜的是有一部白色的加長型禮車經過這個小鎮,然後一個小女孩探出頭來跟我打招呼,大家彷彿只是過客,而我好像身置電影的場景內。

我在沒有開店的櫥窗前站了很久,有標榜著只賣 Stroud 製造的產品,裡面有幅畫好像是照片,但是我觀察了很久竟然是畫出來的,這家店賣的產品還真多,無緣進去買些明信片真是遺憾。隔壁還有家賣中古相機的鏡頭,換算成台幣還蠻划算的。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看了招牌都很想進去看看。



Stroud 是工業城市,因為是河流提供了水力發電,主要是紡織業生產布。因為交通的需要而開發了一些運河,目前這些運河是做為觀光用途。這裡有猶太社區,人口約2萬多人。

市中心有座尖塔的教堂,最早可追溯西元1304年,1866年有了經濟基礎才有目前的規模。我在火車站旁的啤酒店坐下來忘著窗外的景致,翻著這裡的介紹:農民市集,推廣綠色有機的產品概念,從2001年開始成為一股風氣。

【高雄】旗美市集與小農生活
http://trip.writers.idv.tw/2007/02/blog-post_07.html
Stroud - Wikipedia
http://en.wikipedia.org/wiki/Stroud%2C_Gloucestershire

2008/02/19

【Stroud】小鎮風情

去年去倫敦,然後去了一個鄉下參加學妹的婚禮,在 Stroud,雖然只停留一天,但是山丘上如童話般的石屋與天際的浮雲至今仍不能忘。


2007.9.22

清晨,我走上山丘,路上有人趕著牛羊去吃草,露水浸濕了我的褲子,牛糞上還飄著熱氣,遠挑山丘的另一邊,霧氣還沒有消散,找了一處樹下的長椅坐下來,相機鏡頭也染上了霧氣。我發呆著不知道過了多久,太陽不知道從哪裡露了臉,陰鬱的雲端變成藍色,棉花糖的白雲就在離山頭不遠的地方。

遠處有老人帶著狗出來散步,大型的烏鴉四處覓食,這裡的建築十分整齊一致的保存同樣的特色,看著遠方的不同顏色的草皮。身邊突然多了一個英國歐巴桑,不知道他從哪裡走上來,親切的問候我來自何方,應答了幾句,他又走了上山,這個年紀這樣的身材應該走的不快才對,但是一下子她又不見了蹤影。

我終於了解在倫敦博物館看到英國的畫,原來在鄉村小鎮才可以感受的到。

我走到前方的雜貨店,上面有郵局的標誌,寄了幾張明信片,買了一堆郵票,幫我查詢寄到台灣的明信片郵資是多少?這樣的服務,在倫敦市區是享受不到的。

雖然一路上沒有攀談多少當地人,但是從這些老者的眼神、表情中,可以體驗來英國旅行若有當地長者的服務,應該是很能盡興地了解此地的人文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