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9年/尼韋內的耕作,第一次鬆土(局部)/波納/巴黎奧賽美術館
奧塞美術館的畫作有很多採自然光線,管理人員看到天氣暗了才會開燈,當時這幅畫在一個陰暗的角落,我用相機怎樣拍都拍不好,乍看之下真的是照片,天空很藍,翻起來的土就好像聞到泥土的味道,這次來展時,更仔細的觀察牛的嘴巴累得一直流口水,這幾頭牛的眼神也透露出許多的無奈。
冬天的雪覆蓋在大地,堅硬的土地需要翻土才能耕作,泥土內還有許多小花,女畫家波納不但精心研究動物的肌肉以及骨骼結構,連大地自然的顏色與細節都觀察的很細微。工業革命後,農作也開始用大量、經濟規劃化的作業模式,在米勒、波納等田園畫派的畫作中都表現出社會結構、鄉村與城市的轉變。
波納的父親也是畫家,鼓吹解放女性,他的女兒應該是最好的實踐者。
【台北】米勒的拾穗@歷史博物館米勒展
http://trip.writers.idv.tw/2008/06/blog-pos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