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4/11

【台北】圓弧造型的轉角街屋,佛來心的迪化207博物館



今天搶先踏入還沒開幕的博物館,是陳國慈女士自營的老屋博物館,自從他放棄台北故事館、撫台街洋樓的經營,就很期待他可以繼續策展,這次重出江湖,又再度出來燒錢,真的佩服她的精神、毅力。

一踏入老屋,@An-Chi Hua安綺 就跟我說,有關石子的建築工法有三種:抿石子、磨石子、洗石子,然後又說這棟房子有三個洗石子的樣式:人參、葡萄與蜜蜂,採光良好的三層樓的老房子,居然連頂樓露台也開放,相信所有人的童年記憶,都可以喚回來了。

在每一場的導覽中,我把自己當成策展人,即使是相同的路線,因應不同的人,我都會做相當的調整,但導覽只要我自己調整即可,長期作策展活動的安綺,這一路走來想必內心交雜吧?

幸好,看了這檔的老屋相關的展,還是有一部分的人脈可以再利用,也不全然是無中生有,我們要增加文化的深厚度,就是要有這樣的人做這樣的事情啊!

我也好想有棟老房子可以開二手書店!前提是不要負擔營運壓力。

1930年代汽車設計流線的造型,主要訴求是風洞實驗圓弧形可以降低風阻,當時的電冰箱、麵包機、黑膠唱盤等流行家電,都傳染上了這樣的造型,美國在加油站旁的餐廳、速食店,好像都有了這樣的流線弧度。

台灣 1960 年代在轉角的街屋,似乎也流行這樣的設計,有時因為水圳道通過,所以轉角就特別用圓弧形,由時候在這樣的路口看到這樣的房子,除了顯出趣味,其實還帶有一絲的品味,但是,現在的房子似乎沒有了這樣的設計,除了盡量隱私隱密點,就是想盡各種辦法包入私用空間。

送了迪化207博物館的地址牌,真心的希望更多人投入老房子再造再生。

此外,經過了"簡單喜悅",掛上了這個橫幅藍底的圖案,好像藝術圖騰,我想大部分人應該不知道,一種有如原子筆頭大小的古生物--有孔蟲,放大到這麼大之後,充滿了感情,簡單喜悅內還掛有台灣地質圖等,經營者是黃敦友老師的女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如果您對這篇文章有任何想法,都歡迎留下迴響。